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tang07059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现代艺术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2010-03-01 21:16:55) 下一个

随着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照相技术的问世并日渐发展,传统绘画开始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界。一方面,它所擅长的真实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有什么比照片所反映的镜像更真实呢?另一方面,传统绘画的主要目标之一,人物肖像画,其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绘画革命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

现代绘画流派繁多,各门类作品汗牛充栋,归根到底,画家已不再以真实性为第一要务,他们明目张胆地在个人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情感,这在古典绘画中是很难想象的。而这种对照相式真实的反动,事实上把绘画提高到了更高层次的真实。

让我们简单地检讨一下文艺复兴以降的绘画作品的题材,概其大要可分为:圣经故事、大事(宗教、战争、庆典)记录、(大)人物肖像,其涉及范围比文革时批判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要狭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绝少进入大师们的画作,更遑论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这点来看,现代绘画的贡献巨大。

然而,现代派绘画的欣赏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学习过程,对于画家及作品全然缺乏了解的话,事实上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观赏的乐趣。这一点与古典绘画的观赏非常不同,达芬奇或拉菲尔作品的美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他们的画作上,完全不了解其背景并不会让你的审美过程产生多少缺憾。

事有一失,必有一得。现代派绘画融入了太多画家自己的个人情感与生命体验,作品成了画家内在冲突的客观显现,这样的画作带来了理解上的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了观赏者一个发挥的空间。甚至可以这么说,欣赏现代派绘画的过程,其实是观赏者在画家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种“再创作”所带来的快感,是大多数人对现代派绘画乐此不疲的真正原因。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或许也就巴黎的奥塞博物馆(Orsay)能与之比肩。住在纽约周边的我们,真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每年至少去一、两次。我这人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坏习惯,尽管我们全家进 MoMA 是免费的,但并不怎么去,前一个周末好不容易才又去了一次。



1。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2。莫奈(Monet),印象派(Empressionism)的代表性画家。印象派在光与色方面对传统绘画技法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印象派的画作尚能为大多数人所欣赏,因为它们还是有着完整的内容的。欣赏印象派的画作不能靠太近,要退后几米,这样才能看出印象派对光与色的独到处理确有超越前人的地方。



3。我认为这幅也是莫奈的作品,但没办法确认。



4。梵高的作品《邮差》(Postman),梵高喜欢重复同一题材,他画过很多幅邮差、很多幅向日葵、很多幅自画像。梵高是后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最为人知的现代派画家。



5。梵高的名作《星夜》(starry night)。梵高在这里用他擅长的断断续续的短弧线与互补色,描画出一个充满了骚动与诡异气氛的夜空,成功地把观众领进了他的情感世界。我PS完这张照片后才发觉画的右上角是一轮弯月。



6。野兽派(Fauvism)代表画家马蒂斯(Matisse)的跳舞(Dance 1)。野兽派用平涂的、强烈的色彩,来表现具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7。蒙德里安(Mondrian )的著名油画《百老汇爵士乐》(Broadway Boogie Woogie)。蒙德里安是非具象( non-representational )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和风格派(neoplasticism 或 De Stijl )运动的重要推手。早期大量的作品风格介于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之间,之后从事纯几何形的抽象创作,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原色红、蓝、黄及灰色。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净化,只有用抽象的形式,才能获得人类共同的精神表现。蒙德里安一度绝对到反对使用斜线,并因这一坚持而退出了风格派。



8。夏加尔(Chagall )的《我和我的村庄》。夏加尔游离于一切流派之外,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Surrealism)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画上有古怪的人物、动物、颠倒的房屋、树木和人,时空被打乱,正常透视比例被放弃,一切事物好象失去了重力一般被任意安置在空间。只有“我”与那头大母牛在亲切地对话。背景有典型的俄国房子,还有教堂与钟楼。画家用重叠法,在牛头中又添画了妇女挤奶形象。前景正中,画了一棵开花的树。这一切,残留在记忆中的杂乱形象叠现出来,成了一幅梦的写照,一个色彩的奇境。我刚看到这幅画时,以为是达利(Dali)的作品。



9。莫迪里阿尼(Modigliani )的《斜倚的裸体》(Reclining Nude )。莫迪里阿尼是与夏加尔类似的“无派别”画家,他创作的女性裸体基本采用细线勾描和色彩平涂(有别于高更的粗线勾描、色彩平涂),整体效果却有着古典女人的迷人感觉,给人一种独特的忧郁之感。



10。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Demoiselles d'Avignon)。这是毕加索形成自己风格之后的第一件大作,他延续了塞尚提出的“将自然概括成圆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方法,但是变塞尚的隐性方式为显性方式,并且运用了非洲黑人的面具,加之描写的对象都是妓女,这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注意到当时的毕加索尚未将所以物体置于一个平面,所以还有些许立体的感觉。

就像巴黎的奥塞博物馆珍藏了最多的印象派名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集了毕加索主要的代表作。毕加索开创了立方主义(Cubism),中文也翻译为“立体主义”,两个译法都不好,但立体主义更差。原因很简单,毕加索一辈子都在竭尽全力将物体平面化,他的作品中最不容易看到的就是“立体”。立方主义忠实于原文Cubism,只不过原文Cubism就不很贴切,所以毕加索从来没有承认过。



11。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Three Musicians),分析立方主义(Analytical Cubism)的杰作,物体被拆解、叠加;再拆解、再叠加。立体感更弱,几何形状更明显。



12。毕加索的《丑角》(Harlequin ),综合立方主义(Synthetic Cubism)的开山之作。毕加索在综合立方主义阶段喜欢用类似彩色剪纸拼贴的手法,呈现出一种纯粹平面化的效果。再后来毕加索索性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剪纸艺人。



13。毕加索的《镜前的少女》(Girl before a Mirror)。因为多视点的运用(这手法始于塞尚),另半张脸出现在一个平面上了。



14。毕加索



15。毕加索《Woman with Pears》



16。毕加索



17。毕加索《Three Women at the Spring》。这种粗犷与力度乍一看还以为是高更的作品。



18。波洛克(Pollock),抽象派(Abstract Expressionism)大师,美国本土出产为数不多的世界级画家。波洛克的作品很容易辨别,想认错还不容易。他的作品第一个特点是大(好像美国的一切都以大为不二法门),墙面小些都挂不下,看着蛮震撼的,所以有人说它代表了美国精神;第二个特点是标题就一编号,也难怪,还真不容易给这样的画作起名字;第三个特点是看着差别不大,虽然波洛克说他自己每一次泼洒颜料都不是偶然的,有其目的性,不过我强烈怀疑。



19。波洛克



20。室内装璜



21。室内装璜



22。室内装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璞沁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