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参学琐谈--听真华长老讲故事(1-1)

(2009-05-03 22:19:04) 下一个
□ 自  序 □
  记得在我初进私塾读书的那年,私塾先生一听说我已经十五岁了,就老实不客气地对我师父说:“他年纪这么大啦, 才来念书,还有啥用?我看你还是干脆把他带回去,在庙上帮忙割割牛草,捡捡狗粪,做一些粗活算了,何必白费这笔束 脩(学费)呢?”当时有的学生听了私塾先生这番高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我则羞得不敢抬头,我师父也被说得忸怩不 安,拿不定主意了,后来,虽然因为我师公树唐老人的坚持要我“试试看”,勉勉强强,断断续续,在那所私塾里读了两年 的“子曰”“诗云”,但在辍学后的数年中,我却仍没有能够摆脱掉“割割牛草,捡捡狗粪”的命运!
  抗战胜利,我怀着满腔希望到了南方。原想受了戒依止在一个理想的丛林下,认真地好好参学几年,以弥补在小庙未 能受到僧伽教育的遗憾,也算不枉出家一场。可是,由于环境和人事上的种种关系,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因为多跑了 几个地方,多见了些人,弄得我对于参学一事竟失去了信心!这一切的一切,皆如我在《天宁读书》和《心生退悔》两节 文中所说。
  一九四八年春,因读《印光法师文钞》,我发了一个“念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的大愿,兴冲冲地从常州到了苏州灵 岩山寺。大概是自己业障太重的缘故,不然,为什么进念佛堂住了还不到三天,就不由自主地被人拖出去太湖收了两个月 的租,收租回山又被迫当了职事僧呢?绝望之余,我在《客堂服务》一节文中,不知不觉吐露了“以道风驰名遐迩的灵岩 山,尚不能成就我安心办道,天下滔滔,何处又能够使我如愿参学”的心声!
  其实,我从河南到江南,从上海到海岛的一路上所见所闻,大多都像太虚大师《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一文中所说 :“佛教在今日,其衰落斯极矣!无它可述矣!”然在“无它可述”之际,我突然想到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的几句话来 ,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 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也,其皆有弗平者乎?”是的,我写《宝华受戒》、 《毗卢赴考》,以及《谈赶经忏》等数节,实在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逼出来的。而我这些“不得已”的调调儿,听说有 些人看了颇不以为然,甚至误会我蓄意攻讦别个,有失厚道。实际上我完全是站在就事论事的立场而发,绝无丝毫攻讦他 人的意思。不过,我承认自己是个读书太少、涵养不够的人,写出的东西在文字表达方面,难免太直率,欠妥宛,但这是 无可奈何的事。这点,我深深地希望读者诸君能给予原谅!
  真 华    
佛历二五○九年九月十九日

□ 第一辑 从河南到江南 □
一 懵懂发心
  虽然我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舍俗出家了,但因为受了抗日战争的影响,却一直到二十四岁才得到剃度恩师的慈允,出外 参学。这情形如果与现在的男女二众青年一出家就踏进了佛学院读书,或是出了家马上就能说会讲,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相 比,实实在在是感到万分的惭愧!因此,我每在与师友们闲谈的时候,我总是赞叹现在出家的男女二众青年,有大福德, 有大善根。
  我出外参学的那年,正是抗战胜利的一年。那时候从我的故乡——河南永城县外出,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交通不便以外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土匪阻碍,因为土匪的行踪是昼伏夜出,出没无常的,出门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抓去;被抓去 之后,先把你身上的衣物脱个精光,然后不是被打个半死,就是被活埋。哪儿像现在:陆上有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海 上有设备考究的客轮;空中有设备豪华的客机,不怕远在千里,一日甚至几小时即可到达。只要能够奉公守法,上山入海 ,都可听便,谁也不会去干涉你。这样的环境,在我参学时代,真是连做梦也想不到。
  我因为是出生在北方,所以我到南方参学的时代,出生在南方的同学们,都叫我“侉子”。初听起来颇不顺耳,但日子 一久,也就无所谓了。谈到这儿,也许有人要问:“你既然出生在北方,为什么一定要到南方参学呢?”这有两种原因:一 是南方规模宏伟的大丛林多,如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高旻寺,常州的天宁寺,句容的宝华寺,以及宁波的天童寺等处, 都是锻炼僧材的大冶洪炉,不怕你是破铜烂铁,钉头钢丸,只要进去住个三年五载,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时时处处,都 能保持一种岸然的姿态,使人看到就会很自然地生起“与众不同”的感觉。这虽然只是一种外在的行仪,但在末法时代,想 住持道场,为人师范,就必须接受这种最基本的教育。二是南方的山明水秀,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善知识多,依止这样 的环境修学,是极易获证法益的。因为有这两种原因,一些对于徒众寄以厚望的师长们,大都多方鼓励他们的徒众去南方 参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法门龙象,广利人天!可是,我去南方参学,虽是受了这两种原因的影响,却没有得到 师长的鼓励,而只是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发心南下的。这一懵懂,虽然使我吃了不少的苦头,受了很多的坎坷,然现在仔 细想想,倒是我生平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哩,因为在崎岖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它终于把我引入我愿意走的路上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