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旱涝为何急转? 

(2011-06-17 17:27:12) 下一个

旱涝为何急转?  


   


   


宋公明  


   


   


一个新词组,“旱涝急转”频频出现于媒体。今年春夏之交,长江流域发生了据说是七十年不遇的大旱,鄱阳、洞庭,太湖,洪泽等全国最大的几个湖泊面临干涸,很多河水断流,水库塘坝见底,人畜饮水困难,抗旱之声不绝于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专业队伍急忙赶赴灾区打井,消防队则忙于向灾区送水解渴。然而未等井打好,江南已进入梅雨季节,也不知几十年不遇的大雨哗哗下起来了,忽然之间,大旱就变成了洪涝,泥石流滚滚而下,堤防失守,城镇进水,农田被淹,人员也有重大伤亡。  


   


   


这种旱涝急转的现象,以往似乎未曾听说过。大旱之后,迎来大雨,应是喜得甘霖,却不料是更大的灾祸降临,岂不怪哉?按理说,大旱之后,雨下小了都不能解除旱情。即使是大雨暴雨,也要让旱裂的土地饱和了之后,才能流向河沟塘库,支流和湖塘水库蓄满之后,才能向干流排放。而干旱的面积如此之大,要让这些土地全部吸足了水,河湖塘库全部蓄满,那得要多少水?决不是短时间可以办到的吧?江南丘陵和水网地带的洪水有个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快。一下雨很快就会有山洪暴发,但是洪水又会很快流向低处的河湖塘库。当雨季过后,河湖塘库蓄满了水,所以也不怕干旱,据说有的泉水从不断流,有的水塘大旱三年也不干涸。这就是江南渔米之乡的由来。  


   


   


但是这个格局有个条件,就是植被不能被破坏,每年冬春旱季要对河湖塘库进行挖泥清淤,同时对堤防进行检修加固,以备雨水来时可排可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历史上凡是重视水利建设的地方官员,大多深得民心,例如修了范公堤的范仲淹,修过苏堤的苏轼。如果旱时不挖泥清淤,也不加固堤防,那么洪水来时就不能排蓄,就会形成洪涝灾害。而洪涝灾害的结果,是更加严重的泥沙淤积,下次洪水来时,灾害就会更加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无雨则旱,有雨则涝。而且旱涝之间没有缓冲,形成旱涝急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旱涝急转,亦非短期形成。据说,一些地方近三十年来水利设施未能得到综合整治和维护保养,老本已被吃光,而植被破坏严重,雨季不能或不敢蓄水,旱季则无水可用。今年冬春以来一直大旱,只见忙于临渴打井,用消防车送远水来解近渴,却不见挖泥清淤和加固堤坝。那边井未打好或者刚刚打好,这边已是洪水滔滔旱涝急转了。官员追求鸡的屁,百姓迷恋麻将牌;青壮多半去打工,老弱留守望天收。这大旱之后的大雨,本来应是甘霖,却成了祸水,不得不排光泄光,等雨过天晴,曝晒三日,大旱又要临头了也。著名民间学者苏拉密先生说中国的干旱是制度性干旱,这无情的现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论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