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民族舞蹈中的风格——腰部韵律意识的培养

(2014-12-26 17:56:24) 下一个
(转自中舞网 文库)
在民间舞蹈训练中,腰部的训练极为丰富且重要,除胸腰、中腰、大腰、前腰、旁腰、后腰、下腰、转腰、拧腰、涮腰、甩 腰外,还有板腰、提腰、斜前提腰、懈腰、坐腰、后斜坐腰、靠腰、闪腰、抖腰、顿腰、松腰、圆腰、旋腰等等。在不同风格韵侓的民族舞蹈动态、动侓、动力中, 每一个民族舞蹈体态的呈现,腰部都有着独特的韵侓特征,这些千姿百态的体态和独特的韵侓体现着该民族的特殊风格。

  藏族舞蹈体态的“懈”腰与腰的韵侓

  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体态是腰部和胯部的“懈”。这一体态特征是藏族人民生活、劳动、服饰穿戴以及审美情趣息息相关。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 ——4000米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因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而给生活带来了困境,老百姓需要长年身着大的藏袍,厚重的藏靴;腰间喜爱扎系着挂满配饰的宽腰 带;生产劳作时要背水、背牛粪等,这些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形成了藏族人民身体前倾,腰部拉长的体态特点,使得藏族舞蹈腰部的“懈”和“撑”成为一个典型 特殊的民族符号。在学习和掌握藏族舞蹈风格时,注意强调用腰部带动的韵侓意识,便能把握好藏族舞蹈的风格韵侓。例如,男性卓舞的端腿、跨腿的起势,甩袖、 撩袖的发力都用腰部带动,用腰发力,腰部动力的意识要非常清楚。这样,动作不仅到位、丰满、厚实,而且充满韵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能较好地呈现出康巴 藏族汉子在宽袍大袖中飞舞起来的英俊洒脱,似雄鹰翱翔、牦牛飞奔。

  蒙古族舞蹈体态的“板”腰与腰的旋力

  蒙古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因长期骑马所形成了腰部坐、靠、板的特殊体态,甚至蒙古族汉子摔跤、搬运重物,走路都有着腰部用力的特征。因此,在 蒙古族舞蹈的体态中,腰部的坐腰、靠腰、板腰也就成为蒙古族体态的典型特征,尤其是男性舞蹈的彪悍,豪放更突出地显现在腰部的旋力和用力、发力上。例如, 蒙古族男性站立的体态,腰部就须在靠、坐、板的位置上,如果脚位在大四位位置,腰部的力量就更为突出。并且,在此体态基础上转身时,其力量则是以腰部为轴 的旋力为主动力,包括位臂、铲手、甩手的发力,八字圆韵、绕韵的韵侓等都是以腰部气韵为中心的运动过程。在完成这些动作时,以腰部韵侓为核心,以腰部气韵 来带动动作的运动,放射性的贯穿、延伸到动作的每一个环节,动作便能凸显出蒙古族男性舞蹈特有的豪放与彪悍的性格。

  维吾尔族舞蹈体态的“提”腰与“闪”腰

  新疆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孕育过辉煌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丝绸之路”、“瓜果之 乡”、“坎儿井”的美誉给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带来独特的民族风情。“赛乃姆”、“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等民族音乐和舞蹈深受维吾尔族群众喜爱。 维吾尔族舞蹈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在百人共舞的场面中,舞者情绪热烈,观众拍手、呐喊助威,充分展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热情 和自信的性格。因此,维吾尔族舞蹈中提腰的体态和闪腰动侓就成为维吾尔族舞蹈的特殊风格。例如,维吾尔族男性舞蹈体态气质的训练,需要强调腰部上提,形成 上身的直立和挺拔;再如七位手的起势|:小臂及手腕经向里画圆后撩手打开七位时,以腰部的闪劲儿带动发力,男性的傲气、力度以及风格韵味便能显现出来。

  朝鲜族舞蹈体态的圆腰与沉韵、晃韵侓的气韵点

  生活在东北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形成了外柔内刚、坚忍不拔,含蓄温和的民族性格。朝鲜族舞蹈体态中的含胸、圆腰 便是该民族性格的一个典型特点,其舞蹈的晃韵、沉韵、颠韵等,以及风格韵侓的“顿、押、伸”三要素都在于以腰部为中心运动的气韵发力上。例如,古格里、它 令、挥毛里、沙尔普利、安旦、扎津古格里、阳山道等朝鲜族音乐“长短”的舞蹈气韵点都源于腰部和腹部,,训练时气韵的意识通过腹部贯穿至腰部,由腰部发散 至全身,由此朝鲜族舞蹈风格韵侓的“顿、押、伸”特征便能较好的掌握。

  综上所述,腰准确掌握好民族舞蹈风格韵侓的核心,关键在于腰部韵侓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以及腰部气韵的强化和训练。因此,以腰部气韵带动的上身、 手臂运动,使舞蹈动作更加丰满、气息通畅;由腰部气韵带动的腿部、脚下运动,使舞蹈动作更加沉稳、敦实,富有韵侓感。因此,腰部韵侓意识的训练能使人体运 动中轴的腰部气韵发散至全身驱干的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关节,同时结合鲜明的民族性格和浓烈的民族情感,才可达到神行兼备,风格浓郁,韵味十 足,内涵饱满的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