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

一位智者在一本仅有五千言的经书中,却提出人应该柔弱处下,要象水一样的处世观点。他从人、万物草木的生长发展中发现这么一个客观现象:
正文

老子智慧与为人处事之道(一)

(2009-12-24 08:15:59) 下一个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所撰写的《道德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书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一直在被后人探索研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道德经》,各自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和智慧。我们今天尝试从为人处事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看看老子的处事哲学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一、《道德经》主张以柔弱处下而处事,不争而善胜。

     许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在我们的教育中,争强好胜似乎是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然而《道德经》却认为,真正成功的处事之路,不是争强好胜,而是柔弱处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在《道德经》中,老子通过论述人和万物生死的客观现象、客观规律为我们阐明了这个道理。

    《道德经》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意思是说,人生下来就是柔弱的,死后就变得非常坚硬;万物草木在春天生长时很柔脆,秋天死后就变成枯黄。这两句话揭示了动植物从生到死的一个客观现象、客观规律,即所有的动植物,在初生时和生长发育期都是十分柔弱的,生命力却十分旺盛,只有当死亡后才会变得坚硬。《道德经》从这个客观现象、客观规律中启示人们来领悟强弱与生死的关系,《道德经》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所以坚强的就是要死亡的,柔弱的就是生长的。《道德经》从人和万物生死的客观现象、客观规律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客观真理,就是弱者生,强者死,越坚强越接近死亡,而柔弱的却是生长的,越柔弱则意味着生命力越强。

    《道德经》还进一步用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器。意思是说,兵强的要打败仗,木强则只能作器皿。结论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的走下坡路,柔弱的走上坡路。

     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用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

     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兵强则不胜,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典型史实。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率兵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南方。曹操率军八十三万,号称百万,而南方孙权、刘备联军只有五万人马。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周瑜黄盖利用曹操的北方兵不习水性、晕船从而用铁索连船的弱点,用苦肉计让黄盖伪装投降,从而*近曹营,火烧连船,使曹军大败,死伤过半,曹操逃回江北,自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的开始,曹操是强大的,也是骄傲的,他自恃实力强大,根本不把孙权刘备放在眼中,只是一味进攻,而孙权刘备虽然弱小,却以逸待劳,以自己军队的长处——南方兵熟悉水战,去攻击曹操军队的短处——北方兵不擅水战,甚至把战船用铁索相连防止颠簸从而给对方用火攻制造条件,并利用曹操的狂妄自大使他相信了黄盖的假投降,最终导致以弱胜强,弱小的孙权刘备战胜了强大的曹操。

     这是历史事实,诸如此类的历史事实还很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呢?柔弱处下能够取胜吗?有个出身贫寒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来到深圳,找到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由于性格内向,三个月试用期满后部门经理对她的评价是,她连话都很少讲,留下也没多大用处。老板说,这样的人留下也没什么害处,再加试两个月吧。之后不久,公司派业务部的六个人去生产厂家验收货。干了不一会,厂区因故障突然停电,全封闭的仓库变成了蒸笼,其他五个人返回公司就没再回来,这个女生却独自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验完了二百箱货,由于停电不能使用电梯,她以每箱一元的价格请了几个民工将二百箱货搬下楼,赶在下班之前将货拉回公司,第二天按期发往德国。当时这个女生的想法是,船期是已经预定好的,不会因停电而变动,如果今天的工作不完成,就将影响合同的履行。月底老板在审批报销单据时得知了此事,在大家都说这个女生未经批准擅自支出二百元搬运费时,老板却通过人事部通知这个女生,从第二天起在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实习两个月。一年多后,这个女生由一个差点没通过试用期的人一下子升为公司最重要部门的业务经理,四年后她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二十八岁时成为大老板。在这个女孩的成功路上,她既不*与人争斗,也没*任何关系,只是*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柔弱处下取得成功的实例。

    争斗能不能取胜呢?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的人终生都生活在高度的负担和压力之下。因为第一永远只有一个,为了争第一,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去战胜每一个人,在他的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他经常要煞费苦心去想办法战胜他们,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和负担。从表面上看,他有可能暂时取胜,但一个终日生活在勾心斗角中的人的内心世界是十分沉重的,他的心理负担始终很重,这样的生活幸福吗?

   《道德经》为我们指出的是另一条人生道路,这就是为人处事要柔弱处下,不与人争斗,其结果是不争而善胜,不去争斗而能取胜。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不论在学校里,在家庭里,在工作单位里,真正受到大家欢迎,人缘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是那些柔弱处下的人,为人和善,不与人争斗的人,因为与他相处给人带来的是轻松愉快。而那些锋芒毕露,争强好胜,得理不饶人的人,往往人际关系紧张,别人不愿意接近他,因为与他相处给人带来的是紧张和不快。

    有个博士,是个农村孩子,家境贫寒却聪明勤奋,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本科,以后又陆续读了硕士、博士,学习成绩一直是拔尖的,但却因性格中的骄傲和争强好胜在社会上屡受挫折。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时,他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却因为挨了两次批评干不下去了,一次是写楼市调查报告,经理批评他写得不如另一个高中毕业的职员写的详实,他不服气;另一次是举行房展时,他身着牛仔夹克向客户作介绍,被经理批评为不讲礼仪,影响公司形象。两次批评后他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归咎为学历还不够高,所以不被重视,于是又返回学校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他又就职于一家专为酒店计算收支平衡和进行预算的民营公司,当上了副经理,但又由于两件事导致了他被解聘,一是由于他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过于严格,使员工产生了厌烦情绪,纷纷到经理那儿告状,说公司没有人情味;二是他给集团领导写的投资建议书未被采纳,感到自己不受重用而消极起来,不久就被这家民营企业解聘。两次失败仍然没使他吸取教训,认为自己还是学历不够高才不被重用,于是他又转回去考上了母校的博士生,由于成绩出色,论文优秀,学校想留他任教,他却嫌当老师清贫,再次走上社会,去了深圳一家台资公司当了市场部经理,月薪六千还有一套三室一厅住房,他下决心要好好干,但没过多久,他那争强好胜、自以为是的毛病又犯了,不但对下属毫不尊重,甚至直接指责老总,在他眼里,谁都不如他,不久,这家台资公司就找了个借口解聘了他。这个博士为什么会在社会上四处碰壁呢?事实证明不是他自己所认为的学历问题,而是为人处事的问题,是他争强好胜、自以为是的处事态度害了他。

    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柔弱处下才是成功的人生态度。

                                                                                   (青岛 黎明艳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