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组织器官的钙化及其处理

(2016-06-03 05:12:10) 下一个

组织器官的钙化及其处理

医学上把人体局部的钙盐沉积叫做钙化(calcification),这在骨骼成长的早期很常见。病理性的钙化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何地方。一般情况下,钙化是人体组织炎性病变自愈或治愈后的一种特殊性转归表现。需要搞清楚的是:人体是可以调节而保持钙的平衡的,所以不会因为补钙而造成体内的“钙化”。

钙化症(calcification diseases),中医是指五脏六腑,或者说是各组织器官僵硬、脆弱、坏死的疾病;西医是指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因为营养不足和毒素积累导致的生理功能退化现象。钙化灶,西医是指用B超或CT图像上测到的某器官的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的钙质沉淀。钙化点,实际上是组织钙化的影像表现。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因素会形成组织钙化:一是代谢后的产物;二是感染与发炎后的痕迹;三是肿瘤生长过程中因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身体机能减弱,如同车子或机器坏掉,运动起来叽叽呱呱地响,人体经过数十年操劳,当然或多或少会呈现退化的情形,而钙化症就是典型的身体机能的退化。有些钙化结石主要指的是由分泌衍生而来的沉淀物及肿块落在外分泌腺体或组织上(如泌尿道、肝胆道、唾液道、胰腺等处)。

造成钙化症的原因有多种,比如氧气、营养、水分不足、不通畅,或是病毒、药物的残留,饮食不当所的毒素积累,都有可能导致钙化症。常见的钙化症,如:肝脏钙化、脾脏钙化、胰脏钙化、肾脏钙化、肺脏钙化、前列腺钙化、尿道钙化、心血管钙化、僵直性颈椎炎、僵直性脊椎炎、基底核钙化等等。中医治疗钙化症,是采固本清源的方法,活化脏腑器官的组织,让其恢复正常的运作功能。西医治疗钙化症,基本上就是不处理,跟踪观察,防止恶化,当然,如果有并发症,就只是治疗并发症,对症下药。营养疗法治疗钙化症,是采用整体调理,补充营养不足,抗氧化消除沉积因子,并激活细胞免疫机制,恢复细胞基本生理功能。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常见的几种钙化症与处理措施。

1,心肌钙化,又称为心肌纤维化,是由中--重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心肌纤维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所产生的结果,导致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的IHD(Ischemic Heart Disease),即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肉眼观: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所有心腔扩张;心壁厚度可能正常,伴有多灶性白色纤维条索或条块,甚至透壁性瘢痕;心内膜增厚并失去正常光泽,有时可见机化的附壁性血栓。光镜下:广泛性、多灶性心肌纤维化,伴邻近心肌纤维萎缩和(或)肥大,常有部分心肌纤维肌浆空泡化,尤以内膜下区明显,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或瘢痕灶。临床上可表现为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传统医学认为:人的心肌钙化或则心肌纤维化后,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现代研究认为:人的心肌纤维化或者心肌钙化以后,心肌细胞完全能够再生,并前钙化了的心肌血管也能再生长出新鲜的血管来。采用抗氧化、补充维生素等措施,具有激活心肌休眠静止中的心肌干细胞,能够促使心肌细胞再生。

与心肌钙化不同,心血管钙化,是因为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酗酒、内伤、药物伤害、病毒入侵等因素,破坏心血管组识,造成心血管干硬、脆弱,久而久之,心血管就会钙化。

    2,肝内钙化,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出现率均等,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很少同时出现左右肝钙化灶。人体肝脏有钙化灶的情况比较多见,一般情况下,对身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肝内胆管结石(最常见)、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肿瘤、肝脏外伤、肝脓肿、肝结核、血管瘤、肉芽肿、先天原因等有关,另外,患原虫、肝吸虫、寄生虫病之后会继发形成钙化灶。

多数情况下,肝脏的钙化斑只是人体肝细胞坏死之后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变异,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些细胞坏死是正常现象,坏死之后,因为自身循环不畅,从而在肝胆中沉着下来,形成钙化斑,在B超下显示出很像是结石的亮点。这种斑点在B超检查中只有0.5cm左右。钙化斑如同皮肤上长的痣,只是一些坏死细胞的沉着,大多数是良性的,而且病人本身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症状,一般情况下不用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肝炎、脂肪肝、糖尿病、死亡虫卵等都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改变,因此,也要排除这些疾病引起病变的可能。形成肝内钙化灶的病变很多,它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寄生虫感染、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内转移瘤钙化、先天发育畸形、B肝、C肝、酗酒、内伤、挫伤、药物伤害、饮食不当等。

3,脑(颅)内钙化(脑内结石),为单一或多发性有完整界限的生理性或病理性脑(颅)内钙化。它往往代表着经过长期衍化而来的结果。生理性的钙化一般出现在老年人,双侧基底节、松果体、脉络丛和血管的钙化,一般双侧对称,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而病理性钙化就是某些病变如肿瘤、结核、炎症、先天性变异等造成或生理性钙化出现过早。儿童一般来说脑内是不应该有明显的钙化的,如果出现了钙化点,需要考虑有某种疾病存在的可能。

发生原因:不管在正常或不正常的状况,良性或恶性的疾病下,大脑内皆有发生钙化的可能。临床生理性钙化部位可能发生在大脑基底核(basal ganglia)、红核、小脑齿状核(dentate nucleus),松果体(pineal body)、大脑帘(falx)、天幕(tentornium)、硬化之脑血管或脑室内脉络丛(choroid plexus)。而病理性钙化原因则有很多种,最常见为脑肿瘤,尤其是生长速度慢的类型(如脑膜瘤、骨瘤)。有报告指出高达13%的颅内肿瘤会发生钙化。脑内钙化性的骨瘤一般则好发于前额窦(frontal sinus),筛状窦(ethmoid sinus)或下颚处,但也有极少数发生于脑内。其它原因有慢性硬脑膜下出血(外伤),寄生虫脑内感染(脑囊虫、弓形虫、toxoplasmosis),Fahr's家族性疾病(striopallidodentate核钙化症),先天性tuberous sclerosis,大脑动静脉血管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原发性副甲状腺功能低下或次发性副甲状腺功能亢进(如尿毒)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也有专家认为外伤是构成所谓brain stone最常见的原因。至于颅内钙化的分布大致可分为局部及弥漫性两种。动静脉畸形(AVM),动脉瘤(aneurysm),肿瘤,sturge-weber症候群,慢性硬脑膜下出血,畸胎瘤(teratoma)等属于局部型钙化。而像家族性疾病如tuberous sclerosis、Fahr's疾病,脑炎(滤过性病毒或寄生虫引起),内分泌系统失调,结核肿或脑膜炎则表现出弥漫性钙化。

可能机转:脑内钙化形成的机转有可能为(1) dystrophic- 如caseous物质、死亡之寄生虫、脂肪坏死(fat necrosis)、梗塞(infarct)、栓塞(thrombi)、血块、结疤(scars)、慢性发炎性间质化组织(chronic inflammatory granulation tissues)、粥状硬化(atheroma)及退化性组织(degenerative tissue);(2)degenerate-腺性瘤,其它肿瘤及(3)metastatic-原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及次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临床症状:不正常的脑内钙化如同其它大脑病灶有可能造成的神经症状以头痛及癫痫最为常见。其它表现有半身不遂,视乳头浮肿,局部语言,视力等缺损或暂时性脑缺血的现象。也有些会有帕金森症候(parkinsonism),舞蹈症(chorea),运动失调(dystonic),走路不稳(ataxia)等锥体外系统(EPS)症状。因此很多单纯早期的头痛或癫痫可能暗示着脑内某些病症即将发生而不能等闲视之。小儿病患则以“TORCH”syndrome最为有名。其为后天感染疾病造成如Toxoplasmosis、 Other infection、Rubella virus、Cytomegalo virus及Herpes simplex等。常需和先天性疾病如tuberous sclerosis作鉴别诊断。

针对弥漫性(diffuse)或良性钙化病灶以潜在病因的治疗(如脑炎)及症状性缓解-头痛、癫痫的控制(如Fahr's 病,tuberous sclerosis)为主。但若有病理性,局限性钙化病灶(如脑瘤,血管畸形及异常)还是考虑积极的手术去除。若头痛肇因于病理性颅内结石,则手术切除结石也是必要的(lesionectomy)。EEG对癫痫病灶的确定可能有裨益,并可决定外科手术的可行性。积极的检查(如CT、MRI、EEG)与治疗(包括药物及手术)才有机会痊愈。

4,肾脏钙化,主要是随症年龄增长,发生钙质沉积而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只要没有影响肾功能,无需处理。根据钙化具体部位进行评估,了解病情,跟踪观察。肾脏局部组织变硬、钙化,基本是没有危害,一般是后天逐渐形成。局部组织反复炎症造成钙物质沉积及各种原因所致,也可能是因慢性肾炎、链球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伤害、病毒入侵、内伤、肾结石等因素,破坏肾脏组织,细胞坏死、干硬、萎缩,而引发肾脏钙化。

钙化灶是检测到的肾内的钙质沉积,一般不能自行消失,只有少量可以被组织吸收。若不继续发展或发生病变一般不会造成其它的影响。钙化灶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肾脏以前发生过慢性炎症,炎症机化,钙化形成。如果钙化灶不大,没什么问题的。肾钙化灶要定期检查,多数情况下,肾钙化灶只是人体细胞坏死之后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变异,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些细胞坏死是正常现象,坏死之后,自身循环不畅,从而沉着下来,形成钙化斑,在B超下显示出类似于结石的亮点。肾脏检查出现钙化点,考虑既往患有肾结石或结核导致。而尿道钙化斑说明是有结石的可能。肾脏钙化,与肾结石或结核是不一样的。

5,前列腺钙化,是男性常见的前列腺病变之一,多发生在40-60岁。所谓钙化,在病理学上指局部组织中有钙盐沉积,可以是正常生理过程,也可以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前列腺钙化多在检查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统其它疾病时,经影像学检查被发现。在影像学检查中,前列腺钙化表现为前列腺内强回声灶或高密度灶,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前列腺钙化的检出率显着增加。

前列腺钙化,也可能是因为泌尿系统感染病毒,包括性病,如:披衣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侵害,另外,神经性频尿,前列腺肥大,消炎药物的伤害,都会引发前列腺钙化。还有一种因素,要特别注意,因为经撇尿或频尿,导致前列腺发炎,久而久之,破坏组织,细胞坏死而导致前列腺钙化。尿道,在前列腺的下端,前列腺的钙化也会影响尿道的组织,尿道的细胞也会跟随坏死,干硬,而形成尿道钙化。当多种原因引起前列腺管和腺泡发生扩张或前列腺液淤积时,可以造成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囊腔内的淀粉样小体(前列腺凝集体)及分泌物聚集在一起,如果逐渐有钙盐沉积就会形成钙化。尿液反流所致的化学性前列腺炎更易造成钙化形成。

  前列腺钙化应与前列腺结石相鉴别。前列腺结石是指患者前列腺腺管内及前列腺腺泡内形成的真性结石。这种结石小如米粒大小,可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坚硬。但目前医学影像学技术很难分辨前列腺钙化灶存在于腺泡内或腺管内(真性结石),还是存在于基质内(假性结石)。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赞同在影像学检查中,将前列腺内强回声灶或高密度灶,统称为前列腺钙化。

  前列腺钙化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前列腺组织退行性变、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潴留、前列腺经常处于充血状态、前列腺管狭窄、钙磷代谢紊乱和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年龄<40岁者钙化与前列腺炎密切相关,年龄>40岁者与前列腺增生密切相关。现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内存在的纳米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前列腺钙化的发生,而前列腺钙化可能造成前列腺炎的治疗困难和易复发。但是三者间确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证实。

6,尿道结石及尿道钙化,这是两个不同症状。尿道钙化就是一种钙化症。尿路结石指的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膀胱结石。大部分结石起初是在肾脏形成,再从肾脏往下掉到输尿管或膀胱。

结石形成的真正原因仍待研究,但已知有一些因素在影响结石的产生。遗传--白人比黑人易得结石;有家族病史者罹患率也较高。年龄和性别--结石易发生在三十至五十岁男性,是女性的三倍。饮食--某些食物会增加结石的发生,如过度蛋白质及盐的消耗、或过量酸、奶酪制品、富含草酸的食物(如 菠菜、咖啡、茶、巧克力、核桃),维生素C、维生素D可导致钙石的形成。过量摄取食嘌呤食物及饮料(如贝类、海鲜、酒)会导致尿酸石形成。季节--夏天是结石的旺季,因为夏天排汗量大使得小便量减少,尿液浓度提高。职业--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者(如厨师);没有适度运动、暴饮暴食及较少喝水者(司机、于无尘室工作者)。尿液浓度与成份的改变及尿路环境(浓度及pH值)的改变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7,胎盘钙化,是由于孕妇晚期胎盘发生局灶性梗死所致,梗死灶越多,出现钙化点就越多,B超下表现的较强光斑点就越多。B超检测时可根据胎盘钙化斑点分布大小将钙化程度分为三度,即I度、II度、III度。I度为轻微,III度为严重。据研究报告显示,妊娠33周后,一半以上都开始有不同程度的胎盘钙化现象,此钙化可从超音波显示出来,胎盘钙化与胎儿肺部成熟有关 。

胎盘钙化,是胎盘的老化现象,这种情况说明胎盘的血液循环不是太好了,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可以导致胎儿的死亡。胎盘是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营养中转站,提供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并排出代谢废物。正常胎盘是没有钙化灶的,只有过期妊娠,或孕妇存在妊高症、慢性肾炎等疾病,其组织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坏死时,才有钙沉积于坏死部位,形成胎盘钙化。所以,胎盘钙化意味着胎盘输送养分的功能下降。而随着胎儿的日益长大,对养分的需求越来越多,胎盘却越来越不能满足,胎儿便可能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胎盘钙化对胎儿具有危害。

胎盘钙化与补钙没有关系。怀孕后随着胎宝宝的成长,孕期要消耗大量的钙,建议在孕20周后开始补充,吃钙片的话,在服用两三个月再去医院复查一下体内的钙含量,根据化验结果来决定日后是否应该继续服用钙片。平时吃肉,豆制品少的孕妇更应该即使补充,补钙最多补到36周就不需要补了,以免发生胎儿头盖骨过早钙化。

据研究报告显示,妊娠33周后,一半以上都开始有不同程度的胎盘钙化现象。这是由于胎盘的血管发生白色梗塞及绒毛间隙变窄而造成的,胎盘钙化可能会造成胎盘血流减少,功能减退。这是所有妊娠后期不可避免的现象,与补钙并无关系。正常情况下孕足月后,B超检查均会发现胎盘I-II度钙化,这是胎儿已足月的间接标志。只有当III度钙化伴有羊水过少时才提示有胎盘严重不良,胎儿有危险,这时须及时终止妊娠。

  事实上,从妊娠7个月,进入孕晚期后,胎儿骨骼的钙化速度就骤然加快,这时候胎儿需要大量钙质,孕妇需要摄入1200毫克钙。胎儿每1千克体重每月需要100-150毫克钙,才能保证骨骼的正常钙化。在整个胎儿发育过程中,胎儿体内的钙储备中有80%是在孕晚期积累的,以怀孕38-39周时最高。单靠食补是完全不够的。如果出现腰酸、背痛、抽筋等症状,就要引起注意,这是缺钙的表现,要适当进行补钙。不能因为此类的流言而让自己和胎宝宝受到双重的伤害!

8,肺脏钙化,一般认为,是肺部炎性反应经治疗炎性吸收后留下的密度较高的阴影(包括肺炎和结核),有钙化点证明结核已经完全康复了;或者说,有钙化点证明以前得过结核病。肺钙化的产生,通常直觉是肺结核,不过长期咳,也有可能是长期发炎所产生的钙化(肺炎)。就肿瘤而言,比较少看到钙化的部分(肺部)。还有一个可能是肺栓塞,如果肺功能正常,栓塞的机率就不大。部分医生和学者认为,肺脏钙化是因为感冒、病毒入侵、链球菌感染、吸烟、空气污染、药物伤害、内伤等因素,破坏肺脏组识、细胞坏死、干枯,而造成肺脏钙化的疾病。

最常见的肺部钙化点,是肺结核痊愈的形式之一。正常肺组织是由肺泡、淋巴微血管、细支气管等组成,呈粉红色。若有相当数量和毒力强的结核杆菌侵入肺组织并在里面生长繁殖,产生代谢产物,使肺组织受到破坏,出现好像变质的奶酪一样的物质,使正常的结构、生理功能消失。医学上称为干酪样坏死。坏死物偏于酸性,不易液化吸收,能长期存在。在机体抵抗力强,或者化疗后,干酪样病灶中的结核杆菌代谢低落,繁殖能力被削弱,病灶失水而干燥,碳酸钙和磷酸钙没着形成钙化。

钙化斑一般无大碍,只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有肺部闷胀感觉,如确诊一般不需治疗。肺部的钙化斑只是人体肺细胞坏死之后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变异,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些细胞坏死是正常现象,坏死之后,因为自身循环不畅,从而在肺部中沉着下来,形成钙化斑,在胸透下显示出很像是结石的亮点。一般情况下,这种斑点在胸透检查中只有0.5cm左右。钙化斑如同皮肤上长的痣,只是一些坏死细胞的沉着,大多数是良性的,而且病人本身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症状,一般情况下不用处理。正如资料所言,只要是0.5厘米以下,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如果在0.5厘米以上就要及时到大医院就诊。当然,也不能忽视从事某些特别职业者,如长期接触粉尘、石棉、花岗岩等在肺内形成的多样钙化,甚至因其他癌肿转移到肺部,破坏肺组织形成的钙化。医生会根据钙化点的密度、形态作出区分,如有疑问,可通过作CT、痰液培养等做更针对性的检查后再确诊。

9,乳腺增生钙化,是钙质沉积造成的,定期复查,有疼痛症状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即可。乳腺钙化点是指可以在乳房造影片上看到钙沉积物。乳房钙化点有两种类型:大钙化作用和微钙化作用。大钙化作用通常是乳房内部的退行性改变,形成原因多是由于曾经有损伤、发炎,或乳房动脉的老化,并且通常与癌症无关。微钙化作用是可能在迅速分解细胞的部位找到的钙斑点。这些由迅速分解细胞留下的残余物可以显示为微钙化作用。当它们成群大量出现时,即表示有小肿瘤的可能。

一般来说,哺乳期得了乳腺增生钙化,如果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可以继续哺乳,但如果严重的话,就要终止哺乳了。治疗乳腺炎,要从清洁乳房开始。钙化灶是X线检测到的乳房内的钙质沉积。乳房内的钙化灶有大小之分:粗大的钙化灶常常为乳房的良性病变,如乳房内动脉的老化、陈旧性的损伤以及炎症等,一般不需要进一步活检。细小的钙化灶通常位于细胞生长分裂较快的部位。若局部有多个细小的钙化点聚集成簇,则提示可能有小的乳腺癌病灶存在。在X线发现的乳腺癌中有一半表现为乳房内成簇的细小钙化灶。与良性乳腺增生钙化相比,恶性乳腺增生钙化群平均密度较低,密度及大小对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价值较大。乳腺X线片中微小钙化分布似乎无规律可循,但病理发现癌肿发生于末梢导管时,钙化可位于大片坏死组织中或癌细胞间,亦可存在于所属上级导管内或导管分叉处或相邻腺泡腔内。

由于对乳腺增生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或5%碘化钾均可缓解症状。此外,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借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一旦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

10,皮肤钙化病(calcinosis cutis),是不溶性钙盐(主要为未定型磷酸钙或少量碳酸钙)沉积于皮肤内或皮下组织产生的疾病。可分为转移性皮肤钙化病,营养不良性钙化病及特发性钙化病等3型。

转移性皮肤钙化病: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能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骨中吸回钙和磷,骨的矿物质排除过多可以引起营养不良及转移性钙沉着。多发生于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骨营养不良。损害呈坚硬的白色丘疹,排列呈线状或对称性分布的结节状斑块,从皮疹及结节内可以挤出白色颗粒状物质。主要为大关节附近坚硬的皮下结节,偶尔相当大,随着结节增大,可出现波动感因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血管内或周围可发生钙沉着导致这些血管发生闭塞和栓塞性溃疡,尤以小腿多见。并发症:因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血管内或周围可发生钙沉着,导致这些血管发生闭塞和栓塞性溃疡。

营养不良性皮肤钙化病:不溶性钙盐(主要为未定型磷酸钙或少量碳酸钙)沉积于皮肤内或皮下组织产生的疾病。钙沉积在以前受损的组织内,血清钙及磷值正常,内脏器官不受侵犯。其发病可能与组织损伤后释放出碱性磷酸酶或游离脂肪酸等与钙离子结合而引起钙沉着。一般可分为限局性皮肤钙化及全身性钙化2型。(1)限局性皮肤钙化仅有少数钙沉积。一般见于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偶见于泛发性硬斑病。一般系统性硬皮病出现钙沉积时,其临床症状象肢端硬化病。肢端硬化病和钙沉积伴发常被认为是Thibierge-Weissenbach综合征或CRST或CREST综合征,其症状通常由皮肤钙化、雷诺现象,指(趾)硬皮病,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食管功能障碍构成。(2)全身性钙化 呈多数大的钙沉积。一般发生在皮肌炎患者。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肌肉及肌腱也有大量的钙沉积。

特发性皮肤钙化病,是不溶性钙盐(主要为未定型磷酸钙或少量碳酸钙)沉积于皮肤内或皮下组织产生的疾病。钙沉积在以前受损的组织内血清钙及磷值正常,内脏器官不受侵犯。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分为肿块性钙化病及表皮下钙化结节。(1)肿块性钙化病 呈许多大的皮下钙化团块,可伴发丘疹性和结节性钙化性皮肤损害本病常有家族史及并发高磷酸盐血症。(2)表皮下钙化结节(subepidermal calcified nodule)也可称为皮肤结石,一般呈单个小的隆起性硬结节,有时有2--3个结节,结节表面大多呈疣状但表面也可光滑,常见部位为颜面,有些病例有许多或甚至无数个结节。患者大多为儿童,有些病例出生时即已有个别结节或在成人期前不出现结节。

此外,其它的钙化症还有:僵直性颈椎与脊椎炎、脾脏钙化、胰脏钙化等等。总之,导致钙化症原因很多,病症却主要以钙化点(斑)出现。解决办法也是因人而异。
(收集整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