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鸥翔集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正文

一路走来(二)

(2005-03-24 08:47:05) 下一个

R小的时候读了不少的书。这大半是受他父亲的影响;R的父亲喜欢读古书,于是家中历史类的读物很是不少。另一方面还要感谢R的小学老师。那时,中国的小学流行的是填鸭式教育和题海战术,R的语文老师从三年级起便每天布置一篇300字作文作为家庭作业。可怜了十岁的孩子,每天吃过晚饭就要与作业斗争了。R在家里有自己的一间书房。说是书房,其实是改自一间小储藏室,屋子只有两个平方左右。一张两个抽屉的桌子,一个三层的小书架和一把椅子就把屋子赛的满满的了。R六年小学时光里的所有作业啦,复习啦,准备考试啦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这个书房也是R名副其实的私人空间;因为屋子太小加之书本文具被摆放的一塌糊涂,家长如果想进去视察而找到落脚的地方是很难的。正因为有了这么一间带门的小屋,R的童年居然没有受到电视的诱惑(唯一的例外,恐龙特级克塞号),当他十年后回想的时候感到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既然电视不作为主要娱乐工具了,小伙伴又不是可以天天找在一起玩,自然而然看书就变成了一种乐趣。

 

学校里一直就盛行着“两分法”,尤其对小学生来说这个方法既简单易懂又操作性强: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就是坏学生;要么学习好,要么就是学习差;要么勤奋学习,要么就是懒惰贪玩;要么听话乖巧,要么就是调皮捣蛋。班主任给R的分类是好学生加学习好加懒惰贪玩加调皮捣蛋。这个评语看起来一定很矛盾。其实R是沾了在同一所学校当老师的姑姑的光才有了前面两个头衔;后面两个才是R的真实写照。不过还得说正面鼓励的教育方法就是好,在几年的班主任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听习惯了诸如“聪明”之类的话,R想不认为自己不聪明都难了。其实整个小学期间R的考试分数在班里并不算名列前茅,但既然老师们都看着R姑姑的面子,于是R总是能上课时回答问题,R的作文总被在班上朗读,参加夏令营之类的好事总轮到R的头上,久而久之,就连老师们对R的印象也固定了:“嗯,好学生,聪明,就是爱调皮捣蛋。”

 

既然被划到了好学生这一伙,R自然便会和所谓的差学生分清界限了。好学生的标签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平时也要讲礼貌守纪律,尤其不能和那些差学生混在一起。日后想来这最后一条也是班主任搞的政治吧,班主任通过在学生中树立一些正面的典型同时再利用这些典型来加强对班级的控制和管理,很像政治中常用的拉拢一批打击一批的策略。R也被潜移默化的用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几年的时间对R性格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好学生的形象和读过的书中那些神通广大的诸葛亮们的行事风格结合在一起使R的身上带上了几分中国文人的气息,而那种调皮捣蛋的点子和冲动却越来越少了,以致后来到了初中就可以完全用“文质彬彬”对R进行形容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