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帕戏君子,芳颦笑镜中

风起风平,疯来疯去,风过留痕
个人资料
fpxjz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探讨下北京话的儿话音(拿大宝的话做个例子)

(2010-04-30 12:43:13) 下一个
(本着把大宝儿两个月内打造成一口北京话儿,咱给他改改错儿,大家也给我纠正和补充下儿)

北京人儿说话的一大特点就是儿话音,所以只要咱一张嘴儿,就是不带土话儿,别人儿也能一下儿就听出来。记得以前好象在屯儿里或馆儿里说到过,当时我就提到过大宝同学满处加"儿"字的例子,但当时回论坛里找了半天儿也没找到那段儿话儿。正好昨儿他又上了一段儿,特*有意思,干脆我就拿来做个例子聊下儿。其实,我还真是总结不出来一个加"儿"字的规矩,对我来说好象全是个感觉,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先给他改下,各位看看是不是同意,还是咱也有东城西城之分,呵呵。
------------
大宝原话:
芳姐儿既然提到了偶是上海人儿, 偶就唱首<<上海滩>>歌儿吧:)~
很抱歉, 经过唱坛儿各位班长儿和童鞋儿的审核儿, 大伙儿一致认为偶唱国语歌儿非常难听. 为了第一次给大家儿一个好印象儿, 偶就用比较拿手儿的鸟语儿唱吧:)~

我改下儿:
芳姐既然提到了偶是上海人儿, 偶就唱首<<上海滩>>歌儿吧:)~
很抱歉, 经过唱坛各位班长和童鞋儿的审核, 大伙儿一致认为偶唱国语歌儿非常难听. 为了第一次给大家一个好印象, 偶就用比较拿手的鸟儿语唱吧:)~

-------------
我的感觉是,一般动词儿后面不加"儿",多是名词儿后面加。如果是词组,好象多加在第二个字儿后面。有些字好象有时加,有时不加。象他提到的"芳姐儿",我感觉好象"凤姐儿"时才一定加,这要是"大姐"就不加,"王姐(儿),李姐(儿)"要是在句子中不一定要加,但要是叫一个人,就可以加。另一个"坛",象唱坛,地坛咱都不加,地摊儿就加了。这个"鸟"字儿,好象走哪儿都加"儿"字。得,揪细了,我也有点儿没感觉了。

*这个"特"字据说也挺有北京特色。以前我的几个台湾同学老是跟我后面学用"特",象我老说"特好","特棒","特有意思",其实我觉得老北京都不用"特",都用"倍儿"字,象"倍儿棒"等。

青衣07
较着一休说的特对。还真从来没细琢磨过:)只知道生下来就会用。
      北京板奶奶
      哈哈哈哎呀呀知音啊
俺也是一样
这个一修小师傅
年纪随小
可是劲透这学问

加减
一休原文:

我改下儿:
芳姐既然提到了偶是上海人, 偶就唱首<<上海滩>>歌儿吧:)~
很抱歉, 经过唱坛各位班长和童鞋的审核, 大伙儿一致认为偶唱国语歌儿非常难听. 为了第一次给大家一个好印象, 偶就用比较拿手的鸟儿语唱吧:)~


我用红字标出了两处,不需要“儿”化音吧? 探讨中。。。。。。

淘淘宝宝
昨晚在水底偷偷听了一下板奶奶的口音, 象是东北银:)~
     北京板奶奶
     哎呀这个大宝实在是太厉害了
你还真说对啦
有的人就听出俺有东北音
因为俺娘是东北银
俺和东北银打交道最多了
更喜欢模仿他们的东北那嘎达到话哈哈哈
大宝你听了俺的哪段录音呢
              淘淘宝宝
             偶是看板奶奶的用字呗:)~

偶虽然不会说正经东北话, 但偶能说带有东北口音的普通话:)~

凡人小事儿
我记得老师让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从不许带儿化音的,时间长了我们同学们之间也不是很有儿化音的,倒是到了同学的家里,有时能听到谁谁的家长很多有儿化音

七荤八素
我的感觉是,一般动词儿后面不加"儿",多是名词儿后面加。--一休

听这个:这个孩子贪玩儿,忘了做作业。如果:这个孩子贪玩,忘了做作业。似乎不成。

再听这个:他呀,在外边儿玩儿得心野了,家都不回了。如果:他呀,在外边玩得心野了,家都不回了。似乎第一个儿音可以没有,第二个没有不成。都有最有味儿。

顶一休师傅的好探讨贴。

还是没笔名
这个有意思。

北京话的儿化还和这个词的分量有关,有没有儿话,意思就不一样了。比如:

所以只要咱一张嘴儿,就。。。。 - 这个儿有轻化“嘴”的作用,如果后半句要强调能说,就一般不加

所以只要咱一张嘴,就。。。。 - 去掉儿字,甚至在说到“嘴”时加个停顿,是强调嘴的作用

所以儿化要看context。前门和前门儿,意思是不一样滴 :)

淘淘宝宝
再举个加不加"儿", 意思完全不同的例子: 这人没劲 vs 这人没劲儿; 你真没劲 vs 你真没劲儿.

青衣07
童鞋 / 童鞋儿 ——〉穿小鞋 / 穿小鞋儿 :)

fpxjz
我又琢磨半天,大家说的还有理儿,同个字还跟语感有关,不加时就是严肃些。那咱还是跟着感觉走吧。
另外,大宝举得例子不错,有进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惠五 回复 悄悄话 最能体现京味儿的应是俚语、俏皮话儿。儿话音东北人、天津人也很多,尤其是保定附近的人就更多了。比如问路:
大爷请问您这东四牌楼在哪儿啊?
您打这儿照直喽奔东走,到东四路口一拐弯儿就是。
谢啦啊!
甭客气。
以上对话中的“您打这儿、照直喽奔东、甭”这些语句除北京人是说不出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