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个开心。

天南地北,虚虚实实,过去未来,随便说说,想那说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个人资料
遍野无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说文革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2014-09-25 20:56:46) 下一个
中国文化是一种苦难文化,苦难文化来源于长期的困苦和灾难的生活环境。

苦难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焦虑, 即忧虑将来。
好多中国人最能吃苦,因为忧虑将来怎么办。好多中国人逼孩子死读书,还是忧虑将来孩子怎么办。好多中国那么多贪官,因为贪官们操心儿孙的将来,儿孙的儿孙的将来。 好多中国人选择专业(特别是父母为孩子),很多不是首先考虑兴趣,而是将来有没有出路 好找工作。好多中国人谈恋爱,首先要打听的是,经济状况,因为会忧虑将来的生活(西方人多考虑兴趣爱好是否相同等)。中国人爱存钱,也是忧虑将来。等等。

毛泽东是中国人,其思维和文化基因也具有很强的苦难文化特征。他当然不会忧虑将来没饭吃,没有好工作,儿孙怎么办。而是很忧虑“红色江山”会不会“变颜色”。所以搞了许多运动,包括三反,五反,反右,四清,社教,包括文革。 毛泽东在西北坡就忧虑,将来会否和闯王一个样。 所以没进北京城就开个会,要作好准备。美国在朝鲜越过三八线,毛泽东就想到会到鸭绿江,甚至过鸭绿江,进入东北。如果美国当时公开声明不会针对中国,可能毛泽东不会“抗美援朝”----也可能不相信美国人的话。)苏联出了个赫鲁晓夫,老毛就要看是不是有赫鲁晓夫睡在自己的身边。 要搞个运动整整 ‘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 珍宝岛有个冲突,老毛就想到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很搞三线建设, 军工都搬到山里去了。

苦难文化的一个特征是不守规则。 经受灾难,就有可能逃难,而逃难的人们是善于破坏规则的。战争中是难讲法律条文呢, 救灾时是要打破常规的。逃生时什么原则都是无用的。所以很多中国人对规则是不得不守才守,例如过红灯等(而大部分西方人对法律规则是一种崇拜,不仅仅是遵守),在中国做生意,有多少人相信合同?又有多少人遵守合同? 例如专利法,有多少人会投机取巧,等等。 不守规则原则,就是机会主义者。 毛泽东当然是机会主义者。即,不那么相信原则/制度,还是打仗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那一套(毛泽东绝对不是教条主义者),不会相信教科书法律制度那些东西能有什么用。一个靠马背上成功的人,就是善于投机取巧,善于谋略的人。谋略的人是不会相信制度的,口头禅是,“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文革就是毛泽东认为能防止“改变颜色”的最好方式。 所以他要七八年再来一次的搞搞那些走资派。

毛泽东到死都没有找到好的方式来推行他的理念。既害怕“改变颜色”又没有什么好办法(不相信制度那一套),可怜的他只能靠“群众运动”了。可惜他不明白不是所有群众都和他一样理智,那样听他的话,按他的指示办事,作他的好战士。结果群众会按自己的方式和理解去执行‘最高指示”。 结果只能是个灾难。

苦难文化的还有一个特征是群体化,或者叫社会化。因为很多灾难只能用集体的能力来战胜。所以大多数人只有在社会化的环境下才有安全感。因此中国人是一个群体心态很重的民族。 总是想怎么才能和别人“一个样子”,或者说表现的让“群体/别人”认可才有安全感。中国人更爱面子就是和这种心态有关。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很“自我”。 中国人过日子很多是给别人看的。中国人的很多行为也是给别人看的。包括用什么样的手机,穿啥衣服。到什么地方旅游,等等都有这种心态。文革时,造反是最时髦的,革命是最能赢得别人信赖的。所以人人都要表现的很“左派”,“我一定要比你更左派”。 你能批斗,我就要抄家,你能来个喷气式,我就能给他戴高帽子游街。 你扇耳刮子,我就要抡皮带抽。 一个自卑的群体只能越走越远。 当然很多人也是为了自保(不自卑要什么自保?)。 其实很多人心里并不想那样干,包括林彪那样吹捧毛,也是为了自保(不是真心认为,毛是天才地,创造性的, 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家白天挖空心思在表现得比别人革命,大多数晚上肯定不会因为白天的表现而自豪。因为只是为了表现,为了得到革命群众的认可。 如果美国总统要来个文革(假说法律上可以),会没多少人会追随,因为西方人很independent. 包括现在征文反思文革,也是一边倒。越说文革荒谬越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就越有“成就感” 。

苦难文化的再一个特征是等级观念(社会)。 等级观念是来源于应对灾难必须有的一种(军事化的)组织形式。 因为这样才最有效率(应对灾难)。自由自在的社会要什么组织,要什么等级,那才是无聊。 当一个社会有很强的等级差别时,一旦有机会,就会有强烈的反叛。 正所谓 “压迫越深,反抗越强”。但是那些反抗并不一定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皇帝轮流坐,今天到我家。让我也来过过当官有权的瘾。那些当官的平时也确实对人民有当爷的感觉,所以当人们有了机会也要报复一下。至少能出出气。 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革命”(改朝换代)不断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文革是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另一种形式(或者之一)。在等级观念社会中,人人都想做人上人。 象那谁说的,几亿农民都有皇帝梦。 所以文革时,会分裂为几派, 因为谁都想当老大。斗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对个人来说)爬到等级社会的上层,至少不要到下层去(黑五类等)。虽然大家都喊“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那纯是扯淡。对于一个自由社会,有很多人对向上爬没有兴趣,例如华盛顿就不想当皇帝。

苦难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人们常常会走极端。 在灾难发生时,只有极端才能应对(例如逃难,例如救火),才能活命(例如洪水来临,土匪追赶)。正因为极端,所以要革命就要彻底,小商小贩卖个菜都算是“资本主义”,女人穿个花衣服,都是资产阶级情调。打倒谁谁谁,还要踩上一只脚。 太平天国起义,男女都要分开住,不然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清代开始,留个头发都要一律。 现在改革开放,一切以GDP为准(什么保八,保七)。唱个"红歌“,共和国总理就出面说是”文革余孽,“要置于死地(其实那有啥大不了的)。很多人的思维也具有极端的特征,例如“作最坏打算”就是苦难环境下养成的一种极端思维。(为什么不作最可能的准备呢?)“我是做好杀头坐牢准备的”。 老毛也说“我是准备摔的粉身碎骨的。” 老蒋的“不成功便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战场上不能战死就是叛徒。 结拜兄弟要同生死共患难(有哪个必要吗,正常的友谊不就行了?)。 孝要卧冰取鱼,忠要杀身成仁,义要生死与共,节要以死抗争,等等都是极端思维和行为的例子(西方人不会那么极端,打不过就缴械投降)。所以在文革期间,极端“革命”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是由于灾难文化导致灾难的再发生。

苦难文化还有一个特征是人们之间缺少“爱”。至少是缺少博爱。 东方人善于智慧,西方人富有爱心。反思人生苦短 必然导致智慧。即所谓天降大任于其身之所谓也。但是这种苦难磨练性的经历会使一个人变得冷酷无情,缺少了爱心。其实最后也浓缩成为所谓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注意,不是说所有经历了大灾大难的人都会缺少爱心,而是说经历了大灾大难的人很有可能会缺少爱心,或爱心不够,当然是和那些在鲜花平静生活中成长的人比较而言)。正因为缺少爱心,所以文革中折磨人的方式是变态性的翻新。 中国人的爱又是洋葱形的,即分层次,分远近,分亲疏。 所以城市里的文革要比农村更加轰轰烈烈,因为城市人之间的“爱”要比农村弱的多。(农村很多人有血缘关系----还在洋葱的内层。)

苦难文化会增长智慧。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其实吃了一堑。关键是吃一堑后的思考。思考的多了自然就有了智慧。正所谓劳其筋骨,饿其腹肌,才能促使其思考,懂得很多,就有了智慧,那么做事做人都增大了成功的机会。 这也是“棍棒下面出孝子(其实是出智慧)”的理论基础。中国有的是谋略家,但较少思想艺术家。中国人崇拜谋略家,例如诸葛亮(不怎么崇拜祖冲之),中国有孙子兵法,就是因为苦难文化有这种需求。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智慧会成为作恶的能力。这就是文革中许多“创造性的革命行动”的原因。智慧也和谋略能力正相关。所以就有了引蛇出洞的阳谋,有了拉一派打一派的“才智”,有了当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必然,有了煽风点火的能力,有了让亲密战友犯路线错误的冷酷。换句话说,要让那些没有苦难文化熏陶的人去搞文革,还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因为他们很“蠢”。

苦难文化还有一个特点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有宗教,无信仰) 首先要分清的是宗教信仰和宗教实用的区别。信仰是认为对的就坚持,错的就反对。是一种崇拜。 实用是不分是非只看亲疏,或者不问善恶只看利弊。生活在灾难和苦难环境下的人们,宗教更多的是寻找对于灾难下的创伤的一种安慰和康复, 并且还要有很多功能性的目的,例如把信教当作是一种规避灾难的“手段”和对未来的保护。所以对苦难文化中的人们来说,真心希望有诸多神,且越多越好。好像是诸神的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则保护的功能越强,人们也就越放心。生孩子的有送子娘娘,发财的有财神爷。还有门神,灶神,风神,雨神,等等。另外苦难和灾难的环境都会使人们变得服从权威,养成敬畏超自然的心态。因为灾难的发生是多方面的,所以也导致人们对多神的崇拜。对于死后的描述在东方也是极尽详细之能事。作恶下地狱就有十八层之多,层层不一样,充分显示了人们对死后世俗化想象和期待。所以实用性,功能性,世俗性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心灵寄托的成分(死后和活着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而宗教劝善的手段也大都在來世的禍福,例如不要墮入牲畜道,要生於富貴,生于官宦。----- 还是为了(未来)世俗的目的。所以这种宗教可以说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避祸就福的一种手段。例如贪官也求菩萨保佑,土匪上道前在菩萨前的盟誓。捐些香火钱,行贿神灵保佑作恶。 那么在关键时刻,人性中的本能就显现出来了。例如在文革中,很多的“革命行动”都是避祸就福的手段,是投机夺利的方法而已。 而不是在捍卫正义,不是在坚持真理,不是为打击邪恶 (因为不分是非,只看亲疏,是不是和我一派的)。

苦难文化环境生长的人嗔心强生气和埋 怨的时候多一些,因为看负面的眼光要强一些,锐利一些。而西方人贪心重,不容易满足。当然了,嗔心重也很自然,经常受苦受难,你还指望他会是怎么个乐天派,整天嘻嘻哈哈的? 西方人很少什么不能达到的目的,很少有不顺心的事,自然经常会有天地万万物任我所取的感觉,所谓贪心重 也是有道理的。东方人常说“谁谁不好”,西方人常说“我是最好的”。文化大革命时,经常搞些忆苦思甜,搞了忆苦思甜人们就会对“现在”很满足,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些对西方人根本没有用。西方人就是不容易满足,他们对这个世界要求的很多,似乎永远不能满足。苦难文化环境生长的人要找毛病那是一找一个准。鸡蛋里面能挑出骨头来。所以文字狱大多发生在东方。因为有锐利目光挑毛病,也是很多东方人的“本性”。没有证据也能牵强出证据来。 文革中很多案子不都是革命群众“发掘”出来的吗。 要是西方那种实证性的思维(例如在实验室)就很难完成组织交给的光荣的政治任务。

当然还有很多文革中的现象能和中国(苦难)文化联系起来。就不再多啰嗦了。
结论是:文革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必然。文化革命和文化的关系并不那么直接。文化革命并不是在文化领域的运动或者革命。文革是由中国文化引起的极端运动/行为。而这种极端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自战国的百家争鸣后,秦的“焚书坑儒”算不算一种极端运动?汉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算不算是一种极端运动? ---- 至少是一言堂。还例如北魏太武帝的,北朝的周武帝,唐朝的武宗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灭佛运动 焚经拆庙,强迫还俗。农民战争中许多恶劣现象。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的极端法令。明清当政者的文字狱,也有类似性吧。

文革是中国文化的结果,至少,毛泽东是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如果中国文化没有大的改变, 类似于文革这种极端的运动还会在中国出现,当然也可能是一另一种形式。 有人说,有了好的制度就会避免文革的出现。其实文化比制度重要。 因为文化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而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 说个例子。 中国的交通法规该算健全吧,可是由于文化的原因,有多少人遵守交通法?制度要人去执行, 而人是由文化来制约的。所以改造中国的文化是最根本的东西。 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效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