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黄金时代

(2014-10-19 13:03:54) 下一个
《黄金时代》(英文:The Golden Era),是描述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传记电影,2012年12月12日于中国哈尔滨开拍,2013年5月拍摄完成。主要内容为萧红开始写作后十几年间的故事。萧红先后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四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在片中一一展现。除了爱情元素,片中亦涉及二十多个人物,其中主要角色便达十三个之多,例如鲁迅、丁玲等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都会出现在片中。中国大陆、香港于2014年10月1日上映。

此片亦为2014年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非主竞赛类闭幕影片,并入选多伦多电影节大师展映单元。本片代表香港角逐2014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30年代时期,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由哈尔滨、青岛、上海、武汉一路南下来到了香港。而武汉此地,正是她人生的转折点。1937年,萧红与萧军前往武汉,并一同和几位东北的流亡作家组成了“东北作家群”。其后,萧红在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5号的寓所与端木蕻良相遇结识,萧红在与萧军分手后,怀着萧军的孩子与端木蕻良结婚。最终在沦陷区的香港因病逝世。

网易影评认为:“《黄金时代》所下的功夫,是显而易见的。斟酌的词句,精美的服装,细致的场景、道具。虽然叙事不完全线性,也比较复杂,但是三小时看下来并不冗长。陌生化是来自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是本片拍摄的形式之一,即演员都在剧中“发现”摄影机,对着观众独白内心。不过导演在表演中做的陌生化调度不多,安置的独白更像是采访,大约有十几个人对着镜头讲述自己跟萧红的故事,或者他们对萧红的认知。影片的形式感极强,这样的尝试在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中是非常少见的,对于刚刚培养起来的院线观众而言,必定是过于先锋了,可是导演的探索精神依然值得称道。”

新浪娱乐写到:“《黄金时代》是一部糅杂了伪纪录片、舞台剧和传统电影风格的影片。第一幕黑白画面开始,就是萧红在镜头前介绍自己的生平,生于何年死于何日,形式感极强。此后影片转为彩色,导演从萧红的童年时代开始,缓缓勾勒这位作家的生平。为了突出部分段落的重点,导演许鞍华还把部分时空打乱,用逻辑而非时间讲述故事,呈现出片段化的叙事风格。影片的一大特点,就是很多演员出演的片中角色,以访谈的形式突然面对摄像机介绍故事背景和人物命运,这种类似于独家专访或者“焦点访谈”的处理,让人想到了美剧《摩登家庭》。人物表演过程中突然对着镜头说话,也与美剧《纸牌屋》甚至是国产电视剧《武林外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广州日报》:“对于那些不熟悉上世纪30年代文学的观众来说,繁多的人物、演员直面镜头的讲述、朗诵体的台词,对观影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让他们出了戏。尤其是聂绀弩、白朗、蒋锡金对于未发生的事情的“预言”,会引起观众对于电影时空时态的疑惑,也让观众意识到这些演员正在“搬演”那个人物。电影好不好看,取决于观众本身,只有读过萧红文章的人,才会体会到她脆弱与英武的一面的巨大差距。电影和文学,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缺少任何一面,都让你失去接近、理解萧红的资本。汤唯没演出那个敏感、自怜而又缺乏自信的萧红,但对于感情戏份她勉强胜任,台词功力相比电影的一众配角来说差距很大。冯绍峰演的萧军显得不够粗暴、大男人,东北男人的味道也不醇正。相反,其他配角相当出彩。影片看起来更像是“萧红被嫌弃的一生”,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你可能只会看到萧红不断被各种男人嫌弃、背叛的故事,对于其中的具体原因却没有过多解释,尤其是男方的原因鲜少提及。”



















(Z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