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愚夫:换亲和转亲(ZT)

(2019-06-30 11:40:15) 下一个

难娶老婆的在文革后期还有一种办法, 就是到山区取类似于“买”一个老婆-河南的平原地区, 往往到四川的山区找一个, 当然不是说“买”, 而是出比较高的“彩礼钱”, 四川的山区姑娘,也愿意嫁出大山, 这些姑娘中的很多, 命算不错, 因为男方娶个老婆不容易, 所以比较心疼老婆, 恰恰又赶到嫁过来不久就改革开放了, 没人在乎了。-转载者

 

在上个世纪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毛泽东的残酷统治下,中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换亲与转亲现象。换亲既是两家的女儿互换嫁给对方的兄弟,转亲则是三家或以上更多家庭形成一个婚链,A家的女儿嫁给B家的男子,B家的女儿嫁给C家的男子,C 家的女儿再嫁给A甲的女儿,如此类推。换亲较为常见,而转亲则面子上更好看一些,但也增加了难度,不如换亲常见。换亲与转亲的主要原因是毛泽东在农村划分的阶级造成地主富农几代人的娶妻困难。中国1950年代土改以后,农村划为雇农,贫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富农、地主等,“成分”越高,地位越低。因为地主、富农当时在农村受到其他“好成分”的种种歧视与欺压,他们的子女不能参军,上不了大学,也不能招工进城与提干,他们的女儿都欲嫁给贫下中农的儿子以摆脱世代受欺压的地位,而贫下中农的女儿则更不会嫁给地主富农的子弟,这样就造成了大批的地主富农的男子娶不到媳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们结婚,娶到媳妇,地主富农的家庭想尽了各种办法,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换亲与转亲。换亲一般是同代换亲,但也有少数隔代换亲的例子。我所生活的河南省上蔡县洙湖公社均张大队均张村(现在叫洙湖乡均张村)就存在大量这样的现象。毛泽东1976年去见马克思, 1980年地主富农摘帽,以后农村不再有成分的区别,换亲与转亲也就渐渐消失了。我愿把我所了解的一些事例记录下来。

均张村在1970年代有大约600-700人,分为四个生产队,三队,四队,五队,及六队,每个队有约35户,大约150人,我们家属于三队,这个队地主富农的比例在四个队中最高,我家,爷爷叔叔家,堂伯张大河家,堂叔张二河家,邻居张小学家,张老末及张新正家,张自来及张狗夺家,张大毛及张景文家,张德化家,这是10家,占了全队的近三分之一。 贫下中农则有张国杨家,张自喜家,张喜成家,张国学及张新远家,张天明家,张刺猬家,张丙忍家,张小岗家,张老扁家,张自明及张油锤家,张铁桶家,张狗头家,张金发家,张金龙家,张铁毛家,张富元及张建修家,张猪力家,张富贵及张新力家,张贵荣及张长有家,张在皮家,张二选家,张三选家,张四喜家, 张平心家,张平心的哥哥家(忘了名字), 共25家。我还有一个邻居张尾巴(读yiba),富农,属于四队,也存在转亲现象,我也一起叙述。

我在1970年代十二三岁的年龄,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母亲早早地就说过,等我长大了,用我的四妹给我换亲,我那时年幼,要面子,觉得换亲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实际上也是,我嘴上什么也没说,但心里说,等我长大了就是娶不到媳妇也不能让我的妹妹给我换亲,实在太丢人了,但我知道周围的亲属,邻居都是这样做的。父亲母亲是在1950年结婚,那时尚未划分成分,母亲家穷,父亲家宽裕一些,外祖父母是看到父亲家有些田产才让母亲嫁到我家的,没想到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很快我家即被划为富农,母亲一辈子被人欺压,后悔不已,死活也不让自己的女儿们嫁给地主富农。我1980年上大学离家,这时毛泽东已死,找对象,结婚不再受到成分的影响。

我爷爷和两个叔叔一起过活,我的二叔张学中1939年生人,1950年代中期初中毕业,在村子里属于有文化的人,被聘为乡村教师,叔叔个子中上,人长得也很好,到1950年代末曾经娶到过媳妇,但是因为富农成分,叔叔仍然低人一等,叔叔心高气傲,想到外边闯生活,混个出人头地,就离开家乡到东北及西北找工作,但是没有太多机会,1958年二叔到了甘肃酒泉,赶上大炼钢铁,酒泉新办了一个钢铁学校,属于中专,招生不看出身,只看成绩,原因可能是酒泉地处太偏僻,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叔叔考取了,但是只上了一年,钢铁又下马了,学校撤销,叔叔只好又回到老家,这时我的二婶因为生病未得到及时救治,已经病亡。二叔就再也娶不到媳妇,1970年代,爷爷想让我的大姐或二姐给叔叔换亲,母亲死活也不同意,最后只好作罢。1990年我在北京读研究生,认识了北大医院总务科长,通过他介绍让我二叔到北大医院食堂当临时工,远在老家的两个姑姑帮二叔找到了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告诉她二叔在北京上班,将来能安排她进入北京(安排北京户口),她信以为真,就随着我的两个姑父到了北京,嫁给了我的二叔,后来她在北京的医院及中学也找到了临时工的位置,那时二叔已经54岁,二婶37岁。二叔希望二婶能再生个孩子,但二婶自己已有三个孩子,无论如何不同意,这样二叔一生也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二婶和二叔的年龄差距很大,加之又有受骗的感觉,和叔叔很少夫妻和睦, 至今仍是。三叔张银中是1952年生人。到了1980年代,三叔仍未结婚,原因和二叔一样,没有女子愿意嫁给富农家的男子。三叔其实很聪明,手巧,会拉二胡,吹口琴,笛子,全是自学的,曾在当地的戏剧班子拉过二胡。记得我小时三叔正好杀了一条大蛇,就把蛇皮剥下来,做了二胡的琴皮,弓是用马尾做的,琴筒用的是粗毛竹,可能只有琴弦是花钱买的,其它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材料。这个二胡三叔用了很多年。笛子也是自己做的,用的是竹子,钻眼,贴上竹子的内膜,抑或芦苇的内膜,吹起来效果不错,但其实不会容易,因为如何控制孔的距离是很难的。三叔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原因和二叔一样,地主富农的孩子没有资格上高中。三叔在1981,1982年曾考过两年大学,考洛阳的外国语学院,没考上,因为他连高中也未上过,第一次只差6分。1980年代初祖父,二叔又逼着我爸妈让我的三姐给三叔换亲,但是三姐逃离了家庭,匆忙嫁到离家400千米的安阳县。三叔到了30多岁仍然未有结婚。但当时农村青年通常20岁都已经结婚。到了1985年,二姑在她们村附近另一个村找到一个姑娘,比三叔小很多,刚刚20出头,这个姑娘背着她的母亲在洙湖镇和三叔见了一面,以后她很喜欢三叔,但是她的母亲死活不同意,主要原因是我们家太穷,三叔岁数太大,三叔的个子也不高(记忆里只有1米55),恐怕也是原因之一。但是这个未来的三婶铁了心要跟三叔,我认为主要是三叔很聪明,能言善道,长相也很好。三婶的母亲曾到二姑家大闹,因为是二姑牵的的线。最后三婶还是背着自己的母亲和三叔结了婚。结婚当日三婶的母亲来到我们村再次大闹,坚决不同意三婶嫁给三叔,但被我们家的人,亲戚,邻居好言拦阻,没能成功。三叔和三婶结婚以后过着平静和谐的生活,三婶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2013年三叔患肺癌去世,年61岁。

我的堂伯张大河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过继给了自己在另外一个村子的妻妹一家,因为妻妹一家不能生育,没有孩子,这样还有一个儿子及两个女儿在身边。1977年左右,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张铁柱娶到媳妇,堂伯就采取了转亲的办法,共有四家,女儿张小敏嫁给了另外一家,那家的女儿嫁给了我们村的张尾巴,张尾巴的姐姐家给了第四家,第四家的女儿嫁给了我的堂兄张铁柱。

我的堂叔张二河有一个儿子及三个小的女儿,他们采取的是换亲的办法,我的堂兄张长国1975年娶了邻居村的刘秀兰,刘秀兰的弟弟与张长国的妹妹张小奇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已经定下了婚姻。我的堂叔张二河(大名张振河)1957年在信阳师范学校被划为学生右派,本身又是富农出身,后来在学校教书的这20余年里一直郁郁不得志,到了1980年右派及地主富农摘帽,叔叔终于翻过身来,做了洙湖小学的校长,这时到了我的堂妹该嫁给刘秀兰的弟弟的时候,叔叔觉得有失颜面,通过走后门的办法让刘秀兰的弟弟去参军,那年代参军是农村男青年的一个较好的出路,复员转业后经常可以进到城里当工人,算是对刘秀兰家的一个补偿,这样堂妹张小奇就不必嫁给刘秀兰的弟弟,刘秀兰的弟弟当工人以后较顺利地娶到了媳妇。因为是安排的婚姻,堂兄长国和嫂子刘秀兰没有太多的感情,家里经常吵架生气,尽管他们有一儿一女,仍是矛盾不断,大约是1989年,两人又是大吵,长国抓起农药3959 瓶子要喝药自杀,被别人夺了过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农药洒到了长国的手上,长国没有及时洗手,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沾在手上的农药很多仍被吸收,毒性发作,赶紧送往医院抢救,但是仍然没有抢救过来。嫂子刘秀兰本想再嫁,无奈儿子强力阻拦,郁郁寡欢,50 几岁就病故了。

张小学家有弟兄二人,张小学与张小林,张小学在1960年代有幸娶到媳妇,婚后生了四个儿子,但弟弟张小林一直没能娶到媳妇,尽管张小林人长得很帅,个子也很高,他们有一个姐姐1950年代已出嫁,那时换亲还不普遍,而且张小林年纪尚小,直到1990年代中期,张小林已经50多岁,终于娶到了媳妇。

张老末有兄弟二人,张老末与张新正,他们有一个姐姐,1960年代通过姐姐的换亲,解决了哥哥张老末的婚事,但张新正直到1980年代,地主富农摘帽以后,30多岁才结婚,而农村青年在20岁即结婚很普遍。

张自来与张狗夺家有兄弟三人,另外还有两个姐妹,张自来属于老大,张狗夺老二,张小参老三,在1970年代中期,张自来约30余岁,张狗夺11-12岁,张小参7-8岁,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张自来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再婚,生了张狗夺与张小参,以及另外两个女儿。张狗夺的一个姐姐给张狗夺换亲,姐姐出嫁时,张狗夺只有10来岁,但是婚事已经定下来了,我和张狗夺是小学同学,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同学都已经知道张狗夺定了亲,大家都是小孩子,常常取笑张狗夺,现在想来十分的内疚,那都是不得已的办法,我自己也是富农出身,有何资格取笑别人。尽管张自来有两个妹妹,后母也不同意给他换亲,一辈子单身。

张大毛是仅有的不用换亲娶来的媳妇。他的弟弟张景文后来接了父亲的班,又赶在1980年地主富农摘帽以后才及成年,自己娶到了媳妇。

张德化无子,不存在换亲或转亲现象。

在以上这10家地主富农中有4家是通过换亲或转亲娶到的媳妇,四个男子没有姐妹或姐妹不愿换亲,直到30-50多岁毛泽东死后才娶到媳妇,一个男子终身未婚。

据说贫下中农中间也有换亲与转亲的,主要原因是男子的长相及家庭经济条件太差的,但我没有亲身耳闻目睹过,我看到的都是地主富农的家庭。在我们三队这25家贫下中农中,绝大多数男子都娶到了媳妇,只有张金龙,张平心终身未婚,因为这两人的长相,身高及其他家庭各方面的条件实在太差了。

(最后几句不转贴了, 怕伤人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