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游子轩

如果你也喜欢诗词、对联、谜语、音乐、美术,请来潇湘游子轩做客。
个人资料
正文

浅议悼国学大师挽联之不合律

(2009-07-28 03:34:17) 下一个
浅议悼国学大师挽联之不合律
潇湘游子

读《国学大师挽联平仄混乱 根本像是标语》一文后,认真研读两副对联,发现确有一些不合联律之处。现试分析,期与大家商榷。

两副联的平仄如下: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师风范;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金匮石渠,理册修书,继往存绝,百世馆员楷模。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一,第一副下联之处于二四六位及末尾的誉、天、地、国、未,以及第二副的匮、册、绝、世、员等字与上联同平仄了。除第一联之“未名”因属专用名词,可以放宽之外,不合律字数之多,确属不当。

二,一句之中,接续词组之末字应平仄交替。第一副上联之“通中西”、“至道有道”,第二副上联之“解佛喻老”皆有悖于此。

三,由数短句组成之中长联,其结尾字应平仄交替。两联都有违于此,第一副上联之短句结尾字为仄仄平平仄仄,第二副上联更甚,全为仄了。

四,同一句中重字并非不可用,但上下联之重字须严格对应。第一副下联末尾两句含“名”“名”“名”,而上联却为“道”“道”“大”。

另,魏明伦先生提到的名词之并列和偏正结构属严格要求,如能改进更好。

用于大师的悼念活动之联、文必将被广泛传播,这些疏忽确属遗憾。而两位大师又皆为国学大师,为他们作联如此不慎,就更显得讽刺和可悲了。这让我联想到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一群名主持每人手持一幅联句,每两人诵读一副春联,竟然有好几副联都被他(她)们念得上下联颠倒,真令人感觉既可笑又可悲。

普及和提高国学知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确实值得国人重视了。


附《国学》一文:
国学大师挽联平仄混乱 根本像是标语

信息来源: 作者: 华讯用户 发布日期: 2009-07-27
        魏明伦愤怒了

  本月,两位中国人文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季羡林和任继愈相继辞世,上周季羡林和任继愈追悼会先后在北京举行,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对两位代表中国文化水准的学者的离去表示哀悼。但昨日,巴蜀鬼才魏明伦看了悼念现场为季羡林和任继愈写的挽联后却十分愤怒:“这两位先生是国宝级的文人,但为他们写的两幅挽联却连平仄都大有问题,根本就是标语。”

  点评不是挽联是标语

  魏明伦说,季羡林的挽联上联为:“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下联为:“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看到这副挽联他直摇头:“挽联也是对联的一种,而对联要求词性和声律都要对仗工整,这叫‘工对’。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对联才能称为佳对。可是给季羡林写的挽联太水了,不仅平仄混乱、对词混乱,还多次重复用到同一个字,所以这副挽联根本像是一副标语,与这么高规格的葬礼,太不相配了。”魏明伦说。

  魏明伦表示,对联在声律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上联平仄平,下联就必须以仄平仄相对。但这副挽联中“文望起齐鲁”和“德誉贻天地”上下联中第二、第六均是仄平!此外,词性对仗也错误,“上联的‘华梵’‘中西 ’‘古今’是并列结构,而下联的‘大师’‘泰斗’‘国宝’则是偏正结构,根本对不起。这都是挽联中的硬伤!”

  而任继愈悼念现场的挽联更被魏明伦认为“全乱套了”,上联“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师风范”,下联“金匮石渠,理册修书,继往存绝,百世馆员楷模”。魏明伦点评说:“上联开头八字中的双数字全是仄声。下联‘继往存绝’是仄仄,‘百世馆员楷模’是仄平平,都违规了。”

  遗憾出此错误对不住大师

  魏明伦叹息地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生前是致力于传播东方文化的大师,在他们的灵前出现这样的挽联,如果他们九泉之下有知,应该也会感到遗憾的。”

  他还感慨地认为,“让人感到悲痛的是,这表明大家已经丧失了对传统文学的鉴别能力,可见我们的国学已经到了怎样的水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华讯论坛 回复 悄悄话 guest
潇湘游子老师的这堂课讲得好!学生受益多多!


岑岚
刚才也读过那篇文章说那两幅挽联平仄混乱。认真去读那两幅挽联,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潇湘游子这么一解释,就全明白了。不过消化还得要有一段时间。谢谢解读!


何滨洲
潇湘游子兄分析得头头是道,顿开茅塞。容稍后认真研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