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梦呓

清流从不争,涓涓万物洗
正文

王文献:可以更好

(2011-02-06 01:03:03) 下一个

王文献:可以更好


(2011-02-05)


朋友中年得女,且家境优渥,所以对孩子极度宠爱。很多人,包括她自己的父母在内,都批评她不该这样溺爱孩子,会把孩子宠坏。


  大约是血液内颇有些叛逆因子,朋友不仅不理会别人的非议,反而越发起劲地宠爱孩子。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非常威风。我们常戏称女孩何止是公主,简直就是女皇帝,小武则天。


  根据佛洛依德的心理学理论:童年对一个人的人格成长有深刻的影响。朋友的童年不能说不愉快,但被严父严母严格管教的童年,还是让她有不少遗憾。


  据说这样的人在自己也做了父母之后,对待孩子有两种比较极端的做法,一是宠溺孩子,其实是在潜意识里,隔着遥远的时空,补偿自己、宠爱自己;一是用同样严格或更加严格的方法管教孩子,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心理平衡。


  朋友从不讳言,她是典型的前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朋友的孩子并没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样被宠坏,反而乖巧听话,且在学业、课外活动、体能等方面都非常出色,最后以优异的A水准成绩,成功地考入了某大学的医学院,前途一片光明,让她的老妈脸上非常有光彩。


  朋友更加坚定地认为,孩子就是要宠爱,越宠越乖,越宠越聪明……赞同她的观点的人不多,但谁也说服不了她。因为她手上就有一个活生生的宠不坏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朋友淡定地说。


  机缘巧合,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是个教育心理学博士,一起用餐的时候,大家便向博士请教,孩子到底能不能如此这般地去宠爱。


  毕竟是专业,博士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批评、教育朋友,也没有列举一大堆被宠坏了的实例,来与朋友手中唯一的实例抗衡。她仅仅用了四个字,就把多年来一意孤行、独持偏见的朋友给说服了。


这四个字是——可以更好。


  博士说:“一等孩子不教自成材,二等孩子教导有方能成材,三等孩子怎么教也不成材。”朋友的女儿拥有高智商、高素质,属于那种不教也能自成材的一等孩子。


  这样的孩子,就像一块璞玉,如果父母不是极度宠爱她,让她随意自由地去发展,而是用更科学、更合理、也更规范的方法去教导她,就仿若能工巧匠细致精心地去雕琢、打磨那块美玉,她会做得更好。换句话说,那块璞玉会更加晶莹剔透,美丽非凡。


  博士也引用了子路与孔子在《劝学》里的那段著名对话,使她的结论更有说服力,也让我们更加信服。这段对话是: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
  子曰:‘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信谁也不会抗拒孩子可以做得更好的可能性,就让我们感谢并谨记博士的有益分享吧。


作者是本地教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