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犇的博客

音乐欣赏, 往事回顾
个人资料
正文

歌剧欣赏散记: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1896)

(2017-11-10 07:18:13) 下一个

普契尼的这部名作大家都比较熟悉。剧本是两位意大利剧作家根据法国剧作家亨利·穆戈(Henri 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改编的。表现法国巴黎拉丁区一些贫困的文艺青年,包括诗人,美术家,音乐家,哲学家,及绣花女等人的生活,特别是诗人鲁道夫和绣花女咪咪的爱情故事。

关于这部歌剧的剧名,“波希米亚人”是原剧名La bohème 的直译。“波西米亚”原是古代中欧的一个地名,在现在的捷克一带,那里也曾有过波西米亚王国。但歌剧《波希米亚人》及其小说原著所说的“波希米亚人”并不是指生活在中欧波西米亚的人,而是另有含义。法语大约从十九世纪起,用“波希米亚人”指“藝術家或知識份子,有意無意地,在生活上和藝術裡脫離世俗常規”。(见维基百科“波希米亞主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5%B8%8C%E7%B1%B3%E4%BA%9E%E4%B8%BB%E7%BE%A9

这部歌剧的剧名中文又译作“艺术家的生涯”或“绣花女”,但我觉得“艺术家的生涯”虽是意译,但中文“艺术家”一词给人感觉比较“高大上”,与实际剧中贫困的文艺青年的形象不大吻合;而“绣花女”则完全脱离了原文,只表明了主要人物之一的身份,不能概括全剧。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直译“波希米亚人”最好,简明而又符合原文,尽管需要了解一下法语“波希米亚人”这个词的文化内涵。这部歌剧更多的概括及剧情见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item/%E6%B3%A2%E5%B8%8C%E7%B1%B3%E4%BA%9A%E4%BA%BA/5959037

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_boh%C3%A8me

 

下面是这部歌剧的著名的咏叹调之一 “冰凉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这是在第一幕中,诗人鲁道夫第一次见到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向她表示爱意的唱段。这首咏叹调被男高音歌唱家们钟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

"Che gelida mani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o4vDYQKA4&ab_channel=LucianoPavarottiVEVO

 

 

下面是这部歌剧的另一首著名的咏叹调 “人们叫我咪咪”(Si mi chiamano Mimi)。这也是在第一幕中,紧接着诗人鲁道夫的唱段,绣花女咪咪答复他的唱段,歌词大意是我也爱你。这首咏叹调被女高音歌唱家们钟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

Angela GHEORGHIU - Si mi chiamano Mimi - La Bohème – Puccin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yT5_UipMs&ab_channel=AliceBathory00

 

 

下面是紧接着以上两段的著名的爱情二重唱“噢,可爱的姑娘”(O soave fanciulla)。鲁道夫和咪咪一见钟情,最后二人一起用高音唱出“永远相爱”。

下面是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和雷娜塔·斯科托(Scotto Renata)在歌剧中演唱这首歌的音像。

Puccini - La boheme - "O Soave Fanciulla" (Duo Acte 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B5QS8LS-4&ab_channel=Hernani76600

 

全剧音像见1967 年UNITEL公司制作的歌剧电影,意大利Scala歌剧院演出,卡拉扬指挥,有中文字幕;这个版本的缺点是:年代较早,音像效果不很好,对原歌剧多少有些删减。

Mimi: Mirella Freni.

Musetta: Adriana Martino.

Rodolfo: Gianni Raimondi.

Marcello: Rolando Panerai.

Schaunard: Gianni Maffeo.

Colline: Ivo Vinco.

Orchestra e Coro del Teatro Alla Scala.

Conductor: H. Von Karajan.

Direceted and designed by Franco Zeffirelli.

艺术家的生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wNDkzMDI0.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另一个较新的版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2014年演出版,可惜只有英文字幕:

CONDUCTOR Stefano Ranzani

MIMÌ Anita Hartig

MUSETTA Susanna Phillips

RODOLFO Vittorio Grigolo

MARCELLO Massimo Cavalletti

COLLINE Oren Gradus

2014 普契尼《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 大都会歌剧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1MTg2MDE2.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还想提一下,我于1986年在北京天桥剧场有幸观赏了帕瓦罗蒂主演出歌剧《波西米亚人》。那是他率领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首次访华,原定只演一场歌剧,一场独唱音乐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票全部内部分配。我当时在国家的音乐机构工作,也只能得到一张票,还是抓阄决定是歌剧还是音乐会。当时人们好像更想抓到音乐会,但我觉得歌剧也有歌剧的好。演出确实精彩!不用麦克风,天桥剧场都显得不大。后来听说外地声乐界的人不干了,向中央告状抗议分票不公!据说是当时的胡耀邦总书记亲自决定请求对方在人民大会堂再加演一场独唱音乐会。作为感谢,请他们全团到秦兵马俑参观游览一天。人家很友好,都答应了。但据说帕瓦罗蒂不知为何没去兵马俑。人民大会堂的票当然没有我们的份了。回想那次现场欣赏到帕瓦罗蒂主演的名剧,真是三生有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管之见' 的评论 : 谢谢评论。二重唱“噢,可爱的姑娘”(O soave fanciulla)的最后一个音,男女声也都是 high C。可是现在有些挺有名气的男高音居然给改成了E,真是不敢恭维。我在本文里选的视频,是帕瓦罗蒂的,还是 High C。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谢谢评论。知道斯台方诺是以前说的“十大男高音”之一,得空找找听听。
一管之见 回复 悄悄话 《波西米亚人》中好听的咏叹调有很多,"冰凉的小手” 结尾前的High C 是男高音的试金石,声乐比赛常有选手唱这一段。但实际演出歌剧时时常降调,High C 就变成了 B。帕瓦罗蒂年轻时不降调,老来也降。年轻时的老帕真是无人能比,声音像金子一样纯净明亮。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一直认为帕瓦罗蒂的鲁道夫无与伦比,直到有一天发现他的前辈斯台方诺的鲁道夫特别深情款款动人心弦。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19428182' 的评论 : 谢谢分享。你说的版本我没看过,对 Barbara Hendricks 也不熟悉。得空会找找,听听。
19428182 回复 悄悄话 I have a few of copies "La Boheme", and the one by Barbara Hendricks(Mimi) and Jose Carreras(Rodolfo) is my favorite. Her voice is so beautiful. Thanks for sharing.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雾里一农夫' 的评论 : 谢谢补充。 没错,缪塞塔那段确实很好,只是篇幅有限,已经上了三段了,其它的就没上。
雾里一农夫 回复 悄悄话 赞。另外,Musetta's Waltz "Quando m'en vo" 也是一段很好的唱段。
雾里一农夫 回复 悄悄话 赞。另外,Musetta's Waltz "Quando m'en vo" 也是一段很好的唱段。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entridge' 的评论 : 别客气,欢迎来这里欣赏歌剧。
kentridge 回复 悄悄话 thanks a lo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