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梦呓

清流从不争,涓涓万物洗
正文

吴冠中《双燕》成香港艺术馆镇馆之宝

(2010-04-07 06:56:01) 下一个
吴冠中《双燕》成镇馆之宝
来源: 大公报  作者: admin    时间:2010-03-27   阅读:9   
本文章共1814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吴冠中《双燕》成镇馆之宝
 
提起法国罗浮宫,人们就想到《蒙罗莉萨》,今后提起香港艺术馆,也许大家就会想到吴冠中的《双燕》。著名中国画家吴冠中自一九九五年以来,向香港艺术馆捐赠五十幅画作,其中包括他视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双燕》,成为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香港艺术馆即日起举办「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多位嘉宾昨日出席展览预展,包括吴冠中儿子吴可雨、著名水墨画家刘国松,以及吴冠中亲人好友方毓仁及其儿子方力申等。
 
吴冠中儿子吴可雨表示,父亲愿意捐赠重要作品予香港艺术馆是对该馆的信任,他说:「自一九九五年父亲第一次在香港艺术馆展出作品后,看到该馆的专业工作及热诚,便捐赠了巨幅作品《瀑布》予艺术馆,至二○○二年再次展览,对香港艺术馆的工作更感满意,认为该馆不只是展览作品,亦研究他的作品,懂得他的艺术,很值得信赖,再捐出十二幅重要作品,包括《双燕》及一九六一年绘画西藏的油画《扎什伦布寺》,该两幅作品原本想留起来等一间更重要的博物馆收藏,○二年便感到艺术馆就是这间更重要的博物馆。去年父亲再次捐赠三十三幅作品予艺术馆,以二○○五年至二○○九年新作为主。」
 
吴冠中的画作在市场有市有价,这批赠画价值不菲,但没有留给子女作为财产,自二○○○年以来,吴冠中把无私地向国家及海外多所重要的公共美术馆捐赠毕生力作,并得到家人的支持。吴可雨表示:「父亲一生追求艺术,当他从法国留学回到中国,遇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对艺术的追求受到压抑及批判,不但不能卖画,更要把画作藏起来,但他仍坚持对艺术的探索。今天,他的艺术得到承认和有价值,但并没有受商业社会影响他一贯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他希望为人类创造艺术,他最希望是人人都喜欢他的画,他不希望作品只是被收藏家收起来,成为别人的财产,而是成为社会的财产,在艺术馆里可永久被收藏,被人所欣赏,也是他人生追求的愿望。」
 
香港艺术馆馆长(虚白斋)司徒元杰表示,该馆考虑会长期展出吴冠中的画作,期望将来人们说起香港艺术馆,便想到吴冠中,又或想看吴冠中的画作,便想起香港艺术馆。
 
在介绍展览时,司徒元杰表示,今次展览采用特别布展方式,现场以模仿江南民居布置,观众穿过门庭,镇馆之宝《双燕》就映入眼帘,在它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作品《忆江南》及《秋瑾故居》,三幅画形成一个经典系列,是吴冠中由具象到抽象变化的最佳说明。
 
此外,今次展览亦不是以回顾吴冠中的作品为主,而是突出吴冠中与香港的渊源,以及他绘画的精神和取向。展览的年表列出了吴冠中自一九五○年由法国返回中国时,已途经香港,其后多次踏足香港,并在香港举办展览,至今一个甲子的情缘,其中包括二○○二年在香港首次公开示范作画,面对维港写生,完成了作品《维港写生》,并将作品捐赠给艺术馆。展览现场播放当日写生的录像。
 
吴冠中其后亦应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之邀,参与该院开发的「躯体画笔」,将计算机科技与身体律动结合作画,现场播放了吴冠中进行这次实验的录像。
 
展览亦展出一张画毡,该画毡是吴冠中二十年来作画都用来垫着画纸,因此,该画毡沾满了墨迹和色点,代表了吴冠中多年来创作的痕迹,该画毡也捐赠给了艺术馆。
 
司徒元杰又介绍了部分吴冠中捐赠的画作,其中大型作品《瀑布》,融合了吴冠中的多种艺术概念,包括黑白对比、块面与线条的对比,以及动与静的对比。而他早年的油画作品《扎什伦布寺》,以窄而长的横幅来创作油画,是将中国画画卷的形制融入西方油画中,画中虽然绘画西藏,但并不是直接对景写生,而是将不同的景致剪裁融合,把西方写生与山水画的概念结合。
 
司徒元杰表示,吴冠中的作品很多时以物喻人,透过描绘景物刻画心境,例如作品《老树丛林》,绘画盘根错节的树根,反映老人饱历风霜的沧桑感觉,表达出他在人生中遭遇过不同的政治运动和考验后的心境。另一幅作品《苦瓜家园》,也道出了苦瓜吸收养分成长后,结的果是带苦的,就如他返回中国大地吸收养分创作,结果也有苦,但他仍是坚持。

吴冠中的新作越来越抽象,但如何抽象仍有内涵和意思,正是他的「风筝不断线」的理论,每幅作品都有感情的联系,如较新的作品《抛了年华》,风格较抽象,绘画荷花将近枯萎的情景,寓意宁折不屈,人生经过百般历练后,仍执着不放弃其精神。
 
是次「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即日起至七月四日在香港艺术馆举行,逢星期四休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