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rg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和谐社会 和谐帖子

(2018-04-24 19:37:45) 下一个

其实我是最不喜欢转贴的 人云亦云 神乎其神 带有水分或者根本就是无厘头甚至荒谬的各种文字 漫天飞舞 实在难以捕捉亮点补充营养 也让人难以思绪万千

总而言之 微信里的转帖 能入眼的太少 基本上就是秒删 删删删

404 Error

微信的朋友圈 为不浪费众人的眼神和金贵的时间节省手机的流量 抱着不转贴的初心 坚持只贴本人原创 文字再烂 图片再次 也不转贴  只贴本人原创 呵呵

也有难得例外的时候 今天瞄到一篇来龙去脉描述得相当清楚的帖子 手痒了 违背了一下初衷 结果不久之后还被和谐了 被和谐社会和谐了

我的朋友圈居然是点赞声一片 点赞的都是呵呵呵

有人调侃 54 + 64 = 404 害得算术不灵的想了半天

有人称道值得尊敬的年轻人依然珍贵 

有人吐槽可惜文章被和谐了

有人制作了PDF文档 发给我  为了那个和谐贴的消失

然后 还有一篇 趁着和谐之前 先在这儿安营扎寨 转贴也是莫有法子的事

也许不会轻易和谐吧 在这块蓝天下

Image result for ???è°??¤???? ???è°???????

真心为岳同学这样的年轻人赞一个鼓掌

************************************************************************************

                        那些珍贵的年轻人

2018-04-24 C计划-蓝方C计划

1 . 发生了什么?

或许刚开始时,并没有人想到事态会如此发展。

四月初,一封实名检举信,指控原北大中文系教授沈阳在二十年前性侵犯学生高岩,导致 高岩自杀。当事人随即否认。舆论一片哗然。

还原事实的关键,在北大。调取二十年前校方对此案的调查档案,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澄清 真相。

作为对校方的监督,4月7日,1 4级本科生邓同学发帖表贴表示将依据《北京大学校务公开 实施办法》,申请学校公开1 9 9 8年7月前后讨论沈阳“师德”问题的系列会议记录。在文章 中,他呼吁更多同学一同行动、一起发声,向学校施压,提供信息公开的可能性。 文章发出后很快被删除,邓同学也被院方约谈至深夜。

第二天,4月8日,北大主动公布了两份?件,分别是1 9 9 8年学校和中文系给予沈阳行政警 告处分的决定。文件中认为沈阳在与大学生高岩的交往中“行为不当”。

但学生们认为信息披露仍不充分。4月9日,还是有十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北大在校生向学校 递交了书面的信息公开申请。另外还有1 5名同学通过邮件递交了申请。他们要求公开的内 容,包括“党委相关会议记录”“西城区公安局对此事的调查结果通报”“中文系相关会议记 录”以及“沈阳在大会上公开检讨的内容”。

一些参与信息公开申请的同学发文称,在等待校方答复期间,他们多次被院方“约谈”,有的 还被“请家长”,试图说服他们撤回申请。一位同学回忆,辅导员在谈话中曾提出“三条指 控”:怀疑提交信息公开申请的同学背后“有组织有预谋”;怀疑这一行动受到境外组织的资 助支持;申请当天有境外媒体试图入校,怀疑是申请的同学联系的。与境外组织的关系, 是辅导员“约谈”中反复询问的重点。 4月2 0日,校方依据规定,向申请信息公开的同学作出答复。答复称,现有档案中没有同学 们要求公开的信息。同时也承认,当时学校和院系管理工作并不规范健全 。

4月2 2日下午和晚上,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外国语学院官方“情况说明”中用语),试图联系参与申请信息公开的岳同学。在多次电话未接后,辅导员联系了岳同学家长,在凌晨来到岳同学宿舍,把她叫醒。岳同学后来发文称,辅导员要求她删除手机、电脑中所有与信息公开事件相关的资料,并保证不再介入此事。她随后被家长带回,禁足家中。

第二天,岳同学就自己深夜被“强制约谈”的经历发出公开信,谴责院方一系列行为。公开信以及所有讨论此事的文章、图片,几乎都被删除。

而删帖带来的却是舆论的反弹。删掉一篇文章,更多的声援文章在不同平台、以不同格式 转发;文字版发不出,就转成图片版发;图片版被审查,就倒着发,斜着发,变着型发。 屡发屡删,屡删屡发。

2 .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对北大来说,恐怕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危机公关了。

人们甚至有点想不明白— —学生申请信息公开,如此简单的一件小事,校方为何会作出如此的过激反应。

沈阳一案,已是二十年前的旧事。北大公布当年处理?件,后续引进沈阳的南京大学、上 海师范大学跟进表态,建议沈阳辞职或解除与其聘任协议,此事已算告一段落。校方若将 重心转移到反性侵、反性骚扰的制度建设,率先拿出具体方案、作出明确表态,反而会博 得公众好感。

就算当年内部处分有所不妥,或者真是档案信息缺失,面对校内学生申请信息公开的穷追 不舍,直面问题,承认二十年前的制度缺漏,承诺将完善制度、防范悲剧再次发生,也是 体面正当的表态。

也有坊间猜测,多所高校学生参与到m e t o o活动中,引发更高层关于事态发展趋势的担忧,才迫使北大采取了相关行动。即便如此,各级管理机构也应该认识到,m e t o o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内部存在的性骚扰恶行。直面问题,完善制度,才是平息舆论、行动最好的方式。

然而,比起直面问题、承诺解决问题,北大和有关管理部门却选择了另一条看起来更直 接、更简单的思路— —不要让问题暴露。

具体方法有三种:
−删帖。以强硬姿态管控舆论。
−让发帖人噤声。直接向发帖人施加压力,或利用其家庭关系施加压力,使其不敢、不愿 发声。
−揣测动机。怀疑发声者的动机,有“校外势力”“不法分子”“境外媒体”“不良媒体”在背后操纵。动机可疑,因而言行不端。

这三招,似乎是维稳思路下的标准流程。不仅此番风波中,在许多公共事件中,都能看到
类似的操作。解决问题太慢太麻烦,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当学生处在与学校、老师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下,有太多利益可以被校方?用要挟。利用家 庭关系施压,更是屡试不爽。在中国社会,维权、行动、参与一类的词语距离普通人的生 活遥远而陌生,是被污名、被审查的。对于经历或者近距离见证过各种政治运动的老一辈 人而言,所谓的公共行动,不仅是无用的、五意义的,也是危险的。家长对孩子们的期 望,简单而朴实:安全,稳定,集中时间和精力做那些“有用”的事。当年轻一代表达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很少有家长不为此担忧。普通的中国家庭,代际之间普遍没有建立起清晰的个人界限,家长能轻而易举对子女进行道德、情感绑架。在让发声者沉默这件事情上,行动者的家人,总是权力最好的人质。

而“境外势力”“别有用心的社会人员“一类的说辞,也总会出现在各种公民行动的背后。我们很难知道,在学校老师们试图用这一套话语体系去分析学生们的行为时,他们仅仅是将这样的说法作为恐吓学?的?具,还是真诚的相信阴谋的存在。

当年轻一代的学生们已经用现代公民的姿态,诉诸法律和制度,光明正大的要求对权力进 行约束和监督时,校方和有关部门却还延续着阶级斗争的传统思路。在这一思维模式下, 学生们被默认是服从权威、没有主见的。当他们表达出对权威的质疑和叛逆,表达出独立 的思考与诉求,就很可能是被与权威敌对的势力煽动、操控。

根本性的否定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因此会理所当然的将学生的家庭牵扯进来,以为家长是 可以改变学生思考、认知的重要角色;也因为这种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否定,不相信可以和 他们进行理性、积极的对话,不认为可以和他们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本能地防范 学生的参与和行动,认为那只会带来进一步的混乱。

3 . 愤怒的力量

但在这次北大的风波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和这些预设截然不同的年轻一代。
无论是最初发起信息公开申请的邓同学,还是被“深夜约谈”、家人禁足的岳同学,TA们足够年轻,足够聪明,足够精英。TA们有独立的思考和言说,展示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结构性不公的清醒认识。TA们为弱者、为公义发声,TA们相信法律和制度,坚韧而理性的参与公共。
(岳同学的自我剖析,网上已被删除)

人们之所以会为北大的这件“小事”而愤怒,正在于这么好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得到珍视,没有被褒扬,他们明明是让这个社会可以变得更好的希望和?量,却在被权力强硬的否定。否定他们独立的人格,“绑架”他们珍爱的家人,干涉他们的自主行为,压制所有声援的声音。

人们无比失望的看到,在最应该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中国大学,在真正面临冲突、 最需要年轻人担当的时刻,老师们却在有意无意的试图驯服年轻人的意图,把年轻人们对 公共事务的热情转换成犬儒,而最终消解公共行动与言说的力量和意义。

然而,愤怒应该是有力量的。

愤怒应该指向对权力的约束。依靠制度,依靠法律,防止权力的滥用。

一所大学,乃至一个网络监管部门,没有权力逾越法律,删除、禁止公民的合法言论。当 我们还会为同学们的遭遇感到愤怒,就更要大声发声、倡导。不因文章、帖子不断被删除 而停止发声。甚至在必要时,用法律维护自己发声的渠道。

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权、监督权,需要更明确的制度保障;而一所学校对学生行为的调 查、干预,需要基于证据和事实,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带有明显强制意味的”约谈“应被规范和限制。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表达对公共参与者的肯定、支持。让更多人理解公共参与的逻辑, 并身体力行的参与到公共事务中。让公共参与,不再是一件让家?、学校感到“敏感” “危险”的事情,而逐步成为现代公民生活的常态。

这些敢于指出问题,并愿意积极解决问题的年轻人,是北大的财富,更是整个社会的财 富。他们值得起一个更好的社会。

************************************************************************************

有种无耻叫:你若不听话,我们会让你妈来给你跪下

2018-04-24 chuzhaoxin 褚朝新

我向来是不主张让学生出头的。这个国家人口众多,如果有些事情需要人走在前面,实在不该是一群孩子。

 

有几次在高校讲课,有学生问到在校内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做自己能承担后果的事,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不鼓励大家去做自己无法承担结果的事情,胆子要大但是心要细。

 

只是,如今的环境有时候逼着孩子们不能多做我们这些成年人明哲保身的考量。该保护他们的学校,不能保护他们,该保护他们的师长,保护不了他们。他们只能靠自己,冒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同学,或者是替别的什么人打抱不平。

如今的学校,有些虽然名字延续了百年,实则早已脱胎换骨,不是当年的那个学校。学生若不听学校的,想着要挖一下学校的暗疮,想要知道一件可能涉及学校名声的陈年往事的真相,学校绝无宽容接纳的胸怀,多半会告诉学生:小心你毕不了业,小心你的论文通不过,小心你保不了研……

 

倘若这些你还都不在乎,那学校会去跟你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你居然想知道学校的某些不光彩的历史往事,这种行为非常危险。有一种无耻的威胁就叫“你若不听学校的话,我们可以让你父母来给你跪下!”

天下最该讲道理的地方,如今已然斯文无存,只剩下一副不择手段的流氓嘴脸。

如今的有些教授,早已不是当年一日为师可终身为父的慈祥长者,有些甚至连传道授业解惑都做不到,隔不久还要冒出几个兽师,要对自己的女学生软硬兼施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还有些要与自己的男学生结拜义父子,强迫学生对自己说爸爸我爱你……

 

还有些老师,可能没有让学生喊自己爸爸,但也毫无师道尊严可讲,沦为校长的家奴与帮凶,即便有些人还自认为没有沦为帮凶,也丧失了学者与教授应有的担当与立场,从不敢为了公共事务以一个教授的名义站出来说点什么公道话,这些年也极少有教授在公共事务中站出来公开保护自己的学生。

 

学生,哪里有与学校当局对谈的可能呢?在权力面前,他们往往只有以牺牲个人的某些正当权益换取些许的空间。这样的牺牲,本不该他们去做。正因为如此,虽然我向来反对学生站到前面去,但当一些学生已然自告奋勇为了一些公共的事务出了头,只能表示支持。

 

可是,我们能怎么支持呢?她想说话、想表达,那我们就帮她传播转发一下吧。可昨天各种公号转发了一篇学生的文章,很快就陆续被404了。

 

转发一个在校大学生质疑学校的文章都不被允许,这真是令人唾弃的大学与时代!

 

褚朝新

201842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