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绿腰 & 绿袖子 · GreenWaist & GreenSleeves】

(2012-09-27 15:23:56) 下一个

 


 


绿腰 & 绿袖子


GreenWaist & GreenSleeves


 


 




《绿腰》又名《六幺》、《录要》,为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据传唐贞元年间,乐工进新曲。乐曲清新委婉,德宗非常喜爱,但又嫌其太长,于是命乐工录其主要的精彩部分演奏,故名《录要》,《绿腰》。


 


《新翻羽调绿腰》由杨洁明创作于1982年。作者根据唐诗中关于《绿腰》舞的描述创作的,并刻意追求唐代的风韵在琵琶上加以发挥。乐曲分为五个段落,模拟唐代大曲的结构。


 


File:Greensleeves-rossetti-mod.jpg


Greensleeves 是起源于16世纪的 英国民歌乐曲 据说注册于 1580年9月。


音乐舒缓悠扬颇为抒情 流传旷久 广为演唱


现 选辑 3首琵琶 绿腰 4首绿袖子 分别由不同的艺术家或乐队演奏


 












 


是中西文化的一个巧合吗?~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唐·李群玉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苕。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堕珥时流盼,修裾欲朔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歌舞大曲是唐代新形成的一种集器乐、舞蹈、歌曲于一体的大型表演形式。其中,主要以中原传统乐器演奏、风格较清雅的作品又称法曲。 


 
    《绿腰》为唐代著名歌舞大曲,属「软舞」类。《乐府杂录》曰:「《绿腰》,软舞曲也。」本名《录要》,一曰《六么》。据传唐贞元年间(公元七八五年~八零五年),宫内乐工向德宗敬献一首新编乐曲。乐曲曲调清新委婉,德宗十分喜爱,但又嫌其太长,于是命乐工将乐曲进行删减,将其中最精彩、最动听的部分摘要出来,「录出要者,因以为名」,这个摘录出来的部分即是《录要》,后语讹为《绿腰》或《六么》。乐曲现已失传。


 
    唐代大曲等中国传统的大型曲式常常是歌、舞、乐并行。乐曲《绿腰》除被广为演奏、传唱外,其曲调还被配以舞蹈同时进行表演,与乐曲同时流传于民间,延续了几个朝代。软舞《绿腰》(《六幺》)为女子独舞。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乐曲流传很广,白居易《杨柳枝》云:「《六幺》、《水调》家家唱。」《琵琶行》亦云:「初为《霓裳》后《六幺》。」五代南唐(公元九二三年~九三六年)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舞蹈家王屋山表演六么舞(绿腰舞)的热烈场面。画中韩熙载敲羯鼓伴奏,观者有的拍板,有的击掌,沉醉之神态跃然纸上。


 
    唐代诗人李群玉观《绿腰》舞后感:「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苕。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堕珥时流盼,修裾欲朔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人用翠鸟、游龙、垂莲、凌雪形容舞姿之变幻、节奏之平缓,突出舞腰和舞袖的特点,轻盈之极、娟秀之极、典雅之极。低回处如破浪出水的莲花,急舞时衣襟随风飘起,似乘风而去,追逐那惊飞的鸿鸟。是诗是舞,堪称双璧也。 


 
    此外,宋代文人欧阳修也有「贪看六么花十八」的诗句,这些,均说明了《绿腰》的音乐与舞蹈流传的盛况。 
    1982年底,陕西省歌舞团创作大型歌舞《仿唐乐舞》时,杨洁明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了唐代舞蹈沿革,根据唐诗中关于《绿腰》的描述,采用了类似唐代大曲的形式,吸收古典乐曲的音调,采用传统的雅乐羽调式创作而成琵琶独奏曲《新翻羽调绿腰》。在这里「新翻」指改编和翻新的意思;「羽调」指以羽调为中心的意思。乐曲清丽委婉,优美流畅,颇具古风。 


 
    全曲有五个段落,结构上又可分为类似唐大曲的三个部分:《散序》(丝竹先鸣,亦歌亦舞)(①散序多拢捻)、《中序》(有歌有舞)(②轻盈绿腰舞;③慢态不能穷;④婉如游龙举)、《破》(乐舞)(⑤繁姿曲向终)。五段小标题除第一段取自元稹诗《琵琶歌》外,其余皆取自唐代诗人李群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乐曲柔美抒情,形象地再现了「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的优美乐舞场面。 


 
    乐曲以变奏和展衍相结合的手法写成。第一段为自由舒展的散板,节奏由慢而快,具有「散序」的特点。二、三、四段为「中序」,即乐曲主体。其中第二段是主题的呈示,节奏平稳,音调带有江南风格,轻歌曼舞,柔美抒情,表现了舞女轻盈的舞姿;第三段渐快,对比强烈,摭分指法的运用与西域异族音调的融入,使音乐十分丰富生动,展现了变化万千的优美舞姿;第四段用勾轮、摇指等手法奏出,表现舞女穿行时翩若惊鸿,宛如游龙的情景。第五段为全曲的高潮。「破」,也称「花十八」,主题作了较大的变动并加花演奏,音乐在琵琶宽广的音区中跌宕起伏,由慢渐快,强烈的扫拂指法,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及节拍的灵活变换,把全曲推向高潮。


 
    全曲以羽调式为中心,并运用了清乐、雅乐及燕乐的音阶特点。此曲在1983年于朝鲜平壤召开的「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节目,并在1984年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二等奖。


 


 


【2012-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