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王亚法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张大千的孝悌

(2008-09-22 03:08:53) 下一个

 

张大千的成功,首先是他的人品,他恪守中国儒家文化,讲孝悌,以仁义待人,获得别人的尊敬。张大千是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的,从八岁开始,每晚临睡时,跪在母亲床前,一面给母亲洗脚,一面汇报一天的功课,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到离开母亲,出外谋事。住在网狮园时,他已经名气很大了,但是只要一回到家,就不忘记给母亲洗脚。母亲曾太夫人曾摸着他的头,深情地说:“爰儿,你今年三十四岁了,今后洗脚的事就交给丫鬟们吧。”

大千回答:“能给娘洗脚是儿的福气,只要儿在娘的身边一天,这份孝心是一定要尽的。”

张大千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外,社会上靠的是二哥善子,因为二哥早年去日本留学,跟随孙中山,认识许多上层人物,如张群、于右任等,日后成了张大千的挚友;经济上靠的是三哥丽诚,他是个民族工业家,是长江华星轮船公司和贵州卷烟厂的创办人,是张家经济的掌门人。四哥文修,写得一手好字,诗词也写得好,对大千的治学帮助很大。张大千是一个信奉“孝悌”的人,他把几位兄长的照片一直挂在台北“摩耶精舍”的画室里,直到今天。

最值得一提的是,张家的三妳(mi)——张大千的三嫂罗正明。她比张大千长十五岁,在张家发迹前,嫁给张丽诚做童养媳。在张家贫寒的岁月里,是他背着年幼的张大千,怄着腰,在别家陇过的红苕地里,翻找遗留的小红苕,嚼碎喂养,以致大千晚年,每每向人提及此时,就哽咽不语。当台海两岸政治略有松动,他就托香港名流张应流先生回大陆探望三嫂,并一再嘱托,要代他行三跪之礼,说着拜倒地去要向比他年轻几十岁张应流磕头,请他把大礼带回去送给三嫂,唬得张应流连连惊呼:“老太爷,我不敢当,我回去送你一个大礼就是了。”

那天他送张应流出门,还不住叮嘱:“一定要将你代我向我三嫂磕头的照片带回来!”

大陆的文革动乱刚平息,张大千就写信给在上海的侄女张嘉德,他是张善子的幺女,笔者亲见此信,是写在一幅红梅喜鹊图上的,信的意思大致是:大陆局势趋向平稳,外出探亲也已宽松,你将此信出示当局,可获赴港签证,抵港后余事我会托人办理云云。

不久张嘉德带领女儿端端到达香港。当时台湾政局尚未开禁,台方怀疑张氏母女是大陆政府派出去统战的,再加上上海统战对象开会时,立信会计协会的创始人潘序伦信口胡说,张大千已有家属放出去搞统战了,此言很快传入台方,致使张氏母女滞留在香港徐伯郊家中数月。徐伯郊是著名鉴定家徐森玉的儿子,他受张大千所托,为张氏母女入台尽力奔波,但毫无见效,最后不得不老将出马,张大千带了两幅画亲自拜访蒋经国说:“我此生有成,全赖先仲兄提携,嘉德是先仲兄的幺女,先仲兄逝世时,她只有四岁,为报先仲兄之恩,我宁可不担保自己的亲生子女,但一定要将嘉德母女担保出来,请您高援贵手。”

在张大千的力求下,蒋经国亲自批准张氏母女入境,同时被批准的,还有何应钦的一位亲属,这也是台海两岸交流的一段秘闻。

张大千在大陆时,张家几房弟兄不分家,子侄几十人生活在一起,俨然是一个鼎食鸣钟之家。张家的称呼也非常有意思,子侄叫善子一律叫“阿爸”,(善子没有生儿子,大千将自己和二夫人生的儿子包萝过寄给二哥,以后葆罗出国,从巴西到美国,又到台湾,一直陪伴在大千身边);叫大千一律叫“爸爸”,(因为大千在老辈中排行第八,也有谐音“八八”的含义)。

张善子平时不苟言笑,说话处事非常严肃,家中人人都怕他,只要他在家,孩子们都不敢轻举妄动,在重庆时,有一次善子出门,孩子们看见阿爸走了,一下子来了劲,带上脸谱,挂起胡子,敲响铜锣,把画案当作戏台,上下蹦跳,演起京戏来,不料善子杀了个回马枪,回家取东西,看见书房内外弄得一团糟,气得他胡须倒竖,一声虎啸(张善子号“虎痴”),下令孩子们挨个跪着,亲自动手,打了个满堂红。如今已经八十多岁当年少年,回忆起起那件事,还是禁不住开怀大笑。张家的子侄和社会上的人一样,都说爸爸脾气好,讲道理,从不打人,孩子错了他会耐心开导,直到人心服口服为止。

张大千事业的成功是以儒家的孝悌为前题的。

在近代画坛上,被众口一词说好话的,只有张大千了,诚如徐悲鸿所说“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