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1956年,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在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难题, 兼谈老毛和邓大人的分歧 (原创1)

(2015-10-14 19:55:37) 下一个

本文是俺对中国当代史的个人理解, 不代表任何政治团体, 只希望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解读新中国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阶级”却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认为“资本 主义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 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把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作为划分阶级的决定性标准的。 马克思这么预言:  “1.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众所周知, 就是在20年时代前夕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入中国, 并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以后的20多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此理论为基础率领“无产阶级”, 打败了蒋介石代表的“资产阶级”, 最终夺取了东亚大陆的领导权. 从包括台湾同胞的角度来看, 这里面的功过是非, 就更加复杂, 本文在此不作评论.

但如果我们回归到中国的传统历史, 抛开那些阶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论辩, 就会发现从1912年清朝倒台, 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  这个朝代更替的过渡期, 跟历史上打着“均田地”口号的农民起义, 有很大的类似, 他们都迎合了社会底层人的朴素愿望, 并喊出造反的口号.  但不同的是,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均田地”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均”, 而不是传统小农经济方式的“分田到户”.

这实际上也是老毛和邓大人在经济领域上的主要分歧. 新中国成立后, 当时公有制的经典理论占有优势, 包括刘邓之内, 都是赞同派.  建国初期, 中国实行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1956年初,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就是说, 1956年的中国,  国内基本上没有资本家, 大家共享生产资料, 都是一个阶级, 无产阶级了.

这时, 1920年前后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 以经济或生产资料占有所划分的阶级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切公有了, 还有阶级吗?  还有阶级矛盾吗?  还需要阶级斗争吗?

实际上, 全球所有实践社会主义的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既然公有了, 当然没有阶级差别, 一片和谐了.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很自然的推论. 除了中国, 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这么认为, 也这么实践了. 今天的历史演变, 大家都知道, 他们大都过渡到了效率低下的独裁统治, 大部分都在地球上消失了.  有意思的是,  我们发现, 今天很多人的思维依然僵化地停留在1956年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并以此来批评新中国在1956年后的实践.

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实历史.  带着这个马克思也没有想过的现实问题, 毛和他的战友们在人类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中, 遭遇到了巨大挫折.  1958年前后, 大跃进挫折.  资本主义国家会有经济危机, 但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中国, 也遭遇了经济危机.  理想主义的先驱者们面临一个巨大难题. 

如何面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经济危机?  危机如何产生?  该怎么解决? 

俺一直相信, 大跃进挫折是老毛发动文革的最初原因, 同时也是刘邓跟老毛分歧的起点.  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考,  他们对危机的起因认识完全不同,  他们试图实践各自的解决方案,  而且是根本对立的两个解决方案.

这两个方案, 无法妥协. 

(上篇完, 下篇讲述他们的分歧).

(和和, 反毛反共斗士们不妨也想想, 公有制下如何会有经济危机?  危机如何产生?  该怎么解决?  也许你们能明白一些老毛的选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