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文革前中学的助学金

(2015-06-29 18:58:42) 下一个
早就说过,我成长于工人新村,往来同学朋友居多是出身于老工人家庭的。

虽然小学就读的江南新村小学, 差不多100%是江南造船厂的子弟, 但就是记得小学生好像是没有助学金的,减免学费是有的, 那些高级技术工人,也就是月薪过百的,子女一般都多,有的甚至七个八个,但这种人家,小孩的年龄也拉得较开,大的做妈妈了,小弟弟和外甥抢姐姐的奶吃的现象都有, 我还见过一小子出来给小朋友说“昨日阿拉爷括了阿拉外甥一记耳光,因为我外甥打我”,为啥? 外甥比他大一岁。
不说这事,这类人家就不会有1四五个孩子同时上学的了,所以。老头子的学费压力相对小些,所以申请减免的机会小了些。

到了中学,同学还大多是附近的几个工人新村的,日晖新村东安新村等以及三家里平阴桥等棚户区的,还主要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棚户区的就未必是技术工人了, 服务性行业啦辅助工啦啥的,收入较低,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时的人民助学金的发放分为三种,一二三等,一等10元5毛,二等7元5毛,三等4元, 不给钱,让学生在学校吃饭,一等吃早午晚三顿,二等吃午饭和晚饭,三等就只吃午饭了1, 我想这么做的原因是要保证领取助学金的学生的基本营养,若是把钱发下去拿回家,谁知道家长会不会挪用呀。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领得到这个助学金呢? 人均收入。

举两个例子,全是实实在在真真实实我从小一起撒尿和泥巴玩长大的发小,不过上海不用这个词儿,我也忘了是怎么讲的。

一位,其父是江南厂一个小职员,因为是从工人转过来的,所以工资较高90几块,五个孩子老婆没工作,日子不好但不算坏,人均13-14块。因为小学大概真的是没有助学金吧,所以没这事。刚上中学,他有最少的助学金, 每天在学校吃顿午饭,但还是在初一下学期时,老爸过世了,他实在太小,无法顶替进厂当工人, 老妈一临时工的名义进了江南厂,把正式工作的位置留给了我的同学(后来的情况不知咋变得厂方不认账了),老妈既是临时工,单位救济的每月人均补足12.50的政策就无法享受了,临时工的30几块,完全无法养活五个孩子,只能接受街道的社会救济, 每人每月补足8.50元,和单位救济差了4只羊。这么一来, 我的同学就毫无问题地享受了最高助学金, 每天一大早赶学校吃早饭,下午放学留在学校做作业, 打球玩,等食堂开晚饭, 饭后才回家。这个助学金,不会影响家里的社会救济, 也算是小小的增加了一点收入吧。

另一位,其父是江南厂最早的8级工之一,电焊工,调去了求精船厂,他老爸走的早,我同学是老大才四年级,完全不可能有子女顶替一说,那么老妈直接顶替求精船厂做了正式工,好处就在这,正式工,不管工资多低,一律给予单位救济补足每人每月12.50了,那么,该同学就不能享受一等甚至二等助学金了,只能每天在学校吃顿午饭的三等助学金了。这位8级工的儿子, 如果其父尚在人间, 每月130多块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婆孩子7口人,人均1接近20元,那是什么助学金也不可能了。

其他那些月入过百的七级工七级半八级工,只要不是生了十个八个孩子, 恐怕很难得到助学金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