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与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奥地利湖区与多瑙河河谷

(2019-02-12 21:03:28) 下一个

奥地利湖区与多瑙河河谷

.奥地利湖区

在欧洲,我从前光知道英格兰北部的湖区。遗憾的是,2013年8月去的那天,正遇上不大不小的雨,湖上白花花一片,于是跟那儿的美景擦肩而过。也许“山色空濛雨亦奇”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好事只有在杭州西湖那样的小天地才能实现?

2016年9月去维也纳之前,亲戚向我们推荐了奥地利的湖区。奥地利人说的湖区通常指西部上奥地利州的Salzkammergut (salt estates,意为盐地)地区,那里散布着大大小小七十个湖泊。不过海外游客光顾的,往往只限于沃尔夫冈湖(Wolfgang See)和哈尔施塔特湖(Hallstatt See)的周边。作为天生的俗人,我们自然不能免俗,也是随大流只去了沃尔夫冈湖畔的圣吉尔根(St Gilgen)、圣沃尔夫冈(St Wolfgang)和哈尔施塔特湖畔的哈尔施塔特。我们还去了在湖区内但并不靠湖的巴德伊舍(Bad Ischl,Bad意为“矿泉”)。

圣吉尔根位于萨尔茨堡(Salzburg)东二十八公里和沃尔夫冈湖的西端,人口不足四千。那里是莫扎特母亲的故乡,担任西德总理长达十七年(1982-98)、领导了两德统一伟业的科尔(Helmut Kohl)夏天经常在那里休假。

圣吉尔根的名字取之出生于希腊雅典的基督教隐士吉尔根(650-710。他在英语里叫Giles)。吉尔根长年索居于今天的法国南部,作为素食者,据说他不时饮用陪伴他的一头红鹿的乳汁。

吉尔根似乎是中世纪基督教圣人中的巨头,在欧洲到处可以听到他的大名。不过我在Google上没能查到他的特殊美德或演示的神迹。

圣吉尔根一:田野。

圣吉尔根二:沃尔夫冈湖晨景。

圣吉尔根三。

圣吉尔根四。

西北-东南走向的沃尔夫冈湖全长约十点五公里,方圆约十三平方公里。圣沃尔夫冈在湖北岸的中部,从圣吉尔根坐渡轮去那儿的五十分钟里所领略的两岸风光是汉语成语“秀色可餐”的完美诠释。

沃尔夫冈湖景一。

沃尔夫冈湖景二。环湖的建筑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与旅游业有关。

沃尔夫冈湖景三。

沃尔夫冈湖景四。

圣沃尔夫冈只有三千左右居民,不过给人的感觉却似乎更像个镇而不像村庄。

不言而喻,圣沃尔夫冈得名于圣人沃尔夫冈(934-94)。沃尔夫冈是德国雷根斯堡(Regensburg)地区的主教,担任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Henry II)幼年时的启蒙导师。他在晚年隐居于如今的圣沃尔夫冈一带。

圣沃尔夫冈一。

圣沃尔夫冈二。

圣沃尔夫冈三:落成于1550年的白马客栈(White Horse Inn)。以这个旅馆为背景的同名歌剧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纽约百老汇最上座的节目,曾连续上演了六百五十一场。

圣沃尔夫冈四:圣沃尔夫冈教堂,又名朝圣(Pilgrimage)教堂。

从圣沃尔夫冈去哈尔施塔特颇费了一番周折:先得乘公交车到巴德依舍,在那里换车到哈尔施塔特汽车站,再换车到哈尔施塔特火车站,最后坐船摆渡到湖南岸的哈尔施塔特村本身。仅仅三十八公里的直线距离,却费了我们两个小时。

夹在湖山之间狭长的土地上,哈尔施塔特背后的山上曾有世界上最早的盐矿,因此它是奥地利最古老的社区。同时它又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湖边小村”。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1830-1916)在1853年与他的巴伐利亚(Bavaria)表妹伊丽莎白(Elisabeth,昵称Sisi,即茜茜公主)订婚那天就去哈尔施塔特庆祝兜风。

哈尔施塔特名扬四海,太多的人慕名而来(其中不乏我们的同胞),只是那地方实在太逼仄(常住人口不到八百),加上据说当局保护当地居民的权益,严格限制旅游业的扩张,因此造成餐馆处处人头拥挤,而唯一一家超市在下午六点就早早打烊了。

哈尔施塔特在1997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哈尔施塔特一:建于1863年的新教教堂(Evangelical Church)。

哈尔施塔特二:山腰中的墓地。为了提高墓穴的周转率以满足居民入土为安的终极愿望,这里的尸骨在十二-十五年后被挖出,在阳光下晒干后储存于教堂的骨殖室。

哈尔施塔特三:教堂骨殖室。头颅上用漆书写着死者的姓名和死期,女子头颅绘有花冠,男子头颅则绘有枝叶。

哈尔施塔特四。

哈尔施塔特五。

从哈尔施塔特搭火车,十七分钟就到了巴德依舍。

巴德依舍是个有一万四千居民的大镇。

1828-29年,婚后迟迟未能怀孕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索菲亚(Sophie)听从某位智者的劝告,在巴德依舍连续泡了两个夏天的矿泉,第三年就生下了佛朗兹·约瑟夫即后来的约瑟夫一世,她然后再接再厉,又连着生了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这一来,巴德依舍成了风水宝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豪绅财主,纷纷趋之若鹜。

约瑟夫在1848年登基,从1856年起的六十年里,他每年雷打不动,避暑必到巴德依舍,从而把这里变成了十九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社交和外交舞台之一。

巴德伊舍一:一所中学暨技校。

巴德伊舍二:这位先生帽子上的饰物除了刷子,还有木锯、镐、手风琴、砂轮(?)和另一物件。估计他是个骄傲的手艺人。

巴德伊舍三。

巴德伊舍四:哈布斯堡王室的夏季行宫。这是索菲亚公主在1854年送给约瑟夫一世与茜茜公主的大婚贺礼。

1914年7月28日,为了报复其侄子斐迪南(Franz Ferdinand)大公在塞尔维亚萨拉热窝(Sarajevo)被刺身亡,约瑟夫一世在此签署了向塞尔维亚王国的宣战书,从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行宫参观时必须跟着讲解员亦步亦趋,而且不能摄影。

行宫里到处能看到茜茜公主的遗物和照片。她是十九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美人。虽然约瑟夫爱她爱得发痴发疯,茜茜更珍惜的是她自己的美貌,他们之间的情感很不对等。

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茜茜公主)(网上照片)

约瑟夫一世和茜茜的重孙马库斯(Markus)大公一家至今仍然住在那幢楼里,不过我们无缘得见。

巴德伊舍五:哈布斯堡王室夏季行宫的花园。约瑟夫一世非常喜欢这个行宫,称其为“地球上的天堂”,而茜茜则从不愿意在这里久住。

.多瑙河河谷

多瑙河畔的梅尔克(Melk)在巴德伊舍东北一百八十五公里处,属下奥地利州,有居民五千三百。

从巴德伊舍先乘火车到Attnang-Puchheim,转车到Amstettem NO,然后再转车才能到梅尔克,全程费时三小时。

把我们吸引到梅尔克的,除了多瑙河,主要是天主教本笃会(Benedictines)的梅尔克修道院,那座完成于十八世纪初的巴洛克式建筑极其宏伟壮观。

梅尔克一:梅尔克修道院,里面的教堂尤其是祭坛之金碧辉煌恐怕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可惜不让拍照。我没有夸张,我想我至少参观过几百个教堂了。

梅尔克二:梅尔克修道院内庭里的现代壁画,这或许也算得是个创举。

梅尔克三:梅尔克修道院的庭园。

梅尔克四:市政厅广场,雕像为圣克罗曼(St Koloman)。

梅尔克五。

梅尔克六。

在二次大战中,纳粹庞大的毛特豪森-古森(Mauthausen–Gusen)集中营在梅尔克有个分部。

在多瑙河上遨游是我的bucket list的一项。那愿望一定是在不知不觉中萌芽于六十年代初的罗马尼亚反法西斯电影“多瑙河之波”(我至今记得那影片结束前不久的一句台词:“安娜是个好姑娘”)。

多瑙河全长二千八百五十公里,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而位居第二。它发源于德国,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Moldova,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和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而从梅尔克到克雷姆斯(Krems)的那四十公里的瓦豪(Wachau)河谷则是世人公认的多瑙河最美丽的一段。

瓦豪河谷是世界遗产。

我们从梅尔克上船,到迪恩施泰因(Durnstein)下船,在水上约三十公里。下面的照片显示那近二小时航行途中的几处景色。

多瑙河河谷风光一。

多瑙河河谷风光二:河上的大型拖(推)驳和观光船。

多瑙河河谷风光三:那一带盛产葡萄和美酒。

多瑙河河谷风光四。

多瑙河河谷风光五。

在今天仍然只有九百居民的迪恩施泰因在十二世纪末突然登上了史册:1192年下半年,正在中东率领十字军跟大名鼎鼎的穆斯林王萨拉丁(Saladin)鏖战不休的狮心王(Richard the Lionheart)得到了他的弟弟在英格兰企图抢班夺权的消息,为了保住王位,稳固后方,理查急匆匆往回赶,不料途中被他曾经当众羞辱过的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五世(Leopold V)伏击俘虏。从1192年圣诞前到1193年3月,迪恩施泰因城堡成了失去自由的理查的“招待所”。

迪恩施泰因一:迪恩施泰因城堡废墟。

迪恩施泰因二:迪恩施泰因城堡废墟。

迪恩施泰因三:迪恩施泰因城堡废墟下流经的多瑙河。

迪恩施泰因四:修道院(Durnstein Abbey)是迪恩施泰因的另一主要景点。

迪恩施泰因五:城墙遗迹。

在迪恩施泰因我们坐上特意前来迎接的亲戚的车先去克雷姆斯(Krems),然后回到维也纳。

克雷姆斯有二万四千人口,是个像模像样的小城市,可惜因为时间已晚,而我们还有七八十公里的路要赶,无暇细看。

克雷姆斯一:Steiner城门。

克雷姆斯二:Piarist派教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