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她叫 解秀梅 全志愿军 唯一荣立一等功的 女战士】--- 吕厚民后记 毛泽东流泪了 可能想起了儿子,,,,

(2015-05-17 19:01:23) 下一个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2年5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解秀梅,电影 英雄儿女 王芳的原型女兵。

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


毛主席给解秀梅等签名



----------

1950年春天,经由组织安排,20岁出头的吕厚民从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调到中南海。

吕厚民回忆说,“那时候还叫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当时只有侯波等少数几个人,任务比较单纯,就是为国家领导人拍摄生活、工作照片,作为资料留存,一直到1957年,实际上我是中南海警卫局的编制,就住在中南海里。我们摄影科与主席家只有一墙之隔”。


1953年5月23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那天,吕厚民发现,毛泽东的脸色一直很凝重,“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此前在朝鲜战场牺牲,当时的情景或许有些让主席心里难受”。

接见时,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之一,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荣幸地向主席献花。这位女文工团员给毛泽东献上鲜花、握手后,突然扑到毛泽东怀里,紧紧拥抱着,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对于毛泽东接见的场面,吕厚民经历过无数次,可从来没见过谁会上前拥抱毛泽东,“当时搞警卫的工作人员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全愣住了”。

被打动的毛泽东闭上眼睛,旁边的吕厚民立即反应过来,按动快门,把这一感人的场面拍了下来。吕厚民拍完放下相机,发现毛泽东还是闭着眼睛,直到同下一个文工团员握手时才睁开。

这张瞬间抓拍的照片,可见人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无法自持。


“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志愿军女战士解秀梅拥抱毛泽东”

----------

她叫解秀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她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 解秀梅于1932年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家乡解放后,解秀梅积极参加本村的业余剧团。在演出、读报中,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她。她决心像刘胡兰那样报效祖国。1950年2月,她光荣地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

1951年6月19日,从河北省入伍刚一年,年仅17岁的解秀梅,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被编入第20兵团202师,担当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没过多久,解秀梅所在的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连续18天的艰行军中,解秀梅背着和男同志一样重的东西跋山涉水,不仅没有掉队,还始终把身体弱的战友王喜斌的挎包和三四公斤重的米袋子放在自己的肩上。解秀梅边走边给战友们鼓劲。她因此被评为文工队的行军模范。 文工队员除了行军打仗外,还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有时还要陪首长到前沿阵地慰问演出,危险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有一次,她们刚要演出,就遭到敌机的轰炸,幸好没有伤着战士,倒把乐器都炸飞、炸坏了。飞机刚一过去,她们就拿碗筷、脸盆当乐器,边敲边唱。她们把在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中的战迹和英模事迹编成文艺节目,把歼敌500余名的特功班、一级英雄李凤林、反坦克手李瑞山和军政双全指导员魏振宗的事迹,在前沿阵地广泛宣扬。当同志们行军疲劳之际,她们就出现在队伍面前鼓动宣传。特别是解秀梅自编自演的《小快板》,更受到战士们的喜爱:“路程70里,小伙咱们比一比。背的东西不算重,50斤重称得起,走起路来快如风。叫同志,你来听,号角响起炮声隆。叫同志,你莫停,到战场上要立功,消灭鬼子援朝鲜,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小快板》消除了战士的疲劳,振奋了战士的精神,鼓舞了战士杀敌立功的斗志。


1951年11月下旬,上级派她和文工队的几位同志代表师首长到前线慰问和护理伤员。在手术所的日日夜夜里,她把身心全部倾注在对伤员的护理上。 每当伤员抬进所里,她就急忙把伤员的鞋子、袜子脱下来,然后,用双手紧捂着伤员冰冷的脚,或把伤员的脚放在自己的袖筒里取暖。有的伤员的脚冻得像冰溜子,袖筒里暖不过来,她就干脆把伤员的双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情到最真已无言”,解秀梅的举动使在场的伤员们既惊讶又感动,纷纷和她握手,表达杀敌决心。 解秀梅还和文工队的战友把英雄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忠于祖国的事迹编成故事、快板和唱词,为大家表演、唱歌,鼓舞了大家的战斗意志。


11月30日下午1时许,解秀梅刚从山上打柴回来,忽然来了9架敌机,疯狂地向手术所所在的村庄进行轰炸和扫射。当时其他伤员都转移了,唯剩下一个身负重伤的605团排长李永华还没有来得及转移。这时,手术所的房子全被大火包围了,敌机仍在接二连三地低空俯冲。解秀梅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很快把李永华背了出来。 刚出门外三四步,“嘭、嘭”,两个汽油弹落在手术所的房顶上。顿时房子被冲天大火吞没。火星溅了他们一身。解秀梅急忙扑灭了李永华身上的火焰,背起他就跑。这时,敌机更加疯狂起来。成串的炸弹惊天动地般落在他们的身前和身后。李永华急促地催她:“快放下我,赶紧隐藏,别为了我让你也负伤。”解秀梅说:“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 突然,一颗炸弹从头顶上扔了下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秀梅在放下李永华的同时,一骨碌又转身扑在他的身上。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了。弹片、石头、沙土满天飞扬。解秀梅的棉袄被弹片打破多处,石头把她身上崩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胳膊也被打得鲜血直流。她爬起来,一看李永华一点儿也没伤着,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解秀梅立即背起他继续往山上跑,终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解秀梅这个动人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前线的每个角落。指战员们无不敬佩她的献身精神。


战后,解秀梅荣立一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归国前夕,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进行全面总结。在与敌生死搏斗中,荣立战功的志愿军达322人,其中特等功臣217人,一等功臣154人,荣获英雄模范称号的282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12人。解秀梅,根据她的舍身忘死抢救伤员的动人事迹,给她记一等功,这也是154名一等功臣中唯一的女战士。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1月,解秀梅被选派参加志愿军第二次归国代表团。
彭德怀同志走到解秀梅身边,握着她的手笑着说:“小鬼,不简单呀,有点花木兰的味儿。”

l月18日,代表团到达北京,之后她随代表到祖国各地作了千余场的报告,激发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国内掀起了向前方英雄学习,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的斗争热潮。

1952年5月23日,毛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同志接见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毛主席握着解秀梅的手说:"中国自古多巾帼英雄,你是志愿军中的花木兰代表,你辛苦了。"
毛主席还给解秀梅签名留念。代表团返回朝鲜后,金日成主席也接见了解秀梅,
授予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

以后,解秀梅的父亲又作为志愿军家属代表,赴朝与女儿相见。解秀梅的事迹曾多次在各大报刊广为宣传报道,
还被编成了歌剧《解秀梅》。

当时在朝鲜战场深入生活的著名作家巴金,根据解秀梅及其他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经历,创作了小说《团圆》,
不久又将它改编成优秀影片《英雄儿女》,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教育了几代人。

解秀梅从部队转业后,曾任石家庄原地区印刷厂党委副书记。

1996年1月3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逝世,安葬在双凤山革命公墓。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