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 Forest's Blog

正直、善良、宽厚、心存感激、珍重友谊。嗯,还有,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海盗 ...
个人资料
正文

夸奖是怎样导致丧失信心的

(2014-03-22 01:28:17) 下一个
夸奖是怎样导致丧失信心的

斯蒂芬·格罗兹  / 原文,Wave Forest / 译于巴塞罗那,2014年3月

[译按] 在去巴塞罗那的路上读到这篇短文,觉得他的观点与我们熟知的不一样。顺便把它译了出来。斯蒂芬的学术水准可以从他的著作受欢迎的程度上看出。另外,他关于夏洛特 . 斯蒂格里茨的例子很生动,也很受教益。
 
拐过那个角落来到幼儿园接我的女儿,我听到老师对她说,“你画了一棵最漂亮的树。真棒!”过了几天,这位老师又指着我女儿的另一幅画说,“喔,你真是个艺术家!”

在听到老师对我女儿的这两次夸奖中,我感觉迷失了。我怎样才能向这位老师解释,我更希望她不要夸奖我的女儿?

当今时代,我们过度地夸奖我们的孩子。普遍认为,夸奖、自信与学习成绩三者是一体的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不是那么回事– 过去十多年来,一些关于自尊(self-esteem)的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夸奖一个孩子“聪明”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或许没什么帮助。事实上,这样的夸奖可能会导致孩子表现欠佳。孩子对夸奖的反应经常会是放弃努力– 因为如果已经做到了“最好”,为什么还要画一张新的画呢?或许,一个孩子就会简单地重复相同的东西– 因为如果老方法总是能得到掌声,为什么要去画一样新东西、或尝试一种新方法呢?

在一项现在广为人知、1998年做的、对10岁和11岁孩子的研究中[1],心理学家卡罗尔· 德威克和克劳迪亚· 缪勒让128个小孩来解答一系列数学题。在完成第一组简单的练习后,研究人员只给孩子一个一句话的夸奖。有的夸奖智力:“你做得真好,真聪明。”有的的夸奖努力:“你做得真好,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然后,研究人员让孩子们做一组难一些的练习。

结果有点戏剧性:被夸努力的孩子表现出更愿意创立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也表现出更有韧性,倾向于把失利归结于努力不足而不是智力不足。而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则表现出更多地担忧失利,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做法。当问题变得越来越难时,他们表现出相对差的韧性。最终,“你真聪明”所造就的喜悦变成了不断增加的焦虑、不断失去自尊、不断减退的意志、和不断下降的成绩。当研究人员要他们给其他学校的孩子写信,介绍他们的经历,有些“聪明”的孩子会撒谎,故意夸大自己的成绩。总之,这一句话的夸奖,导致他们撒谎、不高兴,并打掉了他们的自信。

但为什么我们又如此锲而不舍地夸奖我们的孩子呢?

部分原因是我们想表现出我们不同于我们的父辈。在《制造婴儿》(Making Babies)这一本关于如何成为母亲的回忆录里[2],安妮· 恩莱特写到,“在以前,即七十年代的爱尔兰,母亲总是自然而然地贬低自己的孩子··· 母亲会说,‘她是一只猴子。’或者‘在外是天使,在家是魔鬼。’更为甚者(也是我最爱听到的),‘她要我早入坟墓!’对于像爱尔兰这样忌讳任何形式的夸奖的国家来说,被贬是成长的一部分。”当然,不光只是爱尔兰这样。最近,一位中年的伦敦人告诉我,“我从来都不用母亲骂我的话骂我的孩子,像‘爱耍小聪明、脸皮厚、早熟、爱表现’等。四十年过去了,我真想冲着我妈大叫,‘爱表现又有什么不好的?’”

现在,无论在哪儿– 不管是社区的运动场、星巴克、或幼儿园– 只要有小孩,你就会听到像背景音乐一样的褒扬之词,“好儿子!”“好闺女!”“你是最好的!”赞赏我们的孩子也许能暂时提升我们自尊,但这对一个小孩却无太多益处。在竭力让我们不同于我们的父辈的同时,我们实际上在做差不多一样的事– 扔出一大堆空洞无物的夸奖就像老一代人扔出一大堆不加思索的批评。如果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躲避真正关注我们的孩子和他们自身的世界,那么,这种夸奖就像批评一样,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漠不关心的表现。

这把我带回到原来的问题:如果夸奖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那到底什么能呢?

在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分析师不久,我与夏洛特 · 斯蒂格里茨讨论过所有的这一切。夏洛特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 . 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的母亲。我见到她时她已年逾八十,在印第安纳西北教了多年的读书矫正(remedial reading)。“我不夸一个小孩做了他们理应能做的事。”她对我说,“但如果他做了真的难事,我会夸他。比如,他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孩子一起玩,或者他能有耐心。同时我也认为,对他说‘谢谢你’很重要。要是我给他准备点心慢了、或给他帮助时慢了,如果他能耐心等待,我会感谢他。当一个孩子在玩耍或阅读时,我不会去夸他。”无贬无褒,夏洛特专注与孩子在做什么、怎么做。

我曾注意到夏洛特与一个4岁的男孩在一起,这男孩在画画。这小男孩那时停下来抬头看着夏洛特,似乎期待着她的夸奖。夏洛特微笑着对他说,“你的画这一块有好多蓝色。”男孩回答说,“这是我外婆家房子附近的水塘,这有座小桥,我画给你看。”他边说着、边拿起了棕色的蜡笔画了起来。她与这个男孩谈着,从容不迫、有条有理。但更重要的是,她专注、她倾听。她以这种方式伴随着。

这种专注与倾听的伴随建立孩子的自信,因为这能让一个孩子感到他值得被惦念。没有这个,一个孩子可能会相信,他在做的事只是一个为了得到夸奖的手段,而这事本身并不是目的。对于孩子在做的事,如果我们不关注,我们怎样能指望孩子关注呢?

这种伴随,无论是与孩子、与朋友、甚至与自己,都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但不正是这种关注 – 这种被关心、惦念的感觉 – 是我们比夸奖更想得到的东西吗?

参考文献

1. Carol S. Dweck and Claudia M. Meuller, ‘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Vol. 75, No. 1 35–52.

2. Ann Enright, Making Babies: Stumbling into Motherhood (London, Vintage, 2005).
 

[注] 在第一稿中,“being present” 给译成“陪伴”。似乎太亲密了一些。“being present” 在这有“当需要就在傍边之意”,但一下子找不着一个很贴切的中文词。先用“伴随”顶一下吧。(原文为:..., but more importantly, she observed, she listened. She was presen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janeonline 回复 悄悄话 偶然看到你的文章, 非常感谢, 很有启发。 之前也有看到文章说不能笼统地夸小孩, 而要具体夸某件事情。 对第一点可以很快接受,对第二点还不是太理解。 感觉具体夸某件事情在实际生活中,对小孩也不太有帮助, 甚至有时候小孩会说, 我不想做,因为我不在乎收到夸奖。 另外一个副作用是造成兄弟姐妹间的竞争意识,即使是夸某件具体的事情。 你的文章让我茅塞顿开,对小孩理所应当做的事情, 应该是认可,是感谢。只有哪些需要付出特别努力的事情, 我们应该夸奖。还有一点, 我觉得这个最近讨论的关于评判和描述的差别异曲同工。 其实夸奖是一种评判, 树立孩子的自尊不是靠评判, 而是靠对孩子行为的觉察和关注。
废话多多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小孩也明白。有位同事讲她儿子踢足球,儿子说:I'm the least best.
暖云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提醒的很重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