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咖啡美食会友 头家情牵半世纪

(2012-07-08 08:49:45) 下一个

(2012-07-08)

早报导读
 
五六十年来,老巴刹咖啡友每个星期天早上聚首两小时,他们当中虽多已白发苍苍,但也不乏青壮“继承者”。(唐家鸿摄)
骆水兴:我们希望早期移民社会互助友爱、诚信待人的传统美德,能通过喝杯咖啡,在谈笑风生、无拘无束的聚会中延续传承下去。
● 郑明杉

teems@sph.com.sg

明眼看名商

  由一群志同道合者发起组成的各类“私会”由来已久,

商家、头家从结识到结社的非注册团体也不少,一些甚至已有半个世纪之久。

   向来保持低调的华商高尔夫球友会去年庆祝50“大寿”;老巴刹咖啡友明年将踏入第55个年头;老友记周末午餐会少说也有30年;

后来追上的老板联谊会,参与各类活动的会友更突破整千人。

  这四个没章程、没会所、没执委的组织,




却有着甚强的凝聚力,比一般注册团体还来得活跃。 

“老巴刹咖啡友”明年即将踏入第55个年头,这个以华商为主的联谊组织,并非注册团体,没有理事会、不设会所、不交月捐或年费,不过每个星期天早上,老友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珊顿道的老巴刹相聚,喝咖啡谈古论今或交换信息,高龄93岁的“盟主”骆水兴更是风雨难阻他星期天到老巴刹会友,请新知旧雨喝一杯咖啡,这个习惯维持了50多年。

老巴刹成商家消息站

  战后的大坡是华商聚集、商号林立之处,每天一大早在直落亚逸、牛车水、丹戎巴葛一带经营各行业的大小头家、公司经理,总是喜欢在老巴刹喝咖啡吃早餐。长久下来老巴刹变成了商家的联络处、通讯社、消息站,各种小道消息及生意经天天都在巴刹里流传。他们喝的是黎三元餐室三代老字号的咖啡,咖啡友包括了上中下各阶层的老中青三代。

  其实,老巴刹咖啡友的历史少说应有60年,骆水兴是在1958年众望所归被推选为盟主,老巴刹咖啡友至此进入新阶段。那时的老巴刹相当简陋,一下起大雨就经常淹水,大家得卷起裤脚喝咖啡。老巴刹进行翻新时,在对面靠海地段建立临时巴刹,咖啡友也转移到临时巴刹继续聚会。翻新工程完成后,大家又回到较现代化的老巴刹,以旧款小瓷杯喝Kopitiam连锁店冲泡的浓香热咖啡。

  骆水兴18岁时南来谋生,24岁开设同兴公司,经营帆船、舯舡、驳船所需的索络。由于船只是顺着潮水靠岸,工作不但不定时且粗重,常常还得顶风斗浪、日晒雨淋。今天,同兴已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船舶器材供应商,大如机械配件,小至螺丝钉,大小物件应有尽有。

  此外,骆水兴也是华校、华社团体的活跃分子,在担任惠安公会主席任内,他与同乡合力建设惠安公会大厦。他也是友竹俱乐部永久名誉会长、中华为基利俱乐部会务顾问,并担任中华女中、南洋女中、南初及中正中学总校分校等校董数十年,而老巴刹咖啡友则是他最关注的“外围组织”。

  他引以为荣地说:“我们比有注册的团体更有归属感,喝咖啡的时间一到,大家就会自动到老巴刹来。”

  80年代以前,每天早上到老巴刹以咖啡会友的人数一度多达六七十人,不过随着直落亚逸、丹戎巴葛的翻新和重建,许多老商行相继搬离市中心,有些人年老退休或行动不便,加上逝世者有四五十名,每天早上与会的人数逐渐减少,后来只好把在老巴刹以咖啡会友的时间改定为每个星期天及公共假日早上,人数也减至二十多人。聚会时间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咖啡仍由骆水兴一人买单。11时一到,盟主起身离座,大家就跟着散会,接着一些人会转移到中华为基利俱乐部休息和喝一杯温水,然后到附近的福建或潮州餐馆用午餐,午餐则由饭友轮流结账。

  对于岁月的流逝,骆水兴难免有无限感慨,他说:“现在有四五位咖啡友行动不便,在家休养,经常赴约的有两位坐轮椅前来,三位需要拿着拐杖,大家都已七老八老,60来岁算是较年轻的一辈。不过我们希望早期移民社会互助友爱、诚信待人的传统美德,能通过喝一杯咖啡,在谈笑风生、无拘无束的聚会中延续传承下去。”

老巴刹三位“大王”级咖啡友,(左起)“米糖大王”陈顺源、“石头大王”谢安桐、“甘文烟大王”柯千衙。
老友记周六的“主菜”是餐友一大早,从新加坡各个角落打包带来的各种招牌美食。(邬福梁摄)
老巴刹卧虎藏龙

  除了骆水兴是船舶供应业的至尊外,老巴刹向来是华商卧虎藏龙之地,许多名噪一时的第一代企业家、大头家都是几十年的咖啡友。

  五六十年代,老巴刹所在之处的新加坡河畔一带,是东南亚各类土产的集散中心,多名独霸一方的“大王”相继出现。这些巨商通常都会一大早聚集在老巴刹喝杯咖啡,交换最新的商业信息和土产报价。在资讯落后的年代,头家之间的面对面互动,以及信息互换是极其重要的。

  今年91岁的陈顺源是直落亚逸百年老字号“谦美”的东主。提起“谦美”,它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白米、白糖的大仓库,而谦美的所在地原本是中华总商会的房地产,陈家向总商会租用当货仓、办公室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楼高三层的货仓生意全盛时期,“谦美”米糖生意做得最大,大仓库里堆积的白米、白糖及其他土产曾达整万包,或整千吨货物,因此陈顺源有“米糖大王”美誉。

  尽管不良于行,陈顺源仍坚持每个星期天在儿子和媳妇的陪同下,坐着轮椅前来赴会,他感慨地说:“岁月不饶人,现在已是人事全非,没什么所谓的大米商、大糖商。十多年前谦美已迁往他处,货仓也拆建为高楼大厦了。”

  皮肤黝黑、身强体壮的谢安桐(光峰贸易董事主席)采石60年,天天在爬山,是咖啡友当中的“硬汉”,人人称之为“石头大王”。他虽然已是78岁,不过在咖啡友中算是“后辈”。谢安桐在马来西亚拥有四座石山,也曾在印度尼西亚拥有多个采石场。

  81岁的国际化工集团主席张文元是南洋大学第一届化学系毕业生(大图右三)。今天,国际化工集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及中国开设了八家公司,已是一家跨国公司。在同行眼里,张文元是“会走路的化学辞典”,也是新加坡早期的化工业殷商。

  另两名“大王”级常客是“甘文烟大王”柯千衙及“胡椒大王”蔡伟卿,两人皆是八九十岁的老翁。柯千衙是南洋甘文烟厂的老板,公司在1954年开业,70年代是该公司的黄金时期,名列东南亚三大甘文烟巨商之一。柯千衙回忆说:“甘文烟的副产品甚多,我们主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然后转口到中东、印度和美国,转口量一年可高达2000吨。”

  柯千衙育有三男三女,儿子星期天轮流陪同柯老到老巴刹会老友,柯老幼子柯咏献比有55年历史的老巴刹咖啡友还来得年轻,他从小就爱跟随父亲到老巴刹喝咖啡、见长辈。他说:“老爸星期天在老巴刹会友的习惯,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以后我还会继续来。”

  另一个延续老爸习惯的是蔡旭东(大图左二)。他的父亲蔡端拱是海马集团创办人,素有“漆王”之称,是本地品牌“海马漆”(Seamaster Paint)的制造商,在新马和越南都有分行。老巴刹咖啡友好多虽然因年纪老大淡出业务,但仍然积极参与华社事务,在财力上支持各种文化活动,例如谢安桐就积极支持本地“南音”的推广。去年,蔡端拱以90岁高龄逝世,儿子蔡旭东如今已是老巴刹咖啡友的积极推动人之一。


 
每个周末早上,“咖啡王”超级集团老板张骐牧都会发手机短信通知众老友中午聚餐的地点。
老友相聚 粗茶淡饭也无妨

  以“美食”相聚的老友记,历史不及老巴刹咖啡友、华商高尔夫球友会,不过算一算也超过30年,餐友的面孔虽时有“更新”,但每周六的聚餐人数仍保持在20名左右。

  上世纪70年代初,一群刚创业的二三十岁青年,相约在周六一起吃一顿较丰盛的午餐,地点就在槟城路一家四星级旅馆二楼的中餐馆。当时,大家平日都在为事业拼搏,周六的午餐聚会变成周末工余的“欢乐时光”,那是忙碌一周后算是最轻松的时刻,周六午餐之约慢慢成为这批创业青年“不约而同”的习惯。

  近十多年来,每个周六早上,帮主张骐牧会发出手机短信,通知众老友中午聚餐的地点,顺便预估出席人数。

五星级酒楼吃大排档美食

  为了品尝不同菜肴,老友记聚餐地点经常改变,但较固定的餐馆则有三几家。随着大家事业有成,用餐地点的档次也越来越高,点的菜肴却是越来越清谈,不变的是上桌的菜肴绝非大鱼大肉,以小吃、小菜为主。“主菜”是餐友一大早从新加坡各个角落打包带来的地道招牌美食,以及一两样大厨的拿手私房菜。张骐牧说:“我们是在五星级大酒楼吃大排档的美食,虽然有时看来是粗茶淡饭,可是以吃会友有说有笑、越吃越开心!”

  当然,大酒楼特辟一大厢房默许老友记在周六共享自带的美食,主要也是这些餐友长年都是酒楼的常客、豪客,只要带来的东西符合卫生要求,也就不太计较,只要大家“欢喜就好”。

  国敦统一酒店(Copthorne King’s Hotel)天厨中餐馆何添财是老友记20多年来最欣赏的大厨之一。他说:“老板平常应酬很多,餐餐山珍海味,尝遍美味佳肴。因此,周六老友记纯粹是忘年之交的聚餐、清谈会,点的多是‘便餐’,不是十道八道的应酬餐,要求的是尽量清淡,少盐少油,酒也少喝了,即使是地瓜粥配几样家乡小菜,大家一样很喜爱。”

  当然,另一个转变是昔日的“老友记”今日该改称为“老板记”,因为绝大部分的老友已是老板级的成功人士。除了超级集团老板张骐牧是独霸一方的“咖啡王”外,老友记之中上市公司的老板约占一半,经营业务遍及建筑、食品、科技、电子、房地产、服务、种植、钢铁、基建及贸易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