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姑(xiaomin)

Knowledge is power. 传播和学习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是重要的
个人资料
闽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难道莎士比亚竟然是个骗子?---影片Anonymous赏析 by meg

(2013-04-12 08:35:11) 下一个


【合作感言】  三个多星期前,meg留言说要找我合作电影帖。今天终于可以展现我们的作品了。对我来说,这三个星期合作间频繁的QQH往来──意见的交换和不断的修改,很让我激动和享受这样的合作与创作过程。光是她的文字版本,初稿完成后她又小修小改了不下7--8遍了。而我的图片制作和排版,她也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她是那种想做就要做得好的认真之人。跟认真的人合作,我也得十二分认真,为了一个共同的完美目标。这部电影我以前没看过。但看第一遍时就迷上那极富油画美的电影画面和男主人公散发出来的优雅高贵气质。后来读着meg的文本,每看一遍电影,又有了新的感动。我不多赘述了,请欣赏meg精心创作的、条理分明的透彻剖析和优美流畅的文字解评。Enjoy!


难道世人敬仰的莎士比亚,竟然是一个欺世盗名的骗子?──影片Anonymous 赏析

( 文: megchen   编辑制作:闽姑 )

说到威廉•莎士比亚,任何正式或官方的文字是这样描述他的: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在BBC系列片 In Search of Shakespeare (2004)中有这样一句话评价他: He gave English a new sense of identity and a new language, and he gave the world characters they loved ever since.


但是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身世有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地方: 他本人未曾留下只字片言,有关介绍莎士比亚生平事迹的材料奇缺。在莎士比亚去世时,居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没有一个人按照当时习俗为他的逝世写一首哀诗。莎剧上至天文地理,外至异国他乡,内涉皇朝宫闱,通达古今,精深博大,而出身卑微并且从未进过大学门槛的来自小镇上的一个普通演员是很难写作和完成一些这样功力深厚的作品的。

其实自从十九世纪以来,人们对关于谁是莎士比亚著作的真正作者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定是弗朗西斯•培根;有人认定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本人;还有人认定是和莎士比亚同时期的知名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Henry James 这样说过: “I am haunted by the conviction that the divine William is the big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fraud ever practiced on a patient world.” 在2011年,来自德国导演Roland Emmerich 一部叫 Anonymous 的影片把这一争论又带到一个新的高峰。在此影片中,十七世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成了莎士比亚著作的真正作者。这样的推测绝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自从十九世纪以来,在所有被推测的莎士比亚著作真正的作者候选人当中,爱德华•德•维尔一直是最著名的一个。Orson Welles 曾这样说过 “I think Oxford wrote Shakespeare. If you don’t agree, there are some awfully funny coincidences to explain away…” 除了Orson Welles,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如Sigmund Freud, Sir John Gielgud, Leslie Howard 和最高法院的法官 John Paul Stevens 和 Harry Blackmun 等等都认为十七世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就是莎士比亚著作的真正作者。


让我们听听影片导演和编剧还有其他剧组人员谈谈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来自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威廉•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著作的真正作者。


将历来人们为什么认为十七世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才是莎士比亚著作的真正作者的理由大致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条:

•  他出生于1550年,是第16代牛津伯爵的儿子和继承人,是一个富有的、地位很高的贵族。鉴于这样的身份和背景,他才得以熟悉宫廷生活、洞悉宫廷阴谋,为日后写作大量的宫廷历史剧打下基础。
•  受过极好的教育,学过法律,精通数种外语。通晓拉丁语和法语,可能还熟悉其他几种语言。
•  有写作戏剧所必要的大量自由时间。
•  多次被人描述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毕生对戏剧有兴趣,在年轻时因以真实姓名写作了不少诗歌和戏剧而闻名。

•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大量的事件和人物可与爱德华•德•维尔生活中的事件、人物和环境对上号。

那么为什么十七世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在生前和死后,不以自己的真名发表作品,而要让它们归属到来自斯特拉特福镇的威廉•莎士比亚的名下?电影Anonymous 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先看视屏,大致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评论界对这部古装惊怵片毁誉参半。有的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让人思考的好影片;有的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胡编乱造、荒诞不羁,为 Oxfordian theory of Shakespeare authorship (认定十七世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是莎士比亚著作的真正作者)摇旗呐喊助威的影片;我个人认为它是一部气势恢宏、极富想象力、生动大胆的探索影片。在许多观众的眼中,就像导演 Roland Emmerich所提到的,Anonymous其实是一部向莎士比亚著作致敬的精心之作。整部影片都在力图追寻莎士比亚的戏剧的风格和特色: 华美的台词, 宫廷深藏的阴谋,跨越时代的野心,利益通婚的苦果,乱伦的私密,悲壮的兵谏,对诗歌与美的向往和歌颂,无处不在的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典型的人物性格,信手拈来的气氛营造,奇妙但又合理的情节设置,让观众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莎士比亚式的剧作里,分不清是在戏里还是戏外。


下面就具体结合莎士比亚剧作的魅力来谈谈对这部影片的欣赏:

第一, 体裁多样。莎剧的作者是无以伦比的结构大师。他善于描写几条相互平行交错的线索,来促进生动丰富的情节发展。写作技巧上表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紧迫感。莎剧尽管多取材于传说,历史,异域的故事,但影射的是英国十六到十七世纪的现实。

电影 Anonymous 的结构使用了嵌套和多层叙事的手法,由现代剧场开始,向剧场中的观众声明,“我们将要讲一个更黑暗的故事,关于手中之笔,掌中之剑,戏剧的胜利和王位的遗失...” 而故事的开始则从著名的“环球剧院”烧毁开始倒叙,由本•琼生的受拷打镜头,切入观众的哄笑场面,顺利过渡至威廉•莎士比亚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出场。在这 一场景中,英国民众对戏剧的痴迷,上流社会对戏剧的鄙夷、厌恶和压制,作为戏剧作者的本•琼生,作为演员的威廉•莎士比亚和即将作为主角的爱德华•德•维尔纷纷出场;而且在轻巧转接之后,转向安内普顿和埃塞克斯伯爵关于宫廷斗争的讨论,由此故事的画卷已缓缓展开。在故事中,伊丽莎白女王的青春时期对诗歌的爱好,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的成长,两人的爱情故事,都是在各自的章节以相似的镜头叠化回忆展现,故事始终保持着轻盈的速度和广度,充满丰满的情节和感情。待到威廉•莎士比亚冒认作者并且敲诈伯爵,伯爵自己的身世揭穿,以及伯爵戏剧性的“阴谋”被更老谋深算的西塞尔所挫败,故事的跌宕起伏程度越来越剧烈,直至爱德华的弥留之际,本•琼生抱走爱德华的所有作品并且声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这一故事随着主人公的离世落下帷幕,归于平静。


第二, 语言丰富。莎士比亚剧作中的语言完全是舞台化诗化的语言,优美而极富感染力。柔婉如淙淙流水,激荡似惊涛拍岸,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有着无与伦比的动人魅力。在这部电影中,由于穿插了大量的莎剧舞台表演如《第十二夜》、《亨利五世》、《麦克白》、《罗密欧与茱莉亚》、《王子复仇记》、《奥赛罗》 、《裘力斯•凯撒》、《理查三世》,人们得以重温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精美绝伦的台词。让我们欣赏影片中的几段精彩的戏中戏和话中诗(在第四个视屏中,年轻的爱德华吟诵的是克里斯多夫•马洛写的诗)。


影片同时还借剧中人物之口,说出了大量具有莎士比亚台词风格的对白。当爱德华面对妻子安的责难“为什么他又在不停地写作时”,他这样辩解道:

The voices, Anne. The voices. I can’t stop them. They come when I sleep, when I wake, when I sup, when I walk down a hall! The sweet longings of a maiden, the surging ambitions of a courtier, the foul designs of a murderer, the wretched pleas of his victims. Only when I put their words—their voices—to parchment are they cast loose, freed. Only then is my mind quieted at peace. I would go mad if I didn’t write down the voices.

(试译:我无法停下手中的笔。对那些喷涌起伏的声音,我无力抵挡。他们时时回响在我耳边,无论是在我醒着还是睡着,吃饭还是走路!少女的春心萌动,朝臣的野心勃勃,凶手的缜密计划,受害者的苦苦哀求。只有当我把他们的话、他们的声音跃然写在纸上,我才会获得自由,才能重返宁静。如果不写下这些声音,我会疯掉。)


第三, 人性饱满。在莎剧里,人性复杂多变的一面总能被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出来。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纷繁交错,人不再以简单的好与坏加以区分。在他的戏剧中, 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婆娑起舞,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擅长通过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

影片 Anonymous 将真正的主人公──莎士比亚戏剧的匿名者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对文字的无比热爱,情感的纠葛通通展现给观众,让人百感交集。纵观爱德华的一生,宛若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写照和缩影,总是身不由己。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被人安排到牛顿伯爵家成为继承人。可惜好景不长,尚未成年养父就亡故。然后不由自主地被安排由威廉•西塞尔监护,成年后又被胁迫娶了西塞尔的女儿安。难得一次与伊丽莎白一世擦出爱情火花,结果被蒙蔽放逐。深爱写作,却不能发表,唯有借他人之名义将作品公诸于世。在阴谋和权术面前,天真地以为用文字的号召力可以挽救国家、挽救他的孩子,结果功败垂成,血流成河。在痛心疾首之际又获悉令人错愕的身世: 原来他自己也是女王伊丽莎白十六岁生的私生子,而他们之间又有乱伦之恋。多重打击最终令他郁郁而终,虽然他从未停止写作,因为那是他唯一能够宣泄情感和才华的渠道。

爱德华死去了,可是他的戏剧永远不会死去,它们在新王詹姆士的皇宫中热热闹闹的上演着;辉煌的戏剧演出给人们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永不会死去──就好似柔美阳光中的一瞥,宛若惊鸿;文字中贯穿始终的人性感染力,也永远不会改变;而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和影响早已超越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出演中年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的演员 Rhys Ifans沉稳内敛,有着一双温柔沧桑、悲天悯人的眼眸。他的言行举止中的每一丝细节都透出哀伤和渴望,就像剧中手拈玫瑰般优雅华丽而忧郁。出神入化的精湛表演令人叫绝,极具贵族气派。让人不难相信能够写出莎士比亚那些不朽的传世佳作之人,就应该是具备这副尊容派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影片的结尾,当爱德华在弥留之际将所有手中的剧本托付给本•琼生时,本对他充满愧疚地说他不配这样的信任,因为(妒忌憎恨)爱德华把剧本交给了莎士比亚,他背叛出卖了他。爱德华这样说到:I have made it my life to know the character of men, Jonson. I know you. You may have betrayed me, but you will never betray my words。听到这样的话,真是让人无限慨叹。是本的妒忌让爱德华用文字变革的梦想和实践功亏一篑;又是本对爱德华的忠实和倾慕让他的文字得以保存,日后名扬天下和留芳千古。

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 摘自《皆大欢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难道这就是爱德华所说的:You may have betrayed me, but you will never betray my words?莎士比亚剧作者的天才不就是在于他对人生世事的洞察,对人性透彻的了解吗?

这部影片把来自斯特拉特福镇的威廉•莎士比亚干脆变成了配角。鼎鼎大名的莎士比亚被塑造成一个油滑的戏子、小丑、欺世盗名的骗子和杀人犯,情何以堪!迄今为止,这恐怕是对莎士比亚最大胆最神奇的演绎。这样的想象和戏说令许多观众接受不了。与此同时编导又让这个人物给影片带来了许多轻松的喜剧元素,让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爱恨交织。值得一提的是出演威廉•莎士比亚的演员 Rafe Spall 在影片中的表演收放自如、极为老练出色,虽是配角,也成为了影片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之一。


这部影片在2012年赢得过6项Lolas奖(被誉为德国的奥斯卡),包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摄影、 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音效剪辑。有着绘画及雕刻功底的导演Roland Emmerich,总是能把每一个画面都制作得精致细腻且华丽眩目,让人深深迷醉。让我们先来欣赏影片的制作人是怎样用震撼的CG特效重建英国16世纪波澜壮阔的伦敦街景,宫廷的壮美景观,汹涌的人潮;再随着本•琼生的目光浏览一下爱德华•德•维尔的书房(画面色彩浓郁,极富层次感。房间的摆设力图显示这是一个兴趣广泛、博学多知的人的书房); 最后跟随闽姑制作的MV去领略一下影片中一些精致的场景、华美的服装和别致讲究的道具。就让我们在美的感受中结束对莎士比亚著作真正作者的探寻和对影片Anonymous的赏析。











加上这个Movie,感谢影坛的"家有三宝" 的帮助。
请先关闭 Close Ad and Watch as Free User 后再点击 Start Video Now观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1)
评论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也问好丽雅.嗯,听你的,争取多吃多睡少上网~~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Dear Julia, 见到你总是很高兴,希望你不是太忙!

我现在很像一个juicer推销员,可惜没人给我回扣,哈哈哈哈,笑死了。到时跟闽姑合作一篇:The Fun of Juicing.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Dear meg,哈哈,原来你在跟闽姑分享juicer经验,是不是要开班讲课了?~~~

闵姑,谢谢你关心。你上贴挺勤奋的,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问好!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才发现我们弄的最后一个playlist的第一个视频被上传者deleted了,所以链接断了.挺好的一个视频,可惜了.“——是嘛?很可惜!我也很喜欢它。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看了那视频,好像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更实用些,特别是榨绿叶蔬菜啊什么的.Vertical型的Omega VRT 350外形比较漂亮,占地方较小.“——对,前者有很多用途。Omega VRT 350也很不错(榨汁),但榨green 蔬菜时要切得很小一段一段的,要不然的话会堵得厉害。

”这个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挺漂亮.也不贵呵.17个人都打了5星.哪一天我到店里看看.“——美国是购物天堂,我这很贵。它非常漂亮好用,用于一家人榨很好,很高效。网上有很多演示,你自己看看。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才发现我们弄的最后一个playlist的第一个视频被上传者deleted了,所以链接断了.挺好的一个视频,可惜了.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看了那视频,好像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更实用些,特别是榨绿叶蔬菜啊什么的.Vertical型的Omega VRT 350外形比较漂亮,占地方较小.
这个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挺漂亮.也不贵呵.17个人都打了5星.哪一天我到店里看看.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在用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之前,我还用了一个叫Omega Mega Mouth BMJ390HD 的快速榨汁机,经历蛮恐怖的。这个打汁机的设计有问题,很容易不平衡晃动,两边的把手很容易松。一松,就要重新装过,要不然就不转。我受够了,退了货(within 30days). 后来买了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感觉像是在天堂里一样。你不要以为 Omega 这个品牌不好哈,它很好,只是在快速juicer这一领域,Breville一直是最棒的最领先的。

我买了一本书Juicing and Smoothies For Dummies,写书的人提到:如果是买了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就不必买其它产品(Multi-Speed很重要)。他认为它榨出来的果汁与慢速的榨汁机没有太大区别。我也爱极了这个快速的榨汁机。每天早上还是用它——快,方便,省时间。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闽姑,先前匆匆回了你一下,现在有点时间慢慢聊聊。

看来你的小女儿兴趣很广,有创造性。很喜欢这样的孩子,将来会自娱自乐,会幸福。光会读书,没什么意思。你放手让她自由成长,将来她会感激你的。我现在倒回去想自己的父母,非常感激。他们尽可能地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但对我们的发展却很放手。

你看我够老了吧?——哈哈哈哈,怎么会,心这么年轻的:真诚善良,这就是年轻的标志。

“这四个视频我都看了.我喜欢这三位主讲人的皮肤.就是89岁的Jay Kordich的皮肤也比同龄者的要好得多(皱纹少和光亮).这一点是最吸引我的,呵呵~~.但还有个问题,吃水果削皮也是因为担心农药残留(当然一些营养素也丢失).现在把什么都连皮挤出汁来,你是如何看待它的?”————是啊,他们的皮肤都很好,juice 应该是 立了很大的功。 就是为了美容,我们也要将juicing进行到底。蔬果上的皮是很有营养的,现在我尽量不到超市买蔬果,而到市场上去买农民种的蔬果,就把它们当成有机的吧(我这不像美国那样要养活那么多人,我这里的人少,土地还没有过度耕种)。有人说用醋和盐水浸10分钟,也能去除蔬果农药。Sara 谈到了这个问题,你可以看看连接:

Lesson # 6: How safe are fruit juices?

http://juicing-for-health.com/joy-of-juicing/juicing-lessons.html

“你觉得慢速的更好?是指taste还是nutrients?”——两样都要好过快速的。但我买的这个快速的也非常不错,针对不同的蔬果有不同的档可以调,什么样的蔬果都榨得很干,是同类产品里最好的一个吧,你说的williams sonoma里也有卖,价格很好,比我这要便宜多了。如果为一家人make juice, 这个产品是很好的选择,很快很爽,哈哈哈哈,当初我就是这样想的,但是过了瘾后,慢慢有了比较,才会珍惜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这类慢速的产品。慢速的juicer榨出来的juice氧化程度低,所以被认为营养物质(酶)保存得很好。

http://www.williams-sonoma.com/products/breville-juicer-fountain-multi-speed/

你看中的这个慢速的 juicer 比我向你介绍的 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这类产品要先进,但原理相同,同属慢速的榨汁机。我原先也想买这类产品,但它有一个缺点让我忌讳:榨 green veggie 时会老堵住,转不动,(Amazon 里有很多顾客抱怨这个毛病)所以我没有买。你就是要买,我也劝你买Omega 这一品牌的同类产品(Omega VRT 350),因为它是美国制造,声誉也好过你看中的南韩这个品牌,价格也要便宜得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2GU-qNrlVk

(视屏里的人当然希望大家买 Omega VRT 350,他没提到它的缺点)。Amazon 里有很多顾客退了Omega VRT 350而转买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我给你的网站里的Sara 用的都是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这一类的 juicers。比较保守,但成熟,信誉很好很耐用。

“我今天在自家草坪里拔了不少的dandelions扔了.美国人买这个东东做沙拉吃.也许我买了juicer后,就绞一绞这个苦苦的野花野菜.我家草坪没撒除虫剂和除野草剂,算是有机的噢~~”——哈哈哈哈,榨green juice 要慢慢来,要不然会觉得太强,胃会受不了。你有自家草坪,大可种种有机的蔬果。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我今天在自家草坪里拔了不少的dandelions扔了.美国人买这个东东做沙拉吃.也许我买了juicer后,就绞一绞这个苦苦的野花野菜.我家草坪没撒除虫剂和除野草剂,算是有机的噢~~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我也找了一个,我这附近的mall里有williams sonoma专店.看起来挺不错,就是有点贵:
http://www.williams-sonoma.com/products/hurom-slow-juicer/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有感觉你的小女儿很有健康饮食的意思,这很不错啊!

我晚些时候再慢慢跟你聊!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先简单回答你一下。我做了很多研究和调查,买了一个与下面连接里的类式产品,觉得非常好用,清洁起来方便,juice 的质量很棒很棒(这是最重要的)。现在我都不愿回到快速的了,不过忙的话,我还是会用快速的。你买的时候在店里买比较好,因为它有20年马达保证期和10年的parts保证期(youtube里有很多演示,你看看吧):

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再给你一个网站的连接,里面有很多很好的信息(包括juicer的选择),我也在慢慢学。

http://juicing-for-health.com/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另外也分享一下我小女儿做的4 beans burger的基础食谱Recipe(单种bean):
http://www.wholefoodsmarket.com/recipe/homemade-black-bean-burgers
她自己都加到4种豆了.有一次我上班时匆忙,就带上她做多的一半,挺不错的.除了踢球跑步拉小提琴(拉琴是我很早就让她学的,因为姐姐和哥哥用过的小号小提琴在家闲着呢.她也没反抗,但是看得出来她不太enjoy.不过她能混在学校的chamber of orchestra里"滥竽充数"一下,我们也很骄傲),她还修cooking and sewing classes.这一点我很支持她,很爽快地交了那些饮食和缝制才艺班的钱.不像我大女儿,扣子掉一颗,放假时就带回来让我缝或干脆要把衣服捐了,说没法穿了~~.
你看我够老了吧?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谢谢meg,这四个视频我都看了.我喜欢这三位主讲人的皮肤.就是89岁的Jay Kordich的皮肤也比同龄者的要好得多(皱纹少和光亮).这一点是最吸引我的,呵呵~~.但还有个问题,吃水果削皮也是因为担心农药残留(当然一些营养素也丢失).现在把什么都连皮挤出汁来,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你觉得慢速的更好?是指taste还是nutrients?
哈哈,为了那种有弹性和年轻的皮肤,也许我也得买一个试一试.Juicers can range in price from around $50 to over $300+,哪一款最好评最实用呢?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闽姑,跟你分享一个视屏。

不能说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但juicing 确实让我们有 recharging 感觉,这是我们的亲身感受。

Dr. Robert Young on the Importance of Juic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uJrfYG7oh8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小女儿都13岁了,羡慕!

“特喜欢用blender打碎水果胡萝卜啊(叫Smoothie),我偶尔也会跟着尝一尝,但都是连渣也吃进去.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样像baby一样只喝流质会不会便秘?”——用blender打出来的东西还是 wholefood, 只是更好消化些,应该不会引起便秘。

“我也担心她蛋白质不够(不爱吃猪肉/鸡肉和鸡蛋),幸亏她还喜欢吃牛排和Pizza.”——蛋白质在植物食品里也有很多,你应该不用担心她的摄取量不够,因为有的运动员吃全素都没有问题。

我们家基本上吃素,有时会做点鱼,蒸点蛋什么的,但不多。外出吃饭的时候就什么都吃点,不那么讲究。吃素在很多人眼里会有营养不够之嫌,其实不是,要看怎么吃。其实吃素,食物多样化,营养会很好。吃素对厨艺是更大的挑战,所以我必须花些时间和多动些脑筋。这么多年下来,每年我们都去验血,各项指标都非常好。

Juicing 是最近这一两月迷上的,现在全家都爱极了juice. 现在的 juicers 很棒,昨天我又买了个慢速的,哇,榨出的 juice 质量好过快速的juicer很多。因为我们平时的主食都是 wholefood (例如 brown rice 等等),所以不会担心fiber 不够,而且有的蔬果我们是不榨的(例如草莓,蓝莓,弥猴桃等等),榨的最多的是苹果和胡萝卜(配在一起),橙子(只削去外面黄皮),黄瓜,红薯,包菜(听上去有点吓人),beetroot。。。现在开始我在加 green veggie 了,这是我最终的目的。新鲜的 Juice 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酶,对身体很好。这是我亲身体会,当小白鼠的室验结果。我们的消化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运作,应该让它们有时间歇歇了,让juicer 来帮帮忙吧。

“我想meg可能也像我小女儿这样瘦,我猜的,逗着你玩~~”——哈哈哈哈,我很fit, 身上真是一点多余的什么都没有,也不会精瘦。你的宝贝是还没到时候,女大十八变。到时摇身一变,你都要妒忌了。

贴几个有关juicing 的视屏,希望你感兴趣。Juicing 绝不是像喝糖水那样。它其实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pF9zL5BGU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9GZxsfZ0L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adLL-2LHA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meg,看来你是经过一番研究和试验了.我小女儿是学校足球队(soccer)+长跑队的队员.精瘦精瘦,13岁了period还没影儿.特喜欢用blender打碎水果胡萝卜啊(叫Smoothie),我偶尔也会跟着尝一尝,但都是连渣也吃进去.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样像baby一样只喝流质会不会便秘? 但我警告我女儿不要喝过量,它含糖量高,而且卡洛里也不少.One 12-ounce glass of fresh-pressed apples, for instance, has close to 200 calories.我也怕她洗水果或上次用过的blender没洗干净,会有细菌污染.所以我上班不在家时,都会提醒她(我老公是那种马大哈之人,不重视,而且没概念~~刚结婚时我跟他说剩菜得放进冰箱里,我们有冰箱了.放在室温容易坏.人家回说他就是吃着放室温的剩菜长大地.最雷回答~~).我也担心她蛋白质不够(不爱吃猪肉/鸡肉和鸡蛋),幸亏她还喜欢吃牛排和Pizza.
我想meg可能也像我小女儿这样瘦,我猜的,逗着你玩~~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谢谢闽姑的关心!我其实一直是wholefoods坚定支持者,以前对juicing是不屑一顾的,但有一天读到有人这样解释juicing的:我们的chewing过程就是一个juicing的过程,还没有juicing做得有效和彻底(break the cells and 让食物中的大量营养物释放出来);并且,当身体用了大量的能量来消化食物,我们会容易感到疲惫。——听过去很有道理哈,于是我就开始当小白鼠试试,开始是榨果汁(苹果胡罗卜,橙汁),慢慢地加入各式各样的疏菜。效果是惊人的,最大的感觉是energy level 上到了一个新台阶,真觉得身轻气爽。

现在每天看到打下来的一堆fiber,我会不由地感叹:如果吃下这么多蔬果,胃怎么受得了,消化得了?再一点,我以前吃的很多蔬菜大部分都是煮熟了的,维生素很多都已破坏。

结论:食物中的fiber是很重要的,但适量就行。Juicing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

现在的juicer有很多种类,我尝试的还不是最佳的(因为图快省事),但已深深感到juice的威力巨大。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meg,你很会保养嘛.juicer很方便,什么都可以投进去打出汁来.但是平时有空时还是多吃整个水果或蔬菜to keep the whole fiber.尤其是那种removes the pulp的juicer.除了失掉部分纤维外,维它命和矿物质等也跟着相应丢失和减去---比整个水果的少.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丽雅好!

决定不买juicer了,不愿试试吗?我现在都离不开它了,好棒啊!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西门小弟的琴风和学院派南辕北辙。西门小弟拉琴时或作痛苦状,或作激动状,或作欢欣鼓舞状。统统都是假的。眼睛在偷看观众。要是观众还是没有反应,连忙作抽风状。等观众被唬住,掌声一起,立马见好就收,鞠躬走人,以免夜长梦多。。。"---哈哈哈,笑死了.脑海里马上出现西门才子如此激情表演之画面,还有抽风状。。。太强了~~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谢谢丽雅忙里偷闲进城打招呼.工作要紧,挣银第一.多喝水,注意休息.等着你和meg的精彩大作.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星期忙晕了,压力很大(亚历山大~~)今天去外面开会,竟然忘了park车的位置,找了半天。。。

得点空进来溜一圈,问候一下大家!

我也以为闽姑是医生呢~~
静心,你是什么滴干活?~~
古埙,得空咱们接着聊舒伯特的歌啊~~
meg,juicer暂不买了,再想想。

我最近都不会有时间上网玩,更没有时间写博,有个大的presentation,要忙到五月初。大家回见!~~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古埙1223的评论:

古埙好!你的设想是很有可能的,真正的莎剧作者也许就是这样创作的。

人们质疑斯特拉福镇的莎世比亚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他没有留下一点点作家在创作中很常见的足迹,例如:手稿,与同代作家的交流通信(也没有哪个作家提起过他),他的遗嘱(真迹)没有提及任何他的作品发行版权的问题等等,这极不寻常。

我也知道一些出身卑微微的天才作家和诗人,例如诗人Arthur Rimbaud。但他自从少年起就有在作文比赛中的获奖纪录,成年后,就更不用说了:与著名诗人Paul Verlaine还闹出了丑闻。斯特拉福镇的莎世比亚没有一点这样的与同代剧作家或诗人的交流或social痕迹留下,对一个作品有这么大的影响的作家来说,很难说得过去。

写这篇博文时,我浏览了一个网站。你感兴趣的话,也看看。我觉得里面的视屏提出的质疑理由很好;再看看有哪些人签了名,很有意思。如果莎士还活着,不会像中国的韩寒这么幸运哈。人都死了这么多年,西方人还不放过他。

Video:http://doubtaboutwill.org/

Past doubters: http://doubtaboutwill.org/past_doubters

Siganatoris: https://doubtaboutwill.org/signatories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静心前辈,很高兴又见到了你!

“让西门君陪着你们玩会儿,我得忙挣银子,忙和老板打仗,”——笑死了,哈哈哈哈。闽姑答得好“回头分享一下战利品---军刀啊钢盔啊什么地.”小兵打胜了才是缴获军刀啊钢盔啊什么的,将军打胜仗了是瓜分领土签什么协议之类的。

很惊讶知道你也是“理工”底子,一直以为你是文科出身,佩服佩服!不过我自己一直是被放养的,没偏过科,并没特别强和特别弱的科目。身边的一些人(亲戚)有偏得蛮厉害的。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古埙1223的评论:
我感到你的想法很合逻辑,赞同。。。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西门小弟的琴风和学院派南辕北辙。西门小弟拉琴时或作痛苦状,或作激动状,或作欢欣鼓舞状。统统都是假的。眼睛在偷看观众。要是观众还是没有反应,连忙作抽风状。等观众被唬住,掌声一起,立马见好就收,鞠躬走人,以免夜长梦多。。。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静心前辈的评论:

看来静心前辈是理工科班出身了。前辈能有如此深厚的西方文学历史造诣,和如此严谨的中文文字功力,真是大出西门小儿意外呢。虽说“我们这几个闹腾得欢的,好像都是一邱。”但细看纹理有不同呢。前辈和meg是先理工而文艺。西门小儿是先文艺而理工,最终能殊途同归,也是一大乐事。我也想起来当年电脑系里那些师哥师弟们常说的一句话:“东科技,西电脑,写曲拉琴的也来凑热闹。”本来画画Flowchart,查查Syntax的简单作业,变成一大堆出乎意料的图表,论述。连老师也给搞得眼花缭乱,还说:Good Point!

说笑呢。。。对联:静心前辈忙得四脚朝天,西门小儿服得五体投地。横批:meg闵姑看戏。
古埙122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和Meg的评论:

首先我觉得西门才子对牛津伯爵是庞大的莎翁全集背后推手的这一结论是符合逻辑推理的,但我突然想到一个有点荒唐但未必不可行的操作.

假如莎氏就是一个受教育程度低下但极具语言天赋和写作才能的多产作家(似乎每隔几百年上苍就会造出这样一个非人类的天才,名单可以有一串),而在当时阴云密布险象环生的宫廷始终有一位深喉,出于某种政治利益不断向莎氏爆料,使莎氏实际上成为一个游离于宫廷生活的边缘人而创作出大量的历史剧,这不是不可能的.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位深喉是不可能留下与之相关的文档记录的.

俺今天有点吃饱了撑的,不对请各位专家高手砸哈.哈,豁出去了.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忙和老板打仗......"---打啥仗呢?回头分享一下战利品---军刀啊钢盔啊什么地.下次也鼓起勇气跟我的老板战斗.to quit,or not to quit很折磨人.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西门才子还是职业violinist.”——WOW,真是多才多艺.他能用“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做开场白,不知他的琴风可是花哨的André Rieu风格还是严肃的学院派?
试了几张新图片当ID照,好像都没有那张被几位老网友一致否决的使"媚眼"照那么能融入灰色的背景里.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闽姑的评论:

让西门君陪着你们玩会儿,我得忙挣银子,忙和老板打仗,LOL~~~~~~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这篇讲解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的内容写得好,正好给大家一些详尽的解释。让我很有点跌眼镜的,倒不是这个研究结果,却是才知道西门君居然是“脚踏两只船的”的锯匠。佩服佩服!也让我一下子想起来当年戈壁文科楼里那些研究级的师姐师妹们常说的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理科生来学文化。本来嘛,1+1可以等于任意数的思维方式,肯定是搞不过先要画好坐标,定好方位的玩法了。好像看起来,我们这几个闹腾得欢的,好像都是一邱。哈哈哈哈~~~~~~

那个流程很欢喜,让人眼前浮现一幅画面:上头的背着双手,四目朝天却不聚焦,下头的抱本稿子,点头哈腰,喋喋不休地请示汇报。欢喜欢喜~~~~~~

这两天忙得我四脚朝天,实在不能上来,见谅了,回头缓一点再码子吧。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原来你是Software Architect.用计算机辅助风格矩阵做的风格对照研究很有趣,学习了.”——闽姑,不仅是这样的。西门才子还是职业violinist.

喜欢你的新ID照。

“Deal with愁眉苦脸的甚至是无法挽救的病人是不轻松和有巨大责任的.越来越觉得不好玩.......”——呵呵呵呵,那就跟我们玩吧!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闽姑是大医师,又会做MV。了不地!!!"---哈哈,我不是大医师.我现在最想做的职业是到Mall的 Department stores 去卖衣服或卖画,可以最先看到新款式服装或画家的画作,轻轻松松、无压力地生活.Deal with愁眉苦脸的甚至是无法挽救的病人是不轻松和有巨大责任的.越来越觉得不好玩.......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谢谢西门大才子对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的详细解说.原来你是Software Architect.用计算机辅助风格矩阵做的风格对照研究很有趣,学习了.谢谢你和静心大师的分享.
你对国内团体创作新剧的流程分析我是赞同的.家父的高中同学曾是厦门话剧团的专业写手.那年头的确是集体写作组(当然有主要的执笔者),初稿出来后就是讨论,按领导的意图(政治方向)修改.到后来终于可以自由写稿了,却因话剧团的萧条与衰落而下海珠海经商.
也很赞同你回复meg的这段分析---"爱德华德维尔极可能是莎士比亚作品后面的真正推手。非他的地位,阅历,财力,经历,和组织能力,无人能完成莎士比亚全集这么伟大的巨作集。莎士比亚本人可能是个幌子。最后执笔人有可能是他,也有可能不是他。但他简单的经历正是爱德华德维尔最需找到的署名者,别人很难抓到把柄。"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茅斌骚客的评论:
电影中叫Producer(制片),剧团中叫剧务。主管行政工作。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爱德华德维尔极可能是莎士比亚作品后面的真正推手。非他的地位,阅历,财力,经历,和组织能力,无人能完成莎士比亚全集这么伟大的巨作集。莎士比亚本人可能是个幌子。最后执笔人有可能是他,也有可能不是他。但他简单的经历正是爱德华德维尔最需找到的署名者,别人很难抓到把柄。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茅斌骚客的评论:
不尽相同。Producer主要是负责影片摄制的进程,预算的使用,管得更多的是行政方面的事务,有时很令导演演员头疼。领导的作用则很难定义。可以光光以“党”的身分进行Censor,也可以和编剧,导演研究剧情和演员的处理安排,也可以主题先行,指示编剧定向创作,也可以赤膊上阵,亲自操刀,编剧作曲。就看是谁了。连周恩来都说过:那天我退休了,不搞政治了,我回去演话剧。可惜回不到戏剧舞台,死在政治舞台上了。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西门兄,在中国里的剧团,领导的作用,是不是有点象西方剧院里的监制Producer?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一点好玩的东西。希望大家不要对 Noel Coward 有什么偏见,这人是个大才子,可能只是他的文风不对我的口味而已。他的那本 The Letters of Noel Coward 有780页,而我才读了不到100页,就再也不愿勉强自己了。对着这么本大厚书,实在有些沮丧,所以颇有微词,哈哈哈。

Kennth Tynan 是才华横溢,可他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戏剧评论家。我本人最喜欢的戏剧评论家是美国的 Harold Clurman. 他被誉为: The best theatre critic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since 1895 was George Bernard Show. ——确实如此。我读过,并常常翻阅他的一本著作集叫 The Collected Works of Harold Clurman, 觉得很棒很棒!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西门大才子,刚读到你在牛哥那的留言,笑死了。呵呵,你可真会安慰人。

“请记得西门小弟除锯匠伎俩外,还有一伎俩曰Computer Scientist。。。在音乐和电脑的结合运用上,西门小弟若回国去几家名校讲台招摇撞骗,忽悠到一些人问题大概不会很大。”——真是多才多艺,佩服!

非常谢谢你对 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 所用的分析方法的详细的解说,让我们能大致了解了他们是怎样做研究和得出结论的。

“但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断定,爱德华的写作风格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风格,截然不同,两者有着‘光年’的距离。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获得了全球的声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很多人欢呼这是在高科技帮助下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真想读一读爱得华的剧作,感受一下这“光年的距离“是怎样的。Oxfordian的具体反驳又是怎样的呢?你知道吗?

“因西门小弟早年在国内某知名演剧团体工作过,还一度有幸参加过文化部展开的全国座谈会,对戏剧的创作,排练,演出的流程,颇为了解。所以甚为赞同静心前辈和meg的意见。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不过是证明莎士比亚作品不是爱德华亲笔定稿,但是根本不能证明不是在爱德华的主持下集体创作,而最后由一人执笔完成。”——谢谢你分享在国内工作经验,很值得让我们借鉴,用它来推测一下爱得华有可能是怎样参与创作的。

“虽说他自己也是著名的抒情诗人,剧作家,但像整套莎剧这样汗牛充栋,包罗万象,政治上又要承担风险的巨作,难道真需要爱德华一笔一字的完成吗?”——读到这,我已被你说服:看来爱得华是不可能亲自一笔一字的完成或修改这套巨著的。

“至于最后的执笔者,也可以是来自斯特拉特福镇的威廉•莎士比亚。”——只能说有这可能。我还是相信选择斯特拉特福镇的威廉•莎士比亚是有些原因的。有一种说法就是人们发现他作为作家的背景比较单纯(可能根本没有),让人们很难追踪溯源、具体查到些什么。

我在做研究时,读到这样一段书评(爱德华德维尔传记),觉得很有说服力:“Here's a little preview: as a young lad, de Vere lived with a guardian after his father died, received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nd had access to a phenomenal library. This library included, at the time, the only extant copy of Beowulf. Beowulf, though well-known today, was almost lost to the ages, but for *that one copy.* De Vere's tutor, an old English scholar, signed his name in the copy (a common thing, back then, kind of like a check-out slip.) Consider, if you will, the obvious plot and character parallels between Hamlet and Beowulf. The author of Hamlet clearly had read Beowulf and understood deeply. (Any other explanation is like denying the lite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of Darkness" and *Apocalypse Now.*) De Vere was one of very few people in England or elsewhere with access to Beowulf, let alone that his tutor signed it at the time he tutored de Vere.“——因为那时一些 sources of knowledge 确实是被极少数贵族所垄断的。从种种事实来推测,爱德华德维尔即使不是真正的作者,也应该是参与了莎世比亚著作的写作或编辑。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不是的,我不开跑车。好歹我(外表装得)是文文静静的一个人,怎么开得了跑车啊?

我当时是对骚客君那段话前面的一句感言的。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我想meg也喜欢玩跑车,才会对号入座吧?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西门大才子,先谢谢详细的解说,晚些时候再回复你。

“meg:现在我知道谁喜欢玩跑车。。。”——对这句话,我有点迷糊。你不是早知道了吗?哈哈哈哈。。。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meg:
现在我知道谁喜欢玩跑车。。。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静心前辈, megchen的评论:

谈一下对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的看法:

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用的是所谓的stylometry(风格矩阵)的方法。风格矩阵分析法其实古以有之。早在1439年,意大利(又是意大利)的Lorenzo Valla已用四世纪原始拉丁文件的风格证明教皇Leo九世公布的罗马皇帝Constantine一世的文件the Donation of Constantine (拉丁文:Donatio Constatini)是伪造的。1890年波兰哲学家Wincenty Lutoslawski发表了风格矩阵分析原理(Principes de stylométrie)一书,确立了风格矩阵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治科学家Ward Elliott找到计算机科学家Robert J. Valenza提出了用计算机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风格矩阵分析的设想。得到后者的响应,并争取到Sloan基金会的支持,得以完成这项研究。

说到计算机辅助风格矩阵分析,对西门小弟并不陌生。请记得西门小弟除锯匠伎俩外,还有一伎俩曰Computer Scientist。捞银的幌子为Software Architect。当然碰到真的建筑师meg难免变软。但对计算机能做的工作知之颇详。出国前曾在某知名大学为某知名教授设计过用计算机辅助风格矩阵分析对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风格研究的方案。来美后又曾专攻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Neural Network等课题。在音乐和电脑的结合运用上,西门小弟若回国去几家名校讲台招摇撞骗,忽悠到一些人问题大概不会很大。

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所用的方法,无非是对所谓作者不变量(writer invariant)的统计对照分析。

文字分析中用的作者不变量,有下列等等:
一. 功能词(function word)出现的频率。同一位作者运用功能词的频率往往统一。
二. 字行结束的风格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如在抑扬格五音步中,每行是否以标点符号结束或不加标点,直接转入下行。据研究,莎士比亚在1590年前和大多数剧作家一样,喜欢用标点符号结束每行台词,给演员以喘息机会。1590年后,则多用连行台词,和其他剧作家形成区别。
三. 词法语法的统计。如对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动语态,被动语态运用的使用频率和个人喜好。
四. 用词的搭配习惯,即所谓Rare Pairs出现的频率。
五. 行文的气质风格。如静心前辈指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这种革命语言,和西门小弟多年浪迹江湖(杀人越货?)的风格相符。要是经静心前辈之口说出,马上就被戳穿造假,哈哈。

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则可用传统的Rule Based System。运用通用算法(Genetic Algorithm)设置几级试验。每级试验运用几十项标准,对目标文本进行检测。每级试验淘汰一批不合标准的作家。然后升级到更为苛刻的下一级试验。也有用较新的神经网路(Neural Network)的方法,利用Back Propagation的方法,对计算机进行学习训练,让计算机自己设定检测标准。

采样:
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一开始从58位莎士比亚作品的可能作者已知作品中选500字作研究,后来发现至少要1500到3000字,重要的作者要几部整剧,所作的研究才有意义。Oxford, Bacon, 和Marlowe是他们研究的重点对象,所以他们进行了最多的研究。尤其是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主持研究的Ward Elliott教授的父亲,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教授,身为六位美国总统顾问William Y. Elliott,是爱德华•德•维尔的全力支持者。但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断定,爱德华的写作风格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风格,截然不同,两者有着‘光年’的距离。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获得了全球的声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很多人欢呼这是在高科技帮助下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因西门小弟早年在国内某知名演剧团体工作过,还一度有幸参加过文化部展开的全国座谈会,对戏剧的创作,排练,演出的流程,颇为了解。所以甚为赞同静心前辈和meg的意见。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不过是证明莎士比亚作品不是爱德华亲笔定稿,但是根本不能证明不是在爱德华的主持下集体创作,而最后由一人执笔完成。

国内重要演剧团体创作新剧的流程:

领导定调(或根据编剧人员建议),和编剧人员讨论
------->
编剧人员下放体验生活
------->
编剧人员向领导汇报情节,人物构思
------->
领导批准编剧人员到北京西山集中写作
------->
领导听取编剧人员初稿
------->
领导组织主要演员和音乐创作人员(作曲,指挥)讨论初稿
------->
编剧人员修改
------->
领导组织组织扩大讨论:含一般演员,重要乐员,舞美人员(布景,道具,服装,灯光,音响负责人)
------->
试排
------->
编剧人员听取领导指示和群众意见进行修改
------->
反复若干次
------->
彩排
------->
文化系统上级首长审查
------->
编剧人员听取上级首长指示进行修改
------->
上演

我们知道是爱德华•德•维尔是牛津伯爵,伊丽莎白女王的朝臣,戏剧艺术界的庇护人,艺术品收藏家。虽说他自己也是著名的抒情诗人,剧作家,但像整套莎剧这样汗牛充栋,包罗万象,政治上又要承担风险的巨作,难道真需要爱德华一笔一字的完成吗?

以上举流程为例,所指的领导和文化系统上级首长,并非全是‘党’的领导,很多本人也是很有造诣的剧作家,爱德华担任的角色的难道就不和这些领导和文化系统上级首长担任的角色不谋而合吗。

至于最后的执笔者,也可以是来自斯特拉特福镇的威廉•莎士比亚。我赞同静心前辈的推测:我还认为莎士比亚本人的文笔,也该是非常不错的。文学家艺术家都会有些疯狂,但还不至于去指望“牛”能理解自己弹的“琴”,但却难免不会对着某个虽比自己 水平低,却还可以在某些局部或细节上理解和懂得自己作品的人大谈特谈,误觉路遇知音。同时,我相信我们在座的诸位,可能很少有哪个是把莎士比亚三十几部戏 剧,那么些诗篇,都从头读到尾,从头看到尾的,但莎翁自己却一定是的。中国有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推定,读那么多部戏剧, 看那么多次,即使依葫芦画瓢地模仿,也都该是有模有样的了。

领导主持,集体创作,一人执笔。用这种中国创作模式来解释莎剧这样深谙宫廷权谋,地域背景宽广,人物层次众多,而又文字风格统一的巨作,当是合情合理。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亦是证明其合理性的一个环节。呵呵。。。
古埙122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谢谢,学习了.

在上班,匆匆进来窥探了一下,有问题还会请教.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这贴已不在首页了,就跟大家聊点好玩的。

英国有个大明鼎鼎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戏剧评论家叫Kennth Tynan , 他活跃的年代是大概是从1944年到1962年。这人是老维克剧团的 劳伦斯奥利维尔都要巴结的人,他的theatre writings 是一绝,以dazzling wit and insigh著称。不过我没什么出息,更喜欢读他的日记,因为他从不在日记里假模假样的掩饰任何东西。也许是他自己从没想过拿出来发表(人们是读他的theatre writings 读不过瘾了,才让他家人在他死后整理他的日记出来发表的),所以什么都说。人们可以在他的日记里读到很多当时的社会名流(英美)的生活里真实的一面,很有意思。

我还买过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的书信(这样说是我没读完这本书),这人叫 Noel Coward. 不知怎么回事,读他的日记,总感觉这人假假的,不是一般的假,是很假。你们可以查查 wiki, 这人非常有名,我就不多说了。可他的书信估计就是准备将来要发表的,反正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演戏一样。那本书不便宜,即然买了,我就想读完它。可每次读不到几页,我就受不了里面的假惺惺,于是会把它扔到一边去。慢慢,它成了我的痛,因为买了一本书,不想浪费,不喜欢它捐掉它之前好歹也要读到三分之一或一半吧,这样也对得起自己的银子,是不是?

终于,有一天我兴致勃勃地读到了Kennth Tynan是怎样描述 生活中的Noel Coward的。他应约去一个 hotel 见Noel Coward,而Noel在跟两个男人鬼混(同性恋)。Kennth 的文笔很厉害,三演两语就勾勒出了一个在人前有模有样的君子名流,而私下是个无所顾忌风流成性肆无忌惮厚脸皮。哈哈哈,当时我差点笑得喘不气来憋死了,不是夸张。Kennth笔下的Noel Coward就是我在他的书信中隐隐感到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好了,如果你们有兴趣碰到了Kennth Tynan 的theatre writings就去读读,因为我的亲身阅读经历证明了他出色的才华果然是明不需传: Tynan was unique in that he combined the soul of artist with the descriptive skill of a journalist. His style, blending voluptuous ease with verbal precision, was a constant instrument of pleasure.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静心前辈对于你的话“这本来该是一个好的思路,但证明“风格统一”,推论说其出自一人之手,实际应该更准确地解释为最终完稿于一人之手,但并不能说其原始版本,不能是由另一人创作,而由这人修改完善并最终定稿。我认为德·维尔可能是组织者和最终定稿人的理由,正是出于这一点。西方人作学问都很认真,但他们也很死板,脑子一点都不活络。但总之我还是认为,莎翁整个作品,尤其是那些戏剧,可能是由很多人介入的创作结晶。”——不同人的文笔还是会不同的。修改了以后,风格能保持一致吗?我想很可能会的。因为我帮人修改过一次简历,很惊奇地发现:修改以后,就像是自己写的一样。如果德维尔是修改定稿之人,那么行文风格也应该与他公开的作品报持一致才对。还有一点,不知这样的分析方法本身有没有问题?


西门大才子,现在才知道闽姑是做什么的哈。如果她是专业做Motion Picture, 天天操作电脑,我都找她拍电影了。哈哈哈哈,笑死了!

觉得你答复古埙答得挺好的(莎士部分)。我也认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没有此匿名者就会有彼匿名者。写那么多宫廷历史剧还敢用真名发表,反倒会是件非常奇怪的事。而且没有一个剧本的手稿留下,这确实极不寻常,也说明真正的作者绝对是有意而为之的。为什么同时代的其他的剧作家能留下手稿,而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却不能?这是Stratfordians的硬伤。

比莎士比亚出生早一百多年的文艺复兴天才达芬奇都有6000多份手稿留下。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闽姑是大医师,又会做MV。了不地!!!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古埙1223的评论:

西门小弟认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作品署名权上的异议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关汉卿的情况是由社会原因造成。尽管元代的杂剧成就很高,但是并没有直接的元代文献留存。今天根本无法了解当年元杂剧的表演手法和唱腔设计。现在我们看到的元曲,都是明代人加工过的文字剧本。明代人对于元曲,做了许多集佚和修改的工作,使元曲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得以留存。但也正在这些工作中,难免有人为的失误,臆断或篡改的情况出现。所以《拜月亭》的作者,就有关汉卿说,施惠说,施惠,范居中,黄天泽,沈洪合作说,以及王实甫说等等。实在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资料不全造成的。

莎士比亚的情况则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请看前面静心前辈对蔷薇战争以后英国政治背景的讲解。当亨利家族建立都铎王朝之后,宫廷政治斗争极其黑暗和残酷。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为了有男性继承人,可以废掉第一任王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又可以将伊丽莎白女王的生母安妮王后以叛国通奸乱伦之类的罪名斩头。伊丽莎白女王的姐姐血腥玛丽上台,可以将反对自己嫁给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怀亚特,亨利格雷,简格雷,吉尔福特,达德利统统杀掉,把自己的妹妹伊丽莎白关在伦敦塔两个月,之后监禁在伍德斯托克宫,差点杀掉。贵族中任何不当的行动都可以是杀身之祸,可是掉脑袋的大事。这也是Oxfordians一致认为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为什么要隐匿真实身份,以莎士比亚名义发表戏剧作品的原因。

不知讲的对否,请静心前辈,古埙1223和meg指正。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谢谢西门大才子的长篇宏论.呵呵,你的文字有没有一万字了?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每逢周末,是我等锯匠急与捞银的时机。。。。。。”---哈哈哈,这种开场白太逗人笑了.你的ID照标着 First Place Ugly Dog也让人忍俊不禁.估计你浑身上下都充满喜剧效果和幽默元素.
“写到这里,同时不得不佩服闵姑的视频制作。闵姑是专业的吧?西门小弟有几位哥们学习Motion Picture,天天操作电脑。工作量很大。闵姑辛苦了。有你的鼎力相助,你们的作品能这么精彩。希望你们的强强组合能长期坚持下去,是我等FANS的福音。”---呵呵,我可不是专业的,前几天跟一电脑大侠要了一个code来限定字的宽度使版面美观,结果因为不兼容没法用上.我曾经套用过别人的一个code,不成功后反问人家.大侠发言了(估计他一定捧腹大笑),说此code非彼code.当时我自己也乐了,没有我这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copy cat......
很喜欢读你们几位的评论.昨晚上班时非常忙,人手不够,几乎是连着上double shifts的班(3PM--5AM).醒来就读到你和静心大师的长篇宏论.醉了.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谢西门才子指出,现在反应过来啦。

晕了头!
古埙122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请教一下风流倜傥满腹鬼才的西门大官人(俺也是一个业余爱好者): 听说关汉卿的杂剧有一些并非出自他本人之手,是由他人捉刀代笔的,比如[拜月亭],那为什么只署他一个人的名字呢.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两者都在署名权上大玩猫腻难道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西门君的评论: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每逢周末,是我等锯匠急与捞银的时机。——哈哈哈哈,这个开场白就让我笑得喘不过气来。”——哈哈哈,也是差点把我给笑晕死过去,尤其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这句。这就是西门君的调调了,走哪儿都能认得出来。这话要是我说出来,那大家闭着眼睛都知道那准是我顶着皮。这就叫那啥......风格!其实这是常年养成下来,还和各自的性格相关的,很难改的。

“自一九八七年起,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了一项用计算机对照沙翁的作品集(Shakespeare Canon)的行文风格和三十七位疑似真正作者的风格相对照研究。至二零一零年春得出结论:莎翁的作品,风格统一,前后对应,是为一人作品,排除集体创作的可能性。所有三十七位疑似作者的风格,全和莎翁的作品风格相左,包括Oxford, Bacon, 和 Marlowe。这便是著名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但Oxfordian反驳认为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思路不对,是“苹果和橘子”的比较,不能作数。”——这本来该是一个好的思路,但证明“风格统一”,推论说其出自一人之手,实际应该更准确地解释为最终完稿于一人之手,但并不能说其原始版本,不能是由另一人创作,而由这人修改完善并最终定稿。我认为德·维尔可能是组织者和最终定稿人的理由,正是出于这一点。西方人作学问都很认真,但他们也很死板,脑子一点都不活络。但总之我还是认为,莎翁整个作品,尤其是那些戏剧,可能是由很多人介入的创作结晶。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茅斌骚客高论:“还有的是就算是天才也要努力,戏无益,是真的。如果不学习只顾玩跑车而能够变成文学的精神领袖和导师的话,尽管我戴十副眼镜,也会全部掉下来。”——这话我要用来自勉,千万不能让你掉眼镜,哈哈哈哈,笑死了,很有油墨嘛。
茅斌骚客是另有所指,meg不要对号入座,可是和你浑身不搭界。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西门大才子,很高兴又见到了你!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每逢周末,是我等锯匠急与捞银的时机。——哈哈哈哈,这个开场白就让我笑得喘不过气来。这个周末,你一定又捞了不少银子吧!

“这不,静心前辈这篇关于莎翁所处的时代及其历史剧的背景的分析的宏文出现,使西门后辈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常有同感,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开始被都他吓死了,要当小混混是逃不过他的火眼金心的。

“自一九八七年起,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了一项用计算机对照沙翁的作品集(Shakespeare Canon)的行文风格和三十七位疑似真正作者的风格相对照研究。至二零一零年春得出结论:莎翁的作品,风格统一,前后对应,是为一人作品,排除集体创作的可能性。所有三十七位疑似作者的风格,全和莎翁的作品风格相左,包括Oxford, Bacon, 和 Marlowe。这便是著名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你的这段补充非常棒,谢谢。我也读到了这一文献,这是莎氏著作所有权问题研究的一大突破。

“但Oxfordian反驳认为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思路不对,是“苹果和橘子”的比较,不能作数”————不知道Oxfordian 具体是怎么反驳的。据说Oxfordian从莎士比亚的十四首诗中读到了爱德华德维尔很巧妙的暗示他才是莎剧的真正作者,能从诗中拼得出他的名字。本琼生也曾暗示过爱德华德维尔才是真正的作者。培根派的人发现培根写过的一千多个句子与莎剧中的句子很相似。Oxfordian的杀首锏是爱德华德维尔的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在莎剧中都能找到对应的故事情节。例如Romeo and Juliet 中两大家族的世仇和决斗,就发生在他身上。在影片中,中年的爱得华有点瘸,那是决斗后留下的后遗症。 作为一个剧作家,是很有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写到作品中去的。他具备这样的才华,又身居显赫,所以难免令人想人非非。我准备读一本书叫:Shakespeare By Another Name: A Biography Of Edward De Vere, Earl Of Oxford, The Man Who Was Shakespeare,一定很有意思。

“这部《Anonymous》,脚本为美国著名电影剧作家John Orloff所作,主角为威尔士著名歌影两栖明星Rhys Ifans所饰。情节复杂多变,人物丰满生动,画面惊心动魄。尤其是Rhys Ifans那极具贵族气质的表演,把我文武双全的西门庆大哥都比得黯然失色,难怪赢得meg的怜爱呢(静心前辈,你撑一下,后辈先开溜)。”————剧本是很棒,我下载了并且好好读了。没想到 Rhys Ifans 是著名歌影两栖明星,我以前都不知道他。导演启用他时,很多人也不看好他,说是大跌眼镜,不敢相信。但他把爱得华塑造得感人至深,让人看完电影后,难以忘怀这个人物。你最后一句又在耍嘴皮了,哈哈哈哈,笑死了。

谢谢你对我们这一贴的溢美之词,谢谢你的欣赏!我有点受不住了(受之有愧),就简单地回几句吧!

一.本文整体的布局,结构的安排,充分体验出meg作为专业建筑师所特有的技术专家的严谨,洗炼,合理。——这可能是职业的习惯。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整体的概念要强,方方面面都要想到。把这一套带到生活中活得也累,哈哈哈哈,这是不好的地方。

二.文章中文字优美,感情丰富,读后极富感染力,充分体验出meg作为艺术家的内涵及气质。——谢谢夸奖,有点不敢当!是因为有感而发,所以就感情充沛了。一直就很喜欢文艺青年和中年(老年对我来说还遥远了点),尽管他们不会理财会破产,但有才华啊,迷死人了,哈哈哈哈,笑死了!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一位建筑家写出来的,你能猜得到吗?我原来就一直以为meg是学欧洲文学专业的。我和几位原来学英美文学后来改行的朋友谈一些英美文学的Topic,屡屡听到说:唉。这些我原来都学过,现在都忘了。。。meg,佩服。”——这段话很有意思。其实业余爱好者才会有不同寻常的热情,因为人们是基本上做哪行厌那行(艺术家可能例外)。我老爸是外科医生,可是一直酷爱文学。跟他谈医,他不愿搭理你,可是一谈起文学来,就淘淘不绝,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他也爱电影爱美的东西,我就像他。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茅斌骚客的评论:

骚客君,很高兴再次看到你!谢谢你的赞誉,也谢谢你认真的补充,让我们大家知道你的感受,加倍珍惜你的欣赏。确实,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和欣赏是作者的一大幸事,有你这样一位欣赏者,我感到非常幸运。

“Meg,我觉得你有很高的悟性和感性,又勤力。“——谢谢你这样认为。坦白地讲:悟性和感性是不错,也很勤奋,可是精力太分散,喜欢的东西太多,所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成不了大器。

“你所说的好色,其色,我想主要是以内涵所带出来的外表体现。“——这话说得有道理。“好色”也是跟职业有关,因为在工作中要尽力给人设计实用又美的建筑,所以会逼得自己追求完美。有些时候会有江郎才尽的感觉,所以才会喜欢不同的动西减减压。再说艺术是有相通之处的,业余的爱好也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点灵感。

“记得zW君提出要研究关汉卿,我知道zW君很是推崇中华文化,但有难度,我的感觉好象元朝文化所留下来的资料还比不上宋朝的,蒙古族人打打杀杀,其所建立的文化不多,影响有限,元曲的资料有多少留下,包括元朝蒙古文化?至今蒙古族悠然的牧歌与欢快的舞蹈可以欣赏,而且是中原文化的短板,除此之外是什么?历史与环境造成资料不齐,给后来的人寻找和研究带来极大的难度。”——这段我就老老实实听讲了,插不上嘴,很惭愧,要补课。

“还有的是就算是天才也要努力,戏无益,是真的。如果不学习只顾玩跑车而能够变成文学的精神领袖和导师的话,尽管我戴十副眼镜,也会全部掉下来。”——这话我要用来自勉,千万不能让你掉眼镜,哈哈哈哈,笑死了,很有油墨嘛。

你ID照上的狗狗是不是你家养的 pet,很可爱啊,很 cute!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Dear Julia,

你是不是忙着用烤鸭和 baby carrots 招待客人了?我的那份你留了吗?

睡个好觉!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古埙1223的评论:

“我自己觉得看影片就像是在欣赏莎翁的又一出新戏,至于这个莎翁在历史的迷雾中究竟是谁或谁们,真的不太愿意去没心没肺地想了.“——这也是我的感受,完全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氛围里了。所以当静心放言说这篇博文要写得有根有据时,我都吓死了。不过,我脸皮厚,再说也没有地洞可以钻,就豁出去了。

“女王生活的淫乱在影片中也是着力渲染的一部分, 她似乎哪儿都会冒出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私生子,却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而终生未婚,单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也是令人悲叹的.“——伊利莎白是个大才女,身边有那么多好乱献殷勤的美男,很难想象不会动心。看《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的时候曾深深为皇宫中的女人们感到悲哀。不管多么貌美多么才华横溢,要做的是只是为了取悦男人,为 king 生儿子。伊利莎白好歹不需要做这样的事,相比深宫中的其他女人,她应该还是幸运的。

“历史上许多女王统治的宫廷似乎总是和淫荡奢糜乱伦相伴随,像武则天,像叶卡捷琳娜大帝,等等.这些功业显赫的女王们在私生活方面总是被描写成男宠面首无数,风流荒淫成性的统治者.说到底深宫中的女王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哪----“——权利能催生很多的东西,所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这对男女都是一样。

前面你提到了达芬奇,我曾读过不少关于他的书,时间太长了,记得不是太清楚了。但有一点我是还记得的,昨天忘了提一下:他在米兰的那个 patron 有个很著名的私人图书馆,达芬奇如饥似渴地在那读了许多书。他很幸运:被这个贵族老爷好好供奉着,(偷偷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法国电影《黑郁金香》里有一句很好玩的台词:让贵族老爷见鬼去吧,共和国万岁!——哈哈哈哈,笑死了!不过我们饶了爱得华德维尔吧,他的一生真是让人百感交集。

欢迎你随时回来接着聊!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Meg,你看那时我说至少要一万字,我刚才统计了一下,就只是把这点历史背景讲清楚,我已经码了一万多字了。稍微做点研究,真的是很费功夫。

  不过历史讲太多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欢,我是喜欢的了,就“强迫”你们大家都喜欢一把吧。LOL~~~~~~”

静心前辈,怎么会不喜欢?不仅很喜欢,还非常感动加感激,真是谢谢你!莎氏的历史剧从亨利四世写到亨利八世,你把这段历史全都洋洋洒洒地串起来了,真是惊喜。我和西门君有同样的感慨“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会老老实实把莎氏的历史剧都捡起来看吧,读了你的文章,至少心里面会有一条主线。

“英国有另外一部拍得很不错,也很重要的电影《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就是讲的这段故事”——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各色人物塑造也是很成功的。

“看到这里,再去看电影《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和《伊丽莎白》,就太轻松了。”——好,我会再去把这两部电影都看看,应该能领悟得到更多的东西。

你对伊丽莎白一世的私生子的这部分的讲述真是很有趣。刚看完Anonymous 时,我有点怀疑影片中的牛津伯爵的身世是不是太胡编乱造了,后来做了点研究,发现真有“他是伊利莎白的私生子这样的传闻”,甚为惊讶!所以再看这部影片时,能深深体会牛津伯爵的痛楚,觉得演员演得很好,非常感人。


“理解这段历史,再回过头来看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就不难发现,莎翁的那些宫廷剧中的所有故事和人物,实际上都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英国皇室中,存在于皇家人物中。问题是,作为一届平民的莎士比亚,何以能够知道这些不可能对外公开的宫廷秘闻。这是我之所以支持说,伊丽莎白本人都可能参与了剧本的编撰,或者审阅,或者提供了部分原始的素材的理由。——谢谢你进一步的阐述,确实如此。天才门的创作特别是文学创作也是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熏陶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很难相信来自斯特拉福镇的莎士世比亚会是莎剧的真正作者,因为他根本无法触及到这些皇家的私密。

  “诸如《哈姆雷特》这种,拿国王,皇后的私生活来开涮的故事,剧本没有被封杀,作者没有被砍头,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背后一定有通天的后台。更何况,伊丽莎白本人就都经历过所有这些事情,目睹了所有类似的事情在自己家人中血腥上演,她的体验,估摸深过其他任何人。怀疑论者提出莎翁作品可能的幕后作者包括弗蘭西斯•培根、克裏斯托夫•馬洛和愛德華•德•維爾,而他们都被史学家或多或少地证明与女王有染,尤其是爱德华•德•维尔。”——爱得华有很长一段时间从伊丽莎白那里拿供奉,而且很高。加上他风度翩翩(据说是非常讲究衣着打扮之人),才华横溢,不难推测她会喜欢他。

“这么漂亮的精诚合作,实属典范,该分享来给大家学习的,指不定哪天我也想要合做点什么呢。不过你和闽姑都已经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地了,我也就乐颠颠的了,嘿嘿。“_——再次谢谢你的夸奖!如静心前辈要出贴,会是我们的一大幸事。如果你不怕透剧,我和闽姑会一起为你制贴。对这篇博文,我其实想了挺久该怎么写,真正开写是在过完复活节后。在这之前跟闽姑不断商量我们想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才会让读者有兴趣读完整篇博文并对这话题电影感兴趣。恰好闽姑也觉得这部影片不错。如果她不感兴趣,我可能会换片。

下次跟闽姑的合作还是与电影有关,但题材会轻松很多,我已想好,大家应该会喜欢:会是很美很享受的一贴,做起来也会快。不是吊你们的胃口,因为我自己私下已编辑过,所以心里有数。闽姑要花些时间把它们分别串起来就行(透剧:主要是声音和画面的结合)。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多谢你的补充。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茅斌骚客的评论:
节选自百度百科:
元代的杂剧最发达,但是元朝并没有文献留存下来,如今我们看到的元曲,都是明代人加工过的本子。明代人对于元曲,做了许多集佚和改正的工作。在众多明人的元曲选本中,《元曲选》是最流行、最为读者接受的。《元曲选》的编者是臧懋循(1550-1620年)。《元曲选》为元人杂剧的总集。共10集,每集5卷,每卷一剧,共选录100个剧本。元杂剧剧本,现存世150种左右,而《元曲选》所选就占其中2/3。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先刊前集,共50种,次年刊后集50种。《元曲选》之外,还有不少元杂剧剧本留存,现代学者隋树森将近几十年陆续发现的刻本和抄本62种收集在一起,编辑成《元曲选外编》一书。这样,有了正编和外编,就意味着有了全部现存整本的元人杂剧。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每逢周末,是我等锯匠急与捞银的时机。只是这个周末心不在焉。有meg和闵姑这么精心制作,图(可是动态不是静态的啊)文并茂的影评,和静心前辈振聋发聩的评论放在这里,西门小弟就是捞钱也捞得心里不爽啊。好不容易逮到机会想写,这不,静心前辈这篇关于莎翁所处的时代及其历史剧的背景的分析的宏文出现,使西门后辈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正是因为沙翁的作品及其社会地位的Discrepancy,才引起了后人诸多的猜测及辩论。沸沸扬扬,好不热闹。为文学史坛增加了不少人气,也为诸多利益集团的合纵连横,提供了绝好的舞台。各路神仙,纷纷表演,有沉默是金的英国皇家,有固守阵地的Stratfordians,有困兽犹斗的Baconian,有言之凿凿的Oxfordian。自一九八七年起,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了一项用计算机对照沙翁的作品集(Shakespeare Canon)的行文风格和三十七位疑似真正作者的风格相对照研究。至二零一零年春得出结论:莎翁的作品,风格统一,前后对应,是为一人作品,排除集体创作的可能性。所有三十七位疑似作者的风格,全和莎翁的作品风格相左,包括Oxford, Bacon, 和 Marlowe。这便是著名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但Oxfordian反驳认为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思路不对,是“苹果和橘子”的比较,不能作数。众说纷纭,若沙翁(或沙翁作品的真实作者)在世,不又给他提供了绝好的素材,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众生相。

好在写故事,未必要统统符合历史的实际。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显比陈寿的更符合史实的《三国志》更为深入人心。国内的电视连续剧《戏说XX》,播放之际,万人空巷。细问一下观众,都会哈哈一笑,说:不就是取个乐子吗?

德国著名导演Roland Emmerich的作品,视觉效果,极具张力。票房收益,不同凡响。虽说性取向不同,但唯美主义的表现,获两性观众的一致赞同。作品内容在评论界有所争议,实属正常。连《The Patriot》这样在美国众口交赞的片子,在英国还有不同意见呢。Emmerich的《Independence 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2012》都具有震撼性的视觉效果。这部《Anonymous》,脚本为美国著名电影剧作家John Orloff所作,主角为威尔士著名歌影两栖明星Rhys Ifans所饰。情节复杂多变,人物丰满生动,画面惊心动魄。尤其是Rhys Ifans那极具贵族气质的表演,把我文武双全的西门庆大哥都比得黯然失色,难怪赢得meg的怜爱呢(静心前辈,你撑一下,后辈先开溜)。

言归正传,meg和闵姑的这篇大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试分析如下:

一. 本文整体的布局,结构的安排,充分体验出meg作为专业建筑师所特有的技术专家的严谨,洗炼,合理。meg从对莎剧原作者的质疑,通过一段视频,向读者明确展开。其后,对电影的情节,语言和人物三方面对本剧进行的剖析,甚为精到。从对情节的分析中画出的对电影故事主题线索的Graph,更是直观简介。真可谓:one graph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把John Orloff精心设计的复杂情节,以及Roland Emmerich巧妙运用的意识流手法表现的曲折变化,揭示得清清楚楚。在对语言的分析中对电影中爱德华面对妻子安的责难的辩解,更是引用得当,立马使我联想到那位神经科学家的话。爱德华大脑中有病灶?抑或爱德华强烈的责任感使然。在对人物的的分析中,几段视频,把爱德华的形象,表达得栩栩如生,极其唯美。把莎士比亚的心态,表达得惟妙惟肖,入骨三分。这样的莎士比亚,怎么能不成为史料上有据的成功的大商人呢?

二.文章中文字优美,感情丰富,读后极富感染力,充分体验出meg作为艺术家的内涵及气质。试看下面的文字:

影片 Anonymous 将真正的主人公──莎士比亚戏剧的匿名者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对文字的无比热爱,情感的纠葛通通展现给观众,让人百感交集。。。。。。深爱写作,却不能发表,唯有借他人之 名义将作品公诸于世。在阴谋和权术面前,天真地以为用文字的号召力可以挽救国家、挽救他的孩子,结果功败垂成,血流成河。在痛心疾首之际又获悉令人错愕的身世:原来他自己也是女王伊丽莎白十六岁生的私生子,而他们之间又有乱伦之恋。多重打击最终令他郁郁而终,虽然他从未停止写作,因为那是他唯一能够宣泄情感和才华的渠道。

爱德华死去了,可是他的戏剧永远不会死去,它们在新王詹姆士的皇宫中热热闹闹的上演着;辉煌的戏剧演出给人们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永不会死去──就好似 柔美阳光中的一瞥,宛若惊鸿;文字中贯穿始终的人性感染力,也永远不会改变;而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 和影响早已超越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一位建筑家写出来的,你能猜得到吗?我原来就一直以为meg是学欧洲文学专业的。我和几位原来学英美文学后来改行的朋友谈一些英美文学的Topic,屡屡听到说:唉。这些我原来都学过,现在都忘了。。。meg,佩服。

写到这里,同时不得不佩服闵姑的视频制作。闵姑是专业的吧?西门小弟有几位哥们学习Motion Picture,天天操作电脑。工作量很大。闵姑辛苦了。有你的鼎力相助,你们的作品能这么精彩。希望你们的强强组合能长期坚持下去,是我等FANS的福音。

接着对zWiserman网友建议的联想。其实对中国戏剧界伟大人物的发掘,我认为明代的魏良辅非常合适(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古老的昆曲有着中国戏曲“活化石”之誉,它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中华戏曲遗产,创造了中国古代最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晋剧、赣剧、桂 剧、闽剧、越剧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戏曲之母”。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昆曲命 名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魏良辅为了研究创立昆曲,曾经整整十年没有下楼,听参观过他太仓故居的朋友说,魏良辅故居楼上的立案边上有几寸深的凹痕,那是魏良辅在设计唱腔和戏剧情节时敲打出来的。昆曲现在还在演出。很多剧目情节引人入胜,剧本文人气息深厚,唱词讲究字正腔圆。只是现在的年轻人离它远了。要写成电影剧本,魏良辅的作品又不存在作者的真伪问题,大约争议比刘春华的油画《XXX去安源》或晋剧《三上桃峰》(署集体创作)的著作权的争议还要小,就没有评论家太多的事可干了。呵呵。。。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Meg,闽姑,丽雅,看了silencehrt与西门祝的跟贴资感才疏学浅。不过给丽雅逮着,也应该问候你们。

看见Meg为这篇文章那么紧张,就可想象到她是多么认真之人。紧张程度有点象生第一个孩子的女士,我是不是夸张了?想起来就好笑,我看着这个题目进来,猜想可能是丽雅的文章,因为我很久没有去她的BLOG,谁知是Meg写,闽姑编辑。快读一遍,就兴奋,感觉到这是一篇出手高的文章,第二次进来,读到silencehrt同西门祝的那些跟贴,也感到是厉害。的确是精通英国文化的人,才能写写出这种水平的文章。昨天我写了跟贴,谁知失手,几大段的文字给replaced掉了。没办法,今天只能强迫自己静下来,把昨天要说的话尽量补回来。

Meg,我觉得你有很高的悟性和感性,又勤力。其实读书的人很多都知道,写一篇文章要把自己平时累计分类,梳理摆给读者看,就好象似高山流水觅知音,引起共鸣,HIGH FIVE的感觉。双方的互动会更激起一个创作的欲望。你所说的好色,其色,我想主要是以内涵所带出来的外表体现。要达到这个水平,哈哈,是才财并存缺一不可啊!

记得zW君提出要研究关汉卿,我知道zW君很是推崇中华文化,但有难度,我的感觉好象元朝文化所留下来的资料还比不上宋朝的,蒙古族人打打杀杀,其所建立的文化不多,影响有限,元曲的资料有多少留下,包括元朝蒙古文化?至今蒙古族悠然的牧歌与欢快的舞蹈可以欣赏,而且是中原文化的短板,除此之外是什么?历史与环境造成资料不齐,给后来的人寻找和研究带来极大的难度。

Meg与闽姑的合作,好象是文人相亲,而非相轻,从这篇文章看出来,Meg的功底深厚,且是严谨认真之人。

还有的是就算是天才也要努力,戏无益,是真的。如果不学习只顾玩跑车而能够变成文学的精神领袖和导师的话,尽管我戴十副眼镜,也会全部掉下来。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刚才那段中有个打字错误,血腥玛丽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一任皇后凯瑟琳所生,与玛丽波林无关。我插入的“(后来的血腥玛丽)”的几个字的位置不对。大的字多了,晕头了。见笑了。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忙了一个周末,这才得空,过来看看你们,呵呵,好热闹。

你们玩好,我呼呼去了。~~
古埙1223 回复 悄悄话 Meg和闽姑: 终于将影片从头至尾观赏了一遍.不得不叹:这个艺术创作团队就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高级玩家!那些微妙的历史悬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物关系和相互交错的故事叙述中,总是能自圆其说地紧扣主题,让观看者对潜在的漏洞视而不见.我自己觉得看影片就像是在欣赏莎翁的又一出新戏,至于这个莎翁在历史的迷雾中究竟是谁或谁们,真的不太愿意去没心没肺地想了.

"牛津伯爵在court里不得志,当时的court就是西塞尔父子的天下"----这和史料的记载是吻合的.老西塞尔是伊丽莎白女王的首辅大臣,实际控制着朝政,也理所当然地处置并掩护了宫廷内所有乱伦的后果.等老西塞尔翘了辫子,小西塞尔就顺理成章接了班,但他的才能比起老爸来是差了一大截.

"官方把伊丽莎白一世称为virgin queen,其实即使是官方记录也有很多"她"连续消失几个月的记录,所以人们怀疑她实际上去生孩子去了".----女王生活的淫乱在影片中也是着力渲染的一部分,她似乎哪儿都会冒出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私生子,却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而终生未婚,单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也是令人悲叹的.

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她统治英格兰王国的四十多年时间里,重商主义国策和殖民扩张思想的推行,使得英国除了向北美殖民之外,开始寻找向东方扩张的海上航线.伊丽莎白一世让英国从君主专制的时代走出,迎来了第一屡日不落帝国的曙光.

Meg,闽姑,历史上许多女王统治的宫廷似乎总是和淫荡奢糜乱伦相伴随,像武则天,像叶卡捷琳娜大帝,等等.这些功业显赫的女王们在私生活方面总是被描写成男宠面首无数,风流荒淫成性的统治者.说到底深宫中的女王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哪----

有时间再回来和你们瞎聊聊.晚安!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Meg,你看那时我说至少要一万字,我刚才统计了一下,就只是把这点历史背景讲清楚,我已经码了一万多字了。稍微做点研究,真的是很费功夫。

  不过历史讲太多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欢,我是喜欢的了,就“强迫”你们大家都喜欢一把吧。LOL~~~~~~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闽姑,你不要透露太多”——霍霍霍,这是否太欺负人了点呀?这么漂亮的精诚合作,实属典范,该分享来给大家学习的,指不定哪天我也想要合做点什么呢。不过你和闽姑都已经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地了,我也就乐颠颠的了,嘿嘿。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本来我是想避免涉及到具体的莎翁剧目,涉及到某一出中的人物原型,或者故事的事件背景,因为那要说起来,就一定会是个无底洞。但古埙提到的看法,和Meg所作的回答与解释,基于《哈姆雷特》等莎翁历史剧,又实在是个太大的诱惑,让人垂言欲滴,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哈姆雷特》这出戏基于一个皇家阴谋的故事,公开的说法是个虚拟故事。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故事是基于“基督代人赎罪”的宗教思想。但也有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这出戏中那些对皇家中涉及男女道德问题的批评,不能不说是直接隐射到当时的英国皇室的,隐射到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的。社会和历史都是这样,不可能空穴来风,因此不能不涉及到伊丽莎白时代的男女关系。

  正规的历史,认定伊丽莎白一世是“贞节女王 (The Virgin Queen)”,但她一生有过多个情人,这在她在世的时候就是个公开的秘密。史学家们的争论实际上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是她有没有私生子,第二是这个私生子是谁。到目前为止,第一个问题的争论不太激烈,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是有。但英国王室是永远不会,也不能承认的,即使有文档,也永远不会公开。第二个问题的争论很激烈,说法也很多。但除非作DNA测试,否则不可能有确定的证明,而这在英国王室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蔷薇战争到亨利家族继位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亨利八世,母亲是安妮波林,而这段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要从亨利八世说起。英国有另外一部拍得很不错,也很重要的电影《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就是讲的这段故事。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从小不怎么受父亲的待见。在电影《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中,他曾对作理解状讲说:“我知道,第二个孩子总是不受重视的,生活在长子的阴影下”,实则是他自己的深刻体会。他的母亲是约克的伊丽莎白,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女儿。

  十四世纪,英国有两大家族,以紅薔薇为家徽的蘭開斯特家族,和白薔薇为家徽的約克家族。这两大家族为争夺英格兰王位,在1455年至1485年间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蔷薇战争。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于1471年即位时,蔷薇战争已基本上以蘭開斯特家族战败,约克家族成功继承王位而暂告一段落,这使得爱德华四世得以有了十年的和平统治。1483年,爱德华突然去世,他的儿子爱德华五世继承了王位。但四世的弟弟理查德发动政变,推翻了爱德华五世,自立为理查德三世。愛德華五世,和他唯一的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从此神秘失踪。(这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谜,有很多的猜测和由此衍生出来的电影,小说,绘画之类的作品。1674年,在传说埋葬他们俩的西敏寺,甚至还找到一个裝有两具小骸骨的盒子,使得历史学家直到今天都还在想办法确定他们的身份是否就是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但历史学家普遍推论,亨利七世有很大可能性是背后的元凶。)

  約克家族的内部不和,使得一直想反攻的蘭開斯特家族有了机会。1485年,蘭開斯特家族寄予厚望的亨利·都鐸,带领自己的軍隊在Bosworth Field之戰擊敗理查德的軍隊,杀死了理查德三世,重新夺回英国王位,成为國王亨利七世。然後亨利通過娶愛德華四世的長女,約克家族最佳的繼承人約克的伊麗莎白為妻,來鞏固他的統治。到此,他重新統一了兩個王族,把紅玫瑰和白玫瑰這兩個對立的符號合併到紅白都鐸玫瑰的徽章中。亨利七世繼位在历史上被认为是薔薇战争結束的标志,也是都铎王朝的开始。

  亨利七世有七个孩子,存活四个:长兄亚瑟(封威爾斯親王),亨利,姐妹玛格丽特和玛丽。1502年,亨利11岁时,兄长亚瑟突然去世,亨利繼任威爾斯親王,成為王储,并顺利地在1509年继位,成为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与伊丽莎白一世

  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这故事就比较复杂了。

  他的第一位王后,是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凯瑟琳先嫁给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亚瑟病死后,亨利八世的母亲伊丽莎白出于维系英国和西班牙关系的考虑,让凯瑟琳继续跟自己的小儿子,亨利八世结婚。所以凯瑟琳比亨利八世整整大六岁。凯瑟琳宣称自己第一次婚姻没有圆房,又取得了教皇的手令,才得以顺利成婚。这位皇后应该说大方得体,深受国王的尊敬和人民的爱戴。但比较倒霉的是,她除了有一位公主,其余六个孩子全部夭折。凯瑟琳因此失宠,亨利八世的心不再在她身上,他需要到处猎艳,生出自己的继承人。

  亨利八世有一位很有名的情妇:玛丽波林。这个女人很小的时候就作为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公主的侍女,远走法国。在法国,与国王传有绯闻,因此被遣送回国。回到英国,她故伎重演,又成了亨利八世的情妇。这段关系在她与国王的私生子出生前结束。原因主要是她妹妹安妮波林的介入。(后来玛丽波林的第一任丈夫患热病而死,而第二任丈夫是个平民,这导致她被驱逐出了家族,穷困潦倒,这是后话。)

  安妮波林成功地把国王亨利八世迷得神魂颠倒,可以让国王不仅仅把她当做情妇,而是要正式休妻迎娶。电影《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中,甚至夸张地描写国王对安妮承诺,说与安妮结婚前,再也不碰自己的王后,再也不与其他女人眉来眼去,对于刚给他生下私生子(后来的血腥玛丽)的玛丽波林也再不搭理云云。但总之,亨利开始了休妻的行动。

  亨利休妻的理由,就是老调重提,说凯瑟琳王后第一段婚姻就圆房了,与他结婚的时候已经不是处女了。既然她曾经嫁给过自己的哥哥,那么他再与凯瑟琳有夫妻关系,即是乱伦,要求宣布婚姻无效。不得不说,这招数太毒,太不厚道,但有正义感的人还是在的。国王离婚要得到教会批准,可无论国王怎么斡旋,甚至威胁英国不再给教会交税,教皇就是不准。一怒之下,亨利八世跟天主教庭决裂,改信奉了英国新教,也从此重新树立了国王的权威。(可见这亨利八世开始了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那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浪潮冲击,只不过是外部因素而已。)亨利八世由自己扶植的傀儡主教宣布了自己与凯瑟琳王后婚姻的无效。

  可怜他们的长女玛丽一夜之间从英国的长公主变成了私生子。日后还遭受了继母的不少蹂躏。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这段童年阴影造成的心理变态,促使她上台后又大力推行天主教,屠杀新教教徒,成为了“血腥玛丽”。

  亨利八世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安妮波林,加冕后三个月,著名的伊丽莎白公主出生。多惊险啊,伊丽莎白差点就是个私生女了。可惜安妮除了伊丽莎白,也是一无所出。三年后,安妮王后被以叛国通奸乱伦之类的罪名,斩了头。电影《伊丽莎白》中,玛丽曾经痛骂伊丽莎白是“那个婊子生的”,可能就正是因为安妮的身份,和她介入亨利八世的手段。

  历史总是相同的,安妮波林当初是凯瑟琳王后的女官,这次,她的继任者,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皇后又是她的女官。相对安妮,她还算善终,给亨利生下了唯一的男嗣爱德华王子后,她就去世了。

  亨利的第四次婚姻是政治联姻,他娶的是德国可里维斯公爵的姐姐。为的是他们同样支持新教。出于谨慎,亨利派出了一位画师去画了这位公爵小姐的画像。可谁知画像里貌若天仙的,娶回来却多了一脸的痘痘!婚归婚了,但亨利对这位王后却完全没了性趣。后来因为可里维斯公爵与罗马教廷有纠纷,亨利也就顺势宣称他与王后没有圆房,将这位王后改嫁了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推荐这位天仙的克伦威尔伯爵被牵连斩首,而当年正是他,给安妮波林捏造了种种罪名,处死了这位皇后。

  他第五个皇后跟安妮波林有关,是安妮的表妹,凯瑟琳霍华德。令人惊愕的,是这位小姐是亨利第四任皇后,那个德国丑妞的女官。(看来女人不放心家里的小保姆,这是有理由和渊源的。)她婚后,50岁的老亨利对她以及她的家族都无比宠爱,但凯瑟琳刚值17,8,对亨利提不起兴趣也属正常。当她与她的情人:曾与她有过婚约的卡尔佩珀,被告发的时候,亨利曾长时间不能相信,直到他们的情书摆在亨利的面前。她与卡尔佩珀一起被斩首,不过凯瑟琳很有骨气,在被斩首前,她说“我以王后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为卡尔佩珀的妻子而死。”凯瑟琳与自己的表姐安妮波林葬在同一个地方。

  亨利的第六位妻子是个老寡妇,但很明显,她对亨利是很有影响力的,而且她的作为改变了整个英国历史,乃至欧洲历史。在她的推动下,第三部《王位继承法》通过实施,这部继承法规定了私生子也有继承权,所以血腥玛丽以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虽然由于母亲的婚姻被宣布无效而成为了私生子,但同样拥有了在正位的爱德华王子以后的继承权。没有她的作用,就没有了之后的伊丽莎白一世,整个欧洲史也都需要重写了。

  亨利死后,与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珍合葬,相信他是很珍视自己这位短命的妻子,一来她给他生下了唯一的男孩,二来她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珍被亨利称为自己唯一承认的合法妻子。亨利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承了王位。他没有后代。他死后,是凯瑟琳王后所生的玛丽继承了王位。然后,便是伊丽莎白一世。由于他们都没有后代,所以都铎王朝在伊丽莎白一世辞世的时候终结。

  看到这里,再去看电影《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和《伊丽莎白》,就太轻松了。



伊丽莎白一世的私生子

  对伊丽莎白来说,母亲因通奸被处死,这将永远是个恐怖的记忆。但历史学家却发现,伊丽莎白从少女开始,就有很多情人,其中最殷勤的就是托马斯·西摩。大多数史学家都证实伊丽莎白确实与西摩有过一段浪漫感情,但无果而终。有公开的官方记载表明,宫廷侍卫曾看见西摩衣冠不整地从伊丽莎白闺房中出来。官方记载同时显示,伊丽莎白公主1548年去看望怀有身孕的继母期间,生了一场病,并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而历史资料中没有任何关于伊丽莎白就医的记载。有很多历史学家相信,伊丽莎白在那时生下了个私生子,并托付给当时的贵族十六世牛津伯爵。这个孩子14岁便进入宫廷,由女王派专人照料负责教育,后来成为十七世牛津伯爵,并做了女王的重臣。托马斯·西摩在亨利八世去世后,娶了他的最后一位王后。

  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几个不合常理和宫廷规范的事情。一是十六世牛津伯爵被迫迎娶了一名与伊丽莎白一世关系密切,但却与自己身份不配的女性,以保证他死后,爵位可以传给爱德华·德·维尔。二是公开史料记载,女王曾在一封信中提及有关这一“下流行为”的传言,并予以严词痛斥。但她并没有直接驳斥传言的虚假,而只是说传言“损害了王室声誉”。三是在老牛津伯爵去世后,女王原本可以按照惯例将小伯爵的监护权出售给他自己,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这证明爱德华·德·维尔显然深受伊丽莎白女王的喜爱。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是说伊丽莎白曾和情人罗伯特•杜德利生有一子。这个说法被英国第五频道拍成了纪录片《伊丽莎白一世的秘密生活》。

  2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后几周,就向臣民承诺:“我发誓,我已经嫁给了英格兰。”但事实上伊丽莎白和自己的堂兄弟莱斯特伯爵罗伯特•杜德利一直是情人关系。1561年底,伊丽莎白一世突然卧床不起,据目击者称,女王患上了水肿病,症状是腹部积水,导致异常肿胀。然而英国历史学家保罗•多赫蒂却认为,伊丽莎白一世宣称患了“水肿病”,只不过是为了掩盖自己怀孕的事实而已。据当时的文件显示,1561年底的一天深夜,女王生下儿子后,王室家庭女教师凯瑟琳•阿什莉的一个仆人罗伯特•萨仁立即被召进宫中。王室仆人要萨仁为新生婴儿找一名护士,并称,这个婴儿是一名王室雇员的孩子,必须在女王发现之前赶快送走。于是萨仁带走了这个婴儿,并为他起名亚瑟,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将他抚养长大。直到1583年萨仁临死前,他才向亚瑟吐露了他的身份秘密。

  1587年6月的一天,一名英国年轻水手的船只在西班牙比斯开湾搁浅,当时正是英国和西班牙关系最紧张的时刻,这名英国人立即被西班牙人当做间谍抓了起来。当对这名年轻男子进行审判时,这名年轻水手说:“我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她的情人罗伯特•杜德利的私生子,名叫亚瑟•杜德利。”当时,英国女王“私生子”在西班牙被捕的传闻遭到了英国王室的强烈否认,英国王室谴责这是西班牙法庭审讯者,英国流亡爵士弗朗西斯•英格菲尔德试图推翻伊丽莎白一世而炮制的阴谋。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也担心向公众公开这个“童贞女王私生子”的故事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也选择了低调处理。

  纪录片还展示了三份其他证据,对亚瑟的女王私生子身份提供了旁证。第一个证据是一名英国间谍在1588年5月28日向伦敦上司写去的一封信。信中称,正在西班牙法庭受审的亚瑟•杜德利和女王绯闻情人罗伯特•杜德利外貌非常相似。第二个证据是罗伯特•萨仁的遗嘱,证明萨仁此人的确存在。第三个证据,是西班牙国家档案馆中的一封亚瑟的信,亚瑟在信中恳求西班牙政府确保他的安全。而英国历史学家保罗•多赫蒂最近研究发现,还有众多证据都证明这个在西班牙被捕的英国年轻人是伊丽莎白一世真正的私生子。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背景

  理解这段历史,再回过头来看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就不难发现,莎翁的那些宫廷剧中的所有故事和人物,实际上都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英国皇室中,存在于皇家人物中。问题是,作为一届平民的莎士比亚,何以能够知道这些不可能对外公开的宫廷秘闻。这是我之所以支持说,伊丽莎白本人都可能参与了剧本的编撰,或者审阅,或者提供了部分原始的素材的理由。

  诸如《哈姆雷特》这种,拿国王,皇后的私生活来开涮的故事,剧本没有被封杀,作者没有被砍头,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背后一定有通天的后台。更何况,伊丽莎白本人就都经历过所有这些事情,目睹了所有类似的事情在自己家人中血腥上演,她的体验,估摸深过其他任何人。怀疑论者提出莎翁作品可能的幕后作者包括弗蘭西斯·培根、克裏斯托夫·馬洛和愛德華·德·維爾,而他们都被史学家或多或少地证明与女王有染,尤其是爱德华·德·维尔。



  好了,历史讲太多了,我自己都晕了,不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哈哈~~~~~~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事实上,在我们的合作帖出来前我已经删掉了不少自己的垃圾帖.你想继续合作,好啊,我今天就为你开一个新栏目---网友meg的影评或你给起个你满意的,然后你就不能偷懒了,得继续写啊....”——闽姑,谢谢你的真诚和热情。好,碰到什么好电影了有什么灵感了我就接着写。我们继续合作!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闽姑为此贴付出了很多,几乎每做一个成品,她都提供很多选择。你说这样的合作者好不好?不过将来找她合作时,会更懂得怎么让双方省点力气了。我还想找她合作一两部电影,还有关于电影的一些娱乐贴子(如果她也乐意的话)。"---哈哈,meg,其实我的部分比较轻松,有你整套的版本在那里,不需要做任何变动.你忘了我一开始就说过这样的话:"只要你想写,我会删掉一些没用的帖,空出版面,为你开辟一新栏目,专门收集你精彩的影评或书评......"事实上,在我们的合作帖出来前我已经删掉了不少自己的垃圾帖.你想继续合作,好啊,我今天就为你开一个新栏目---网友meg的影评或你给起个你满意的,然后你就不能偷懒了,得继续写啊......如果你想写写中国的四大名著里的人物也行,比如红楼梦里的妙玉,曹雪芹着墨不多的一位.但每一次她的出场,短短的几句话或几小段落,就勾勒出她的鲜明个性,让人幻想着这样的人物该是怎样的一位素衣净食的脱俗净雅女尼.比起她的(品)茶道来,我整天一大杯一大杯的绿茶灌下肚,完全是刘姥姥式的牛饮,呵呵......
楼下哪位大师如若愿意交稿合作,更是不胜荣幸.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茅斌骚客的评论:
谢谢茅斌骚客到访.看着你的ID名,就知道是有学问的人和一定有讲究的.周末愉快!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古埙1223的评论:
古埙的评论总是那么特别.我很喜欢你的这段分享:
"我个人倾向庞大而辉宏的莎士比亚时代的文学创作实际上是许多个人行为的总和,牛津伯爵会是他们的领路者吗? 嗯---这个问题还是留给那些争论不休的历史学家去解答吧!历史不就是为征服者们所选取的文字记录吗.只要能看到真真实实的莎翁作品,管他究竟是谁或不是谁呢."
趁着孩子们结束春假又回到学校时,看看这部影片喔.我太喜欢那些精美的电影画面了.我和meg一样,喜欢视觉上的效果.我在健康坛里还贴过这样的一个医学图片帖: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349813.html.连我们血管里流动着的血细胞图都可以拍摄得这么好.而巴西插画艺术家 Walmor Correa更是把单调的解剖图艺术化了.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谢谢丽雅的夸奖.其实meg是集剧作/导演/编排于一身的.交给我的版本里连插图和视频的位置都标定的好好的.所以我的部分是很轻松的.彩排时她自己都发现了一处错别字和一个多出来的字.我期待着你和meg的合作大帖.文字上强强联手,该会是多么精彩!can't wait这样的佳帖美作.你们快点出帖啊,呵呵~~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谢谢西门到访!很享受你们的精彩评论.你下面的这段话很有意思.是从医学生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艺术大师的灵感杰作.很大胆的假说.但很可能也已经做过一些测试实验,记录过现代艺术家的脑电波变化.哈哈,看来我是太正常的人啦...
"记得当年和一位神经科学专家讨论过多产艺术创作大师的产生。这位神经科学专家给出了让我丢掉下巴的观点。说:人的大脑,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感官的功能。平时井井有条。有人的大脑中,会有小的病灶,发出些干扰电流的信号。病灶发生在一些地方,会引起癫间等病,如果发生在负责美术创作,音乐创作,文学创作的区域,则会极其痛苦,灵感不断,所以佳作连连。所以我们有莫扎特,舒曼,凡高。。。爱德华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位神经科学专家的话是对大师们的亵渎。不管怎么说,艺术大师的痛苦是我等凡夫俗子的幸事。我们才有了那么多的艺术精品可以欣赏。反过来说,自己也有个好借口当不了艺术大师啊,因为西门小弟是一个正常人。呵呵。。。"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回复闽姑的评论:
感谢你和Meg这么精彩的合作结晶,让我们大家能有如此盛宴,和如此的享受。相信在行文的过程中,你们一定是有过好多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现在忙过了,就也分享给我们大家听听吧。"——谢谢静心大师的夸奖.说实话,文字部分我一个字儿也没动过,呵呵~~我只加了一标点符号,把一个长句断开.那是meg不小心忘了加的或传给我时漏掉的.我读了meg的初稿后就很着迷,知道她的再修改再润色版会更好.再说我是轻重量级的,不是同一级的,无力对拳~~
还有我在合作前就跟meg说过:"......我盼的是一份艺术美餐,但绝不催不逼.我会说说我的观后感, 但绝不修改你的文字,会让它原汁原味,因为那是你的创作.我的责任是帮助上贴,增加点音画或帖的视觉效果.这样的合作协议如何?" 呵呵,我不能言而无信啊.
很高兴在这里认识你们几位渊博之士.你们的留言评论非常精彩.你们继续啊,让我享受其中.我的博客因着这些而蓬荜生辉.谢谢!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古埙,前面有两句话我没讲清楚:

电影 Anonymous 说他与伊利莎白一世有私情,这是当时的所谓的rumours, 其实很可能是事实。————里面的“他“指的是牛津伯爵。后来人们发现他很可能是伊利莎白一世的私生子,所以才有Hamlet 痛斥他母亲的那段话。

牛津伯爵在 court 里不得志,当时的 court 就是西塞尔父子的天下。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莎氏的历史剧真实性很强的话,那么写这些剧的人一定是离 court 很近的人。就这点看来得话,斯特拉福镇的莎士比亚就不是真正的作者。”——我说的“莎氏的历史剧真实性很强的话”是指它含沙射影的程度很高,所以可以被当作了解当时(16世纪)court 的重要作品来读。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古埙,先前我太累了,所以去迷糊了一下。

在前面我对静心前辈的回复中,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莎剧的历史剧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分量是很重的。在英国,任何研究莎剧的文献,历史剧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细说展开,现在我就随便说说:英国人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发现莎剧其实是很真实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当时的英国是个极权的封建国家, censorship 是很厉害的,所以所有关于宫廷一切官方纪录被人们认为是小心 tailored. 例如官方把伊利莎白一世称为 virgin queen, 其实既使是官方纪录也有很多“她“连续消失几个月的记录,所以人们怀疑她实际上去生孩子去了。电影 Anonymous 说他与伊利莎白一世有私情,这是当时的所谓的 rumour, 其实很可能是事实。

我不是牛津伯爵就是莎剧的真正作者的坚定想信者,因为对他还了解不是很深。如果他就是真正的作者,人们发现其实 Hamlet 就是他的自传。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莎氏的历史剧真实性很强的话,那么写这些历史剧的人一定是离 court 很近的人。就从这点来看的话,斯特拉福镇的莎士比亚就不是真正的作者。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古埙1223的评论:

终于等到你了!你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问题,提得很好。

“莎剧上至天文地理,外至异国他乡----通达古今,精深博大,而出身卑微并且从未进过大学门槛的来自小镇上的一个演员是很难写作和完成一些这样功力深厚的作品的".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吗?不,不是的.我的心中很快冒出了好些无师自通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旷世奇才.”

达芬奇其实是一个贵族的私生子。意大利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主教国家,我就不赘述。限于这样的身份,达芬奇没有受到很好的正规教育,可是他少年从师的人(至少我知道的绘画老师)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画家。由于他天赋极高和好奇心极强,他家乡的条件很难满足他的发展,于是来到米兰。在米兰,他的 patron 是当地有权有势的首富,提供了大量的经费供他创作。而达芬奇实际上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为这个贵族工作,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所以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知的达芬奇。

莎氏所处的时代的英国是等级森严的封建时期,普通的人受教育和发展还是受到很多条件限制的,并不是说贵族就是高贵,只能说他们有特权,占据更多的资源。

莎氏上学的记录不祥,就是如人所猜测:读书读到了13,14岁,那么他怎么能在莎剧中直接引用希腊语,法语,西波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等等讲述的故事(那时还没有译文),说明写剧本的人至少要懂这些语言,这样类似的疑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对莎氏的著作所有权最重要的焦点之一在于:他怎么得到这些 learning 的?因为没有任何记录能显示和证明。就是音乐天才莫扎特也是从小受过很好的音乐教育的(他的父亲对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一家人的生活都围着他转)。

暂时就聊到这,有时间的话,我会再接着写点。
古埙1223 回复 悄悄话 本周小学春假,我家里住了好几个小朋友,屋顶都要掀翻了,现在终于有空了.

Meg,闽姑珠联碧合,给WXC奉献出了一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盛宴,内容丰富多彩,主题具有挑战性,还真不知道从何聊起.嗯---天马行空一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

这部影片一直没有时间完整地看一看(闽姑姐,辜负了),最初得知"假莎士比亚"这一颠覆性的学术争论时,确实让我震惊不小!他在三个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十部历史剧四大悲剧和诸多喜剧传奇剧,记得周全的和一鳞半爪的都翻江倒海一股脑儿飘过. "莎剧上至天文地理,外至异国他乡----通达古今,精深博大,而出身卑微并且从未进过大学门槛的来自小镇上的一个演员是很难写作和完成一些这样功力深厚的作品的".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吗?不,不是的.我的心中很快冒出了好些无师自通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旷世奇才.

比如和莎翁同处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这位神童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海滨小镇的普通人家,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方面的天赋.他是画家雕刻家哲学家音乐家,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收获丰盛,他还是一位科学家,在光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有建树.上天有时就是将诸多才能集于一人之身,使其超群绝伦.

再说一个我最最崇拜的科学巨匠,18世纪的罗蒙诺索夫,又被称作"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罗蒙诺索夫出生在一个目不识丁的渔夫之家,他从俄罗斯北方的一个小渔村历尽艰辛一步步走进科学的神圣殿堂,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哲学语言学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还是一个诗人,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俄罗斯大地能够/诞生自己的柏拉图/和智力灵敏的牛顿. 他创办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普希金说:"他自己就是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

出身低下似乎并不能理直气壮成为指责莎翁欺世盗名的理由,但Meg告诉我们:"他本人未曾留下只字片言,有关介绍莎士比亚生平事迹的材料奇缺"这样一个事实却是非常有悖常理的,一代文豪没有或刻意隐瞒人生轨迹,使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个隐身人或干脆就是一个隐身人.在莎剧的十部历史剧中写得最晚的是[亨利八世],有明确的记载这部剧作是和戏剧家弗莱契合写的.

我个人倾向庞大而辉宏的莎士比亚时代的文学创作实际上是许多个人行为的总和,牛津伯爵会是他们的领路者吗? 嗯---这个问题还是留给那些争论不休的历史学家去解答吧!历史不就是为征服者们所选取的文字记录吗.只要能看到真真实实的莎翁作品,管他究竟是谁或不是谁呢.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Dear Julia, 谢谢你的夸奖,是过奖了。城中很多高手,每个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各有所长。我是视觉比脑袋发达的人,所以会用频繁穿插用视屏帮忙写影评,在这点上好像是与其他的影评人有点不同。跟你合作的那篇也应该是视觉的盛宴哈。我这人好色,电影画面不好看就会根本没兴趣。

祝你过个好周末!有空我们再接着聊。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回复闽姑的评论:
感谢你和Meg这么精彩的合作结晶,让我们大家能有如此盛宴,和如此的享受。相信在行文的过程中,你们一定是有过好多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现在忙过了,就也分享给我们大家听听吧。 ”——闽姑,你不要透露太多,哈哈哈哈。

我简单说说吧,是这样的。我要先给闽姑看我的稿子,让她知道我要表达什么,然后闽姑制作的时候会做到心中有数。先给我们自己定了一个大致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实现的。在排版上,有我很固执愚蠢的地方(没有听闽姑的建议),到后来反应过来时,修改已来不及了,所以心中留了个遗憾。

闽姑为此贴付出了很多,几乎每做一个成品,她都提供很多选择。你说这样的合作者好不好?不过将来找她合作时,会更懂得怎么让双方省点力气了。我还想找她合作一两部电影,还有关于电影的一些娱乐贴子(如果她也乐意的话)。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你这叫不鸣则以,一鸣惊人!你知道我昨天是围着这主题绕了好半天,才敢下笔的。你的研究做得那么好,文章写得那么漂亮,很让人激动。同时这主题也的确是太大了,这你知道的。
  我现在严重好奇你的下一篇,因为你说那篇更难,而事实上这篇都已经是够难的了。

——上篇留言忘了说说你提到的问题。对这篇博文,对于怎么写我是想了很久。因为我不想简单地写一篇影评而已,也不愿纠缠太多的历史细节的考据。所以就先认定影片中所假定的事实:爱德华即是莎剧的真正的作者,这样的话,由于目的很明确,就不花很多时间做研究了。其实对这部分,我不是太在意的。我想要写得是这部影片怎样巧妙地用莎剧表现手法来讲一个关于莎氏的故事。历史上,已有很多电影人用莎剧的手法讲故事,要一一罗列话会是一篇论文了,以后有机会,我会谈谈。用莎剧表现手法来讲一个关于莎氏的故事,也有过:Shakespear In Love, 我对这部电影感觉平平,没有觉得特别。看这部电影,不如就去看莎剧好了。

Anonymous 其实也有很多毛病,我只是没提。但这个故事视野很宽(与Shakespear In Love比起来),故事本身也很有颠覆性,这点深得我意。讲一个故事吗,就要讲得与众不同,生动,吸引人。在这点上Anonymous 做得很好。我看这部电影时,看第一遍是很迷糊的,前半小时出场的人物太多了,插叙太过频繁,有点晕。看到第二遍,才完全看清主线。所以写着片博文时,我请闽姑做了个图表。

“我现在严重好奇你的下一篇,因为你说那篇更难,而事实上这篇都已经是够难的了“——不要太好奇,要不然你会失望的,哈哈。跟丽雅合作的这篇影评,会有两个很大的难度: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部分因该是你很拿手的那类。我说它是电影中的电影,表现手法是标新立异的。思想性是我想借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也是个作家)来表达我所欣赏的东西。由于要做到这两样的完美结合(还要雅俗共赏,人们愿读)会很难。这部电影的文学性很强,真实的人物也是套在电影中的重要一部分:书套书,人物套人物,你说会难吗?我觉得很难,所以迟迟没有下笔,到时需要丽雅的帮助。写好了,会是很漂亮的一篇博文。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静心前辈,你对莎士比亚的推测很有意思!

“因为换位思考来说,一个贵族,一个文人,一个戏剧作家,要把自己的作品让另一个人去冒名,那他一定会考虑在公众面前,这个冒名者至少要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不至于有太多破绽,让人生疑。另一方面来说,和贵族打交道,即使是作为仆人,那都是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要求的。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莎士比亚本人应该具备这些素质,而且他可能还挺英俊,能得到很多人的好感。”——应该是这样的。跟其他西欧各国相比(德国除外),英国其实曾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其实现在也还是有很强的这样的遗风,这种样感觉要人们在欧洲各国生活过一断时间,有些对比,才能深有体会。如果做游客,就不算。

“而英国人却是擅长于保留文档的,官方文档,甚至书信,几百年的,都保存得好好的,可他们却找不到与莎翁创作有关的任何东西。而通常那些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曾有大量的书信往来,涉及到创作的内容或自己的想法之类。”——这点太对了,英国人保留文档之完好令人惊讶。从很多纪录片就可以看出来:说什么都有根有据,翻开文档展示给你看。对于保存书信,不仅英国人,好像整个欧洲国家在这点上做的都很不错。因为我是喜欢找艺术家(不光是作家)书信读的人,所以知道些。

“我还认为莎士比亚本人的文笔,也该是非常不错的。文学家艺术家都会有些疯狂,但还不至于去指望“牛”能理解自己弹的“琴”,但却难免不会对着某个虽比自己水平低,却还可以在某些局部或细节上理解和懂得自己作品的人大谈特谈,误觉路遇知音。同时,我相信我们在座的诸位,可能很少有哪个是把莎士比亚三十几部戏剧,那么些诗篇,都从头读到尾,从头看到尾的,但莎翁自己却一定是的。中国有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推定,读那么多部戏剧,看那么多次,即使依葫芦画瓢地模仿,也都该是有模有样的了。你觉得是吗?”——是这样的,哈哈哈,笑死了。我收了不少莎剧(中英文),但爱读的就是那么几部,心是很贪的,可力不从心。莎剧的历史剧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分量是很重的。在英国,任何研究莎剧的文献,历史剧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可我仅爱读他的一些悲喜剧而已,还好称莎剧迷,其实是不够格的。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茅斌骚客的评论:

骚客兄,

非常高兴你喜欢我与闽姑合作的这一帖,谢谢你的欣赏!其实一路走来,就得到过不少你的赏识和鼓励,我深感荣幸。

我不是出手高,是职业病:我是帮人设计房子的,在没做得像点样子的时候,是不敢拿给顾客看的。这个贴子文章的部分其实没有非常特别,因为结合了闽姑辛苦找来的视屏和精心制作的图表(她送了10个不同的版本让我选,所以很认真的是她),整个贴就生动明了起来,给了人们不同的感觉。所以好的创意还要有好的制作人,才会有好的作品。因为觉得要讲清楚这个故事并不容易,所以就瞄准了一个制作高手,请她来帮忙。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闽姑的评论:
感谢你和Meg这么精彩的合作结晶,让我们大家能有如此盛宴,和如此的享受。相信在行文的过程中,你们一定是有过好多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现在忙过了,就也分享给我们大家听听吧。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你这叫不鸣则以,一鸣惊人!你知道我昨天是围着这主题绕了好半天,才敢下笔的。你的研究做得那么好,文章写得那么漂亮,很让人激动。同时这主题也的确是太大了,这你知道的。
  我现在严重好奇你的下一篇,因为你说那篇更难,而事实上这篇都已经是够难的了。

  “静心前辈,忘了调侃你一句哈。你曾说过:德意志民族严谨有余而浪漫不足。影片 Anonymous 的导演 Roland Emmerich 就来自德国,他都把“莎士比亚”浪漫成这样了,哈哈哈哈,笑死了。事实上,看到影片中莎士的出场,我就忍不住在笑。演员 Rafe Spall 本身就是个莎剧演员,浑身充满喜剧元素。”——坦白说,我也有那种笑喷的感觉。哈哈哈哈。但这估摸也是刺痛那些莎翁爱家的地方。

  我比较偏向于说,历史上真正的莎士比亚,应该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儒雅,有点风流倜傥的年轻人。而且这个人的礼仪和修养应该是不错的,同时这个人应该是个懂得在贵人们面前如何做得谦恭和听话的人。
  因为换位思考来说,一个贵族,一个文人,一个戏剧作家,要把自己的作品让另一个人去冒名,那他一定会考虑在公众面前,这个冒名者至少要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不至于有太多破绽,让人生疑。另一方面来说,和贵族打交道,即使是作为仆人,那都是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要求的。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莎士比亚本人应该具备这些素质,而且他可能还挺英俊,能得到很多人的好感。
  但我认为莎士比亚不太可能接触到爱德华背后的其他执笔人,可能那些是由爱德华去代理的。因为一个人的保密工作好做,人多了就难说。但目前为止的事实,是研究学者没能找到任何的只言片语,来证明莎士比亚和其他任何人的往来。而英国人却是擅长于保留文档的,官方文档,甚至书信,几百年的,都保存得好好的,可他们却找不到与莎翁创作有关的任何东西。而通常那些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曾有大量的书信往来,涉及到创作的内容或自己的想法之类。
  我还认为莎士比亚本人的文笔,也该是非常不错的。文学家艺术家都会有些疯狂,但还不至于去指望“牛”能理解自己弹的“琴”,但却难免不会对着某个虽比自己水平低,却还可以在某些局部或细节上理解和懂得自己作品的人大谈特谈,误觉路遇知音。同时,我相信我们在座的诸位,可能很少有哪个是把莎士比亚三十几部戏剧,那么些诗篇,都从头读到尾,从头看到尾的,但莎翁自己却一定是的。中国有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推定,读那么多部戏剧,看那么多次,即使依葫芦画瓢地模仿,也都该是有模有样的了。你觉得是吗?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赞成zWiserman的评论:希望有识之士 能够把关汉卿的戏剧整理出来!但是莎翁和关汉卿孰优孰劣,西门小弟才疏学浅,不敢置喙。因中国的元代和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截然不同。可是很难比较呢。”——对呀,若能把关汉卿的戏剧整理出来,那才好看呢。中国古代和欧洲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实在有限,其中社会体制和人文背景的差异,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阻碍。事实上,西方的文化艺术,也是在一战之后,才逐步由那些早年出国留学的,和来华传教的人,一点点介绍给中国的。相对来说,中国和日本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要早很多。

那个“脑袋里要长了包”才有可能成大器的说法很精辟,很有意思,笑死了。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meg、闽姑,

我今天事多,一会儿要出门了,深夜才会回来,过来问声好。也向这里的朋友们问好!静心君的评论综合历史政治与宗教,一幅既往地有见地,甚为佩服。骚客,好久不见哦!

对了,这部电影可以在netflix看到,但order DVD 要等两天。

meg的文章流金溢彩,闽姑的帖子尽善尽美,给城里的影评设立了高标准啊~~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 西门祝 丽雅 megchen 茅斌骚客的评论:WOW,读这些才高八斗的高手们的留言,真是一种享受.我就闭上嘴巴,睁大眼睛,静静地读,好好地享受这些有学问有深度(旁征博引,文采翩翩。--meg)的才子才女们的评论......
这个周末我要上班,一会儿就得出门.也祝到访的各位朋友们周末愉快!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醉了。
Meg同闽姑的合作很成功。Meg出手高,闽姑讲其认真我相信,我们之间的间接交流亦感觉到其修养好好。Meg自谦地说业余的,简直是笑话,谁信啊,这么好的文章!看了文章题目就进来,惊讶。为何?特别是在第二次进来,发现几位高手的跟贴,自叹不如,但享受其中。好激动有这么好的文章。
Meg,闽姑,你们真行。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静心前辈,忘了调侃你一句哈。你曾说过:德意志民族严谨有余而浪漫不足。影片 Anonymous 的导演 Roland Emmerich 就来自德国,他都把“莎士比亚”浪漫成这样了,哈哈哈哈,笑死了。事实上,看到影片中莎士的出场,我就忍不住在笑。演员 Rafe Spall 本身就是个莎剧演员,浑身充满喜剧元素。

英国盛产功力深厚的电影演员无疑与他们受过良好的戏剧演出的薰陶和训练有关的。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赞成静心前辈的说法:如果从评价这些作品的成就这个角度上说的话,这种争论意义不太大(静心前辈请原谅,有篡改),因为它的价值和文学成就是不可否认的。中国一句古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羲之当年写兰亭序,乘着酒兴,一挥而就。等酒醒来,再写若干遍,都写不出那种气势。莎翁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戏剧史上,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是英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举双手双足赞成这句话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西门祝的评论:

西门大才子,读你的留言真是种享受:旁征博引,文采翩翩。我这拙笔来评你说过的话真是画蛇添足。

“英国文学史家称莎翁为世界戏剧作家第一人,我们很可以把关汉卿抬出来。元曲的四大名剧《荆刘拜杀》(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皆是精心的名作,拿到世界文坛,并不逊色。小弟可以肯定,如果关汉卿能遇到莎翁(或莎翁作品的真正作者),惺惺相惜,说不定会成为文笔至交。。。”——可惜我对中国古典戏剧领域涉猎甚少。对莎剧的了解完全是受家父(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影响,他能背出很多莎剧作中的台词。那时很小的我,虽听得似懂非懂,但能觉得出那是不同凡响的文字:优美的韵律真是犹如潺潺的流水。后来看到孙道临配音的《王子复仇记》,感到无比的振撼,完全拜倒在莎剧魅力脚下:无与伦比的故事,优美流畅的语言深深刻在心灵中了。出国的时候,随身携带了两种不同莎剧译本。在英国的时候,到过剧场,亲临过莎剧的演出,倾慕之情有增无减。这次写此篇博文,也是对自己多年追逐莎剧的一个交代吧。

“记得当年和一位神经科学专家讨论过多产艺术创作大师的产生。这位神经科学专家给出了让我丢掉下巴的观点。说:人的大脑,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感官的功能。平时井井有条。有人的大脑中,会有小的病灶,发出些干扰电流的信号。病灶发生在一些地方,会引起癫间等病,如果发生在负责美术创作,音乐创作,文学创作的区域,则会极其痛苦,灵感不断,所以佳作连连。所以我们有莫扎特,舒曼,凡高。。。爱德华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位神经科学专家的话是对大师们的亵渎。不管怎么说,艺术大师的痛苦是我等凡夫俗子的幸事。我们才有了那么多的艺术精品可以欣赏。反过来说,自己也有个好借口当不了艺术大师啊,因为西门小弟是一个正常人。呵呵。。。”——我舍不得取舍这段话中的任何一句。这也许可能是天才为什么看过去是如此不同的原因吧。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静心前辈(因为不让叫大师),

很高兴这篇影评能得到你的认可。昨天我非常紧张,以为要躲到50M下的防空洞里才能避免被你从遥远的美国发来的威力巨大的导弹击中,哈哈哈哈,看你的回复,这样的紧张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哪是交作业,这是在听高手讲课。你的发言补充了这篇博文的严重不足:莎剧创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你的分享表示深深谢意,辛苦你了!

“伊丽莎白统治期间,一直很小心地平衡着两方的势力和冲突。研究证明,她一生未嫁,也未指定继承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她的任何选择,都可能导致另一方的反对,而可能使得宗教矛盾激化,甚至导致内战。”——我在一本讲谋略的书上读到过这样的话,伊丽莎白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女人。

“除了电影中,博主列出的,和丽雅列出的那些理由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史学理由,那就是迄今未能发现任何莎士比亚的原件,或者签名。区区五百年,在文献保存非常完善的英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代的著名人物,或重要文献的原件,几乎都找得到,唯独没有莎士比亚的,这不可能是合理的。”——谢谢你的补充!这是来自斯特拉福镇的莎士比亚的致命伤。

“从历史的角度上说,因为莎翁作品,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讽刺,抨击贵族和政府的,因而为保全名誉而避免承认作者身份,或者为避免激化政敌和宗教反对方而隐藏自己,都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要知道,这种对贵族和政府的批判,在那个时代,是完全有可能在首演之后就招致杀身之祸的事情。”——是这样的,所以莎剧真正的作者如果不是此匿名者就会是彼匿名者。在影片Anonymous中出现的本•琼生在历史上就有过三次因为创作“不合时宜的剧作”而被捕的记录。著明剧作家克里斯托夫•马洛的不明真像的死亡据说也是与创作有关。在影片中,编导干脆把这“赃”栽到斯特拉福镇的莎士比亚的身上,让很多观众不满。

“如果从评价这些作品的成就这个角度上说的话,这种争论实际没有意义,因为它的价值和文学成就是不可否认的。我同时认为,英国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承认这一点,因为这涉及到民族感情问题。如果承认了,那整个英国文学史,英国历史都要改写,甚至连对于伊丽莎白一世的评价,都要改写,因为我觉得伊丽莎白一世自己也参与了,至少是提供了素材,或者参与了审阅。”——这话说得太好了!不仅英国文学的历史要改写,而且现在很多赖“莎士比亚”为生的人也要失业。这些人被 Anonymous 剧组的人讽刺道:以莎士为名而形成的一系列产业的工作人员。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看到Meg的妙文,马上想写些看法。忙死了,竟抽不出时间。看到静心前辈的评论,对产生莎翁作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背景作一回顾,感到受益匪浅。西门小弟是劳碌命,参与的工作都是让别人评头论足的,所以写评论实在是短板。见到Meg和静心前辈的文章自叹不如呢。。。

关于莎翁的作品另有作者这一说法,西门小弟也是早有所闻。可是在学英国文学史时,见史家对莎翁评价极高。所以西门小弟对英国文学早期的乔叟,莎翁,弥尔顿,后期的狄更斯,哈代等人只剩钦佩之意,也就不作其他想法。这次看到Meg所评点的影片Anonymous,知道很多文学史家和爱好者孜孜不倦,要想找出事实真相,还原作者应得的名誉。这种认真严肃的态度,也令人感动。

莎翁的作品牵涉社会背景之广,对上层贵族勾心斗角之了解,真难令人相信是一个社会下层的人物所能写出来的。这使我想起近来对人气明星韩寒的争论。韩寒要辟谣,极其简单,只要在公共场合众目睽睽之下写出事先不知命题的一篇杰作,麦田,方舟子的责疑立马不攻自破。可惜韩寒没有做。莎翁的作品鉴定真伪要难些,众人已逝,死无对证。后人只能做Detective的工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成就一桩历史之谜。

赞成静心前辈的说法:从历史的角度上说,因为莎翁作品,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讽刺,抨击贵族和政府的,因而为保全名誉而避免承认作者身份,或者为避免激化政敌和 宗教反对方而隐藏自己,都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要知道,这种对贵族和政府的批判,在那个时代,是完全有可能在首演之后就招致杀身之祸的事情。
这种情况岂但存在于十六世纪的英国,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屡屡出现。就连描写我西门庆大哥和潘金莲大嫂而著名的小说《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究竟作者是谁,中国文学史界也是争论不休。有说王世贞的,有说屠隆的,有说徐渭的,有说李开先的。山东学者王夕河耗时24年,耗资100万元研究出的作者是丁惟宁,他认为“兰陵笑笑生”就是山东方言“莲庐修修生”,正是丁惟宁的自称。《金瓶梅》不过是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不像莎翁的戏剧作品直接讽刺,抨击贵族和政府的,作者没有杀身之祸,尚且不敢署真名,何况莎翁那些针对性极强的讽刺戏剧呢。

赞成zWiserman的评论:希望有识之士 能够把关汉卿的戏剧整理出来!但是莎翁和关汉卿孰优孰劣,西门小弟才疏学浅,不敢置喙。因中国的元代和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截然不同。可是很难比较呢。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曾达到辉煌的顶点。英国文学史家称莎翁为世界戏剧作家第一人,我们很可以把关汉卿抬出来。元曲的四大名剧《荆刘拜杀》(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皆是精心的名作,拿到世界文坛,并不逊色。小弟可以肯定,如果关汉卿能遇到莎翁(或莎翁作品的真正作者),惺惺相惜,说不定会成为文笔至交。。。

赞成静心前辈的说法:如果从评价这些作品的成就这个角度上说的话,这种争论意义不太大(静心前辈请原谅,有篡改),因为它的价值和文学成就是不可否认的。中国一句古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羲之当年写兰亭序,乘着酒兴,一挥而就。等酒醒来,再写若干遍,都写不出那种气势。莎翁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戏剧史上,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是英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很喜欢Meg引用电影中的对白和翻译:当爱德华面对妻子安的责难“为什么他又在不停地写作时”,他这样辩解道:
The voices, Anne. The voices. I can’t stop them. They come when I sleep, when I wake, when I sup, when I walk down a hall! The sweet longings of a maiden, the surging ambitions of a courtier, the foul designs of a murderer, the wretched pleas of his victims. Only when I put their words—their voices—to parchment are they cast loose, freed. Only then is my mind quieted at peace. I would go mad if I didn’t write down the voices.
(试译:我无法停下手中的笔。对那些喷涌起伏的声音,我无力抵挡。他们时时回响在我耳边,无论是在我醒着还是睡着,吃饭还是走路!少女的春心萌动,朝臣的野心 勃勃,凶手的缜密计划,受害者的苦苦哀求。只有当我把他们的话、他们的声音跃然写在纸上,我才会获得自由,才能重返宁静。如果不写下这些声音,我会疯掉。)

记得当年和一位神经科学专家讨论过多产艺术创作大师的产生。这位神经科学专家给出了让我丢掉下巴的观点。说:人的大脑,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感官的功能。平时井井有条。有人的大脑中,会有小的病灶,发出些干扰电流的信号。病灶发生在一些地方,会引起癫间等病,如果发生在负责美术创作,音乐创作,文学创作的区域,则会极其痛苦,灵感不断,所以佳作连连。所以我们有莫扎特,舒曼,凡高。。。爱德华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位神经科学专家的话是对大师们的亵渎。不管怎么说,艺术大师的痛苦是我等凡夫俗子的幸事。我们才有了那么多的艺术精品可以欣赏。反过来说,自己也有个好借口当不了艺术大师啊,因为西门小弟是一个正常人。呵呵。。。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交卷了!累死了。~~~~~~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论电影本身,Meg的影评写得非常好,非常细致,辛苦了,也谢谢分享。但这篇博文实在是太容易把人拖到这部电影所涉及的论题上去了。但我们要谈论这个问题,是需要先了解一点相关的历史的。


十五世纪席卷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自古以来,都是教权高于君权的。十三世纪欧洲进入中世纪,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黑暗和腐败,到了十四世纪的末叶,这种腐败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的矛盾和体现,就在于教廷为了收敛钱财,而篡改教义,出卖赎罪券。当时罗马教廷的宣张,是说上帝的赐福,必定是通过教廷和教士来给予的。其结果是神话了教廷和教士,在信众和上帝之间构成了一道由教堂和教士组成的屏障。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将他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到维腾贝格宫殿教堂的大门上,公开质疑天主教廷对于教义的解释,从而拉开了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宗教改革。馬丁·路德主张:神的永久正义完全是一个怜悯的赠礼,只要人相信耶稣基督,他就可以获得这份赠礼。人不论做什么都无法强迫神赠与他这份礼物。相信他获得了这份礼物本身也不是人所能达到的。被称作新教的这一主张直接击破了教廷和教士的代言身份,实质上是还教于民,因而必然遭到教廷的反对,但却得到广大贫民阶层的拥护,并且迅速席卷了欧洲各国。也因此导致了欧洲历史上几十年的战争。当时的英国,也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


都铎王朝从宗教改革到伊丽莎白继位

  虔诚的天主教徒,血腥玛丽一世于1558年无子而亡,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继承王位。从宗教改革开始到伊丽莎白继位之间的几十年间,英国的宗教分歧之间的斗争其实异常激烈。1530年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决裂,创建英国圣公会,立为国教。而继位的爱德华六世在其短暂统治期间使圣公会得以完善。但信奉天主教的血腥玛丽一世却彻底剥夺了圣公会的统治地位,使罗马天主教在英国复辟。所以伊丽莎白登基,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立法否定罗马天主教,恢复圣公会的国教地位,但她同时也规定,国王同时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导人。这一决策在事实上激化了贫民和贵族中,罗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宗教分歧和斗争。
  为维护王位,伊丽莎白在其统治的初期,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敌和宗教敌人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而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就是英国历史上那位著名的弗兰西斯·华兴汉爵士。他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以保证所有对女王的阴谋都被他预知。他是间谍这个特殊行业的最初创立者。
  电影《伊丽莎白》讲述的就是这一段故事,但电影并没有讲述她继位前期的这段复杂历史。


伊丽莎白时代的矛盾平衡,文化开明,和贵族风尚

  伊丽莎白统治期间,一直很小心地平衡着两方的势力和冲突。研究证明,她一生未嫁,也未指定继承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她的任何选择,都可能导致另一方的反对,而可能使得宗教矛盾激化,甚至导致内战。她做到了,在她将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期间,她成功地使即位时因宗教分裂而处于混乱状态的英格兰保持了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她统治期间,对意识形态和文化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从而使得英国的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造就了英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本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深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影响。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她可以说、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她本人也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一些她生前的演说和翻译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在她那个时代的英国,作为贵族,接受良好的教育,崇尚文学,诗歌,戏剧等的创作和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状况和时尚。
  值得指出的是,那个时期,诚实并非是贵族们普遍遵守的最高道德规范之一。宫廷生活的糜乱是一个证明,还可以列出另一个证明,是英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法學家、哲学家、政治家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这个人的人品非常差,这在历史上有据可查,但他却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一生都受到贵族们的尊重和女王的重用。历史学家嘲笑说,他所写的劝诫人们规范和修炼品行的著名作品《论说文集》,几乎可以是批判他的最好依据,因为几乎每一条他都没有做到。


莎士比亚作品的背后

  谁是真正的作者?这个问题自从三百年前被提出来到现在,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息过。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和说法,在整个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莎士比亚的研究学者中,几乎是一半一半的比例。但我觉得今后可能更多地,会偏向于认同爱德华·德·维尔,第十七代牛津伯爵,是真正作者。
  除了电影中,博主列出的,和丽雅列出的那些理由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史学理由,那就是迄今未能发现任何莎士比亚的原件,或者签名。区区五百年,在文献保存非常完善的英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代的著名人物,或重要文献的原件,几乎都找得到,唯独没有莎士比亚的,这不可能是合理的。

  我个人比较支持这是一个团队创作的说法,不是说他们是一个合作团队,而是说这之中有不同的作品出自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作品中的不同部分出自不同的人。理由主要是因为作品的跨度太大了,从皇家宫廷生活,到政客,法官,到下层平民生活,从国内到国外的不同场景,涵盖了那么大的词汇量,引用的精确的法律条文和规范,使用各阶层人的俚语术语,......这没太大可能在一个人的知识覆盖面中。我认为爱德华·德·维尔可能是主要的作者,也是最后的修改者,这是的所有作品的风格有可能保持统一。
  从历史的角度上说,因为莎翁作品,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讽刺,抨击贵族和政府的,因而为保全名誉而避免承认作者身份,或者为避免激化政敌和宗教反对方而隐藏自己,都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要知道,这种对贵族和政府的批判,在那个时代,是完全有可能在首演之后就招致杀身之祸的事情。

  如果从评价这些作品的成就这个角度上说的话,这种争论实际没有意义,因为它的价值和文学成就是不可否认的。我同时认为,英国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承认这一点,因为这涉及到民族感情问题。如果承认了,那整个英国文学史,英国历史都要改写,甚至连对于伊丽莎白一世的评价,都要改写,因为我觉得伊丽莎白一世自己也参与了,至少是提供了素材,或者参与了审阅。

  个人看法,供大家娱乐。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智慧剑的评论:

我没读过这本书,非常谢谢你的分享!

“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挺感兴趣的,很想看一看,但是网上哪里能够看到这部完整的电影呢?”——我自己是在影院看的,后来买了DVD,帮不了你。真心希望有位网络高手能帮大家找一个好的影片的连接。
智慧剑 回复 悄悄话 莎士比亚剧作者的真实身份是爱德华公爵,这个观点已经被西方许多知识分子所接受。记得多年前读了一本《The 100》,是介绍世界历史上一百位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其中就有莎士比亚。作者在第一版的时候(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的),还是认定莎士比亚的作者就是那位乡巴佬,但是当作者出第二版的时候(大约是2000年前后),通过大量的资料汇总和分析,作者终于推翻了自己原先的看法,同意大量读者的看法:莎士比亚的真正剧作者是爱德华公爵。

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挺感兴趣的,很想看一看,但是网上哪里能够看到这部完整的电影呢?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alfdummy的评论:

谢谢到访,希望你喜欢!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我们中国的 关汉卿 比 英国的 莎士比亚 优越多了!
他们两人的程度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希望有识之士 能够把关汉卿的戏剧整理出来!”

——先生的愿望很好!我也在想:莎剧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与英语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有关呢?

不过莎剧能得到世界各国众人们的喜爱,还与它对人性的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画有关:人们很容易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Dear Julia, 先前一直没更新版面,所以才读到你的留言。谢谢你的肯定和鼓励,这就是你说的 baby carrots 吗?哈哈哈哈,笑死了。因为喜欢这部电影,才投入地写一回。未来跟你的合作会是更大的挑战,希望能出佳作。不过有你在身边,我会踏实些会愿去挑战自己。

我知道你对这部电影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畅所欲言!这样我们大家可以分享到不同视角的评论,对这部电影会有更全面的赏析。

“我来做个大胆的设想,会不会是父女俩的合作呢?或是一个贵族写作班子呢?”——很有可能,因为莎剧实在是通古博今,包罗万象。一个人穷其毕生精力和心血,很难达到这样高的成就。

这部电影的很多台词都非常精彩,谢谢你的分享。好像怎么也读不够!

因为这部电影很新,网上可用的视屏不多。在这贴里的视屏几乎都是闽姑找到的,每找到一些,我就来修改文字去配合一下,很有意思。就是靠点点滴滴,构成了现在的成品。这样做为的是让大家对这个话题和对这部影片有更多的了解,有兴趣和好奇,想知道、探寻、深入得更多。
halfdummy 回复 悄悄话 先记后看。。。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欢迎Wiserman来访.也谢谢你提到关汉卿的戏剧.记载的剧目有60多部,而流传上演的代表作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窦娥冤》一剧.真心欢迎您的更多分享.周末愉快!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谢谢丽雅大师的来访和夸奖.的确,meg的文本改了又改,是她的精心之作(very well done).我们的版面在出帖时出了点小问题,我用的火狐和文学城的博客WYSIWYG编辑器不兼容,限制了图片大小和自动吃掉iframe后的文字,调了好几次.就是前几分钟前我还改了一空格.是meg眼尖发现的~~
哈哈,当你看到我的MV(最后一个MV)时,就说明你是把整个playlist都看过了,谢谢你对整个帖的完整欣赏.
你提到的这句台词我也很被感动.
“You, your family, even Queen Elizabeth herself will be remembered for having had the honor to live whilst your husband put ink to paper.”
还有一段是当小西塞尔毒打了本后,决定放走本时的对话:
小西塞尔:"Wipe his memory for all time."
本答:"I'm afraid that is not possible, my Lord."
就像meg提到的"又是本对爱德华的忠实和倾慕让他的文字得以保存,日后名扬天下和留芳千古。"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我们中国的 关汉卿 比 英国的 莎士比亚 优越多了!

他们两人的程度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希望有识之士 能够把关汉卿的戏剧整理出来!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Dear Meg and 闽姑,

来晚了,来晚了,我上午还进过城啊,几点钟发的帖子?要不是静心通知我,还不知道你们已经出帖了。先恭喜大作出炉!

当我大约30年前第一次读到人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作者身份的怀疑,我就觉得相当make sense。的确,这样几十个有关欧洲封建时代诸国的风云变幻、宫廷政治、贵族情仇、商家恩怨等宏大视野、充满人文主义理想、人物个性鲜明的剧本,还有一百五十多首诗作,用词高达两万个以上,还有外来词汇,很难想象一个只读过几年书的人有这样的见识和文采。

哈哈,还记得几年前美最高法院判決竟判决,莎士比亚另有其人。真正的作者身份真是让人如雾里看花啊,除了牛津伯爵,也有人猜是同时期的戏剧家Christopher Marlowe(片中他竟被描写成莎士比亚手下的冤魂,哈哈!), 也有人认为真正的作者不是一位男性,而是爱德华的女儿,她有写出这些著作的条件。Hm,我来做个大胆的设想,会不会是父女俩的合作呢?或是一个贵族写作班子呢?

读Meg激情澎拜的文字,不管能不能接受牛津伯爵一人为真正的莎士比亚著作的作者,都会被你的热情所感染,好文采!你quoted的那一段爱德华对妻子Ann的表白,还有Ben在片尾离开伯爵府时对呵斥自己的伯爵夫人说一番话,都是非常精彩的:
“You, your family, even Queen Elizabeth herself will be remembered for having had the honor to live whilst your husband put ink to paper.”

闽姑的MV真棒,高水平的制作!辛苦了。先写到这,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谢谢分享!~~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闽姑,看到一切正常了,我就开溜了一会而。没想到最后出贴还有着这样的小插曲。

“你说我们就这么一篇文章和制贴都这么费功夫.那一部电影的工作量该有多大.创作一部艺术作品真不容易啊.”——我们都是业余选手,所以费劲,哈哈哈哈。确实如你所说,创作一部电影是真不容易,所以每次看到最后,显示的是长长的演职人员的名单。很多幕后英雄。前台得奖的风光的人必竟是少数,也难怪这些人总要感谢一长串的同仁。

古埙,见到你很高兴。我们初次策划合作这部电影时,你在其中喝彩,希望没让你失望。

“几百年的历史就像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一个转瞬即逝的波纹,这样一个无声无息的波纹往往来自一个秘密的深处.”——一直就很喜欢你诗意的文笔。

试图解开莎氏之谜早在他死后一百年就开始了。谁是这些传世之作的真正作者一直困扰着许多历史学家,文学家。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古埙1223的评论:
古埙,我忙着编辑版面,都没顾得上通知你.哈哈,你自己进来啦.有空再回头仔细消化meg献上的这份艺术大餐.内容是比较多.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欢迎silencehrt来访.等待大师精彩的评论~~
古埙1223 回复 悄悄话 几百年的历史就像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一个转瞬即逝的波纹,这样一个无声无息的波纹往往来自一个秘密的深处.

我空了再回来,今天还真忙.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meg,high five.现在恢复正常了.但还是没有我们昨天在论坛页面上彩排时好看.那一小段落的文字还是没对齐.大侠poiuyt给的code我用了,但效果在博客里•出不来,被自动吃掉.所以只好回到我最初的版本(我的笨方法).有点小遗憾~~
谢谢meg的倾心写作,辛苦你了!你说我们就这么一篇文章和制贴都这么费功夫.那一部电影的工作量该有多大.创作一部艺术作品真不容易啊.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闽姑,现在正常了。虚惊一场!

谢谢你感人的《合作感言》,没有想到你对我的吹毛求痴不但不反感,还在美言。对你,我只有深深的谢意,没有你的倾力相助和 a lot of great ideas for editing, 我是没有信心写好这篇影评的。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ilencehrt的评论:

谢谢前辈捧场,等着你的高见!

博主还在忙着调试版面。
silencehrt 回复 悄悄话   终于出来了!BRAVO! And great job!

  这个被争论了三百年的问题,是不可能在这里,或在今天有解的。但坦白地说,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晶,而莎士比亚本人最多只是其中的一员,也很可能仅仅是个代笔,难听点说,一个傀儡。

  我现在正忙,回头继续说了。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闽姑,版面还是有点问题,慢慢调一下!
[1]
[2]
[3]
[4]
[5]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