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假装

民族:满汉半袭。信仰:三顿饭一张床。爱好:练贫。性格:大愚若智。目标:(1)减少满足了嘴对不起胃的次数(2)把贫穷表现为不露富。
个人资料
石假装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我爱北京天安门 旁边的饭店

(2014-07-07 15:39:17) 下一个

   天安门旁边的饭店叫北京饭店。



  北京饭店始于1900年两个法国人开的小酒馆,1907年中法实业银行接管了北京饭店,建成了一座有5层楼的宾馆,1917年又加盖了层楼的B栋,很长时期内它是北京首屈一指的欧式宾馆。
 
    1949年以后它隶属于管理局,成新中国国和外事接待的重要所,具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我认识几个从70年代就开始访问中国的日本人说,当时他们来中国都住在北京饭店,烤鸭便宜极了。还说,当时没有娱乐的地方,他们总是聚在北京饭店喝酒。他们吃便宜烤鸭的年代,正是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硬说自己最幸福的年代。
 
    80年代初北京市里宾馆还很少,外国在中国的办事处多设在北京饭店。那时,我的笔友、一位日本老太太托人给我带来一本《广词苑》(厚重的字典)。来北京出差的那人把字典放在了他们公司的办事处(好像是松下电器)让我去取。那事务所就在北京饭店。
 
    那是个冬天的下午,我顺着北京饭店的斜坡走到门口,大模大样地往里走,门卫客客气气地把我挡住了。说是没有入住证件不让进,无论我如何讲“我去n层楼的x公司办事处,拿点儿东西就出来”,门卫就是客气地挡住路不让进。
 
    回来后跟人讲在北京饭店受阻的事情,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你穿得太土。从没觉得自己土,那天穿了男女老少皆宜的白塑料底黑灯芯绒面的五眼棉鞋,蓝涤卡裤子,半长的蓝色棉大衣,棉大衣上还翻着个灰绒领子,灰绒领子衬亚洲人的黄皮肤很合适。这一身穿着怎么看都是端庄大方、厚实严肃、邪不侵正的样子。绝对是当时中国公民的平均值,怎么就土了呢。
 
    总得想办法取回来东西吧。到系办公室借电话给北京饭店打电话,跟总机讲“请转nnnn号”,又毫无理由地被拒绝了。系办公室主任出主意说:跟他们讲外语。按他说的,我拿声拿气地用日语跟总机讲跟刚才同样的内容,一下就接通了。
 
    后来才悟出来,北京饭店是外事机构,不让国人进。当时各大学的留学生宿舍也有门卫,严格控制中国学生入内。中国人最会作践自己人,最不相信自己人,就好像你跟外国人来往就要里通外国似的。
 
后来人家顺道送来了那本《广词苑》。
 
    几年后的90年已经在留学了,有个规格很高的中日研讨会,日方出席的人让我去作翻译,北京的宾馆可以自己挑,自己预定,我选了北京饭店。第二年又有一次同样的机会,我仍选了北京饭店,而且是可以俯视故宫的贵宾楼。后来有人让我推荐北京的住宿时,我都推荐他/她北京饭店。当时的北京饭店比较旧,设备上不够5星级的标准,但它是房间宽敞、屋顶高,这些正是“大陆”、“老北京”的特征。
 
    时过境迁,北京高层饭店、酒店林立,发展速度之快让出租司机记不过来。北京饭店也不再是黄帝的女儿,也加入到市场经济里。3个馆的一层楼整个就是条商店街,从古董到中草药什么都卖,谁都可以自由出入了。
 
    每次回国去王府井时都顺便去一趟北京饭店,那里的东西价格是供给外国人的天价,咱看看就行。每次去都借用厕所,那是街上公厕无法可比的。带女儿去的时候,一定在那里请她吃蛋糕。那时外边还买不到那么好的蛋糕,一块蛋糕一杯果汁,女儿过年似地高兴。她在那里慢慢吃,我趁机去王府井买东西。看一个3-4岁的小女孩独自坐在那里吃,服务员就过来逗她,不寂寞也安全。现在的治安是不敢这样“寄存孩子”了。
 
    很多年没有去过北京饭店了。去年暑假想请女儿吃顿中国传统菜,带她到了北京饭店。一切都变了样,变得高贵冷艳,一楼的商店街变成了高级餐厅街。正是午饭时间却见不到顾客,我挨家看菜单、看菜价,看到一家自助餐350元/位,脑子里立即浮现出我家附近30元/位的自助餐,货和货不能比,但习惯的味道就是自己喜欢的味道。
 
    带女儿进了七楼的“谭家菜”,这是清末民初的名噪北京的菜馆,至今仍是除北京饭店里的一家外,没有分号。也许是午饭的原因,店里冷冷清清。
 
1 谭家菜馆长廊,两侧是单间。




2 墙壁上的装饰



 
3 墙上挂满了这样的照片



 
4 墙上的照片,能看出来是谁吗?



 
5 芥末鸭掌。好吃,鸭掌完整,大小均一。



 
6 该店特色菜:xxx菇、芥菜。好吃,清淡又味浓。



 
7 韭菜盒子。这个很好吃,那谁不是说用韭菜盒子做香水吗,就选这家的吧。



 
8 罐焖鹿肉、罐焖牛肉。鹿肉莫名其妙,牛肉跟我家的味一样(女儿语),不如多定几个韭菜盒子。



 
9 该店特色菜:蒸豆腐羹。能吃出豆香,即是菜又是汤。


 
就这几个菜加上茶水花了六百多块钱,最遗憾的是女儿并不感兴趣,她说最好吃的还是家门口四川馆的酸辣粉
10 就是这个,7块钱一碗。


 
11 而且,每次去都说再来一碗,我什么都不要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50后的姥姥 回复 悄悄话 酸辣粉啊!流口水了!
SnowFallingOnWater 回复 悄悄话 看得我口水直流啊。。。。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ingfish2010' 的评论 :
哈哈哈、终于被大姐发现了。傻吃闷睡是优点。
这几天一直在想那件棉大衣是谁的来着?因为那时还没怎么穿过新衣,都是家里人剩的。灰绒领子洗过好几次了,都没有绒感了,颜色也不匀了。
kingfish2010 回复 悄悄话 哈哈,石妹妹那是标准的北京姑娘冬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啊!

你们娘俩可真能吃 :))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风-细雨' 的评论 :
自我感觉挺不错的,居然被说土,太伤自尊啦!
清风-细雨 回复 悄悄话 生动有趣,“绝对是当时中国公民的平均值,怎么就土了呢。” 哈哈哈。。。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浮水印' 的评论 :
能想到去饭店借用都是机灵的啊。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nzi' 的评论 :
想知道你还相信啥,不相信啥。
dianzi 回复 悄悄话 我相信上帝不存在
浮水印 回复 悄悄话 去年这个时候我带孩子回国去天安门看降旗仪式。他内急,我只好带他去北京饭店试试。他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告诉门卫能不能去洗手间,获得许可。出来后,他在大厅竖起大拇指。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紫萸香慢' 的评论 :
原来您是成都的啊,正好问个问题,在成都酸辣粉是主食还是副食,东北人的猪肉炖粉条是菜,感觉成都的酸辣粉像吃面条一样。

反腐要是能把教育、卫生界的黑作法治理好才算有实效。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eps' 的评论 :
也喜欢酸辣粉啊,握手、握手!
紫萸香慢 回复 悄悄话 现在可能是反腐的缘故,公款吃喝减少了,所以午饭时饭店里比较冷清。何况北京饭店这种地方,谁开了公车来吃饭,太容易被炒牌了,所以人就少了。我今年回成都,就听一个同学半开玩笑说,最近纪委请他喝了两次茶,因为他的公车在午饭时间停在饭店外。
Fieps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标题的巧妙断句和补充绝对棒,拿小朋友和食客们开心啊。最后那碗酸辣粉看得让人吞口水。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瞪着呐' 的评论 :
问好!
那时没觉得有什么不能进的地方,被挡住不让进有种屈辱感,现在想起来很好笑。
吃过酸辣粉吗^=^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arara 的评论:
你这ID太有趣了,[哇啦哇啦]。不知你说的是哪盘菜,不会是酸辣粉吧。

回复 沸腾的群山 的评论:
文革末期有本小说叫“沸腾的群山”,不会是从那里来的名字吧。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他们还是衣帽取人的,有一次穿了件紫红长呢大衣,轻易就混进了友谊商店。

回复 acme 的评论:
回想一下,当时都是那样的打扮,“涤卡”还是好东西呢,哈哈哈。

回复 xiaomiao 的评论:
你眼力真好,后悔没多照几张,把毛和胡志明的也照来就好了。

回复 jdy 的评论:
酸辣粉,女同胞的最爱,不信你问去。

回复 小声音 的评论:
以前没听说过“富养女”的理论,稀里糊涂把孩子带大,想补个“富养”课吧,酸辣粉已经先入为主啦。
瞪着呐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一看题目,我还以为你爱北京天安门呢。石妹妹真幽默。
你那身打扮很有当时北京姑娘的范儿,那鞋我们叫北京棉。连这么端庄大方、厚实严肃、邪不侵正的打扮都不让进,太不象话了。八十年代初你就闯过那个让人须仰视方可见的地方,即使没成功,也够让人羡慕的了。
小声音 回复 悄悄话 北京饭店没进去过,在我心目中那是高级高档的代名词,我觉得还是“酸辣粉”经济实惠,
比较适合我们穷人,而且味道也好!:))
jdy 回复 悄悄话 北京天安门旁边的北京饭店成了石M的“ka wa ya 烤鸭”,异想天开啊!学习了。
家门口四川馆的酸辣粉还是少吃为妙。
xiaomiao 回复 悄悄话 “谭家菜”那墙上的照片里是周恩来,李宗仁和朱德。对吗?
acme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你白描自己的当时穿着,现在都有历史研究价值,代表当时的人们生活风貌呢。
厚实严肃?笑抽我了。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当年被挡在高级饭店,友谊商店什么老么子“涉外”场所门外的经历,很受刺激的!

石姐当年一身县妇联干部打扮还被人家拒之门外,悲催啊。反正我觉得今天重回这些地方有“老子现今也阔了”的尴尬!:)))
沸腾的群山 回复 悄悄话 真情实感!深有感触
warara 回复 悄悄话 口水淌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