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转帖

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个人资料
木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破晓 (下)

(2009-07-22 06:33:09) 下一个
破晓 (下)
    
    
    木愉
    
    
    罗力双亲都是忠厚的山民,在他们看来,罗力能够到外面吃了皇粮,就已经可以让他们在山村里受尽人们的羡慕;罗力到了国外,那就更让他们骄傲无比,至于在国外怎样,他们则不明所以。做学生也罢,当博士后也罢,成为教授也罢,他们是不大明白其中的差别的。所以,罗力也没有想到要向二老报喜。
    
    倒是罗太太早就雀跃不已、按捺不住了,一确信这两件喜事是笃定的了,便风风火火打电话向娘家报喜。她父母早就因为姑爷是博士后而四处显耀。国内的人都把博士后当成高于博士的一级学位来崇敬,而从来不知道博士后是找不到工作的一种无奈的过渡。现在姑爷又成了名牌大学的教授,那简直就让他们有光彩得很。而且外孙又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那就更让他们大喜过望。老夫妻俩那两天成天串门逛街,为的就是见到熟人。见到熟人后,最巴望的就是人家来打听他们女儿的近况,他们好自豪地一五一十地把这两件喜事宣布出去。
    
    启程那天,朋友们都赶来相送,那情景有点象旧时候亲朋故旧,乡亲邻里送举人进京做官。罗力夫妇也真觉得一种崭新的生活就要张开双臂来迎接他们,一种美好的期望象驭风而行的船帆把他们带到全新而美好的未来。
    
    他们沿着75号公路迤逦北上,一路上尽是秀丽的景色,浩浩莽莽的群山绵延起伏,嵌在山脊间的高原湖泊在艳阳的映照下闪着银色的粼光。因为有了美好的心情,世界尤其显得美好,一家子有说有笑、兴高采烈。儿子说八月他到耶鲁的时候,父母应该陪他同行,顺便可以去游游尼亚拉加大瀑布和东海岸。到了美国后,罗力整日两点一线,实验室--家,除了到过落基山脉搞过野外考察和到加拿大开过两次学术会议,他竟然从来没有旅游过也从来没有带领全家出游过。现在好了,多年的飘泊终于划上了句号,事业职业上的无归依感也永远成为过去。他忍不住扭头看了看太太,问他是否接受儿子的要求。罗太太难得宽厚地笑了一笑,点了点头,说道:辛苦多少年了,也该享受一次了,而且,她也想去看看耶鲁,看看人们为什么会把它看得如此神圣。
    
    到了安阿贝后,他们马上就喜欢上了这个大学城,这里静谧而安全,离底特律和芝加哥都不远,他们想,这后半辈子就在这里平静度过吧。
    
    住下来后,罗太太记起丈夫最近老叫胃痛,吃了胃舒平也不象以前那样顶用,只有吃止痛药才能抵当一阵子。因为最近事情太多,要办各种手续,要联系住房、搬家等等事宜,所以大家都想等到了新地方再找医生看一看,彻底检查一下。经过两三个星期的奔忙,全家总算安顿了下来,罗太太赶快催着罗力去看医生。
    
    罗力去看的医生是个年近花甲的老头子,对中国的中医理论崇尚得很。他说,罗力的胃痛反映的是整个人体系统的失衡,而不是胃局部的问题,因此治胃痛的药是治标不治本的,必须去医治整体的失衡,但要从整体上治疗,他也无法可施。罗力想,自己经常忙得吃饭饱一顿、饿一顿;冷一顿、热一顿;晚一顿,早一顿,胃的毛病就是因为进食的不规则造成的。以前曾经有过一次胃出血的记录,因此可以肯定毛病就在胃上,必须先通过化验等手段查一下胃,看胃的损伤究竟有多大。那老医生听了罗力的诉说,也就依了他,给他联系了医院,让他去作了检查。
    
    罗力回来给太太讲了看医生的情况,罗太太也不当回事,只是对罗力讲,以后就好了,不用操心找工作的事,不用为未来忧虑,该下班就下班,该吃饭就吃饭。又以关切和郑重的口吻对罗力说,以后要吸取教训,一定要按时吃饭。罗力连连点头,并说,当然,反正今后也没有那样忙碌无度了。罗太太又说,以后我也不想打工了。就在家里管好吃穿用度,你呢,就安心在外面工作,回来就吃好睡好。
    
    两天后,罗力打电话去给那个老医生,问检验的结果如何,那个医生在电话里语焉不详,只是请他去亲自见他一下。他到了医生那里,医生一脸难色,吞吞吐吐地对他说,他得了胃癌。接着,那医生又温言款语安慰了他一通,意思无非是他会尽最大努力,把他介绍给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院,奇迹不是不可能发生的。罗力那时候心中一片空白,眼前一派迷茫,耳畔轰轰作响,他匆匆告别了医生,走出门去。
    
    在停车坪上,他看到了他那辆蓝色福特车,就挪动步子象一尊泥塑一样移了过去,到了车旁伸出钥匙开门,却不能打开,又加了一把劲,还是不行。他拿起钥匙凑在眼前定神看了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再一看车,这才发现那车虽是跟他的那辆同一个型号,却究竟不是他的。他终于想起来他的车原来是停在另外一个角落的,他居然苦笑了一下,往他的车走去。刚才那个苦笑似乎象个药引子,他因此平静了一些。坐进车里后,他也不发动车,坐在那里平视前方,象是在注视什么,什么却又都不成为他的客体,他是在惘想。过了一会,他已经有了些心如止水的感觉。他想,有什么值得惊恐的呢,不就是一死而已吗?!都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在他看来那是大谬不然的。关于死,应该这样去认识,人固有一死,或者早死,或者晚死。人作为个体是要死的,人作为类也是要死的。人卑微高贵、贫穷富贵、病弱健康、行善作恶、信神不信神都免不了一死。地球上从六点八亿年前的先寒武纪开始,已经经历了三个冰川期,第四纪冰川期正在接近尾声,而第五纪冰川期正不可阻挡渐渐袭来。每一个冰川期都有代表性的生物,人类不过是第四纪冰川期中诞生的生物,也注定会在第五纪冰川期来临的时候,象当初不可一世的恐龙一样消亡。人早死与晚死的差别用地质学的大尺度来度量,实在是没有什么分别的。这时候,他蓦然悟到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原来是那样恢宏博大,他很幸运他当初选了这个行当,从而可以让他的视野那样辽远无垠、使他对生死看得那么透彻那么超然那么不介意。他突然来了释然于怀的感觉,这才猛的发动了车子,向家的方向开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木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水波蓝影的评论:
有啊,听一个朋友讲的故事。当然,我是添油加醋了。
水波蓝影 回复 悄悄话 耐看!好故事!有生活原型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