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个人资料
大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说“翠玉白菜”

(2014-07-15 02:17:41) 下一个


每每听到从台湾归来的人大赞“翠玉白菜”,颇不以为然。

坊间把“翠玉白菜”捧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三名的头把交椅,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自己也将其列为十名镇馆之宝的末位,称它为“人气国宝”,长久以来一直以吸引最多观众,傲视那些外貌平凡的真正国宝,足显其在公众眼中的崇高地位。

公众的喜好倾向是判断文物价值的标准吗?坦白说那只是商业市场必须捕捉的信息,而与揭开文物的庐山真面目,隔着十万八千里。就像票房好,观众多的电影,未必在艺术与思想上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学术界评判一件文物的价值,是依据年代、历史、艺术、工艺及数量、品相(完好或残缺)诸方面来综合衡量。

固然,这里不能完全排除个人的欣赏趣味,但是学术界公认的比较科学的标准还是有的。

经常摆出展览的翠玉白菜是光绪瑾妃的陪嫁(还有其它说法)。和民间的陪嫁物往往附带一些吉祥美好的寓意一样,皇亲国戚也不能免俗:白菜象征着清白,上面的昆虫,有人说是螽斯和蝗虫(其实不必强分,二者同科,差别极细微,工匠未必能区分),是从《诗经/周南/螽斯》取义,祝福多子多孙。也就是说,除了反映清代民俗,和婚礼中撒帐的豆子、枣子、栗子、花生没有大区别外,它本身的历史价值有限,与直接参予或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没有太多关联。

清代的翠玉白菜并不罕见,台北故宫不止一件,北京故宫也有,慈禧陪葬品里据说有两个,依老佛爷的性格和地位,她尸体脚下的翠玉白菜应该是当时工艺水平最高的。可惜的是,孙殿英不知将其贿赂了哪位国民政府高官,而这位大人及其后人尚有一点羞耻心,不好意思炫富(不像郭美美一类),至今秘不示人(这东西永远无法公开出手,不如捐献博物馆,也算一桩功德)。由此可知,它并不具备珍贵文物的独特性,其工艺水平也不能高估,何况螽斯的须早已断残(连算个一级文物都勉强,更别说国宝了)。

稍微具有艺术审美修养的人不难看出,翠玉白菜的创造成分不高,它和被人吹得神乎其神的另一件慈禧陪葬品黑籽红瓤绿皮“翡翠西瓜”(不知所终,民间传说贿赂了第一夫人,才把东陵盗宝案压了下来。不知是否属实,但一定是顶级高干或夫人,否则,孙殿英怎能轻易脱罪)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肉形石”相同,只是充分利用了原材质的色泽,即使以假乱真,跟实物不差分毫,顶多算是工匠的巧思。艺术讲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对艺术家说“匠心”,无异于嘲讽臭骂他缺乏创造力。翠玉白菜可以代表清末手工治玉工艺的水平,但是与前代相比,在技术上并无创新成分。就这一点说,它甚至比不上差不多同时的玻璃工艺品“葡萄常”。同为仿真,“葡萄常”的技术是前所未有。现在有一股重拾八旗子弟旧“玩意儿”(如玩核桃、手串、养虫、遛鸟等,大多数人不可能像王世襄一样玩出学问)的颓风,翠玉白菜不过是“玩意儿”中的极品。在赞叹“哇,像极了”之外,还能给人多少进一步思索的空间?

假若勉力拔高翠玉白菜的历史价值,大概可以说,
1、作为陪嫁物,隐蔽地保留了古代巫师祭祀供品的模糊影子。(嚯,这弯子绕的)2、从这种照猫画虎、比着葫芦画个瓢的实物复制或静物写生式工艺品,曲折地反映出自八股文洗脑后,国人专心描摹、亦步亦趋、严守模型、不敢逾规、无能创新的保守心态,它和国政拒绝改革、国学咬文嚼字在四书五经里打转、国师比拼细节知识以记忆为神奇、国人精神气质纤弱相一致。夸它是国宝,是国人糟践了自己的审美能力。齐威王以人才为国宝,魏惠王以珠玉奇货为国宝,高下自分。若按古人知微见著的逻辑,从翠玉白菜出现在灾难深重的清末来看,清朝上层社会无视国难与民间疾苦,自图享乐的腐朽糜烂形象也就暴露出来了,这和慈禧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的行为可以互相印证。从这点说,把它作为清朝亡国的预兆或不祥物也不过分。借用巫术,可以说,白菜者,任人食用也;蝗虫者,灾难也;螽斯者,终死也。光绪地下有知,也许会指着瑾妃骂慈禧:这个败家娘们儿!

现代人仍然迷恋翠玉白菜,首先,无非是说明依旧停留在清朝叶赫那拉老太太的欣赏品味,局促于精致仿造的小家子气中;其次是其出身高贵,来自宫廷,与人们迷信的御医、宫廷秘方、御膳等同级;最后是匠心机巧玉质难得。

中国的雕刻绘画在唐以前的主流是真艺术,如大同、洛阳的佛教造像、传世的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隋展子虔《游春图》、唐墓壁画等都以表现人性为目标,直到五代还有《韩熙夜宴图》;宋以来变为真工艺,大多是雷同的花鸟鱼虫山水,以致降低了艺术价值与水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西方与此迥异,历来突出的是人的美丑、矛盾冲突与精神的高贵。在博物馆中,给人的强烈印象是,满眼是人。意大利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人物雕刻与绘画,罗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让人心服口服。而中国的博物馆则相反,满眼是物。钟鼎瓷器倒也罢了,翠玉白菜算什么?就是一棵菜,缺少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浓郁的历史感。如今到了该彻底改变“目中无人”状况的时候了,翠玉白菜可以归于它应有的位置,和钟表、首饰、刺绣、玩具一类共同在工艺品展览中大放异彩。


附:顺便说一下,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中国古代最好的文物,其实很不准确。且不说大陆各地博物馆的精品数不胜数,仅仅临潼秦始皇陵博物院里举世无双的文物就数千件(未来还会更多),至于其意义与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可参看我的博文《千古谁识始皇陵》)。49年后考古发掘的成果辉煌,惊世文物层出不穷,而且大多经过科学发掘,有可靠依据,非传世文物可比。即使传世文物,北京故宫拥有的绘画作品,隋唐的自不必吹,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其历史与艺术价值就远非其他宋元明清绘画可以比肩的。所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拥有一些珍贵精品和国宝,没有错,但说总体价值超过大陆,就夸大其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好有那说法吗?白菜和蝗虫。
nnnday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长得像暴龙' 的评论 : 国内已经进入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在文革中基本上没有被毁的。文革毁坏的,多数是民间收藏的一般文物。文革中出土的文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马王堆汉墓就是文革期间发现的。
长得像暴龙 回复 悄悄话 作者似乎很推崇画作。

那么请问清明上河图现在是在哪里?光这一幅图估计就把作者说的那几幅都抵过了吧?
长得像暴龙 回复 悄悄话 笔者说翠玉白菜还有两三件,至少现在世界上知道的就只有台北一件。所有的艺术品,除了书画,都是在原质的基础上艺术。没有原来这块玉,当然也就不会有白菜。但正是因为原来这块玉就千古难求,雕琢后的成品就更加珍稀。不知道作者有没有亲身去过台北故宫。台北故宫展出的文物不到实际收藏的十分之一。所以定期会撤一批不同的展品。国内的博物馆剩下的都是最近几年发掘的东西。老祖宗流传的宝贝大部分都在文革里被毁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