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

一片树叶,飘落在北美的大地上.回首往事,如烟如梦.
正文

文革期间自由市场的见闻

(2015-08-10 15:17:15) 下一个



文革从1966年夏天开始,到1976年秋季结束,10年多.

头两年我还在学校里晃,也没接触过自由市场.68年起,工作了,也就陆陆续续地和自由市场打些交道。那些年,我在广西,湖南,湖北,广东都生活过。印象中,自由市场一直存在,特别是广西,湖南,那自由市场可是相当的厉害。

68年春天,我当兵了。跟着单位走来走去。部队在小地方,后来回到地方,那是大城市。但老爸又去了干校,又是小地方,还在另一个省。我们又去看老爸。所以,和那些小地方的自由市场没少打交道。

最早当兵在广西。到医院报道后,分配我到下面的一个所工作。那个所在另外的一个县城。记得是一个干事就带着我们坐长途车去哪里。路上在一个山角下停车休息。人们就
纷纷爬上山去找饭吃。原来山上有个农贸市场。山上有条路,挺宽的。两边都是档口,卖各种各样吃的。干事带我们到一个卖粉的档口。在哪里我第一次看见做粉,原来有一个像铁抽屉一样的东东,一层一层,放在火上。米浆倒上去。马上就变成一层粉。薄薄地。。。绝不是我在美国亚洲超市买得那样的粉。我们吃了猪肉炒粉。很好吃。据网友说,那时自由市场是不准卖猪肉的,我也不知道他们猪肉哪里来的。
到单位工作后,星期天也会去赶集,好像叫做“趁墟”。那时东西便宜,特别是广西那些比较边远的地方,东西比在广东便宜多了。一斤板栗一角6分钱,甘蔗好像一斤
一分五还是一分六。在广东那时甘蔗是一斤7分钱,现在看挺便宜,那时小孩没收入,也觉得蛮贵的。在广东买甘蔗是一小根一小根的买,在广西就是一捆一捆的买。一捆就三俩角钱。有时是老乡开着手扶拖拉机来驻地卖。有时是助民劳动后,老乡们送的。一捆甘蔗往床下一扔。那些甘蔗是青皮的,在广东吃的是黑皮的,有不同,我到现在也没明白。

在湖南,觉得农贸市场很发达。我在那里第一次吃到“酒酿”。还在那里买鱼买鸡,拿回去清理干净,做成鱼干。
哪里农民卖鱼不用秤。他们把鱼按大小放在不同的箩筐里。小的3或4角钱一条,中的一条5角或6角,大的7角或8角一条。以上很大了,可能也很老了。一档口的鱼也有百八十条,那年头没冰箱,一天能卖完,生意相当不错。鸡蛋5分还是6分钱一枚,据说当地老百姓挺有意见,说原来没那么贵,干校太多,抢贵了。
最记得的是清鱼肠。在广东有道菜叫“鱼肠蒸蛋”。我没吃过。那鱼肠肯定是干净的。
买回来的鱼肠子往往是青的,里面有粪便。我们都把它扔掉。

有些网友老说“悔得肠子都青了”。我一看就想笑。以前扔过很多青青的鱼肠。

那时是有“割尾巴”等东东。不过我觉得搞宣传的人都比较左,真正做具体工作的都实际。舆论往往是表达希望人们做什么,实际上人们未必是那样做的。有个差距。领导总是要考虑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嘛。
所以我看到的自由市场可能和一些人的说法不同。

中国很大,很多事情不会一刀切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pupudelaclichy 回复 悄悄话 好看。
注册了不能发言 回复 悄悄话 这种记录很有价值。广西青皮甘蔗主要拿来榨糖,黑皮的多作为水果咬着吃。不过现在早都没人啃甘蔗了,都榨汁喝。
chichimao 回复 悄悄话 好笑,共产还有自由市场?成了小資吧?自己打嘴呀。多寫些,拆穿懷念文革的那羣不得意 窝囊廢的真面目。
jyx-003 回复 悄悄话 在文革中,自由市场和集市一直就存在,从来没有被取消。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很喜欢这样真实的记载,谢谢分享!
康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很有价值的记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