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黄泛区农场场部附近地形解说

(2015-08-02 14:10:08) 下一个

黄泛区农场的场部,其实是一片区域,机关和一分场及汽车队还有些商业机构在一堆, 算是中枢要地, 往北走一条柏油马路,大约一里地与漯(河)西(华)公路相交,再往北200-300米和一条土路相交,这条土路与漯西公路平行, 路东是良种试验场路西是医院,沿土路东行,原来是河南省和黄泛区农场合办的农业专科学校(中专),农场自己的中学,文革前只有初中部, 高中还是得去西华县城上。

农校是大跃进的产物,60年下马,62年1还是63年经济恢复后又重新办了, 但68年文革中全部毕业生走后停办了恶,中学当然继续,并且也带帽办起了高中,农校留下的一些房子呢,被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相中了,把个五七干校办到了黄泛区农场,很聪明, 那些人回北京十分方便, 农场汽车队每天有上下午各有一趟班车去漯河,因为要买票所以叫“票车”, 也可以到漯西公路口等来往过路车去漯河, 46.5公里,绝对准确我还骑洋车(乡亲们对自行车的称谓)跑过。 漯河车站京广线每车必停的,包括特别比如文革1前北京到凭祥(实际就是越南)5/6次特快,文革后把原来通往莫斯科的1/2次改成通向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长沙,也停靠漯河站,没记错的话,大概14-16个小时,就可回北京的家了。扯远了。

回到医院和试验场那个路口,刚刚说了往东,土路往西,路北就是医院,路南是试验场的麦田,走过医院百十米,有个小学,借地名而叫郭庄小学(这郭庄一会儿会说到的),文化大革命后改名“育红”学校至今未变回去。

和育红学校一小土路之隔,就是俺阿拉我待过的地方--酒厂。

酒厂再往西, 一条大土路,路对面即路西,是农场的农机修配厂,是整个周口地区第一家现代机械厂,计有金工汽修翻砂(铸造)打铁(锻工)电工等车间,及技术室化验室,原有50年代初大学毕业生三名,反右全部中奖,60年代初大学生数名,60年代中专生数名,农校下马不算数的“中专生二十多名”,三年时代洛拖技校毕业生实在分不出去又不想让大家回家,农场捡漏, 几卡车南瓜换来一批,其中三五人在此,在那年代那旮旯,技术力量着实也不低于大多数地级农机厂了,兄弟阿拉后来到那儿开了一阵磨床。

农机修配厂门前南北走向的土路, 往北有一条循环沟, 那是西面电厂的冷却水,并排着循环沟又是一条往西的丁字土路通往农场和地区电业局合办的电厂(鄙内在那儿干了8-9年运行工, 因为是小电厂工种不那么细分, 所以外线爬电杆也干过),路北则是电厂修配厂酒厂的家属区,一中片住着几百户人家。 再往北,就不是农场的地盘喽, 三里地有一“潘”岗, 但人人姓虞。里面有故事以后再讲。

修配厂门前那条南北路往南呢,西面是农场所属的一个集体所有制的郭庄大队,那个小学的名称来源,这个大队富得不得了, 几百口人近千亩果园主要是苹果,75年前后一个工大约可分两块左右, 全劳力的月入肯定多过修配厂的三级工,但是,郭庄人民还是愿意来做工人,一则到底工人名声好得多,第二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三年灾荒时农场的工人好歹菜瓜当粮能把肚子闹园而郭庄是集体制没人给你每月多少斤粮票没粮食就饿着。

这郭庄转到这儿又和漯西公路相交了,土路朝南整大片东西看不到边的苹果园,直走又能相交一条东西向的土路, 走东边又能回到场部了。

整个路线,好像一个日字,中间那一横是漯西公路, 习惯上大伙叫场部为“南场”,北面的工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叫“北地”。

也许有人会问, 咋的全是些土路啊?并非掌权的是些“土”八“路”,看到没有,只有日字中间那一横不归农场管,那是地方交通部门的,农场所有自己的路, 的确基本是土路,除了场部到漯西公路外(就那旁边还是平行有条土路),为嘛?履带拖拉机。

洛拖出产的东方红80,是仿苏联的斯大林80履带式拖拉机,那链轨板,若是上柏油路上一走, 特别是拐一个弯,要知道履带车的转弯时一边全停另一边强制行走而扭动整车拐的弯,对地面的伤害极大, 土路嘛,再找些土填填就成, 交通部门的罚款是数链轨板印,据说一个印一百块,所以日的两竖,过漯西公路的那一小段,农场自己出钱铺上大石头,石头可比柏油扛造得多。

在郭庄土路的对面,漯西公路之南, 有一个很大的池塘,下集就说说去那儿游泳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whalx 回复 悄悄话 真详细!
冬陽 回复 悄悄话 現在完全今非昔比了,每年差不多都回,今年三月覺得已經完全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謝謝你的描述一下回到從前的記憶
冬陽 回复 悄悄话 我自己也是泛區長大的小孩,看到你的文章真的好像去育紅學校上學的路上遇到了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