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奔涌

一个不断选择的世界,得失兼容
个人资料
正文

(2011-02-15 23:01:25) 下一个
 
希腊式建筑:三角形门楣,下面一根根希腊柱子。
罗马式建筑:希腊式建筑加上各种“包子”,也就是半圆形的拱。
拜占庭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加的是半圆拱,它加的是半圆的底部略微内收的“洋葱头”。
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塔,天主教相信人生最后面临的四件事“万民四未”死亡,审判,天            堂,地狱,教堂越高越接近上帝,教堂喜用尖顶,还发明了“飞扶壁”。上帝说          “世界要有光。”于是教堂有了琉璃百花窗,一则减轻建筑的重量,可以将主题          建得更高。二则天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教堂的内部可以营造神秘灿烂的景象,也进          一步表达了对天国的内心理想,琉璃窗通常以红,蓝为主,红色代表耶稣的血,          蓝色代表天堂。三则教化百姓,古欧洲和中国一样,读书识字都是贵族的权力,          老百姓不识字,就用彩色玻璃在窗上拼出圣经的故事,帮助老百姓理解圣经。
文艺复兴式建筑:从中间一分为二,左右对称。
巴洛克式风格(建筑,家具,服饰):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华丽,夸张,雕刻风。
洛可可式风格:室内装修比巴洛克更加更加奢华,更加金碧辉煌,金光闪闪。
德国山形墙:中间高,两头低,外立面像汉字“山”,德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冬          天白雪皑皑,以前没有现在的建筑科技,雪越压越厚会把房子压垮,德国人发明          山形墙便于雪的滑落。
地中海式建筑: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无雪,人们选择平顶式建筑,在外墙漆           以冷色调,以白色,蓝色为主来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如今书店里售卖的书籍都是已经在印刷厂装订成册的书籍。在中世纪的欧洲,书籍的装订步骤是在书店里完成的。运输车将散装的书页送到书店里,顾客自行挑选不同颜色,材质的书面,店员会现场为顾客装订书籍,感觉像是一种独家定制。
老四合院进门不是院,先立影壁,风水上挡煞,也挡小鬼,传说小鬼不懂拐弯,只走之路。
除了人工河流,没有一条天然河流是直线的。任何一条河流从它的源头到出海口,如果画一条直线的话和它实际弯曲的路径之间有一个比例关系。如长江从青藏高原流到江苏浙江的出海口如果划一条直线,长江实际走向的距离和我们想象出来的直线之间的比例是大概是3.14到3.16间,全世界所有的河流差不多都是这个数字比例。越是在没有高低起伏的平地上,如南美洲,西伯利亚上面,河流的这个数字比例越发靠近圆周率。
英式庄园前是一片广阔的前庭草坪,被修剪成充满童趣的图案,正中央的喷泉水花跳动,伴随着不知何处传来的音乐声,悠扬欢快。复古式的建筑约三层楼,楼顶中央额外高出的两层像是瞭望的塔楼。没有陈旧和沧桑的感觉,外墙是干净的石白色,窗扇明亮,加上喷泉草坪处处透着清新生机
 
有很多房子,很多人,很多车,有密密麻麻的公路网,不像一个城市,没有太多高楼。没有城市核心的形象。像一连串一连串的街区无限的往外蔓延,每个街区,每户人家围墙院落小楼,大体相似的外观于细微处透着一份与众不同。
养在深闺无人知,古时的深闺基本上就是囚禁。中国人的窗户通常开的比较低,而闺阁的窗户是特殊的,开在房屋顶部的,需要攀上去,够上去才能开那个窗。天窗只具有通风和采光的功能,光线和空气能够从上面流泻而下。屋外的人无法透过窗户看见室内的人,屋内的人也无法看见窗外的风景,外面的世界,和监狱的单间差不多。如果闺阁在二楼,上楼的楼梯下半部是可拆卸的,小姐上楼睡觉就无法再下楼,直到第二天允许下楼时,佣人才会补上楼梯。深闺的小姐都是读培养妇德的书和学做一些女红。
 
据闻某家高级酒店的每间客房的门旁都有一个小箱子,像小微波炉。晚上客人把鞋子放在箱子里,夜里酒店员工会把它擦得干干净净再放回箱子。每天的晨报也会放在小箱子里。因为早晨将报纸从酒店房门底下塞进来,动作不雅,很猥琐,发出的声音像蟑螂穿过房门一样,不文明。房客在酒店游泳,从泳池中出来,浑身湿哒哒地走过泳池去洗澡更衣,从浴室出来时会发现地上的湿脚印全都不见了,躲在一旁的工作人员早已将地上的水渍抹干净了。酒店餐厅的椅背铺了是天鹅绒,客人用餐完毕起身离开后,服务人员会用一把特制的小刷子,将天鹅绒的绒毛都梳理整齐,朝向同一个方向。
修建长城是空间范畴的事情,秦始皇在空间上兴建了空前绝后的巨大建筑,将大陆上的土地切割成两半,划出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他统治的天下。书籍在秦朝是人类储存历史集体记忆的唯一物质,焚书等于毁掉了你以前所有的时间,记忆,焚书是在时间上毁灭过去,建长城是在空间上划出一片新天地。他想要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拥有并主宰的时空如同在草木茂盛的土地上铲出一片空地一样,在这片空地上他重新开始一切,是始皇帝,还想长生不朽,时空无法束缚他,成为超越时空的存在。
 
城市里的房租越来越高,许多贫穷的艺术家就抱团去了郊区寻了一片房子空间大,租金便宜的地方安营扎寨,慢慢地原本毫无特色的小村被艺术家们改造成又酷又炫的艺术文化小镇,逐利的商人看中了艺术镇的发展潜力,大力投资个性化的时装店,艺术气息的咖啡馆,时尚的酒吧,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租金也越来越高,原本的穷苦的艺术家们不得不搬出小镇,另寻落脚点,又开始了新的循环。许多城市的文化艺术区就是这种循环的方式和政府强加的剧院,文化宫之类形成的,不是说商人越来越懂艺术,越来越有品位,而是文化品位是可以被消费,可以赚钱的,许多人觉得去有文化艺术气息的地方逛逛就变成了有品味的人,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消费倾向。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是著名的教育中心,附近有一流的医院和教堂,没有工业,有大片的公园区,校园区,足够多的绿地,许多休闲的娱乐场所,有高地,有河流,街区分为几块,整齐而漂亮,但却是纽约罪案率最高的地方。曼哈顿金融中心,笔直的街道,漂亮的现代化高楼,下班之后,这里见不到行人,毫无生活气息,治安很糟糕。现代化城市设计讲究功能性,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去,休闲区都划分的清清楚楚,互不干扰。上下班时候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瘫痪。非工作时间,工业区一片死寂,宛若鬼城。以前老式的,没有经过规划,自下而上的民间自主的城市反而是宜居的城市,传统的社区是个有机地社区,人与人之间有良好地社区网络。
一般洗手间地隔间都是开放式,隔板上不接天花板,下不接地板,便于通风,打扫
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灭,光线昏暗得令人睡意翻涌。
 
欧洲人的喷泉,喜欢用高压将水直射向天空,在远处都能欣赏到如交响乐般气势的恢弘景色。伊斯兰人的喷泉是在洁白大理石铺成的庭院中间,一小口泉水密密安静的流淌,回绕在中庭的流水声有一种清凉的感觉,优美的声音降暑气的效果,穿过无花果或橄榄树枝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和庭院中的鸟鸣,花香自成一界,一派和谐。随风荡漾的轻薄挂毯花纹精巧,富丽,繁琐,几何图案扭曲交缠成万花筒的世界。
过去的老房子的窗户开的都比较小,一则是因为房子的外墙要承重,二则冬天很冷的话,窗户越大保暖性越差,现在有了钢骨架来承重,有了暖气,空调来解决冬季保暖的问题,为房屋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造型结构出现了无数的变化,多了数不清的创意。
日本一进门就是玄关,玄关会低一个梯阶,整个房子的室内空间有架高了半个梯阶左右,这个地方叫土间,主要是拖鞋的,脱了鞋从土间往里走才是真正的进了家门。送外卖的按门铃家里无人听,会拉开房门,站在玄关问家里有人吗?站在门内的玄关不算是进家门,只有进了玄关再踏进一步才算是进家门,玄关在建筑结构上是家的一部分,但在某种意义上又不算是家的一部分。
日本的豪宅,再大的屋子有多是没有套房,认为一个家人再多也只需一个浴室,一个卫生间,两者分开的,早上刷牙洗脸大家都可以在浴室同时进行。
一些大城市逐渐成了走不动的城市,明明一座楼就在对面,可走到马路对面却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整座城市仿佛是为汽车打造的城市,可汽车开在路上也是经常堵车开不动,整座城市像是巨大的停车场。
宜居的城市应该是走得起来的城市,在一定范围内步行就可以得到生活上需要得到的东西,邻里关系,社区关系,一些医疗设施,方便日常生活的便利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