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ZY. “中国第一人民公社”内幕(作者:孔力)

(2015-01-24 05:29:40) 下一个
人民公社好, 红旗升上天,河南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遂平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最最最愤愤不平的是,"人民公社好"的金字招牌居然落到的不是自个儿头上,让新乡的七里营人民公社捞到了,真不知那伟大是咋1时糊涂的,好在也是河南,不管咋说这肉烂了还在俺河南省这口大锅了么? 用语录命名的人民公社还有一家,河南人民又自豪又想X他姐的,咋回事?河南郏县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往眼全国, 哪个公社有咱的名字长?看来, 老毛在1958年对河南是特别的厚爱, 河南的乡亲也没有完全辜负他的遗志,好歹留了个南街村--转载者.

19587月初,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大跃进”中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13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波及全国。1983年,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荒诞的一幕渐次清晰。
人民公社诞生经过
在“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之前的漫长岁月,河南省遂平县的嵖岈山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山乡。1958年春,时任遂平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的陈丙寅向信阳地区领导提出了合并农业合作社的想法,信阳地委决定先在遂平县进行试点。那时,在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下,嵖岈山乡的领导和群众热情高涨,群众们写下了1000多张血书。拿着血书,喊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请求成立大社。于是,后来改变亿万中国农民命运的人民公社从这里发端。
1958420日傍晚时分,嵖岈山乡的杨店街已是人山人海,会场四周插满了红旗,挂满了标语,大家在等待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众人的期盼中,信阳地区行署专员张树藩健步登上主席台。他看了一眼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自己的情绪也被感染了,高声宣告:从今天起,嵖岈山农业大社正式成立了!张树藩话音刚落,群众像疯了一样,一遍遍地喊口号,锣鼓声震天响。对于嵖岈山乡的农民来说,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嵖岈山农业大社的成立,在今天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由27个合作社、4.3万多人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农业社,第二天就组建了农业部、公安部等机构。因当时正值苏联“老大哥”第一颗人民卫星上天,后来又将嵖岈山农业大社取名为“卫星集体农庄”。
同年6月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郑州主持召开冀、鲁、豫、陕和北京市农业协作会议。他在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会后,他让信阳地委的领导到郑州汇报嵖岈山卫星农业社的情况。
信阳地委根据谭震林谈话的精神,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合并后的大社,实际上已构成“人民公社”的雏形。由地委秘书长赵光带领工作组,首先在遂平县嵖岈山农业大社试点。7月初,嵖岈山农业大社正式更名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陈丙寅任公社第一任党委书记。至此,全国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正式在嵖岈山诞生了。
据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博物馆里的资料显示,该社建立后,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和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等人专程来到这里,和地委工作组一起到各队调查,在总结群众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公社研究了一些规章制度,制定了《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简章》规定,公社实行“一大二公”,一大就是规模大,一乡一社;二公就是公社所有制。公社办起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公社设立了农业、林业、畜牧、工交、粮食、供销、卫生、武装保卫等若干部或委员会,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人们集体劳动、集体就餐,家家户户都不开伙做饭,社员们都端着公社的饭碗,吃出了全国第一个大食堂。
毛主席接见带头人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建立后,信阳地区在小社并大社的基础上,在农村很快形成了走人民公社的道路、建立人民公社的舆论。到7月底,全区农村即实现了人民公社化。7月底至85日,由史向生主持,省委在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召开了各地、市委农工部长会议,总结嵖岈山建立人民公社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195885日晚11时,毛主席视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县、安国县的农村后,来到河南新乡。在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大门前,毛泽东仔细看着门口挂的“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牌子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同日晚毛泽东到达郑州。
7日凌晨,史向生在专列上向毛主席汇报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情况。当谈到嵖岈山公社试行《简章》时,毛泽东聚精会神,边听边问,他说:“这是个好东西,给我!”“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8月底,毛主席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经过讨论,正式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各地在秋收前后,先把公社的架子搭起来。北戴河会议结束后,中央报刊相继发表了《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等社论。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把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很快推向高潮。
19581113日,毛主席在遂平县火车站接见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蔡中田、陈丙寅时说:“87年前法国搞了个巴黎公社,87年后我们办人民公社。不办则已,一办全国都办,把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并就行了。”以后毛泽东还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报上发表。不到一个月,河南全省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原来的4.9万多个农业合作社,合并建成了1242个人民公社,每个公社平均8000户。人民公社吃食堂从此蔚然成风。据统计,到1958年年底,全国公共食堂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数亿群众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
其实,遂平县制定的《简章》在19588月上旬就已由《红旗》杂志修订后,转呈毛主席。毛泽东当即做了修改,并批示:“似可发各省、县参考。”195991日,《红旗》杂志第7期发表了《简章》全文,高度赞扬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若干方面突破了集体所有制的框框”。随后,全国各大报纸争相转载,《简章》一时成为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30万人参观“卫星麦田”
放“卫星”事件,再次极大地提升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知名度。在今天的韩楼村村北头路东,望着那块当年曾震动世人的“卫星麦田”,使人顿生恍若隔世之感。拂去岁月的烟尘,那段历史让人感慨万千。
创造“奇迹”的2.9亩小麦试验田,是由韩楼大队的陈世俊、梁友仁、陈根和曹玉娥4人参与培育的。为了提高产量,培育者在试验田里横竖各播一次,麦子长成了方格状,密得只能用手拔草。培育者估计,这块麦田将夺取近千斤的亩产量。割麦时,公社社长钟清德召开紧急会议说:“咱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国内外影响很大,要放‘高产卫星’才有说服力”,并定下基调“亩产至少3000斤。”
陈世俊想了个办法:“除非把10亩地的小麦弄一起。”钟清德表示赞同,并安排4人“告诉群众不能往外说,谁传出去就是败坏咱人民公社的名声”。当夜,十多人趁群众熟睡时收割了附近几块地的麦子,凑到试验田中。如今,钟青德、陈世俊、梁友仁、曹玉娥、陈丙寅等人已经去世。
195861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特大新闻,标题是《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
有关档案记载了嵖岈山农业社当时的盛况:“全国广大城乡,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西藏外)纷纷派团来参观交流经验。仅789三个月来参观的外地干群就达30万人之多。”
每一个考察团来,第一站就是来田边摸摸麦穗,攥攥土。这里的土都不知道被挖走了多少,装在罐罐里回去测量。随后,全国各地浮夸风成风,出现了不少“亩产万斤”的假新闻,据有关资料:“当时的浮夸风,最高是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试验田亩产13万斤。”遂平之后,各种“卫星”开始满天飞,从小麦“卫星”发展到棉花“卫星”、钢铁“卫星”、煤炭“卫星”……
19597月,北京农业大学几名教授带领学生下放遂平学习,在2.2亩麦田施肥3万斤,定下亩产2万斤的指标,结果亩产仅203斤,给出了“发育发生不调和现象”的结论。
放完了“卫星”,满怀豪情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社员们,在干部的率领下,又开始了“大炼钢铁”。因为红石崖由红石组成,看起来像铁矿石,人们蜂拥而至。一时间,嵖岈山公社耸立起1000多座小高炉,社员们蜂拥着上山砍伐树木、采集矿石,就连中小学生们也加入了大炼钢铁的行列。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热情很高,钢铁却没有炼出来多少,当时流传的一个顺口溜形容说:“说炼钢,就炼钢,无论工农兵学商。遍地筑起烽火台,人喊马叫砍树忙。商店关门改了行,农民背矿不收粮。学生运矿用衣兜,干部怠慢扯县长。矿石烧红就是钢,炼出民众‘好思想’。”
“浮夸风”致灾
1959年冬天的那场大雪,让本已饥肠辘辘的豫南百姓永生难忘。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雪,把许多房子压塌了。
因为当时下边虚报粮食产量,国家下达的征购任务自然多,社员的口粮大部分都被征购了。再加上所有的劳力都去大炼钢铁,粮食丰产没丰收,浪费惊人,秋天地里的红薯很多没有收回来,烂在地里,粮食越发紧缺了。大粮食囤里只在上头有一层粮食,下边全是麦秸、麦糠。
1959年,出现了震惊世人的“信阳事件”。据中共河南信阳地委向中央报告:仅1959年冬到1960年春,信阳地区饿死老百姓100多万人!饿死10万人的息县,自然村减少639个。饿死8万人的正阳县,不少人家绝户了。新蔡县饿死10万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仅4万多人,3个月期间就饿死了近4000人,占总人口的10%,有的队竟高达30%
遂平县文化局调研员、前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团委书记曹新志回忆说:“当时别说群众没吃的,干部也饿得发晕。”于是,饿急了的嵖岈山社员们就挖空心思地寻找替代食品:喂猪的糠,吃了;树皮,吃了;连鸟粪,也吃了。
据遂平县委原副书记娄本耀回忆,大约在195911月中旬,在医院的他接到群众一封来信,信中说,他庄上已经饿死了62口人,外出跑到黄河北的有几十口子,剩下的人只有一口气。娄本耀看后大吃一惊,急忙到县委找到办公室秘书赵文亮和通信员徐文堂到这个村庄去。娄本耀实地一看,群众反映属实。娄本耀连夜走到关帝庙,见到公社书记别守志。别守志介绍说,苗庄饿死最厉害,十室九空。他们3个人就急忙往苗庄赶。
娄本耀看到,苗庄很静,连声狗叫都没有了,狗都没有力气叫了。月光冷冰冰的,雪仍在不停地下。走着走着碰到一个小孩,娄本耀问他队长家在哪儿住?小家伙说往东走第三个门就是。娄本耀到了队长家,队长叫苗长富,儿子前几天也被饿死了。娄本耀一问,村上百十人口,已经饿死20多口了。全村200多亩地,全年打5万斤粮食,可今年一下子就征购了10万斤,村里连块红薯都上交顶任务数了。苗队长哭着说:“上级说这叫大购大销,今年购,明年返销给老百姓。可没等返销,老百姓都饿死了,这是共产党的政策吗?”
到了1960年夏天,信阳地区的大食堂普遍断炊,最严重的村子80天没有一粒粮食,浮肿病洪水般蔓延,农民大量逃生。没有了粮食,公共食堂的烟囱终于不冒烟了。曾经热闹非凡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变得冷冷清清。
大饥荒后,大食堂成为“罪魁祸首”,被中央限令全部撤销,开始允许农民有自留地,家禽家畜也开始出现在农民的庭院里,“一大二公”的公社没有了当初的气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进入了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1983年年底,人民公社寿终正寝,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旧址今成旅游区
从遂平县县城西行20多公里,就到了嵖岈山镇政府所在地。在一座院子的大门入口处,还留有“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字样,墙壁上的“人民公社万岁”标语、毛主席语录和画像随处可见。走在这里,仿佛有一种时空交错穿越的感觉。
始建于195810月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办公楼,是一幢坐北朝南、双面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墙面、红瓦铺顶式的建筑,是公社旧址内的主体标志性建筑。如今楼内各办公室门头上还挂着联合办公室、农业水产部、林牧部、工业交通部、财政贸易部、劳动福利部、文教卫生部、人民武装部和计划委员会等字样的小木牌。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是我国“大跃进”时期遗留下来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人民公社旧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研究历史、探索体制改革、进行当代思想教育的绝好教材。2000925日,该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51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正式对外开放。馆内设立文物陈列室,展出历史图片200余幅,文献资料180余件,其他珍贵文物176件。2006年,该旧址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开始对旧址进行大规模保护性重建,同时开始规划旅游基地。20074月,嵖岈山镇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101月又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0年,嵖岈山镇的《嵖岈山镇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人民公社旧址规划》3个规划通过省、市、县专家评审。该旅游发展规划把嵖岈山镇分为5个旅游区,分别是红石崖旅游区、嵖岈山温泉水城旅游区、嵖岈山风景区、山地公园旅游区、“中国第一人民公社”旅游区。
“中国第一人民公社”旅游区就是要围绕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打造“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品牌。利用其被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契机,逐步开发公社旧址展馆、体验场景再现,创造让游客参与的活动项目,开发出一条“公社文化体验之旅”。随后,当年的公社办公楼旧址被修葺一新。
201011月,有关部门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开放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博物馆里,4个反映该人民公社演变轨迹的展厅里,沉淀着那段特殊岁月的历史印记。
现在,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旅游区的招商帖子还在网上静静地挂着,帖子中说:“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它是当时社会历史面貌的一个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