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有感于余秋雨“辟谣 ”及余秋雨现象

(2018-08-16 22:41:20) 下一个
       有感于余秋雨“辟谣 ”及余秋雨现象(三稿)
两天前在微信上看到用余秋雨口气写的“余秋雨得肝病住进医院”没有标题的贴子,但文中“余秋雨病了,社会也病了”的提法成为看点和文眼。谴责医院先交钱后治病(手术),他说他花了近30万(可报销一半),开了一副进口药,才挣脱了死神。还亲眼看到,手术费未到,一老头和老太脚跟脚的走了,人就在这么快完了。笔者一看,如雷贯耳的大学问家沉寂多年余秋雨又面见公众(不是镜头而是文字),激动得连连向数十个微友转发后,便着手写感言评论什么的,而且题目也想好了:叫做“余秋雨终于敢于批评社会弊端了”。
赶紧上网查与余秋雨有关的信息资料。一查,令笔者一个愣:余秋雨辟谣了。原来文章不是余秋雨写的。笔者被泼冷水了。笔者记得:前几年就出现过冒充李敖写的崇毛文章,遭到笔者大批李敖。后有大陆记者访问李敖问及此事,李敖否认。这不就是李鬼扮李逵的再版嘛!笔者又在自己的部落格里向李敖道歉。当然李敖至死也不可能看到一个芝麻粒作者向他道歉的文章。
回过头来再说余秋雨辟谣的事。互联网上《余秋雨病了,社会也病了?No!我看是穷人病了!》
(窗口ING 3天前)一文写道:
近日,一则“余秋雨得肝病住进医院”的帖子在网络上流传,文章以余秋雨的口吻,讲了一出“生病住院花了三十万终于捡回一条命”的故事,作者经历这样一番折腾后感叹:我病了,社会也病了。
这篇文章反映的医疗现实击中了不少人,又以大文豪的名号加持,因此在网络上被疯传。不过,余秋雨其实早在8月2日就在微博上辟了谣,这篇文章,纯属伪作。
 看到这里,笔者孕育的“余秋雨终于敢于批评社会弊端了”一文流产了,好像有点遗憾与可惜。但对余秋雨先生的功课,笔者还想做一点。假冒者利用余秋雨大名痛击医改无作为的社会最大弊端之一,做法不可取。但出发点似乎有其正当性,可以理解,起到了催人一吐为快的怨气。
但是余秋雨站出来辟谣,至少令笔者倒吸一口凉气。原来余秋雨没那个胆量。不过笔者还是要为他点个赞:敢于站出来辟谣,说明在这一点上,他还是诚实的。这也很重要。笔者前边提到,余秋雨有沉寂多年的提法,年轻读者未必知道其因,可能好奇地问为什么?我的记忆也不深了,汶川地震那年,演讲或文章好像他得罪过公众。赶紧上网查,嗷,知道了,原来是 “含泪劝说灾区人民”惹的祸。
【我要说,余秋雨最大的错误,除了假捐款之外,根源仍在他地震后的“含泪劝说灾区人民”,这篇文章彻底暴露他邈视人民、践踏民意的心态,引起了极大的民愤。事后,他不但没有反省,反而高调接受上海教育部门的“大师”称号,并说什么“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这是教委的一种架构性的设计,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虚伪做作、狂妄自大的做派在言语之间暴露无遗。】(引自互联网《余秋雨究竟错在哪里》一文)
所以,余秋雨的错误,错在他哗众取宠浪得虚名、错在他假捐款欺骗民众、错在他“含泪劝告”践踏民意,最根本的错误则是他“死不认错”并坚持“用一个错误去掩饰另一个错误”。 】(引自同上)
关于“捐款门”(20万元赖娟)事件,《余秋雨究竟错在哪里》一文作者指出:【其实,在“捐款门”事件暴露之后,余大师完全可以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并多捐一些,用实际行动去弥补,挽回自己的声誉。因为同样陷入“捐款门”事件的,就有去年地震后的王石先生,他的提倡万科员工“只捐10元”的言论,惹怒了全国人民,一时板砖无数,骂声一片,全国网民义愤填膺,似乎“必欲诛之而后快”。坦率而言,王石在地震后第一时间代表万科捐出了200万元善款时,并不知道地震的严重程度。引起全民公愤后,他勇敢地站出来承担,先后数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无条件道歉”,并积极推动万科董事会通过超过1亿元的灾后援建计划。此事渐渐平息下来,王石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挽回了个人和万科的形象。而余秋雨“死不认错”的行为,只能让全国人民唾弃,最终陷入身败名裂的境地。】
【余秋雨“大师”的散文《道士塔》很多人都看过。在王道士入土数十年后,余“大师”来到莫高窟,看到弟子们为王道士修的莫高窟最高最大的塔,以及碑文上方赫然写着的“功垂百世”四个大字。余“大师”嫉妒之余又愤然于胸,想想自己百年以后可能都得不到这几个字,幻想如果是文化大**时期那多好,可以戴上红袖章与几个人把塔砸烂。而今,就是吐几口唾沫也有保安管着,万般无奈,就写下了那篇具有文化鞭尸意味的散文,把王圆箓同志定格为“敦煌石窟的罪人”、民族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冷漠的表情。”“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引自网上《《余秋雨,你欠莫高窟王道士一个道歉!》一文。
据网上王圆箓词条介绍:“王圆箓(约1850年-1931年),出生于陕西,祖籍湖北麻城县,道士,人称‘王道士’。王圆箓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期间入道修行。王圆箓云游敦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 随后,他定居留于该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词条提到:“进莫高窟的时间大约在1892年左右。当时他已近不惑之年,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受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从上引述的两段来看,王圆箓人生际遇非常吊诡有趣:明明是一位道教的道士,没有为道教做些什么,却一心扑在佛教上,为保护修缮莫高窟而度过寂寞清苦的后半生。对这种义举,虽肯定者有加,也伴随着非议者,尤其来自文化艺术界,如余秋雨之流在《道士塔》一文中对王道士毫无尊重感、敬畏感的非议。
《余秋雨,你欠莫高窟王道士一个道歉!》一文作者说:“王圆箓,世称王道士,一个被《道士塔》丑化的伟人,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为保护莫高窟,他向各级官员求助,甚至冒死向慈禧上书。他把文物卖给斯坦因等人,所得钱财全部用于保护洞窟,无私人使用任何一文钱。”
【直到清朝康熙后期,清王朝才渐次收复了嘉峪关外的广大地区。清朝对莫高窟的保护和发展,也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当王道士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很多洞口已经坍塌,底层洞窟则已为黄沙所埋,映入眼帘的只有颓败与荒凉。莫高窟,这个昔日的宠儿,此时已经被遗弃了。
王道士就这样作了莫高窟的主持,没有巧取,没有豪夺,一切就是这样偶然,又这样自然。王道士发现它的时候,它已不是圣地,只是一个弃儿。
毫无疑问,王道士对莫高窟的新生做出了贡献。让我们来想一想,一个一贫如洗的穷道士,在没有任何政府支助的情况下,每天跋涉在大漠风沙中,挨家挨户化缘,然后把化来的钱一分一厘都用在莫高窟的整理修复上,光清理流沙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是一份怎样的虔诚?】(以上引自《余秋雨,你欠莫高窟王道士一个道歉!》一文)
据《余秋雨现象大盘点》一书内容提要:2004年夏天,余秋雨曾说要封笔,要彻底告别中国文化界,在海内外传媒上闹得沸沸扬扬,这是真的吗?这与学界对余秋雨散文的评价所经历的“从颂歌合唱到骂声如潮”的过程有无关系?余秋雨在“文革”中到底有无做过“四人帮”的御用写手?他是如何从“文化苦旅”迈向“法律苦旅”的?他的“法律苦旅”是“圆满结束”,还是彻底破产?被称为“世界华文文化界最火爆的一件事”的余(秋雨)古(远清)官司,他是赢还是输?才思敏捷的他,文品和人品有无缺陷,有无顺手牵羊剽窃过别人的文章?他去年扬言要“自杀”,是肉体自杀,还是精神自杀?他的自传《借我一生》,有无改写、伪造他的“文革”历史?本书汇编了学术界不同看法和相关报道,并作了独到的评点,还公布了鲜为人知的史料和证据,从而解构了余秋雨一贯“站在正面”的神话。这可谓是对十多年来“余秋雨现象”的总盘点,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对研究“文革”文化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余秋雨现象大盘点》是2005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古远清)
不妨见识一下《余秋雨现象大盘点》目录,便一叶知秋。
有关对余的点评,请看编辑推荐
后来在“文革”中,他(余秋雨)是一时积极跟着走的,但可以原谅。
——李泽厚(美学大师)
我曾劝他(余秋雨)对自己在写作组的所作所为也好好反省,做点自我批评,这对他是无损的。但这家伙竟置之不理,难怪有人说他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夏其言(原中共上海市委驻写作组清查组组长)
我注意到,不少当初参加造反活动起家的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鉴定和处理,因而以后出现了不应该发生的现象。我认为在这次整党中对“三种人”触动得太少、研究得太少,结果有些“三种人”或者应该在整党中受教育的人真的蒙混过了关,反而神气了起来。余秋雨向余杰摆老资格,说他太年轻了。我85岁了,也摆一摆老资格,翻一翻陈年老帐。
——于光远(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我跟余秋雨是朋友,希望他打破心理关口,正视真相,继续静心写作。
——董桥(香港散文家)
总的说来,余教授从文坛走向法庭,说明了他走的是离开文学的道路。依靠法庭去解决文艺批评之争,是不恰当的。一个作家如果只靠法庭去争“名誉”,那么,该文人已走向末路了。
——谭大珩(评论家)
谁更有资格讲法律?谁应当被推上法庭?最有资格讲法律的,不是余秋雨,而是“文革”中的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而应当被推上法庭的,不是那些探求历史真相的学者,而是“文革”中的“拳头打手”和“文字打手们”。
——为君捶碎黄鹤楼(网民)
注:(作者简介)古远清,男,汉族。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经济学院艺术与传播学系特聘教授。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吉隆坡出版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咬嚼”余秋雨》、《古远清自选集》等著作。多次赴台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讲学或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2年,文化名人余秋雨状告他研究“文革”历史问题名誉侵权,索赔160万元人民币。这场官司被列为2002年中国文化官司榜首,与2003年8月以余秋雨自动放弃侵权指控和索赔而告终。
写到这里,似乎该告一段落了。人家余秋雨已经无声息了,别再往一位已经过了气的文化大师身上踏脚了。笔者想追加一句:余秋雨大师还健,还在一步一步往前走,迈着大师的伐,他的每一步脚印都会有人拾起。只是离只顾喜闻乐见新闻联播的大众远了一点罢了。当然更不知道,余秋雨大师在一些媒体和一些出版商哪里(当然也包括某些团体单位或个人),仍然尚有余金可掏的被弃的老矿。不信请看《余 秋 雨 :23次 辞 职,只 为 寻 找 中 华 文 化 的 辉 煌 》一文。此文来源于“凤凰网文化”,作者为“舍得智慧讲堂”,发表时间时间2018年4月26日。来头不小吧?
【提到余秋雨,也许你会想到文学大师、文化使者等等头衔,但面对这样的名号,余秋雨似乎并不在乎,并始终以“写作者”自居。
“中华文明能够一直活到今天,尽管问题很多,跌跌绊绊,但它一定有内在的动力与原因。”从批判到热爱,再到担当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是怎样的经历让余秋雨思想发生了变化?长期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讲述他对中国文化的探寻与思考。】
以上是此文开头的两段话。其中最重大信息是:“长期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
原来是:名酒厂找到名媒体,再找文化名人“三结合”推出的产品叫“访谈节目”和出版包括余秋雨作品在内的的大部头书卷。除了囊括文化艺术界名人明星之外,还囊括政界和商界名人。
《舍得智慧讲堂》第一季中国境界
商业财经2018-05-23 更新 8974.1w
当红主播马红漫博士又开讲啦!老马在28期节目中与你分享俞敏洪、雷军、董明珠等30位中国当代创业家的智慧人生。《舍得智慧讲堂 》是繁杂社会的一缕清流,万千世界的一股暖流,智慧之享,回味绵长……
智慧人生,品味舍得
政商名人『舍与得』揭秘中,扫码即看《舍得智慧讲堂》。
专辑里的声音(32)
同步到手机听
正序 | 倒序
32  NO.28王兴: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请Move on
31  NO.27张一鸣:人才是盈利资本,而不是成本
30  NO.26 罗永浩:人不会让勇敢击垮,却总被细节致命
29  NO.25 陈冲:荣誉是台阶也是牢笼34
28   NO.24许鞍华:不怕与社会脱节,脱节有什么不好?
27  NO.23潘粤明:难道靠撕开伤口来取悦观众吗?
26  NO.22郎朗:放下别人的质疑,赢得自己的信仰
25  NO.21徐克:一盘“火锅肉”炒出了香港特效电影新纪元
24  NO.20冯小刚:《老炮儿》是绝唱,以后不再主演电影
23  NO.19汪涵:从抬椅子到台柱子 ,一路逆流而上
22  NO.18金庸:上个世纪,放弃就被他玩坏了
21  NO.17张小龙:每一次选择,都是艰难的取舍
20  0NO.16周鸿祎:昨天犯的错,垫就今天的非凡
19  NO.15张朝阳:沉溺过往,如何看到前方?
•                      18  9.28-智慧经济舍与得—消费升级
•                       17  9.23-智慧经济舍与得—市场升级
•                       16  9.16-智慧经济舍与得—转型升级
 
15   NO.14李彦宏:一生的努力,不过是让自己属于自己
14   NO.13吴京:越早放弃过去,越早收获未来
13  NO.12刘强东:安于现状,才是贫穷的根本
12   NO.11丁磊:七分生意三分理想,初心不敢忘
11   NO.10马云:吹牛没什么,能实现才是本事
10  NO.9马化腾:通往成功的路上,除了质疑还有不舍
9   NO.8陈士俊:那些没有摧毁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8   NO.7沈东军:不怕出错,因为输了也不是末日
7   NO.6姚晓光: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拾出发时的野心
6  NO.5胡玮炜:一辆自行车,承载了两个梦想
5   NO.4雷军:夹缝中求生存,就要凭一腔热血4NO.3许家印:球队也有KPI,赢要赏,输更要罚
4  NO.3许家印:球队也有KPI,赢要赏,输更要罚
 3  NO.2董明珠:放弃优厚的待遇,抓住眼前的机遇
2  NO.1俞敏洪:农村青年到财富领袖,一路奋斗的舍与得
1《舍得智慧讲堂》预告
第一讲:赔掉一亿六千万又怎样?其实我命很好
人文2018-05-25 13:00:15 2594w
播放全部
喜欢手机听分享
声音简介
▲人生真正的快乐究竟是什么?
▲如果很多事物求而不得,你还要坚持吗?
▲生命中的舍弃,注定代表无法拥有吗?

在本期节目中,前《波士堂》主持人曹启泰娓娓道来,分享他50多年来的成败经验。对待人生中的舍与得,他坦然处之。

曹启泰老师出过七本书,每一本书都记录着他的经历与故事。成为畅销书作家的他,并没有停止努力。赔掉一亿六千万的他,反倒觉得命真好。他笑对生命中的“舍”与“得”,凭借这样豁达的处世态度,收获到了他人都觉得不易得到的快乐。

本期智慧金句
1. 最伟大的艺术就是使人快乐。
2. 舍与得之间,和拥有无关。
3. 教下一代的时候,记得:快乐第一。
4. 人一定先打开自己,这就是舍,然后你会得。
好了,笔者到这里打住。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23次辞职的余秋雨先生,这次笑纳了。真为他感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名酒厂、在名媒体、在文体名流、在政商名流和社会各中精英间游走游说或坐等上门投拜,岂能不惬意潇洒乎!这是利益最大化的笑纳,无论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可以获取利益最大化的满足。这比接受任何官职,都惬意潇洒,恐怕政界常委王沪宁也不如沉寂后的余秋雨先生志得意满吧。
就在笔者封笔时,吊诡的是人文>文化名人 2018-06-28 10:47:00 0
视频-20180419 余秋雨:不知网上被批,我没有被骂的理由。笔者耐心地听了记者胡玲与余秋雨对话访谈,提到网上被骂的事,余秋雨说不知道有这事,他从不上网。胡玲直接提到含泪劝说那篇文章,余说他没有写过那篇文章,没有被骂的理由。他说他跪在一些孩子家长面前说。堰塞湖要来了,赶紧躲开吧,这是为他们说好话呀!《》余还说,他翻开孩子的一个课本,里面有《都江堰》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我哭了。汶川图书馆没有了我捐了三个图书馆。其中有作家冯骥才、贾平凹还为新建图书馆题字了。他们没有在红十字查到,什么诈捐呀。。。。他说他被骂是非常奇怪的的事,要把他们不熟悉的人毁掉,这是很糟糕的事。恕笔者不会速记,不可能都是原话。关于大师之称,余说就是调侃了,比如木匠师傅啦,绘画师傅啦。。。总之,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是。
老实并有点遗憾地说:笔者没有读过余秋雨先生任何大作,但却多次在电视上见闻了什么选手歌手大赛知识点评,尤其对余秋雨先生的点评,感到于先生是有一定才气的。
(精神绿洲2018年8月16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