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

音乐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文字,从音符中飘逸出的旋律有时比文字更能释译情感。
个人资料
广陵晓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结婚30周年感恩之旅:飞往北京

(2017-10-24 16:07:20) 下一个
[前言〕:今年是我和先生结婚三十周年。今年初,先生问我希望如何庆祝。我对他说:“咱们重返那几个在我们婚姻生活中的重要之地,你觉得如何?”先生说“好主意!”于是我们排出了苏格兰(留学之地)、北卡罗来那州(做博士后训练以及正式工作之地)、北京(上学时相识相恋之地)、以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7月份英国苏格兰行开启了我们结婚三十周年感恩之旅的第一程;10月份北京行是第二程,与每年回国探亲故乡行结合。今年6月份第3次法国行杂记还剩两篇(艺术家小镇奥维尔、海上金字塔圣米歇尔),7月份的苏格兰行杂记写了一篇概况,将与这个月的北京行和故乡行杂记穿插交替进行:-)))。



音乐:《小雨中的回忆》

《结婚30周年感恩之旅(2):飞往北京》

1. 初到北京见闻

到达北京的时间是国庆节下午,我们入住在机场附近的一个旅馆。网上提供的信息是旅馆离机场不到2公里,但仍提供免费班车。旅馆班车驾驶员告诉我们直线距离是不到2公里,但驾驶线路却是6公里左右。由于交通不畅,这6公里路程用了大约20分钟。

第二天傍晚从旅馆回机场时,恰好是同一位驾驶员,他是一位直率、友好、健谈的中年人。从与他的交流中得知:(1)他家就住在机场附近,原本是北京城郊农民。城市扩展时,他和乡亲们失去了农田,但他父母和他因拆迁共得7套房。(2)城郊的房屋虽不像北京城里住房那么贵,但也能卖到每平米5万元。(3)他有2个姐姐早已出嫁,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他和妻子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女儿今年刚大学毕业,与他在同一个旅馆上班。(4)他父亲已去世,80多岁的老母亲与他同住,并且已将父母的那3套房全部过继到他的名下。所以,所有7套房未来都属他的独生女。(5)他和他的妻子都上班,没有象一些村民卖1、2个房屋,用那些钱吃喝玩乐。虽然工资不高,每月只有2千5百元,但有很好的各项保险,心里踏实。再过2年就到了退休年龄55岁,退休后每月可得3千5百元,比现在工作时的工资还高。(6)北京看病难,特别是看专家门诊很难。许多专家门诊号被“黄牛”掌控,那些人一天得的钱比他一个月工资还高。国家虽对此不法行为有惩罚,但屡禁不止。

听了驾驶员师傅的分享,我一方面为国家的发展、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提高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为资源紧缺、有人故意犯法发不义之财感到悲哀。

照片1:从机场前往旅馆的途中,我们见到许多庆国庆花饰。



照片2:到了旅馆后,我们意外地遇到好几个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和机组乘务员也住在这个旅馆。



照片3:更开心的是阅读旅馆提供的报纸时,看到一幅由优秀影视演员胡歌代言的东方航空公司的广告:-)))。



照片4-5:第二天早晨,我们没有在旅馆吃每人200元人民币左右的早餐,而是到旅馆附近街道上的一个“杭州小吃”店享用早餐;后来在大街上,先生和我共同分享了一个鸡蛋饼。两人早餐共用了17元人民币。看来在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也可以过得价兼物美。






2. 变化与保存交织的母校

这次北京行,准确地说应该是我的母校行。上一次重访母校是在19年前,这些年来,校园内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的同时也保存了不少的原有建筑。不过,不管如何改变,不变的是这里是我和先生相恋之地,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记忆中的北京十月大多是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但今年10月2号这天却断断续续地下起了细雨。在这样的天气,漫步于校园,别有一番情调。先生说这样的天气使他想起我们在英国留学的日子,今年7月份重返苏格兰的第一天也是雨天。由于此行时间有限,先生和我都没有事先与在北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联系。但我们心中是想念他们的,校园内许多场景也带来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的青春岁月回忆。天上人间,祝福他们每一位!!

保存与变化交织的母校给返校的我留下了既亲切熟悉又陌生新颖的印象。祝福这所百年老校!!


照片6-7:面貌改变的校园南门。自从母校在2000年并入北京大学,名称就由原来的北京医科大学(简称北医)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看着新校牌,多了一份陌生,少了一份归属感。





照片8:从南门进来的大道一侧栽了不少鲜花。



照片9:校园里停靠在路旁的一辆辆小汽车使我想起当年停靠的一辆辆自行车。



照片10:一座新大楼旁的医学鼻祖李时珍雕像。



照片11:报告厅还在老位置,但是一座重建的新建筑。



照片12-13:报告厅与逸夫教学楼相联,我在校时没有这栋教学楼。非常感动邵逸夫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无私奉献。





照片14:这栋图书馆对我来说也是新的,与逸夫教学楼隔路相望。



照片15:通往北校门的校园林荫道。



照片16:终于见到熟悉的建筑--生理楼/药理楼。



照片17:新的外国留学生宿舍大楼。



照片18:从北门可见隔街的北京科技大学(当年校名是北京钢铁学院,简称钢院)。



照片19:站在学院路上回望母校的北门。门警帅哥年仅27岁,比我婚龄还小,更不用说我的学龄了:-))))。



照片20:从北门重返校园,见到的右侧一栋楼。母校担负着不少重任。



照片21:行政二号楼。



照片22:在我曾经住过的学生宿舍旧址上建的新的学生宿舍,楼层增加了,但不变的景象是停在宿舍楼前的自行车。



照片23:从宿舍通往体育场和食堂跃进厅的校园林荫大道。曾经不止一次下课后赶紧拿着空饭碗小跑在此道上,到跃进厅排队买饭菜,抢吃饭的座位:-)))。



照片24:体育场本身变化不是太大,但其周围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使得原本空旷的体育场看上去显得小了。我原计划装模作样进体育场在跑道上跑一段,可惜10月1号至3号临时关闭。羡慕家住教职工区的校友兄(马拉松跑友/文学城网友plum59)回国探亲时常到这里跑步。



照片25:大大改变了的跃进厅。



照片26:见到跃进厅,我仍不住眼睛湿润了。在这里有着许多有关青春的回忆,包括难忘的很难吃的第一餐、与同学们共餐的欢声笑语、在这里参加过的周末舞会、在这里看过的电影、在这里聆听的使我流泪的老山自卫反击战大学生报告团的演讲分享、与恋爱期间的外校男朋友(如今的先生)第一次在这里用餐。。。。。。



照片27:跃进厅的前世今生:-)))。



照片28:今非昔比,如今学生们的伙食选择简直是奢侈呀:-)))。我永远记得30多年前在跃进厅吃的第一餐:煮得烂乎乎、好咸好咸的大白菜,白花花的一个大馒头。对不喜欢吃面食的我来说,那顿晚餐难吃极了。那时每位学生每个月米票和面票是搭配的。但开学不久,我与一位来自山东泰安的女同学就达成了同盟,不爱吃面食的我用面票与不爱吃米饭的她交换米票,从此,日子过得舒坦多了。恋爱期间,先生不止一次到我的学校食堂蹭饭吃,但我也不止一次去他的学校食堂蹭饭吃:-)))。



照片29:终于见到熟悉的建筑--生化楼。



照片30:终于见到熟悉的建筑--解剖楼。



照片31:终于见到熟悉的建筑--卫生楼。不过,这栋楼的名称很容易使人误解它属于公共卫生学院;其实,它是药学院的一栋楼。



照片32:与药学院有关联的另外一幢建筑。



照片33:这栋楼才是以预防医学为主的公共卫生学院。楼前有一棵挺拔的青松是记念我国已故著名流行病学家钱宇平教授。虽然我没上过钱教授的课,但由于多种私缘,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和他的妻子肖教授待我如同父母,恩重如山。先生和我不止一次在他们家吃饭。我们俩都对着钱伯伯的纪念树三鞠躬,我的眼睛是湿润的。



照片34:公卫学院楼对面是学校建的旅馆,我猜测大概是类似于当年的招待所,但住宿条件一定是大大升级了吧。



照片35-36:我在校时没见过的中心实验楼以及会议中心。





照片37:母校的西门也完全变了模样



照片38:出了西门,隔街相望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年校名是北京航空学院,简称北航)。



照片39:原本宁静不宽的学院路如今变成了有高架桥的繁忙宽阔的环城路,原北航校园外的大白菜地上高楼拔地而起。



照片40:母校北医西门与南门之间的马路一侧筑起了长城:-))),另一侧原来的农田上建了各种店铺,包括庆丰包子铺:-)))。



照片41-42:位于母校西门与南门之间的附属第六医院。





照片43:与六院相隔不远是三院的生殖医学中心。据报道,在美国的年轻夫妇从决定要孩子至怀孕平均需要2年的时间。不知国内年轻夫妇受孕的平均时间,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会带来一些意外的压力。



照片44-45:闻名遐迩的北医三院新建筑和老建筑。非常高兴有在校生做志愿者。





照片46:乘坐熟悉的331路公交车告别母校。看着站牌上那一个个熟悉的站名,感到非常亲切。先生和我相约记念结婚35周年时再回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硅谷2590' 的评论 :

谢谢硅谷妹妹的分享。非常开心你先生的姑姑全家与北医有那么深的渊源。祝福姑姑全家,也祝福你的全家!
硅谷2590 回复 悄悄话 看到北医三院也很亲切。十年前去北京旅游时就住在三院对面的大唐宾馆,因为离我先生的姑姑家很近(姑姑和姑父都是北医大教授, 表妹也是三院医生)。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wang3' 的评论 :

谢谢钢院妹妹。有时照片也会引人误解:-)))。
miwang3 回复 悄悄话 姐姐身材真好!俺是你对门钢院滴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hamrock100' 的评论 :

谢谢“老”朋友。看来你的母校也是在那一带了。对于新老建筑的感受,我与你同感。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方毛毛'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的祝贺和分享。是啊,那商务酒店真是方便呀,就在校园内。将来再返母校时,我会认真考虑住在那里。
shamrock100 回复 悄悄话 是呀, 学院路一带原来都是农田, 我们还在某片农田里野炊过, 现在踪迹全无, 都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了。

顺带感叹一声老建筑都很古朴端庄, 很多新建筑就没啥美感了。
大方毛毛 回复 悄悄话 祝贺您和你们夫妇!看到北医三院的景色很亲切。我住过那个赢家商务酒店。很简朴的,不过很方便。院里还有个卫生部的机构占了几个楼。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ts2016' 的评论 :

谢谢在这里见过的“老”朋友。关于合并,正如我与楼下网友们的分享,确实合并使北医失去了原有的ID,即使如今并入北大,招生也是分开的。在老北京人中,他们还是习惯说北医三院,而不是北大三院:-)))。不过,我也只是说说而已,自己还是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代向你的亲戚问好。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anwan'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拍照的角色有时会给人留下的印象与实际状况不符:-)))。

关于并入北大,我觉得对后来入校的学生挺好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北医时代的毕业生,有一种失落感。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田321'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一味模仿西方院校组织体制并不见得是好事,在那样的合并大潮中有多所有着丰富历史的学校消失了。中外闻名的协和医科大学也是一例。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lum59' 的评论 :

谢谢校友兄。逛校园时,我不止一次向我家领导提到你。哈哈,看到李时珍像时,我们有同样的感受。不过,后来仔细一想,我觉得李时珍的药学宝典中西医都值得借鉴。我们去时,扩建的药学楼前面仍有工人做修整。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喝白开水健康' 的评论

谢谢白开水姐。是啊,如果大家在北京相聚一定会很开心。咱们将来有机会约一次哟。
广陵晓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谢谢写妹。很高兴你也与三院有缘。是啊,我非常开心意外地在那份报纸上看到胡歌的东航照。后来,从北京飞上海登机时见到过道上有许多张他代言平安保险的照片,可惜登机匆匆,没机会拍下来:-)))。
Dots2016 回复 悄悄话 北医自己本身的牌子就挺硬的,现在没有ID了。三院,名字真熟啊。我家亲戚跟那里很有缘份的,行医多年。
wanwan 回复 悄悄话 结婚30年了,身材保持的真好。

学校并入北大挺好的。
老田321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某些官员某些政策真是扯。北京医科大学这名字多棒,换个不土不洋,不着趟的医学部。呸,恶心。
plum59 回复 悄悄话 都是我熟悉的地方,特别是生化楼和跃进厅(如今面目皆非)。我五月份回去的时候,药学楼正在扩建。门口放李时珍像,给人错觉,以为是中医学院 :))
一看标题就猜到是你的大作!:))
喝白开水健康 回复 悄悄话 祝贺,有意义的旅行,你们也回去了,今年,文学城好几个都回北京了。早知道,我们应该组织应该文学城北京聚会。一定很有意思!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祝贺!这样的旅行真有意义。要说跟北医三院也是有些缘分的。开心看到胡歌的照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