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与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希腊二:雅典(下)

(2018-05-27 19:22:06) 下一个

希腊二:雅典(下)

一.罗马遗迹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帝国击败马其顿,随即把希腊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向对希腊文明顶礼膜拜的罗马皇帝哈德良(Hardrian)在公元124年巡视希腊以后,决心把雅典建成帝国的文化中心,他在城里大兴土木,为后人留下了奥林匹亚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哈德良图书馆、罗马集市等遗迹。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遗址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遗址外的哈德良拱门(Hardrian's Arch)

其实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本是暴君希庇亚斯(Hippias)的政绩工程,在公元前520年就动工了。不过随着希庇亚斯被推翻,工程烂了尾,这一烂就烂了六百三十多年,虽然其间有过几次三心两意的续尾的尝试。

雅典人对这个神庙不感兴趣,一则因为他们不怎么喜欢宙斯,哪怕他是希腊神话里的十二大神之首;二则他们觉得这工程太大太劳民伤财。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干脆认为,这类工程就是暴君们为了预防公众反抗而故意消耗百姓时间、精力和财富的釜底抽薪。

而哈德良不是雅典人(如果按照今天国家的版图,他是西班牙人),更重要的是,他习惯于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于是他动用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在几年的时间里就把神庙建了起来。哈德良在神庙里立了个巨大的宙斯雕像,同时毫不谦虚地在宙斯像边上为自己立了个同等规格的雕像。

可惜仅仅过了一百多年,宙斯神庙就被入侵的来自斯堪迪纳维亚的蛮族捣毁了。那片遗址从此化作了雅典民众造楼盖房的采石场。

宙斯神庙是希腊最大的神庙。如今在遗址上能看到修复的十五根高达十七米、底座直径一点七米的花岗石立柱,而当年的大殿有一百零四根柱子。

位于罗马集市北面角上的哈德良图书馆

跟西方古代的所有图书馆一样,哈德良图书馆主要是书库,收藏写在莎草纸卷上的书籍和重要文件,而莎草纸卷一卷卷地放在内有小格的木盒里。人们也在这个图书馆里发表演讲,宣扬他们在艺术或哲学上的形而上的高见(他们大概有在图书馆里不议论国事的默契)。图书馆里也有地方供人阅读,不过那是次要的功能。

哈德良图书馆跟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同时遭受了蛮族的破坏。

罗马集市遗址。

二.拜占庭遗迹

起于公元前六世纪,终于公元1453年,持续了大约二千年的罗马帝国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罗马共和国(公元前六世纪-27年)、西罗马(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和东罗马即后人所谓的拜占庭帝国(330-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名为拜占庭(Byzantium)。从公元330至476年,东西两个罗马帝国并存)。

相应地,罗马帝国经历过三次重大的变化:一是从共和制转化为君主制;二是东方化,即政治中心逐步从罗马向君士坦丁堡迁徙;三是抛弃多神教而信奉天主与基督。后者对雅典的直接影响就是在城里留下了许多拜占庭时代的东正教教堂。

圣徒(Holy Apostles)教堂(第十世纪)

Panagia Kapnikarea教堂(十一世纪)

Metamorphosis教堂(十一-十二世纪)

东正教教堂与罗马天主教教堂的样式风格之差异一望可知。而以我极其有限的阅读以及更加有限的理解,作为世界上的两大宗教,虽然两家都遵循基督和圣徒们的教诲,它们的初心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至少还有如下的区别:

1)罗马天主教有个他人不得妄议不准怀疑的核心即教宗,而东正教没有中央领导,各地诸侯(主教)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当家做主,他们之间地位平等。

2)罗马天主教在一应仪式中使用拉丁语,而东正教在希腊语区使用希腊语,在希腊语区以外通常使用当地语言。

3)罗马天主教主张教义必须与时俱进,教徒应该注重学习和研究当代教宗和主教们的思想和观点,而东正教坚持只有《新约》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orthodox=原教旨)。

4)罗马天主教相信圣母玛丽是没有“原罪”的,而东正教认为玛丽跟所有的凡人一样,也是带着“原罪”来到尘世的,她能成为圣母,全因为她是三观端正、“五讲四美”的标兵。

5)东正教不接受罗马天主教的“炼狱”和“十字架苦路(Stations of Cross)”的概念。

6)罗马天主教的教士必须是未婚男士,而东正教教徒在履行圣职以前可以结婚。

7)东正教教堂几乎从不置放三维的雕像,在那里基督和圣母通常以程式化的画像呈现于众。

8)因为罗马天主教使用格列高利(Gregorian)历即公历而东正教使用儒略(Julian)历,所以两者的复活节和圣诞节等纪念日都不在同一天。

三.现代雅典

在今天的雅典找不到任何稍微像样的伊斯兰建筑,甚至连一座清真寺也没有。考虑到从十五到十九世纪的三百多年里,雅典一直在奥托曼帝国的治下,再考虑到连中国福建的泉州都有个规模不小的清净寺,这是件很奇怪的事。

雅典人在拜占庭时代的感觉一定好得不行,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在公元610年断然废弃拉丁语而将希腊语定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以后。那时的希腊人个个自称“罗马人”。

但是土耳其人显然不把古雅典的昔日荣耀太当回事,他们听任雅典自生自灭。在其“黄金时代”的高峰,雅典据说有二十五至三十万人口,而在希腊从奥托曼帝国赢得独立时,雅典只剩下了区区四五千居民。所以雅典人也丝毫不珍惜他们的伊斯兰遗产。

跟巴黎、伦敦、圣彼得堡那样的超级大都市固然没法比,现代雅典与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等其他许多欧洲首都也不在一个等级上。不过在我看来,除了那些古迹以外,雅典还是值得个一日游。我猜想在2004年奥运会以前,雅典的旧貌或许会逊色很多。

1896年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Panathenaic体育场

一共有十四个国家的代表队参加了那届奥运会。那次东道主希腊获得了四十六块奖牌,居各国之首。而对希腊人来说,其中意义最重大的是马拉松的金牌。

获奖最多的运动员是德国人舒曼(Carl Schuhmann),他在男子团体单杠和双杠中获得金牌,在跳马上得了个人金牌,然后在摔跤中又赢了块金牌。那时摔跤不分等级,作为体操选手,舒曼的个子比他的对手们小了一大截。舒曼还参加了举重、跳远、三级跳远和铅球项目。想来这样的超人在那个年代不光是舒曼一个。

一小时一次的国会大厦前卫兵换岗仪式

在世界各地观看五花八门的换岗仪式时,我总会犯疑:那些制服、步伐和动作的设计可有些什么讲究?

雅典的通衢大道Panepistimiou上一字排列着国立图书馆、雅典大学和雅典科学院,它们组成了著名的“雅典建筑三部曲”。这些十九世纪的建筑体现了现代雅典人对他们光辉灿烂的远古的缅怀和追忆。

国立图书馆

雅典大学

雅典科学院(左坐像为柏拉图,右为苏格拉底)

艾纳夫约提卡小区(Anafiotika Quarter)

希腊独立后的第一个国王奥托(Otto)为修建王宫而从爱琴海南部的基克拉迪群岛(Cyclades)尤其是艾纳夫约提卡岛招募了大量建筑工人。那些“低端人口”在这个小山头安营扎寨后,全盘复制了家乡的环境和风情:曲巷小屋窄梯加红花绿叶。于是这片小区渐渐成了雅典一个另类的观光点。

国家公园

弃屋

涂鸦

大喜的日子

待命出发

雅典俯瞰一

雅典俯瞰二

雅典俯瞰三

最后那张照片的上方即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那是地中海和欧洲最繁忙的货运港之一,也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客运港。去爱琴海诸岛的海轮大都从那里启航。

从公元前五世纪起,那里就是雅典的海上咽喉。“埃尔金大理石”也是在那里装船的。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在2009年希腊经济危机中乘虚而入,接手了比雷埃夫斯港一半的集装箱业务,合同期限为三十五年,每年租金为一亿欧元。在COSCO的管理下,港口货物的周转量大幅增长,同时开支(主要是工资)则锐减。

COSCO大概可以算是实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官方先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愚若智大 回复 悄悄话 待命出发左边那位姑娘好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