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传人

祖国在唱红歌。祖国山河一片红。 文革在延续,因为有文革的传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们民族的文革。
个人资料
文革传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马云谢幕?“私营经济退出舞台”?啥意思?

(2018-09-12 23:02:09) 下一个

先是马云先生宣布他明年退休,接着有这位吴小平先生发议论说咱国“私营经济该退出历史舞台”。这都啥意思?想起不到四年前写的一个帖子,“文革时谁当‘马云’?”  再贴一次,看看当年漫天遍地满世界就一位“卖主“时的”大好时光”。

文革时谁当“马云”?

“文革小报”寻根第36篇。

马云先生,就着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与11/11的原版光棍节,成了全世界的名人。马先生是干吗的?就是个中间商。之所以有名,因为他是咱国最大的中间商。中间商,虽说不“生产”啥东西,但是为生产提供了流通的渠道,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社会可以无“马云”,但是一定得有中间商。

文革时,城市里有没有“中间商”?

先上小报:















 

这是北京市,说的是什么事儿呢?

所谓“旧社会”的“当铺”,1956年被咱党给“公私合营”之后,变成了这些后来的“信托行/委托店”。“小报”说的就是这类店在文革前的运营方式。穿越到如今,类似美国的“电子湾”与咱国的“淘宝网”,不过是实体店。

这些店的运营,流程是卖主把想出手的货物拿到商店去、估价、留在店里、标价陈列待售、如卖出商店抽个头随后其余售款交给卖家。也有商店直接从卖主手中收购的,然后加价上柜出售。这后一种运营方式所占比例比较小。

这个“中间商”对社会有帮助吗?

就说那个最极端的打字机例子。两台,110元,修好后卖到960元一台,确实是暴利。如果没有信托行/委托店这个中间商,暴利不会发生。但是…….

没有这个中间商,那两台打字机就会停留在待修的“废物”状态,打字机的最终买主还得手写。中间商让打字机从废物变成“生产资料”(那啥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_*);倒腾打字机的人带动了“修理”这个“创造”过程;打字机的买主写文章能有“范儿”的保留下来,开心创作。用现在的话说,三赢。

暴利会不会“腐蚀”社会?这属“道德”问题,老汉没法回答。但是,“打字机”这种暴利会刺激其他人也学着如何修理打字机,让社会上其它仍处在“废物”状态的打字机多一些机会“获得重生”。“废物利用”是个概念,可大可小,不知这位大发一笔的“修旧”高手,是不是日后参与了从乌克兰购买“瓦良格”号废弃航母的交易。

中间商,有啥货物就过手啥。“小报”文章里最后几段说收购人员去外国领馆的感受一定是真的,把死人吃剩下的东西敛走,还可能上柜出售是很没尊严。但是,咱国当时确是没有自产的那些能让人感觉良好的物品,包括相机、口红、香水、尼龙丝袜。文章里提到“站起来”,太祖高喊“站起来”一定满开心的,可是连外国死人剩下的垃圾都能变成商品,这个“站起来”到底是啥姿势就成问题了。

信托行/委托店这个中间商在文革中没有被“免职”,在民间流通几乎绝迹的时空下还是起了旧物交换、便利民生的些许功能。

咱国如此大的一个社会,难道文革时就没有更大的“中间商”吗?不可能。

文革时的一句口号是“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为什么?因为所有资源都在太祖手里。农民种了粮食,粮食交给太祖,工人装出辆自行车,自行车归太祖分发。为什么爹娘不如太祖亲?任何东西都由太祖分发,文革中,太祖是比现在的马云牛掰许多许多的“中间商”。中间商大没关系,就拍垄断。太祖在垄断了中间商功能之后玩了个偷梁换柱,在做最大“中间商”的同时还冒充是所有的卖家。只要是太祖过手的资源,都成了太祖恩赐的资源。有城市户口要感谢太祖,有粮票买棒子面要感谢太祖,有机会能买辆自行车要感谢太祖,就是能隔着玻璃看一眼从非洲来的芒果也得感谢太祖。

文革中太祖在当“马云”。不但是“马云”,还是“超级马云”,垄断的中间商兼任所有卖家。

爹亲娘亲不如太祖亲的疑团明白了吧?

重贴后注:遥祝大祖在“四个自信”的高度上再加一个自信,“卖主自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