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想起当年少年宫

(2010-02-15 15:52:11) 下一个
看到一篇文章及一些评论, 颇有些想法, 不吐不快.
说到文革前的少年宫, 相信那时在大城市的青少年印像都很深, 不知道中小城市有没有. 说不想去是假, 由于种种原因而去不成是真.
有如评论之一说到, 你得过几关方有可能去得成, 班主任少先队员辅导员是学校的两关, 至于少年宫方面则不是学生直接面对的就说不清了.
先说班主任, 小学的班主任权利极大, 她(大多数小学教师好象是女性吧)不喜欢你, 啥也别说, 可老师喜欢有些什么标准呢? 成份自然很重要, 若哪位的父亲是镇压的, 那班主任心存同情也不赶多吭声呀; 长相至少要一般, 歪瓜裂枣的话, 三代贫农血统工人也很难得到老师的喜欢, 哪怕是烈士子弟总还是得长得周周一些才好; 成绩也是一方面, 考五门三个红灯的人真得很难使人喜欢, 除非老爸是市委领导老妈是教育局副局长什么的; 人还得干干净净, 两条黄龙鼻涕老挂脸上,你要老师怎么喜欢?
那时候后门好像真的不太多, 领导干部们的确很忙,一般管不到这些, 而那时很多干部来自农村, 教育程度也不高, 对子女的这类现在称为"才艺"压根不在乎, 又除非老妈受过教育才可能去找学校张罗.
这么七扣八扣, 能出学校门去参加少年宫"考试:的就不多了, 到了少年宫我相信是会考一下, 考合唱对你要是五音不全还是没人要, 腿脚不得劲也别去报舞蹈队, 再三下五除二, 真正最后在少年宫参加活动的不就只剩下那么些不到百分之一二的吗? 和特权关系不是很大, 要说什么样的子女要占便宜呢? 还是知识分子.
一则知识分子比较重视子女全面发展, 二则知识分子本身就有可能有某些特殊才艺, 尤其文艺团体的子女多的学校, 孩子就更容易进少年宫参加这项那项活动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