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人间

凭我走遍万水千山,和你同兴同欢,畅游人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林璎的系统景观

(2008-12-02 12:47:09) 下一个

林璎的系统景观 Systematic Landscapes
By 同欢

Maya Lin, 林璎, 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作为一名建筑师林璎设计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早已名满天下!如果你对建筑,雕塑,以及艺术有兴趣,那么就走一趟旧金山的De Young 博物馆, 看看林璎是如何将建筑、雕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而这三位一体的和谐即形成林璎的概念——系统风景。

林璎出道于越战纪念碑的设计, 1981年,当时耶鲁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年仅21岁的林璎,几经周折,所设计的方案在1441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越战纪念碑竖立在首府华盛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公众游览最多的纪念碑。林璎 (Maya Lin)这个名字也就尽人皆知了。



林璎1959出生在俄亥俄州雅典,在那里长大,母亲Julian Lin是亚洲研究及英国文学教授,父亲林桓Henry Lin是艺术系系主任,陶器艺术家。令我吃惊的是林璎的祖父竟然是林长民,那么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竟是林璎的姑父和姑母。(难道建筑师也会遗传?)

除了越战纪念碑, 我没有看过林璎的其他建筑或是任何艺术作品,几年前,在Business Week 上到是读到一篇介绍她的家俱设计以及她荣任Yale大学校董的文章,想必林璎的艺术触角已经不完全是在建筑上了。

林璎此次在旧金山金门de Young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其主题为"Systematic Landscapes" ,顾名思义,探究的是自然地形以及地理形态。

『2x4风景』这是展览中唯一可以拍照的一幅作品。
走进De Young 博物馆,正欲询问林璎作品的展厅,一抬头,赫然看到这样一个像海浪般汹涌,像山峦般起伏的庞然大物,这便是林璎的 - 《2 X 4 Landscape》。这是一件由65,000块2x4英寸,像积木一般以整齐排列的方式自地面堆砌起来的硕大“建筑",根据介绍,安装过程花费了两个多月才得以完成。

再看看近景:

一片片相积木般的小木块,在灯光映照下闪耀著金黄色!随着光线的改变,有着一种涌动的感觉!似山似浪又似沙丘! 这就是林璎所要的“把室外的山搬进室内”!

蓝湖通道:Blue Lake Pass, 2006

灵感来源于林瓔在科罗拉多夏季渡假屋附近的洛基山脉,虽然不准拍照,但是观者却是可以自由进出此件作品,站在其中,那种山峦起伏,气势磅礴, 有意颠覆的空间,多少还是感到了那种移山倒海之势;转个身, 又有着一种山曲水折处,皆是黛眉与眼波, 似乎是感受到了林瓔所言的山的呼吸和脉动。。。

Photo By FAMSF's Gallery

[水线] Water Line, 2006, Aluminum tubing and paint.

用细铅管仿照海底地层形成,十分巨大,观众可以走进作品,可以从下面仰视,也可从上俯瞰。
 
Photo By FAMSF's Gallery

针河 Pin River

上万根钢针组成, 钉在白墙之上,钢针下的阴影, 表现的是哥伦比亚河流(the Columbia River)的流程曲线。设计精密,不难看出每一次的展出安装都是一次再创造!

总之,林璎的Systematic Landscapes 作品多是利用自然素材,如石头、木块、木板体现山峦的曲折与壮观,亦用铁丝或是大头针来表现流水似行云的蜿蜒与曲折,所展作品, 创造特别、体积也够庞大,当然多少也带着计算机精确计算的痕迹。(这也是我家大侠最不以为然的地方)。

观看林璎的Systematic Landscapes,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同期展出的YSL40年回顾展也是不错的选择,和林璎一样,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也是少年得志,21岁就已出任Dior的首席设计师了。出名真的要趁早啊! 

Maya Lin: Systematic Landscapes
October 25, 2008 — January 18, 2009

永恒的优雅 - 圣罗兰YSL 在旧金山
Nov. 1, 2008 - April 5, 20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同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加州花坊的评论: 谢谢,只是不知怎样才能加到北京屯呢?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我看过对她的英文介绍很有才气,不过才知道她是林徽因的侄女,看喜爱建筑有遗传,家庭影响。能把这篇文章放到北京屯去吗?他们好歹也是咱北京人。到群组王小腊酒看到咱们屯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