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冬天

人的悲哀在于明明知道自己是柔软的水,却非要把自己当成坚硬的冰
个人资料
2010的冬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海归不归

(2012-06-25 22:45:15) 下一个

海归不归

最近看了很多写海归不归的文章,突然也想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的总结是海归不归的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为什么说不值得讨论呢?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用头脑去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用脚趾头去扒算的问题。

所谓的海归,无非三大类:

1、海外混不下去;

2、海外混得不错,但国内有更好的机会;

3、归不归都差不多,但是被国内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吸引。

前两类不用说了吧,脚趾头扒弄一下也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们着重讨论一下第三类。

第三类情况是比较典型的需求决定屁股的情况,在收入和能获得的生活保障基本相等的前提下,决定海归不归的因素其实正好可以套用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来诠释。

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的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归不归都差不多的前提下,自我实现的状况也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不是这个层次的需求导致了海归不归的纠结;

次一层的需求是尊重的需求,即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那么什么是衡量你被别人和社会尊重的标准?钱啊,国内咱们就不说了,在海外,如果你的老板付你足够的薪水,这不是认可和尊重是什么?至于政府和其他机构,谁敢不尊重你你告他种族歧视,反正我在加拿大工作八年了,该跟领导拍桌子就拍桌子,拍得比国内的时候还爽,因为一来我不担心他敢动手打我,二来中国话还不是国际通用语言,我不小心骂上两句他根本听不懂。在国内拿同样的薪水没有这个优势吧?所以也不是这个层次的需求导致了海归不归的纠结。

再次一层次的需求是情感上的需求,亲情、友情的需求。我必须承认,有极少数人是为了照顾父母而回国的,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她也是有前提的,在国内找到外资银行的高薪工作,相当于国外银行派驻中国的代表。没有这个前提,她估计很难下决心海归。其实,不说在海外了,就是在国内,如果你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你一年会回家看父母几次?现在办个探亲、旅游啥的很容易,实在想得不行把父母移过来就完了,对吧?你要非说是舍不得哪个朋友,我承认,你赢了。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咱们的同胞,把你泛滥的友情分一点给他们行不?所以,应该也不是这个层次的需求导致了海归不归的纠结。

再往下一层,是安全需求,这个,这个,您就用脚扒拉一下得了,咱省点唾沫,行吧。

 

对了,其实是金字塔中最底层的需求——生理需求导致了海归不归的纠结,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性等方面的要求。咱们再细分比较一下:

饥渴,除了吃不着地沟油,在海外有没有工作都是能保证吃饱饭的,而且海外的各类中餐馆还是可以基本满足南北口味的需要。退一万步,实在有啥想吃的,外面又买不着,自己学着做行吧?

衣,这个就不废话了,咱在海外八年,没买过30块钱以上的衣服,还全是国内所谓的名牌。

住,呵呵,这个你得把手也伸出来,因为光用脚趾头扒拉数不够,国际公认平均房价和收入之比应该低于61,咱这儿大概4左右,咱要真咬咬牙,2年不吃不喝就能买个独立的小别野。国内的情况呢?脚趾头和手指头搁一块儿数,没准还不够。

行,嘿嘿,这得看您是愿意谈车还是谈路了,如果谈车,这里的一般家庭都是人手一辆,我家邻居仨孩子,其中两个周末都带女朋友回来,结果一到周末,车得在门口停成三排,跟结婚迎新娘子的排场差不多,好在他家门口的车道够长。谈路,咱不谈这个行不,伤不起啊。

 

哎呀,我写了这么多,到底什么需求决定了海归不归的纠结啊?

嘿嘿,呵呵,哈哈,您上前面找找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old-dream 回复 悄悄话 还是人家买crv那位说得直接实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