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个人资料
大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关于《国际歌》的记忆

(2011-07-20 02:50:17) 下一个
《国际歌》从欧仁/鲍狄埃于1871年作词开始,至今已有140年;从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到今天有123年;从瞿秋白于1923年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也传唱了88年。它的革命彻底性与鼓动力度,毋庸置疑,尤其是第一段、第二段,浓缩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最为激动人心。它曾经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精神徽章和感情标志,正如列宁所说,语言不通的人们,凭着那熟悉的曲调,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说它是红歌鼻祖,当之无愧。

小时候,《国际歌》给我的印象首先是神圣。它之所以被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所不容,遭严格禁止,当然是它的文字,宣传了打碎旧世界,冲破思想牢笼,破除救世主迷信,理直气壮拥护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革命思想。那时劳工神圣,共产主义神圣深深烙在心底,它是共产党和劳动群众的圣歌。
 
其次是庄严,因为它总是在共产党和国家有重大会议和集会结束时出现,每当旋律响起,人人肃立,一副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神态。
 
最后是悲壮,这一点是从电影带来的,革命烈士在走上刑场时,都会伴着脚镣的哗啦声,由弱而强地唱起《国际歌》。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看得我泪如雨下。
 
到了成人后,刚刚能够思想,就遇上了毛林冲突。毛在南巡批林的同时,要求全党全军全国大唱《国际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后一首歌的目的十分明确,那是要人全都服从他。但唱前一首歌,我至今大惑不解。如果是为了否定天才论,那么不是也连带着把人们赠予他的“大救星”的光环也熄灭了吗?如果是为了强调“这是最后的斗争”,那不是和他一贯的继续革命不断革命的思想矛盾了吗?如果是为了鼓励人们“冲破思想牢笼”,那不是把矛头对准了自己吗?如果仅仅是要重申“团结起来”,完全有其他许多不带副作用的歌曲可以利用呀,为什么偏偏盯住《国际歌》?不由人不感叹,毛的思路真是天马行空。
 
最让人难忘的是89年,各地学生游行、静坐唱得最多的是《国际歌》。置身其中确实让人热血沸腾。学生们是否意识到这首歌的革命性,我不知道。但是他们肯定内心充满了起来一搏的悲壮。当局更明白,自己的圣歌成了对付自己的利器。照理只有共产党当政,才可以自由唱响。可在64后,和北洋、国民党政府一样,有人听着做噩梦,把它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中删除了,任何集会都听不到那个旋律了。如果革命烈士有知,不知作何感想。究竟是人变种了,还是歌变味了?被禁的同时,开始自唱自导与《国际歌》思想对立的另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钦定的红歌。
 
从《国际歌》在中国的遭遇,可以看出,人们对它的需要与排斥,是由利益转换决定的。不满现状的人爱唱它,把它当做励志的武器;固守现状的人则要禁止它,把它视为洪水猛兽。现在国内大唱红歌,却很少有人合唱红歌鼻祖《国际歌》,当然是因为与“和谐”社会不和谐了。但是只要世界上还有不公、还有贫穷、还有压迫、还有禁锢,那么无论词或曲,都将长久流传,不管你喜欢还是讨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别的,就是因为它鼓吹下层社会奋起造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