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馆子吃饭 《朋友系列一》

(2010-09-17 21:22:08) 下一个
我这人命定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在国内是南方北方,出了国则欧洲美洲,像牧羊人找草,无可奈何走过半个世界,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朋友。尽管结交的朋友时间又长又短,每每都留下一些大大小小难忘的经历.

朋友相见聚会,头等大事就是一起下馆子吃饭。叙叙旧情,拉拉家常,交流交流信息和思想;什么子女养育,升官发财,股市菜市尽在话题中;少不了更是情感房事的笑话。每一次大家都会是欢歌笑语,兴高采烈,如果有酒精作陪更会热闹非凡,欲罢不能。可是高潮往往却是在饭末酒尽之后。 两年前的那次回国探亲,十多日的行程里,一波接一波,天天从早吃到晚。相信都有相似的经历:小学同学聚餐,中学同学聚餐,大学同学聚餐,昔日好友聚餐,和好友家人聚餐,和兄弟姐妹的朋友聚餐,加上三姑妈六姨婆,还要你请我,我回请你,没完没了。每一回虽然饭菜酒水大同小异,每一回却都兴致昂然,意犹未尽。

记得一次同学聚会,数小时内,在一阵阵菜山酒海冲击下,个个筋疲力尽,不醉则晕。可当小姐送来账单,群情顿时激动,纷纷把手伸过去,都想把账单抢过来,用打成一团来描写,一点也不过分,搞得小姐不知如何是好。我首先发话:我是海外人士,上市公司股东(有几股公司的股票),这顿饭理当我来请;一同学说他最近在股市上赚了一大笔,要和大伙分享;另一女同学更动之以情,说每次都是别人出钱,这回不让她付,下次就不来了;大款同学们岂能相让,理由是这顿饭对大多数人是笔不小的开支,对他是九牛一毛;这时不知那儿传来醉醺醺的声音,“谁也不要争!我公款刷卡”。这一声果然管用,所有的手一下子都缩了回来,吵闹也卡然而止,取而代之是一阵欢呼声。毕竟,吃公款是硬道理。

还有一次,吃唱过点了也没人送账单来,去问说早已付过,众人皆不知此事,有朋友说付错钱也是常有的事,应该赶紧收场。后来才知道,有位朋友,一身官职,要么不能来,要么屁股没坐热就得走,那天歌馆瞧见我们不好意思。他说曾下放当副县长,天天饭局到鸡鸣(没准一语双关),现在一听到下馆子就抽筋。

中国人朋友之间这股感情纽带,每一次饭局就像打上一个死结,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永远也解不了。

美国这边的情况也是好不了多少,可谓“悠悠万事,惟此惟大,一起吃饭”。我们这里好的餐馆不多,唯一像样的中餐馆要开车大半小时,此餐馆最近在我们这边开了个分店,朋友许久不见,一呼百应。虽然前几星期不接受定位,大家还是愿意等候。那天果真人头济济,门口外还站不少人。一番苦等折磨之后,总算美味佳肴上桌。和国内一样,一路欢声笑语,妙言俏话,好生热闹,接着服务员送来账单,这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通常的做法是:靠得最近的朋友会先看一眼,迅速计算出每人该付多少,然后自愿者先付,其他回去再给。这回有人建议各家自付,免得有时记不起不好意思。大家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叫来服务员,阐明因果,说明计算法则。然后我便说道:“这一对夫妻和那边的小孩是一家,一起算;这一排直到那位洋女婿是一家,一起算;那里一男一女但不是夫妻,要分开算;这里看似一老一少却是伉俪,要一起算;还有这几个。。。(省了)”看到服务员脸有难色,我便说:“有什么不妥吗?”她连忙说不,马上记下来,还认真核对一遍。不过她说道:“你们的确与众不同,我见得更多的是抢着付钱。”她停了一下接着说;“不过这样也好,亲兄弟明算账,谁也不欠谁。”我接过话说:“就是就是,我们最怕就是谁了欠谁。”她说:“看你们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应该是好朋友吧?”。我说:“这你就错了,你看外面这么多等用餐的人没有?我们是在那里才认识的”。她忖忖地看了我一会,表情好象在说,你当我是白痴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天府文星 回复 悄悄话 “谁也不要争!我公款刷卡”看到这里,笑喷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