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四川北路的四新食苑

(2018-03-09 21:09:00) 下一个

四新食苑

      虽然早已把他乡当故乡,但故乡的风土人情还会时时涌入眼前,四新食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四新食苑座落在上海四川北路多伦路口对面,紧邻余庆坊弄堂。是上海一家老字号的小食店。

      自有记忆开始就知道这个点心店。大人们都称之为'四多'。那时四川路上很多商店的店名都被革命化了,'四多'也就变成了'四新'。全称"四新点心店"。

       小时候的'四新'的主要特色就是鲜肉小馄饨,大馄饨,阳春面和汤圆。到了夏天还会有冷面,冷馄饨和绿豆刨冰。

       小馄饨皮薄肉小,做的时候把皮子放在左手掌上,右手用筷子把肉点入左手心中,左手五指顺势捏拢,一只小馄饨一秒钟就做成了。大馄饨是菜肉的。而汤圆分鲜猪肉和黑洋酥两种,个头很大,同时放入一个大锅里煮,唯一可以区分彼此的就是鲜肉汤圆有个小尖角。

        这里面最好吃的就是小馄饨了,一角四分一碗。皮子入口既化,里面的肉又鲜又嫩,最美味的是那高汤,特殊熬制,我封它为天下第一汤。

       小馄饨我从来不堂吃,而是拿个钢錝锅从店堂后门而入,把锅子往下馄饨和面条的师傅那儿一放,说一声"一碗小馄饨"就穿过拥挤的店堂到前面买筹码去了。回来把筹码交给师傅,一般小馄饨已在钢錝锅里了,否则我就站在后门口,看着师傅一溜放着十几个碗,每个放入一小块猪油,葱花,盐、一小块奶白色的猪油和金黄色的牛油,然后把正在大锅里煮的骨头汤放入各个碗中,最后放入下好的馄饨。印象中阳春面里应该也是用这个汤。自带锅子的目的就是师傅会多给点猪骨头汤。

        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几年每次回国都会去那里吃碗小馄饨外加两个汤圆。馄饨的价格从一角四分变成10元,汤圆从5分一个变为2元五角一个。门面更从三个变成了一个,堂吃更是移到了二楼。

        原来的三个门面1912号为外卖糕团店,1910和1908号为堂吃门面。听老一辈说,解放前 1912号曾为内山书店,1910号为面馆,1908号为天虹饭店。'四新'是解放后成立的,初名'新芳斋糕团店' 后变名为'四多点心店','四新点心店',现为'四新食苑'。虽然名字从点心店变为食苑,也增加了许多品种,里面员工早已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小馄饨和汤圆还在继续走入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心里。

       现在去'四新'已不再是去寻求他的原汁原味,只是喜欢在那里静静的坐一坐,痴痴地望着窗外梧桐,回忆着童年时的情景和隔壁的老屋,还有小时候生病时妈妈特意端上来的'四新'小馄饨。

       很多时候,怀念的不仅仅是这四新点心店,更多的是去追寻那已逝的美好时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阿凡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七色花瓣' 的评论 :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们一般知道的是坐落在四川北路山阴路的内山书店。
七色花瓣 回复 悄悄话 我记得小时候的课文中提到内山书店在溧阳路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