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

看见了,听到了,想到了……
正文

我要替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言,為他們討一個公道!

(2011-11-06 19:59:43) 下一个

我要替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言,為他們討一個公道!
記張盈盈作品 ≪ 無法遺忘的女子 ≫ 介紹演講會

著名作家張純如 27 歲出版第一部作品《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迷》即獲好評; 29 歲出版《南京大屠殺》引起轟動; 35 歲出版《 The Chinese in America 》 (150 年華人移民史 ) ,該書成為很多學校選定的閱讀書本和考試內容; 36 歲著手寫有關二戰時期美軍戰俘在菲律賓叢林九死一生的悲慘往事。那一年 11 月 9 日,她的生命嘎然而止。

張純如是怎樣一個人?很多人在她的這個年齡或懵懵懂懂,或年少輕狂,而她卻能寫出如此厚重的警醒世人的作品;又為什么她如此選擇自己的歸宿? 10 月 23 日下午在華府僑教中心,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女士用她新出版的《無法遺忘的女子》一書, 為聽眾們描摹了張純如的真實畫像。

張純如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來自於她的家庭,來自於所受的教育。她的外祖父張鐵君自幼父母雙亡,靠自己的努力,成為著名的政論作家,發表作品無數。他的奮鬥精神、他對儒家學說的推崇和堅持、他的文才深深影響了他的家人和後代,包括張純如。

為了不忘中國、不忘本,在張純如五歲的時候,張紹進、張盈盈夫婦以“一己之力”在伊利諾中部的州立大學城校園創辦了僅有十名學生的中文學校,如今已經擁有 130 名學生。平時在家裡夫婦倆經常講有關中國的故事和家族的往事,特別是 1937 年底南京大屠殺前一個月,駐守南京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幾乎離散的故事,給張純如留下極深的印記,是日後張純如寫 ≪ 南京大屠殺 ≫ 的重要伏筆。

張純如自小就很喜歡看書,週末常常去圖書館借一大堆書回來。 8~9 歲的時候已開始寫詩。而父母對她的肯定和支持也使她越發沉迷其中,雖然她的數理成績也相當出色。大三的時候,張純如聽從內心的召喚,從數學和電腦雙重主修轉到新聞系,立志做一個作家。

張純如的第一本書 ≪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迷 ≫ ,文字的優美使編輯無需修改任何地方;書中航空專業知識部分的描寫相當準確,連有關的專家都感到吃驚。由此可見門外漢張純如為這本書付出的努力。

1994 年,朋友告訴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圖片展的消息。圖片展中真實的影像遠比祖、父輩告訴她的要殘忍、血腥無數倍!她發現沒有一本英文版的書專門介紹這段歷史。她的好奇心、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頭,她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她義無返顧地遠赴中國、南京尋訪幸存者;數次往返 DC ,埋首國家檔案館等處檢索資料,尋找證據,歷時兩年完成了引起轟動的 ≪ 南京大屠殺 ≫ 。

≪ 南京大屠殺 ≫ 非常成功,但同時也使張純如飽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面對母親的勸慰,她說:“作為一個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遺忘的人,要替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言,為他們討一個公道!”

張純如一生追求真理和公義,且毫不妥協。 1998 年春,日本駐美國大使公開批評 ≪ 南京大屠殺 ≫ 不正確 。張純如勇敢地進行反擊。同年底,她在加州通過影像連線的方式,和在 DC 的日本大使進行辯論,並面對面要求日本大使向全球的中國人道歉!她對該書日文版的要求是不能改動一個字。 2001 年 911 後,很多人對穆斯林十分敵視。她認為這樣是不應該的、不對的,因為純如是一個為所有的人爭取人權,而不僅僅只是為亞裔或者中國人。

張純如又是個執著的理想主義者,為實現夢想很勤奮地工作。她曾經說過:“生命總有一天會消失,但是書和文字會留下來傳諸後世。文字是永恆的,就像我讀的世界名著一樣” ;“寫作是作家達到永恆不朽的途徑。”;“一個人唯一可以保存的 是 精神和靈魂 。 我感到興奮的是,演說家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仍然繼續存在。對我來說,這才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即人死後,生命得到永生的最好形式。”

最讓張盈盈感動的是張純如說:“我認為人會死兩次。第一次是肉體的死亡,第二次是在他人的記憶中消失,那才是真正的死亡”;“同樣的,不記錄下來的故事,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這就是為什麼張純如一定要把那些不該被遺忘的故事寫出來的原因。

做為一個母親,張純如說過:“我無法教導兒子作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對社會負責任的人。除非我自己用行動顯示我是這樣的一個人。我要教育兒子寧可做敢言的少數人之一,而不是怕事的、不敢發聲的多數人。我要教他做一個俱有獨立思考的人。”

回首往事,張盈盈告訴聽眾們,張純如是一個很開心、很開朗的女孩,喜歡交談,充滿好奇心,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張家勤奮好學、開明樂觀的家風使家人的關系十分的緊密。事無巨細,張純如都會寫信或者明信片告訴媽媽,讀女兒的信是張盈盈最開心的事情。

張純如亡故後,作為一個科學家,作為一個十分了解女兒的母親,張盈盈再次以“一己之力”,對憂鬱症、治療憂鬱症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後遺症;不同人種藥物劑量的多少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這類藥物在用藥及停藥的初期,會使患者可能有自殺的傾向。她特別提醒大家小心用藥以免后患。

同時,面對張純如死因的一些不盡負責任的雜音,面對女兒無數封信中表達的信仰和信念,張盈盈又一次用“一己之力”,拿起筆,從科學家變身作家,寫下了這本傳記。為的是要讓人們記住張純如是怎樣活的,記住她的精神。就像張純如 1998 年 6 月演講中說的:“請你相信一個人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一個人其實是一個理想,可以發動一場戰爭,也可以結束一場戰爭,或者推翻一個政權。一項科學上的發現,可以醫治一個疾病;一個科技上的發明,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殲滅人類;一個人可以改變上萬人的命摺R獜拇筇幹?耄?恍】醋约海?^不放棄你想追求的夢想。”

你,依然在天上

一顆最亮的星象。

你那倔強的臂膀

永遠背靠著火熱的太陽

••••••

正義和使命

是你永遠的生命樂章

••••••

你那昨日的歌

依舊是人生奮鬥的號角

你留下的文字

永遠地刻在了歷史的柱梁

你的身影

永遠是那裡 ( 中國 ) 的又一座山梁!

張萌充滿深情朗誦的華府詩人鳥歌的作品——《你是那顆最亮的星》,表達了無數人對張純如的敬意和懷念。她活著,活在人們的心里;她活著,比她的生命更久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