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跟朋友说再见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别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政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正文

老师杨佳

(2005-09-24 20:10:07) 下一个
偶在大洋此岸搜寻祖国的信息。读到了一则关于老师杨佳的文章。朴素的话语,真实的人生。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优秀的人,不太优秀的人,不妨找一块布把眼睛蒙上。如果良知未泯,你会摘了布跳起来,一路跑着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了。前有迅者,诸位要加油了!”这是文章的结束语。文章还引福韦尔柏克斯顿的话- “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无敌的决心,具备了这种品质,你就能做成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任何事情。否则,不管你具有怎样的才华;不管你身处怎样的环境;不管你拥有怎样的机遇,你都不能使一个两脚动物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我们的民族脊梁就是由这样一些勤勤恳恳、努力专研的人顶起来的。老师,久违了。回想十年前,仿佛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日记。转瞬已经有是十多个年头了,淡淡的记忆却透露着温馨。以前的日子已不再,同学也劳燕纷飞。一九九一年从玉泉路离开后,就回到了所里。第二次见到杨老师是九三年。我在玉泉路进修博士生英语,迎面见到老师,跟老师打招呼,原以为老师会很热情,却发现她有些异样。她只是说 “小X还是那么活跃”,因我有事,简单寒暄几句就离开了。我问了孙德全老师,孙老师说杨老师眼睛有点不好,我当时以为是红眼病之类的,并没注意。只是觉得老师往日的活泼不在了。但并没有料到会是这么严重。现在才知道老师失明了。 那是一九九一年秋天。杨佳老师教我们英语对话(学的是功能美国口语)。她当时刚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不久。班上大约有二十来个学生,杨老师将我们分成几组,提出话题互相发问。课讲的真是生动精彩。口语课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敢开口。杨老师首先用她的热情带动了我们。不知不觉地,班上的同学开始发言踊跃起来。我们的辩论话题也越来越丰富了。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有礼貌的打断对方的谈话而在辩论中插入自己的话题。怎么样加入一些“ 功能口语”使得谈话能流利而愉快的进行下去。杨佳老师的口语真是很好。记得类似的课在北大也上过,可是收效不大。口语课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都采用外教。可一些外教并不清楚中国学生的弱点,很难教好。杨老师凭着她踏实的基本功和广泛的涉猎赢得了同学的喜爱。至今想来,口语方面杨老师的帮助最大。一次学对话的各个班准备演英语剧比赛,我当时在班里很活跃,发言也积极。记得杨老师常常提问我。我说我看看能否试着将<<林海雪原>>里的一段翻译成话剧的形式,让班上的同学来演。于是就花了一个晚上,将剧本写好了。第二天交给了杨佳老师。没想到她很喜欢,在剧本上做了些改动,还亲自将剧本刻蜡纸打印出来。 我记得我当时真是很高兴。她在剧本上写道 "Many thanks to Mr. XXX".因为是我的剧本,导演就落在了我的头上。杨老师坐阵指挥。我是头一次导演英文的节目。老师还不让用中文,难度真是很大。为了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班上年轻的女同学都成了 围绕 “座山雕”的“土匪”,我则客串成了通风报信的“匪甲”。想想真对不住她们,若时间倒流回去的话,我一定会找一个浪漫点的题材。杨子荣由现在加州的鱼同学扮演,“座山雕”则由唐同学扮演。想来也挺有意思。我也感激杨老师对我的信任,上上下下一切事情全由我们自己来办。毕业时我们有次郊游, 由于临时有事,杨老师不能参加,她却亲自做了一盆小笼蒸包子送给我们。还留下一些叮咛的话语。虽然老师没能跟我们一起划船,我们也觉得很温馨。后来,班上同学临行去看她。我们来到杨佳老师的小屋,大家都惊讶于这里的清贫。屋子里没有家具,门口放着一个黑色的录音机。房间里的摆设简单而朴素。可是书却是很多。是啊! “优秀的人,不太优秀的人,不妨找一块布把眼睛蒙上。如果良知未泯,你会摘了布跳起来,一路跑着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了。前有迅者,诸位要加油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