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应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个人资料
正文

由奢返俭太过 可能适得其反

(2009-05-20 21:11:13) 下一个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节俭与贫穷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基于中国人均收入远远低于美国人均收入的事实,说中国人有着节俭的美德显得更靠谱些。不过,源自美国的经济危机在使得一些美国人失去工作的同时,也使他们重拾节俭的美德,他们变得锱铢必较,凡事自力更生,似乎远离了以前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生活方式。

 

 其实,如今六七十岁以上经历过大萧条的那一代美国人,一般都是比较节俭的。笔者刚来美国时的房东老太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吃的穿的很节省,房子漏雨了也不请专业的工匠修,而是指挥自己四十多岁的儿子从Home Depot买来材料自己补休。老太太说以前自己小时,父母家里的房子坏了,从来都是她爸爸自己修。需要声明的是,据老太太介绍说,她爸爸并不是专业的泥瓦匠,而是一位中学老师。那时的美国比较贫穷,人们认为节俭不过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方式。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没有经历过大萧条困难生活的美国人成长了起来,他们一生下来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大萧条的艰辛对他们来说只是书本电视上的文字图片而已。我们中国的老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今天,这些美国人想由奢返俭固然值得理解和称许,但凡事皆有度,如果过头了,就可能适得其反。

 

前几天看到纽约时报上登的一篇文章,讲了几个这样的例子。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的故事。该女士家的马桶坏了,要放在以前,她都是打个电话找专业的修理工来修。如今经济危机来了,她也想自己动手省一些钱,就买来了一个新马桶,想自己换上。不过,以前修理工来时,她并未在旁边观摩,因此没有任何操作经验或观摩心得。原想非常简单,但出乎意料的是,她不小心把上水的管道搞破了,水喷涌而出,很快就水漫地板。情急之下,她想开车去找熟人帮忙,但又不慎把车库的门撞坏了。最后万不得已,她打电话找来了专业的维修人员,修马桶修车库门等等整整花了三千美元。该女士本来想省钱,不料最后反而费了一大笔钱。 

 

 笔者一位熟人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位熟人的老板是一位来美国多年的中国人,但早就入了美籍并入乡随俗地学起了美国人的铺张浪费。前两年经济好时,老板的心情也好,手上也就大手大脚,不知节制。如今经济不好了,裁了一些员工后依然形势严峻,无奈之下便想搬家把大办公室换成小办公室。为了进一步省钱,干脆把请搬家公司的钱也要省掉,搬家的重任便落在了几个来自中国的小伙子身上。可怜这几个哥们读书读惯了,早就没有了当搬运工的力气,结果在搬一个大桌子时,厚厚的桌子角砸在了一个哥们的脚上,小伙子当时就不能站立了,赶紧送到医院急诊,医生说脚上的骨头被砸折了。结果这位老板同样想省钱不成,反而花费了几倍于请搬家公司的钱。

 

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想节俭省钱的做法相信每个地球人都会理解。不过,也不能为了省钱而省钱,尤其在某些方面,没有能省钱的金刚钻,就不能揽下易碎的瓷器活。否则,如上面的例子所示,在很大的程度上只会适得其反。

 

其实,与其经济不好时挖空心思搞节俭,不如在经济好的时候也注意节俭些,不那么大手大脚,居奢思检,居安思危。在这方面,股神巴菲特的生活经历值得深思。他虽然早已腰缠亿贯,但据说依然节俭得几近吝啬,一件衬衫穿了十几年也不换,后来还是他的女儿看不下去了,才换了一件新的。相信有这个势头,巴菲特即使股票全赔了,但他由奢返俭的过程也不会那么艰难。

 

历来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与其事到临头再知难而进,不如平时节俭一些,让奢与俭的距离不那么遥远。




(谢谢阅读我的文章。如转载,请不要忘了标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