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Windy2009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小议北京时俱进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并存 (一)

(2017-12-12 18:43:39) 下一个
小议北京时俱进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并存 (一)
 
我是北京人,时刻关注北京的现今社会。我对中国城市发展很有看法,就最近京城变迁的热门话题聊一聊简单想法。
 
我们社会与时俱进是对的,过去得东西该留得留,复修的复修,该改得改。社会要发展,旧建筑拆不拆也还得从文化价值来衡量,太破旧得没有太大意义的就应该处理一下。但是城市规划和新建设急功近利就没什么像样的作品,关键要发展自己自身的建筑理论,推进都市建设上的和谐于统一。很多高端建筑项目都是国外公司做的,国内自己好像还没有发展到自己建设完善的那一步,这是一个缓慢过程,尤其文化和工艺发展时需要时间得沉淀的,工业化之后本身的文化需要重新审视与复兴,也需要一个过程,这都需要时间。我们工业化国力硬件起来了,里面细节需要慢慢地来完善。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本身我们历史上就曾经是卓越的,现在是从不正常恢复到正常,恢复到国泰民安的正常状态。给全国各地老百姓一个呼吸喘气的适应过程,不要过于得急功近利改变一切而毁掉有保留价值得东西,文化发展需要时间。
 
我自己是在国外学习建筑学也曾在国际跨国公司里参与过中国城市的项目,包括北京的建筑。许多大公司参与亚洲地区的公共设施与商业建设,都是很看重这个中国市场。里面有很多真的说不上影响市容,甚至时很努力地符合中国文化内涵。坦白讲,美国等发达国家确实工业技术上比我们国内还是先进,管理得也比较严谨有秩序,但是文化上思想上以及形式上确实是人家的为主,我们要想内涵上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是得自创,但是这个自创要成熟完善需要很多的努力,太急功近利的达到工效就没法太好,很多东西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追寻和发展。我们近来很多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也在步入这个领域深入探索。国外也是,在古迹保护和新建设上总是有矛盾分歧,在哪儿都差不多。但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因为历史短,稀罕历史古籍,注重历史遗产保护。很多西欧国家在保持旧建筑与新建筑也尽量民主化争取民意,保持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中国得体制不一样,怎么官民之间达成协议是个值得探讨得事情。民国时期梁思成等专家也是学美国和西欧这方面的经验。人家已经意识到了,但是党政府如何贯彻或者贯彻与否是另外一回事。这也未必时谁得错误,纸上规划也要落实,要落实就要考虑国家经济于城市发展等多方面得现况,要考虑实际问题。
 
日前国内发展得快,拆除得也快,三五年一变,我们在变化于建设中如何保持一定地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如何衔接传统与当下,在国家高度资本主义发展中,如何将都市规划和设计与传统得保留与复兴去成熟地结合,值得专业人士延续与发展的瞻前性来说,潜力很大,很有见解,应该年轻一代一些机会。温故知新,我们不能仅仅是以欣赏的态度抱着老祖宗的文化遗产,也要学,也要,运用。文化上不能食古不化,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还是要继续创新。当下,需要展现有内涵有理由的创新,不是单单抄袭技术,要自发地重新思索,更新。Localization,regionalism,地区性文化的重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中华文明是个一体多元化的文明,不但北京,全国各地都应该注意各地域各民族文化文物的保护。另外我们要重新重视和学习中国早期历史,你看清我们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才能更深入得了解未来怎么样做才能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去延伸本国文明本体的源流。可能全世界人民在全球化发展中,都在面临这一个挑战,怎么去保持和发扬自身的东西。文化交流很重要,国家之间交流汇合之后怎么去产生新得文明发展,那就是下一步的发挥。我们怎么衡量一个民族的优越,主要在于它的自身自发性。华夏文明就是一个由中心而向边缘蔓延发展的过程,由中国内地发展,吸取众民族以及外来文化之长,同时使得其它周边地区国家借鉴,在邻邦自身土地上扎根,例如日本,朝鲜,越南。我们如果自己没有东西,就没法发挥文化顶梁柱的领导性,这也终中国近年虽然高度工业发展,文化上不易服邻国的一个关键。如果其它国家都自由吸取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很多半殖民后殖民国家已经全盘西化,我们中国曾经的领导位置又在何处,所以打铁关键还是得自身硬,自身要有能够吸引别人得长处。自身自发的创造才是能够引导世界的关键。我们祖先其实具备这个才能,关键你得自信,有这个自由发挥的基础。如何自信?关键在于你得真的掌握和懂得自己的东西,包括文化与精深得传统技术,才能够站立在古代人的肩膀上创新,另外需要有胆量创造。这就需要年轻一代潜心研究本土的文化,如何衔接与更新,而同时不盲目走偏锋。关键自身思考能力重要,光会学不够,还得有所突破,提升。这些传统工艺得需求者推动这些产业,很大程度也是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当然这肯定是未来能够发展起来的。我们历史上汉唐宋元明清等大朝代,都会有一些突破,不同政权朝代鼎盛会出现突出的表现。我们现在稳妥建国一百年,达到顶峰还有待时间沉淀过程。中国五千年还没有休止,文明还会向前发展。我们百年经历了文明的碰撞,刚刚打开国门适应国际环境,自身扎实发展还需要充足的时间。这里面没有捷径,它需要的就是必然的步骤。
 
外来人口进京发展有利于国家进步,精英大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有作为的人,而且都是各地区优秀人才,推动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与管理。但希望所有定居北京的人爱护她,不仅仅爱护古籍与面貌,更多得是维护我们本地厚德载物的精神,还百善之都过去的精神面貌。别的不说,社会风气的人心不古实在令人担忧。这些精神要怎么继承,就是别急着赶本地人走,应该让本地人多成为地域领导,人家最起码熟悉当地文化,风土民情,能够促进良好得继承与保护。省级与市级领导应该呼吁外地进京人口好好得尽量融入本地的地域文化,都是中国人,至少在文化习俗上接近,就很容易融入的,两三代人就可以本地化了。北京在民国之前人口就是很杂的,各路人马都有,中国大一统后一千年里,北京地缘特殊,成为是各政权政治中心,历代改朝换代,也是国家对外交流以及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中心。但是北京地方政府还是需要有个不可忽视的地位来均衡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均衡发展
 
其实市政府搬迁通州也许不是坏事,那就是地方衙门行政中心,市政府办公处放在城门口也不是完全不合理,老北京都住在四五环以外也可以保留地域原文化。通州历史也是很悠久的,起码比元代的京城元大都还早,金,元,明清的都城的建设都是依赖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码头来建立的。我们过去就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说法,京津冀的功能发展布局也符合这边的历史。其实就像我说过,很多原籍的北京老本地人住在郊区其实也不觉得委屈,因为很多人有大批亲戚在附近。北京本地人不住在二环和四九城也有许多亲属遍布北京地区,好多传统老北京本地人岁数大了也愿意住在外头图个清静,不是谁都爱挤城里。当地人主要得归属还是家族和亲戚们,住不住高端地带其实无所谓。我们在自己原籍居住,普遍为当前平民,也不需要搞身分提升。人们进城里就是办事,学习,上班,串门。我以期住在北京时串门走亲戚的时间超过了出门游玩,所以很多名点都没怎么仔细看过,都是回国探亲才顺便去看看咱们当地的历史古迹。
 
话说回来,中国每一个政权建立之后都会毁掉以前的。我们之前还有明,元,现在明清京城就建立再元代的元大都之上的。之前北京这边还有金代的中都,辽代的辽南京。改朝换代就是这样,经常变化。但是,京城的主要功能还是应该以政治特区为主体,经济应该在周围均衡发展。人口疏散一些也是有必要得,我们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得节骨眼上,需要掌握好均衡分配的措施。有关政府部门应该也是尽全力正在规划,老百姓跟着干操心不够,还是得落实一个方针,由民间组织起一些机构,结合一些学术部门,包括一些私营企业,去保护,传承与维护我们当地得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可以时非盈利机构,也可以是有商业价值的作为,将商业和文化结合形成新的行业。解放后很多国营企业就做得很好,保护当地非物质遗产。这种保护和维护应该贯彻到各个传统行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indy2009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雨女' 的评论 :

同意。该保留的应该尽量保留。特别是文物价值比较高的。而且新的建设要考虑与周边的环境的和谐。
雨女 回复 悄悄话 我希望北京保留一些胡同和四合院。都拆了,就没有了特色。我这次回去对我弟弟说:你站在那儿,原地转动360度。看到了什么?他答:高楼。是的,满视野都是高楼。像森林一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