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评:如霏的《想你》

(2004-09-20 05:35:42) 下一个
想你 在初冬的午后 燃一炉香 默祈一个心愿 任思念在青雾中弥漫 聊聊数笔,勾勒出简明的画面,头开得自然。“燃一炉香”挺别致,感觉禅气重了 些。用“一枝香”是不是更雅一点? “思念”是赘词,既然“想你”的主旋律已经贯穿全曲,其它地方则不宜再直接、 反复地强调这个“思”,除非想塑造一个祥林嫂的形象。高明的做法是以实际行动 告诉读者你怎样在思念。 “默祈一个心愿/久久凝视着/青雾弥漫”如何? 将火热的脸颊 贴在 清凉的窗前 呵气成霜 将心事 反复涂抹成 或浅 或深的印痕 一个怀春少女形象跃然纸上,白描得新颖、细腻。 “心事”也是赘词,既然读者已经从形象的肢体语言中读出了你的心理活动,你嘴 上就无须这么坦白了,甚至可以半遮琵琶口非心是一下。要知道,含蓄常常更有力量。 想你 在夏日的星空下 无眠的夜挂在枝头 有 淡淡的花香在流 转眼由冬至夏,痴情女还在相思,时空转换得不露斧痕。“无眠的夜挂在枝头” “淡淡的花香在流”都是平淡中见雅致的好句。“挂”“流”两动词用得尤妙,支 起了一幅宁静且轻盈的动感图画。 “有”这一行累赘,词义多余,结构上更是。看得出作者对诗的音律是有意识的, 努力写出节奏感。此段朗读起来,“有”行可以起到某种类似休止符的过渡连接作 用,即便如此也不妥当,因为弊大于利。一字一行夹于段落中,非常影响视觉上的 整体平衡感。 “在夏日的星空下/无眠的夜挂在枝头/.../淡淡的花香在流”,得想办法去掉一两 个“在”。作诗基本原则之一,尽最大努力不用或少用重复或同音的字、词。 月色水一样清纯 将柔柔的月光 捉住 托她去亲吻熟睡的你 风过枝头 吹落一地的叹息 典型的小女子情态,虽不失几分生动,但比喻拟人都缺少新意,“月光如水”不用 提了,托清风、托白云、托燕子、托明月等给恋人捎去点什么的手段也过于陈旧了 吧。都21世纪了,发个手机短信不就结了。 上段刚刚麻烦了“枝头”,这段就免了吧。“叹息”一词似乎也过于直露了点。 想你 在落英缤纷的暮春 在枫叶飘零的深秋 将相思写满 每一片花瓣 每一张落叶 却又 全部 投入清冽的溪水中 任它们缓缓远去 一如 我对你的 思念 最后这一节问题多多。 首先是结构。前四节都只有5行,这里一下子扩张到了11,全诗的视觉效果大打折扣。 再来谈谈排比。古诗词中,除了少数民歌,排比形式极少被采用;律诗的禁忌之一 就是重复字,派比违反了这基本原则。上世纪初自由体新诗兴起后,排比滥觞于郭 沫若的女神,直至80年代朦胧派主将北岛,历久不衰。大体而言,排比句易书难工, 缺乏美感,且容易被滥用,一不小心就流于口号(难怪革命诗人们对其青睐有加),所 以必须谨慎对待。笔者印象中,排比于西洋诗也是一种次要的修辞手法,信手拈来 一例:“你毁了所有的盟誓/你得了轻浮的名声/听别人说起你的名字/连我也羞愧难 禁”(拜伦《当初我们俩分别》杨德豫译)。 本段的两处排比,看上去都给人以牵强感,作者的用意是递进烘托,目的即使勉强 达到,也损害了其他方面如视觉效果等。 “将相思写满”:又来了,已经左“想你”右“想你”的了,再赤裸裸“相思” “思念”地唠叨就...就......(抓耳挠腮:除了祥林嫂还有什么帽子可扣?) “却又全部”:赘句。“却、而、但、虽然、于是、并且”等等联接转折词,慎用! 写诗不同于作文,逻辑无须演绎得天衣无缝,句与句之间的承启转合也不必拘泥, 这样才能建立起语句的弹性和张力。更且,要相信读者的审美能力,不用这突兀难 看的“却又”句,读者就体会不出“却又”之意吗?不,他们只有感觉得更深刻。(注 意到作者的三首诗中,都用了这个“却”字,这不是一个良性偏爱) “一如我对你的/思念”:典型的蛇足,将原本就不够充足的读者想象空间,以又 一个“思念”,最后地加以剥夺。 这样是不是好一些? 想你 从落英缤纷到枫叶凋零 将你、我的名字写上 一片片花瓣、落叶 放入蜿蜒的小溪 目送着,随风逝去 纵观全诗,情感真挚细腻,忧而不伤;语言纯朴自然,淡雅宜人;虽无妙语联珠, 灵光不时闪现。 不足之处:遣词造句、修辞的运用都比较凡俗;格调平庸,缺少情思深刻、意境高 远的诗眼。 -------------------- 《想你》- 如霏 想你 在初冬的午后 燃一炉香 默祈一个心愿 任思念在青雾中弥漫 将火热的脸颊 贴在 清凉的窗前 呵气成霜 将心事 反复涂抹成 或浅 或深的印痕 想你 在夏日的星空下 无眠的夜挂在枝头 有 淡淡的花香在流 月色水一样清纯 将柔柔的月光 捉住 托她去亲吻熟睡的你 风过枝头 吹落一地的叹息 想你 在落英缤纷的暮春 在枫叶飘零的深秋 将相思写满 每一片花瓣 每一张落叶 却又 全部 投入清冽的溪水中 任它们缓缓远去 一如 我对你的 思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57)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