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Windy2009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京饮食点滴

(2019-08-17 07:36:35) 下一个

传统上上, 老北京文化自古包括饮食其实基础上本身是河北当地老百姓的日常饮食,加上点满蒙回等多民族影响。进京做小买卖都是山西人(面食),餐厅厨师多为山东人(鲁菜), 鲁菜比较讲排场能端上台面。南城百姓吃饭属于糊弄事儿, 吃点炸酱面疙瘩汤烙张饼就算一顿饭。城里郊县都各有各自的习惯。天津也是属这一片的但是更为丰富, 汉族菜系为主, 人群比较固定所以本地特色保留完整, 而且临海。回族的点心也是宣武区的特色, 比如说牛街, 很多回族开的清真餐饮店。还有, 北京一些过去的满族的宫廷饮食, 满族和蒙族有个特点, 甜食里喜欢带有乳制品的东西, 而且宫廷点心精致外形佳, 追溯起来也是大致以关外和承德这些地方的饮食为其基础。而像稻香村这个糕点一看就是江浙苏杭那一带的东西, 素素淡淡的甜, 软糯带点清香, 不像北京的本地甜食普遍呴儿甜。北京人确实相对口重, 喜欢筋道点儿的,面食质感偏硬, 甜食可能相比之下有点儿硌牙, 简单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月饼。明代其实有不少江淮人进京带来他们家乡的饮食。所以清代文化其实也带有一些明代的继承。忘了是哪个朝代吧, 据说京城里面设有南果铺, 还有满蒙民族的点心铺, 称为饽饽铺。南果铺一般就是指江南一带的糕点。明代因为朝廷官宦从南京迁都, 少不了金陵的饮食, 例如烤鸭就是一例, 安徽这一带的人比较爱吃鸭子, 爱做这方面生意, 他们自己说的, 南京也应类似, 江淮河流较多所以食鸭也符合常理。这些地方的人应该是吃米饭为主了。

既然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 口味也是自幼养成的, 入乡随俗才是个合理常规, 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尊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