个人资料
正文

葡萄牙初探(3):里斯本一日 (全文完)

(2012-11-11 12:03:17) 下一个

在葡萄牙的最后一个整天,留给里斯本。当然里斯本那么大,一天是根本不够的,我们只能选择最主要的景点,走马观花。里斯本主要的景点,集中在城中心的Baixa and Avenida区,Bairro Alto和Chiado区,Alfama区,以及里斯本城西的贝伦区(Belém)。

贝伦区,全称是Santa Maria de Belém。Belém是葡萄牙语对伯利恒(Bethlehem)的简称。贝伦区在里斯本以西6公里,位于特茹河(Tagus)的入海口,历史上是里斯本的门户和港口。

贝伦塔(Torre de Belém),建于1515年至1519年间,最初以里斯本守护圣徒命名,叫圣文森特塔(Tower of  St. Vincent)。这座曼努埃尔式的堡垒,几百年间,作为拱卫里斯本港口的海防工事,屹立在特茹河边,已经成为里斯本的象征。1983年,贝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 贝伦塔。



2. 贝伦塔侧面的窗户。



3. 贝伦塔附近有一座露天军事博物馆,这是陈列的一架葡萄牙空军的水上飞机。



从贝伦塔沿河往东几百米,矗立着一座帆船型的混凝土建筑物,这就是为了纪念十五十六世纪著名的“地理大发现”而建造的发现者纪念碑(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or 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最初的发现者纪念碑是为1940年葡萄牙世界博览会搭建的一座临时性建筑,世博会结束后就拆掉了。1958年葡萄牙政府通过了一道政令,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加大规模,建造一座永久性的纪念碑。工程耗时两年,于1960年完工,正好是葡萄牙航海事业的奠基人恩里克王子去世500周年。

纪念碑高52米,外形是一座早期葡萄牙航海家们使用的三桅帆船(Caravel)。纪念碑上方是象征王室和教会的盾徽,下面两边各有一个航海是定向用的浑天仪模型。站立在纪念碑船头的是“航海家”恩里克王子,两侧分别有16位在葡萄牙航海史上的重量级人物。

4. 发现者纪念碑



5. 纪念碑的背面是一个十字架,下方是入口。



6. 恩里克王子手捧三桅帆船的雕像。



7. 纪念碑朝东的一侧,依次是:阿方索五世(Alfonso V),达·伽马(Vasco da Gama,发现经非洲南端至印度的航线),卡布拉尔(Pedro Alvares Cabral,发现巴西),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首次环球航行)。



纪念碑前的广场上有一幅各色大理石拼成的罗盘地图(Compass Rose),罗盘直径50米,中心是一幅14米宽的世界地图,标记着葡萄牙在十五十六世纪的重大发现。这是纪念碑建成时,南非种族主义政权送给葡萄牙政府的礼物。从三十年初到七十年代中期,统治葡萄牙的是萨拉萨尔右翼法西斯独裁政权,史称第二共和国。萨拉萨尔政权对内实行保守的独裁统治,对外奉行殖民主义,在国际上比较孤立。所以当时只有南非政府送了大礼。

8. 地图局部:好望角。



9. 宁静的港湾。



10. Praca Afonso de Albuquerque。当中是当年征服果阿,马六甲的首任印度总督Afonso de Albuquerque。后面的粉色建筑是贝伦宫(Palacio de Belém),十六世纪的王宫,现在葡萄牙的总统府。



11. 马车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os Coches),前身是贝伦王宫附属的骑术学校,1902年改为博物馆,收藏展出17至19世纪欧洲各国制造的马车,是全欧洲最好的收藏之一。



12. 十七世纪国王佩德罗二世的马车。



13. 里斯本主教座驾,十七世纪晚期法国制造。



14. 博物馆最出色的收藏之一:教皇克莱芒十一世(Clement XI)送给葡萄牙国王若奥五世(Joao V)的金马车。



哲罗尼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或Hieronymites Monastery),又称隐士修道院,是贝伦区和全里斯本最宏伟华丽的建筑,作为葡萄牙全盛时期曼努埃尔是建筑最杰出的典范,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最初,这里是恩里克王子为隐修会建立的一座的修道会所,供船员出海之前和返航之后祈祷之用。十五世纪末,因为达·伽马发现印度航线,香料贸易给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501年,曼努埃尔一世下令修建一所新的修道院,作为王室成员的埋葬地。有香料贸易税收的5%做经济后盾,投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修道院前后共花了100年时间才完工。修道院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特别是大量运用与航海有关的元素,被后世作为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典范。

15. 哲罗尼莫修道院



16. 修道院华丽壮观的正门。



17. 修道院内部的主祭坛,祭坛一侧有曼努埃尔一世和王后的墓。



18. 修道院内有达·伽马的石棺。



19. 石棺上达·伽马的雕像栩栩如生。



20. 石棺侧面装饰的三桅帆船。



21. 达·伽马石棺的对面是葡萄牙伟大诗人卡蒙斯(Luís Vaz de Camões)的墓。卡蒙斯是十六世纪生人,早年混迹里斯本,后来加入葡萄牙海外殖民军队,在摩洛哥作战时失去了右眼,后来到过印度果阿和澳门。卡蒙斯根据这些海外经历,仿照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体材,创作了葡萄牙史诗路基塔尼亚人之歌(Os Lusíadas)。



22. 修道院的花玻璃窗。



23. 修道院的回廊。



24. 修道院前的贝伦大道。最右边的房子是贝伦著名的百年老店Café Pastéis de Belém,店门前排着长队,来贝伦的游客都要品尝一下这里的蛋挞。说实话,尝过之后,一点儿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吃的。



从贝伦,坐15路有轨电车,来到里斯本城中心最繁华的Baixa and Avenida区。Baixa的意思是低地,因为这一片是个山谷,地势比较低。这里正好是里斯本的downtown。Avenida指是自由大道(Avenida da Liberdade),里斯本的香榭丽舍。

1755年11月1日万圣节,里斯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据地震学家估计,震级在8.5到9级之间。大地震摧毁了里斯本80%以上的建筑,引发的火灾和海啸造成了至少4万人死亡。地震之后,国王若瑟一世(José I)委派首相彭巴尔侯爵(Marquis of Pombal)主持里斯本的重建计划。彭巴尔侯爵聘请了许多著名设计师,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重建了整个里斯本。里斯本的城市规划,比当时欧洲其他大城市更加先进,很多建筑采用了原始的抗震结构。重建的Baixa and Avenida区,被称为“彭巴尔downtown”,已经申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25. 无花果广场(Praca da Figueira)上若奥一世的铜像。



26. 光复广场(Praça dos Restauradores)是纪念1640年葡萄牙结束西班牙60年的统治,恢复独立。



27. Rossio火车站。



28. Rossio广场,也叫佩德罗四世广场,为纪念葡萄牙国王兼第一任巴西皇帝佩德罗四世而建。广场中心矗立着佩德罗四世的雕像。



29. 广场的喷泉上装饰的小天使。



30. Rossio广场周围有不少里斯本当地人喜欢光顾的咖啡馆和甜品店。这家的蛋挞据说比贝伦的更好。



31. 商业广场(Praça do Comércio)在Baixa区最南端的特茹河畔。大地震之前这里是一座王宫,震后重建被改成一个大广场。广场中心是若瑟一世的铜像。1974年4月25日,结束了法西斯右翼政权在葡萄牙四十多年统治的“康乃馨革命”就是从这里发起的。



32. 商业广场的凯旋门是里斯本城的象征之一。顶上的雕像代表“荣耀,智慧和勇敢”。



33. 凯旋门背后的大钟。



34. 正对凯旋门的Augusta大街(Rua Augusta)和旁边的几条街道是里斯本downtown的美食街,街边有很多饭馆。我们的午餐:大蒜煎鳕鱼——Bacalhau的另一种做法。



35. 烤海鲈鱼。



从下城到毗邻的Bairro Alto(高区),最省力发办法是乘坐圣胡斯塔升降机(Santa Justa Lift)。这座45米高的电梯,把下城的街道同Bairro Alto去的Carmo广场连接起来,用里斯本卡可以免费乘坐。设计这座钢铁结构升降机的是出生在葡萄牙的法国建筑师Raul Ponsard,著名设计师Eiffel(艾菲尔)的学生。外观上和艾菲尔铁塔确实有些相似。

36. 圣胡斯塔升降机



37. 升降机顶端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看到里斯本downtown全景。这是朝东的一面,俯瞰下城主要街道周围建筑的红顶。对面山坡上是Alfama的圣乔治城堡(Castelo de Sao Gorge)。



38. 朝北的一面是Rossio广场。



39. 出了升降机,是Bairro Alto区的Carmo广场。广场旁边曾经是建于十四世纪的卡尔莫修道院(Convento da Ordem do Carmo),毁于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现存的哥特式教堂的废墟,是当年大地震留下的唯一遗迹。



Bairro Alto,葡语意思是高区,因为建在山坡上而得名,的确曾经是富人聚居的高尚地区。现在则更偏重于人文时尚,是里斯本前卫艺术和夜生活的中心。

40. 这一带街上有很多装饰有趣的建筑,比如着一座19世纪的房子,正面用瓷砖拼成充满寓意的图画。



41. 金字塔中心的那只眼,是共济会的标记。说不定以后会在Dan Brown的小说里出现。



42. 建于十九世纪的卡蒙斯广场(Praça Luís de Camões)。



43. 另一个小广场上葡萄牙19世纪著名小说家Eça de Queiroz的铜像。



44. Rua Garrett是Bairro Alto区的一条主要商业街,周围有不少时尚商店和文人小资光顾的咖啡馆,比如这家巴西人咖啡馆(Café A Brasileira),就是上个世纪里斯本作家艺术家流连的场所。



在downtown的东侧,和Bairro Alto区遥遥相对Alfama区,是里斯本最古老的部分。Alfama的名字源于阿拉伯语Al Hamma(浴室),最初是摩尔人在里斯本的聚居区,葡萄牙人收复里斯本以后,城区渐渐向西扩展,王室和贵族纷纷迁至Baixa和Bairro Alto区,Alfama逐渐沦落为穷人和渔民居住区。里斯本大地震对Alfama破坏不大,至今这里还很好地保留着古老的建筑,红顶白墙,蜿蜒窄巷,很“里斯本”。

位于Alfama区的里斯本主教堂(Lisbon Cathedral,也叫Sé de Lisboa),外表不起眼,却是里斯本最古老最重要的教堂。1147年,葡萄牙第一位国王阿方索一世从摩尔人手上夺回里斯本,就开始兴建一座罗曼式风格的教堂。十四世纪又增建了哥特式的回廊。不过整个教堂毁于1755年的地震,现在看到的建筑是震后重建的,特意保留了教堂原来古朴的外观。

45. 里斯本主教堂



46. 教堂的玫瑰窗(Rose Window)绘着耶稣和十二门徒。



47. 教堂内“手捧宝书”的公主墓。



48. Alfama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不少观景的平台,像这座比较著名的圣露琪亚观景台(Miradouro de Santa Luzia),是游客云集的地方。



49. 旁边的圣露琪亚教堂的墙上有一幅瓷砖拼图,描绘大地震前里斯本商业广场(Praça do Comércio,当时是王宫的广场)。



圣文森特是里斯本的守护圣徒。这是Alfama一座小广场上的圣文森特雕像,背后山上的建筑是“城墙外的圣文森特修道院(Monastery of São Vicente de Fora)”。城墙外的圣文森特修道院是里斯本的另一大修道院,里面有埋葬葡萄牙最后一个王朝Braganza王室历代君主的王室先贤祠(Royal Pantheon)。Braganza王朝的第一代国王若奥四世(João IV),于1640年成功地摆脱了西班牙王室60年的统治,使葡萄牙重新赢得独立,因而获得了“复国者若奥”(João o Restaurador)的称号。

50. 圣文森特雕像和城墙外的圣文森特修道院



伊比利亚半岛受摩尔人的影响,装饰性瓷砖和马赛克在建筑中广泛使用,瓷砖装饰艺术可谓葡萄牙的国粹之一。传统的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装饰只允许使用抽象的几何图型,花草图案和阿拉伯文书法,人像是绝对不可以出现的。而天主教国家西班牙葡萄牙则没有这些限制,除了花鸟鱼虫,表现宗教历史战争文化题材的人物动物,亭台楼阁,金戈铁马,皆可入画。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和欧洲的绘画艺术相结合的瓷砖装饰画,造型更逼真,色彩更丰富,无论从规模和艺术水平都青出于蓝。这次在葡萄牙辛特拉的国家宫,Queluz宫,和Alfama,都见到了大幅精美的瓷砖装饰画。

52. 里斯本的国家瓷砖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o Azulejo),就是一家专门展览瓷砖装饰艺术的博物馆。里面的收藏十分丰富,涵盖古今,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也包括其它国家的出品。



53. 很多都是宗教题材的。



54. 也有不少装饰性的花鸟鱼虫。



55. 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座十六世纪的修道院——圣母修道院(Convento da Madre de Deus)。保留下来的修道院教堂,装饰华丽,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56. 现代风格的装饰画。



57. 镇馆之宝是这副十八世纪的里斯本“清明上河图”,长23米,由1300多块瓷砖拼成,描绘了里斯本大地震之前的城市全景。



压轴的晚餐给一天的里斯本之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特意选的这家海鲜馆Ramiro在网上口碑很好。这家馆子专门经营海鲜中的Shell Fish(虾,蟹和贝类),不卖鱼。店面不大,里面食客盈门,几个waiter跑里跑外,手脚麻利。饭店很与时俱进,点菜用的都是高技术——iPad。

58. Waiter推荐的两个前菜:蒜油虾和酒煮蛤,味道很好,特别是那道虾,比西班牙的更胜一筹。



59. 主菜是石蟹和烤大虾。葡萄牙人吃螃蟹也和中国人一样,吃蟹黄的。



三天的浮光掠影,走马看花,对葡萄牙感觉很好。LD特别注意到,里斯本是我们走过的城市里极干净的一个,可以说是三步一个垃圾桶。接触到的葡萄牙人,感觉都很开朗热情,乐于助人。服务业者,无论出租车司机还是饭馆服务员,都没有遇到故意欺生“宰”人的,也比西班牙人要勤快(我们在塞维利亚碰到的侍者,光顾着跟美女聊天,连小费都懒得要)。可能因为是淡季吧,公交车上,特别是传说中的“小偷的天堂”——15路有轨电车上,也没有遇到任何麻烦。葡萄牙名气虽不如西班牙,但美景美食一点不差。

也许是因为4·25大桥,街车和山城的缘故,总觉得里斯本和旧金山很像。如果你喜欢旧金山,你会更喜欢里斯本。


==========================================================================================

附:有关葡萄牙和里斯本几个有趣的事实。

1. 葡萄牙和里斯本分别是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家和首都。里斯本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比罗马,伦敦,巴黎都早。传说里斯本最早是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返航途中建立的城市。不过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人们就已经在此定居。而葡萄牙的出现则要晚得多,从公元1139年阿方索一世建立葡萄牙王国开始,至今不到900年。

2. 公元1147年,阿方索一世从摩尔人手里夺回里斯本,里斯本就一直是葡萄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过里斯本作为首都的地位,从来没有被宪法确认过。所以800多年来,里斯本一直只是“事实上”的首都。

3. 从1139年至1910年,葡萄牙是君主制,其中1580年至1640年的60年间,葡萄牙是西班牙王国的一部分。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上半叶是葡萄牙的黄金时期,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人先后“发现”了好望角,巴西,澳大利亚和通过印度洋到达印度和远东的航线。和另一个海上强权西班牙两次签订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1494;Treaty of Zaragosa, 1529),瓜分海上势力范围。

4. 近代,随着荷兰英国海上实力的崛起,特别是巴西独立以后,葡萄牙渐渐沦为二流国家。1910年推翻君主制,改为共和国。1933年萨拉萨尔的右翼政权上台,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同年,希特勒的纳粹也在德国掌权。

5. 二战中,萨拉萨尔政权的葡萄牙保持中立。传统上,葡萄牙虽然是英国的盟国(十四世纪就签订了“温莎条约”),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西法德是死敌,然而信奉法西斯主义的萨拉萨尔政权和邻居佛朗哥一样,暗中偏向轴心国。不过萨拉萨尔和佛朗哥都不愧是玩平衡的高手,在两大阵营之间左右逢源,力保中立,成功地把战争挡在了伊比利亚半岛之外。由于葡萄牙在二战时的中立国地位,里斯本成了双方暗中接触,互相刺探情报再理想不过的场所,变成二战时期间谍的天堂(电影“温莎行动计划”里好像有类似的说法)。相比之下,卡萨布兰卡算是小儿科。二战初期的犹太难民和后期逃离德国的纳粹,很多是经过里斯本去巴西和南美的。

6. 二战期间双方拉拢葡萄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所拥有的一项战略物资——钨,制造坦克装甲所需的高硬度合金钢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没有钨,希特勒的闪电战就是空谈。世界上最大的钨生产国是中国,和苏联一开战,德国就失去了来自中国的供应。所需要的钨,就只能从欧洲最大的生产国葡萄牙获取。当时,葡萄牙的钨矿开采和出口,大部分被英国人垄断。为了从英国人手上抢钨,德国不惜血本,排出采购团常驻葡萄牙,用黄金高价收购,再买通西班牙,从陆路运回德国。二战后期,纳粹又通过里斯本,把从犹太人身上搜刮来存在瑞士的黄金运往南美。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六年间,葡萄牙的黄金储备增长了700%。

7. 二战之后,许多欧洲国家纷纷放弃殖民政策,允许殖民地独立。但葡萄牙的右翼政权坚持奉行殖民主义,继续在海外派驻军队,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殖斗争,引起了广大人民和许多中下级军官的不满。1974年4月25日,由一群左翼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力量运动”(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 - MFA)组织,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极右政权,结束了西欧现代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独裁统治,为以后的民主化奠定了基础。因为参加政变的军人,都在枪口上插着一朵康乃馨,所以这次政变被称为“康乃馨革命”或者“四·二五革命”。

8. 除了钨,葡萄牙还出产软木塞,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9. 葡萄牙人最钟爱的食物是一种叫做Bacalhau的腌鳕鱼,据说有几百种做法,可以一年之内每天不重样。

以前对葡萄牙了解甚少,这次借机会做了些功课,很多是从一本有趣的侦探小说里读来的:A Small Death In Lisbon, by Robert Wilson。作者是个英国人,十几年前搬到葡萄牙定居。侦探小说,总比枯燥的历史书旅游手册读起来要容易多了,比较适合我这种懒人。

最后出一个谜语,里斯本——打一领导人。

谢谢大家!

(全文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