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侯孝贤-最佳电影作品多奖(1985)童年往事mkv国语中英字843MB(单文件MGU)

(2009-06-04 23:29:09) 下一个
  影片于1985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女配角奖(唐如韫);第6届夏威夷国际影展评委会特别奖。在1986年期间获得了第三十一届亚太影展评委会特别奖,第三十六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家协会奖;1987年期间获得荷兰鹿特丹国际影展非欧美电影最佳电影作品奖。


◎片  名 童年往事
◎译  名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年  代 1985
◎导  演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编  剧 朱天文 Zhu Tianwen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主  演 梅芳 Mei-Feng
      唐如韫 Yu-Yuen Tang .... Grandmother
      田 丰 Feng Tien
      辛树芬 Shufen Xin
      游安顺 Ann-Shuin Yiu
◎影片类型 剧情
◎片  长 136 Mins
◎国  家 中国台湾
◎对白语言 普通话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185/
◎IMDB评分 8.0/10 436 votes
◎字  幕 简/繁/英文 + 中英双字幕
◎编  码 x264 + AAC
◎视频码率 800 kbps
◎音频码率 63 kbps
◎视频尺寸 720 x 384
◎文件大小 843 MB
◎MD5值 4C8288FEC600420FB78E49A9AB44451D
◎CRC值 06DEC23C
◎简  介 
  影片的一开始,就是一段点明主题的旁白:“这部电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记忆,尤其是对父亲的印象……”。很显然,侯孝贤已经向大家表述了这是怎样的一些故事,这是他的自传性作品,以侯孝贤从小生长的凤山眷区为背景,纪录了侯孝贤国小到当兵之前的点点滴滴。主人公在本片中被称为阿孝,整个故事的叙事年代则定义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间。阿孝出生于广东梅县,幼年随家人迁居到台湾。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刚到台湾没几年的父母,不时告诉子女,在大陆的种种往事。而祖母则不断要阿哈陪她走回大陆老家。在阿孝小学毕业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升上中学后的日子,阿孝更与周围的同伴们一样,开始有着青涩却叛逆的生活体验。混帮派、泡马子、打撞球、因副总统陈诚大敛而与老兵起冲突,并偷偷砸人家玻璃等,无不展现青春期的血气与纯情;此后阿孝的大姐北上结婚,而大哥阿忠也离家念师专,母亲也染上了重病。这原本都是他应该尽快成熟起来辛勤持家的征兆,但是他还是继续着打架、耍流氓,暗恋邻居的女孩的懵懂日子。不久以后,母亲也去世了。
  母亲的去世让阿哈意识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本来受到学校保送,而想要进军校深造的阿孝,最后因为心仪的高雄女中同学的一句话“等你考上大学再说吧”,而决定参加大学联考,但他也因这一时的少年意气而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联考失利之后,女友也就此淡淡地离他而去。不久,祖母也默默地离开了人世间,于不经意间死在塌塌米上,那似乎象征着一个陈旧年代的结束,更象征着家庭的分崩离析与理想的破灭而不得不让少年的所有梦幻清醒。在付出了诸多的人生代价之后,成长也就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影片以阿孝入伍的结局作为收尾,在画外那充满深深愧疚的旁白之中,我们见证了一个懵懂的童年经历,与叛逆的少年时光,如烟雨浮云般地匆匆地在眼前伤感地划过。
  幕后制作
  《童年往事》虽然是候孝贤的个人记忆,但其意义却已经远远超越了它平静而朴实的影像,成为那个特有时代的一曲命运交响诗。在台湾奉行“临时”政策以来,诸多的文化压抑禁锢着一代外省移民的成长,祖母口中那模糊的老家印象、父亲三年之内就带着家人回广东老家的梦想、孤苦无依、依靠救济集中的老兵、那不许在学校与公共场合说起的闵南语、那些满是政治宣传口吻的虚假战事报道,都是戒严令颁布以来台湾电影几十年都不敢触及的禁忌,但这一切却是民众最为深切的记忆,那种生活细节之间的刻画远远要比长镜头下诗意化的远山近水实在得多。
  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写实,而影片的情感升华之处也有赖于它的写实,它不同于传统台湾电影那般大喜大悲的煽情特点,也完全脱离了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必然对情感描述刻意创作的一贯本质。影片虽然是侯孝贤的个人化经历,有着主观的叙事线索,但他却坚持以客观的第三者姿态去铺排整个故事的画面,冷静地注视着自己的成长岁月,平实地追溯自己曾经的欢喜与忧伤。





下载请点击


http://www.megaupload.com/?d=6QW9QQLV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hihmingchiang 回复 悄悄话 1970年之前出生在台灣長大的所謂第二代外省人都有著類似的共同記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